柱頂石饃的做法歷史悠久,在制作過程中您也能感受到這些特色美食的魅力。柱頂石饃是很有特色的以上等面粉經(jīng)和面、搓條、揪劑,揉成圓錐狀,并搟成底部淺凹的饃坯,狀如柱頂石,入籠烙熟。皮薄瓤厚,酥脆爽,滋味清香。
柱頂石饃的歷史典故
在唐太宗李世民陵墓(即昭陵,現(xiàn)為對外開放的昭陵博物館)所在地的禮泉縣,有一種傳統(tǒng)風(fēng)味食品,因其狀似柱頂石而稱之為柱頂石饃。此饃始于唐代,歷史悠久,風(fēng)味獨特,選料講究,制作精細,色澤鮮美,醇香撲鼻,不佐菜肴吃亦美味可口,便于攜帶,又耐久貯。食者無不稱贊。清朝乾隆皇帝拜祭唐太宗昭陵時,品嘗了地方官員敬獻的柱頂石饃后,大加贊賞。
1981年8月,美國前總統(tǒng)卡特訪華。30日,他同夫人、女兒一行來陜,訪問了禮泉縣烽火大隊。中午,在一位農(nóng)民家里吃飯。主食有面條、餃子、柱頂石饃;菜有燒豆腐、拌豆芽、炒蛇豆、西紅柿炒雞蛋。卡特不熟悉地用中國筷子夾著各種農(nóng)家菜,邊吃邊翹起拇指夸獎:“真好吃!真好吃!”對柱頂石饃特別感興趣,贊不絕口,還詳細詢問了它的作法。當(dāng)主人向他介紹了用料、制法和“皮薄瓤厚鼓鼓腔,底凹面平柱頂樣,酥脆爽口味道香,攜帶方便好存放”的特點后,卡特十分高興,即讓翻譯連同這天的菜譜,全部譯成英文,帶回美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