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莆田市區(qū)西南 鳳凰山麓,云遮霧繞著一座寺廟,叫石室?guī)r。這個寺廟占地不大,卻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游人香客。人們來到這里,除了為拜謁威名顯赫的仙公外,還想品嘗名聞海內(nèi)外的石室?guī)r煎粿。
相傳唐朝時,石室?guī)r還沒有寺廟,只有一個巖洞。巖洞中住著一個妙應(yīng)禪師。他很想在這個美麗幽靜的石室?guī)r蓋一座寺廟。要蓋廟就需要很多的磚瓦杉木。但哪里去要這第多的磚瓦杉木呢?一天晚上,有仙人向禪師指點(diǎn)迷津,使禪師皺的眉頭一下便舒展開了。
第二天,妙應(yīng)禪師對游人香客說:天上仙公要云游到石室?guī)r,那時巖洞中將有靈光出現(xiàn),那就是仙公顯靈了。誰要是看上一眼,就會福壽齊天。但只有那些勤勞的人們才能看得見的。所以,誰要看靈光,就需隨手帶一磚一瓦到巖洞來。
一天晚上,妙應(yīng)禪師坐在巖洞中做功法,只見他渾身上下閃現(xiàn)著道道白光 ,從從洞中射了出來。許多游人香客見了都驚詫萬分,都說這是天上仙公降臨了。這消息傳開后,成千上萬的人都爭先恐后地涌向石室?guī)r。他們有的帶來的磚瓦石灰,有的扛來杉木石條。結(jié)果,沒有幾天,杉木石料堆積成山。禪師趕緊請建筑工師傅,籌劃合計開工建廟。沒幾個月,一座高大的寺廟很快就蓋起來了。禪師看著即將竣工的寺廟,心里非常高興,但又感到過意不去。應(yīng)該用什么來答謝游人香客呢?他想著,又想出一個主意來。
寺廟將要落成了,到寺廟來祝賀的游人香客比肩接踵。為了答謝大家,禪師親自下伙房執(zhí)勺。他把事先磨好的米漿,調(diào)好了味道,用瓢灑在鐵鍋里,以茶油煎成薄片,然后,把炒熟的花生仁搗碎,拌著蔥花,撒向煎粿上。只見出鍋的米薄如蟬翼,點(diǎn)點(diǎn)的花生微粒襯著碧綠的蔥花,緊緊地粘在米粿上面,味道香噴噴的。禪師煎了七天七夜,用他親自煎成的米粿煎成的米粿慰勞游人香客們,大家嘗后無不叫絕口。從此,成為莆仙的一種風(fēng)味小吃,傳到民間,流傳海內(nèi)外。
煎粿,原是農(nóng)民在早稻登場后,舂米時篩出的碎米磨成米漿,配上南瓜、韭菜、芹菜、綠豆芽等,用油煎干而成。莆田二十四景之一的石室?guī)r煎粿最為出名,有“沒吃煎粿等于沒上石室?guī)r”之說。
“石室?guī)r煎粿”主要原料為:上等的晚米、炒熟的花生仁、芝麻、芹菜、生姜、精鹽等。先是將優(yōu)質(zhì)晚米用清水浸泡二三小時,淘洗凈后瀝干,再注入清水,用大石磨磨成很稀的乳狀米漿,調(diào)入芝麻、花生酥、精鹽、味精等,攪拌均勻后盛入大陶盆待煎。煎粿有兩個講究:一要講究“?!钡墓Ψ?,務(wù)必看準(zhǔn)火候,適量用油,將米漿均勻地“?!痹阱佭?;二要講究米漿稀度,越稀越好。稀了,煎米果有一定的透明度,薄如蟬翼,食來脆口,油氣既足,香味也佳,實(shí)在妙不可言。近年來,石室?guī)r小吃部的“煎米果”吸引了眾多的游客。人們上山,似乎不是單純?yōu)榱藢び奶絼伲€為了品嘗價廉物美的“煎粿”風(fēng)味。當(dāng)然,莆田不少酒家、飯館也把煎米果列為風(fēng)味佳肴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