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林郭勒鑲黃旗 零下20度的溫情草原
有冬要來,有雪如詩……
在寒冷的風(fēng)雪中,我們相互取暖,緊緊擁抱。這樣走著走著,就白了頭……
零下18度的初體驗
草原上的四季皆有驚喜,讓當(dāng)?shù)厝祟^疼的雪中白毛風(fēng),在旅人的眼中,卻是通往冰雪仙境的神秘隧道。穿過雪霧,走進錫林郭勒鑲黃旗,成吉思汗黃金家族的后裔居住的草原,一個冬日里的冰雪童話世界,一個讓人在寒冷冬日也能收獲滿滿人情的溫暖桃花源~~~~~·
抵達鑲黃旗的第個一夜晚,天空下起了大雪,像瓢潑一樣的大雪,每個雪花都扎扎實實地砸在地面上。這是我前所未見的大雪,也開啟了我們對冬日草原的銀色之旅。
望著窗外路燈下飄零的銀色雪片,大家再也忍不住, 接近凌晨的零下18度,大家也相約著出去看雪,舒展身心。在大雪中,我們手牽手,笨拙地走在剛剛堆積的雪地上,笑聲飄蕩在城市中心的廣場上空。走著走著,就白了頭········
坦白講,如此寒冷的零下18度,我還是第一次體驗,不過由于室內(nèi)溫暖如春,暖得可以穿吊帶裙,所以出門也是渾身熱量,即便站在零下18度的雪地里,也沒覺得抵擋不住。尤其這里的空氣尤其干凈,雪花飄落,甚至想讓它們都落在臉上,盡情享受這銀色世界。
第二天一大早,朝霞伴隨著一個銀裝素裹的世界撲面而來,在酒店房間的窗前俯瞰城市中心的廣場。那匹精神奕奕的駿馬,像是也要去銀色的大草原上奔馳。
滾滾紅塵中的哈音海爾瓦廟
冬日里,夕陽下,哈音海爾瓦廟像是草原上絕世獨立的仙居。清冷的藍天中擠出一股暖暖的金黃,灑在寺廟的金頂上,閃著耀眼的光。
這座建于康熙年間的寺廟幾經(jīng)荒廢,但依舊屹立于紅塵之外,悠然而美麗。
哈音海爾瓦廟是錫林郭勒鑲黃旗境內(nèi)最有影響的大型寺廟,它距今鑲黃旗政府所在地約9公里,現(xiàn)為鑲黃旗藏傳佛教——喇嘛教唯一的一處宗教活動場所。
這座美麗的廟宇,始建于康熙五年(1666)。據(jù)記載,當(dāng)時有一個從西藏來傳教的喇嘛,在鑲黃旗建了一座廟,稱馬王廟。建廟過程中和建成后,王公富牧們都曾大力資助,一些牧民還不斷送子弟到廟里當(dāng)喇嘛。
十幾年后,該廟僧眾已有五六十名。康熙四十八年(1709),商都馬群總管云東將該廟的建造、發(fā)展情況上奏朝廷,清圣祖十分贊賞,給該廟取名“廣益寺”,賜給一尊50兩重的哈音海爾瓦銀佛。此后,該廟又叫哈音海爾瓦廟。
規(guī)模最大時,哈音海爾瓦廟有5個拉桑(喇嘛教的學(xué)部),大小18個殿堂,5個廟倉,喇嘛住宅500多間。清朝末年和中華民國初期,因連年戰(zhàn)亂,哈音海爾瓦廟多次被洗劫。此后,逐漸衰落。
1988年,錫林郭勒盟行政公署和鑲黃旗財政撥款,旗政府在哈音海爾瓦廟舊址上,新建經(jīng)堂1座,另建廟倉3間,仍稱“廣益寺”。并請來多尊佛像,供奉于經(jīng)堂。數(shù)年內(nèi),先后有十幾名喇嘛在寺內(nèi)居住、念經(jīng)和舉行廟會。
時光流轉(zhuǎn),當(dāng)年的繁華已隨著草原上的風(fēng),裹挾著經(jīng)幡上的字,被吹散。而留下的,是歲月陳釀后的美酒,和滾滾紅塵中的老故事。冬日的哈音海爾瓦廟,不見游人的身影,只有那些飛鳥,守在佛塔周邊,不愿離去。高高的雕梁畫柱在陽光的照射下,依然嬌艷欲滴,為銀裝素裹的草原增添光彩。
而雕梁畫柱上的斑駁,也都帶著歷史的氣息和滿滿的老故事,混著這清冷的空氣,撲面而來。像要講述一段美麗而哀愁的往事……
溫暖如春的牧人之家
穿過雪霧,走進錫林郭勒鑲黃旗熬恩格其嘎查,遇見最溫暖的牧人之家,收獲最豐厚的暖暖人情。草原上的駱駝耐得住零下40度的白毛風(fēng),在熬恩格其嘎查,遇到可愛的3歲小駱駝。在平均壽命30歲左右的物種里,它還算是個寶寶。見到客人,親切地貼臉,親親。在風(fēng)雪中,溫暖旅人的心……
小駱駝的家人是熬恩格其嘎查的牧人之家,主人家有溫暖的房間,熱乎乎的手把肉和樸質(zhì)的笑臉,讓我們這些遠方來的客人,瞬間在寒冷的天氣里,找到回家一般的溫暖。
2017,來了四次草原,第一次騎馬,卻是在寒冷的風(fēng)雪中,也是一種難能可貴的體驗。冬天的蒙古馬為了積攢脂肪,已經(jīng)見不到策馬奔騰的場面。騎上去,也是小范圍奔跑,但在風(fēng)雪中,眼前一片雪白,更是別有一番滋味。
遠處的馬匹還在草原上吃草,高高的小山上,一個小小的敖包在俯瞰著銀裝素裹下的生靈們。
相隔很遠以外的民居,在銀色和金色的點綴下,更像是童話世界。
室外銀裝素裹,室內(nèi)溫暖如春,牧人之家的主人準(zhǔn)備了手把肉和奶食品,正在等著在雪地里瘋玩的孩子們回家。
查干伊得和蒙式早茶
在蒙古族美食中,以奶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語稱查干伊得,意為圣潔、純凈的食品,即白食;以肉類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語稱烏蘭伊得,意為紅食。
蒙族人除食用最常見的牛奶外,還食用羊奶、馬奶、鹿奶和駱駝奶,其中大部分都用來加工成奶制品,如酸奶干、奶豆腐、奶皮子、奶油、稀奶油、奶油渣、酪酥、奶粉等十余種。
奶制品一向被視為上乘珍品,如有來客,首先要獻上。每次來錫林郭勒,最眷戀的也包括這香甜的白食,那種純正的奶味兒,能帶你瞬間穿越回兒時。
在傳統(tǒng)蒙族女性當(dāng)中,制作的白食好不好吃,也是賢惠與否的一個重要依據(jù)。所以,蒙族女漢子就算射箭再準(zhǔn)馬騎得再快,也得踏踏實實做得一手好白食。
在鑲黃旗的一家奶食制品商店,有幸見識并體驗了白食的制作過程。前店后廠的家庭工坊,小小的車間里,擺放著陽正在等待發(fā)酵的牛奶。將鮮奶倒入洗凈的容器,夏季放在陰涼處,冬季放在暖炕上,過一段時間便發(fā)酵凝結(jié)。
經(jīng)過時間發(fā)酵后形成的凝結(jié)乳,味酸甜、清涼爽口,可泡炒米、米飯而食,是最天然綠色的酸奶。凝結(jié)乳分上下兩層,上層呈淡黃色,奶香撲鼻,蒙古 語稱“朱和”,漢語稱“嚼口”,拌炒米、米飯極香,還 可提煉奶油;其下層呈白色塊狀,蛋白質(zhì)豐富, 稱疙疸奶 子,可直接食用,也可制奶豆腐。
奶豆腐,又稱乳酪,蒙古語稱“胡如塔”。其制法是 將提取“朱和”剩下的凝結(jié)乳倒入鍋內(nèi)煮沸,再加入少量酸奶,像鹵水點豆腐析出乳水,用笊籬把奶塊撈出,放在白布巾上包好,再用木板擠壓,直到把水?dāng)D盡,再用模子成型,半天后取出晾干,即是奶豆腐。它是牧民一年四季不可缺少的奶食品。
奶豆腐是日常美食,也是蒙式早茶上必備的美食。孩子們見到奶豆腐總是非常開心,牧人用奶豆腐汲取熱量,也是款待遠道而來客人的深情饋贈。
蒙式早茶上的白食,是蒙古奶茶的良伴。每次的錫盟之旅,也都是從一餐超豐富的早茶開始的。和廣東早茶相比,內(nèi)蒙的早茶,無論從食材和文化內(nèi)涵,都有更高的溫度。
在草原上,牧民以一餐早茶開始一天的辛苦放牧,奶茶里蘊含的熱量足以支撐他們一天的能量。在城市,人們保持著早茶文化,是對草原文化的傳承,也是對草原生活的眷戀。作為旅人,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一餐奶茶下肚,不但能體味蒙族人的熱情,也能抵擋寒冬,身心皆溫暖……
在大雪中的鑲黃旗,一次次穿過雪霧,一次次探訪溫情的草原。在溫暖的牧人之家,一首首動聽的蒙歌,一張張樸實的笑臉,一個個溫暖的相擁……如果你問我,為什么對這片土地如此眷戀,也許是那顆渴望自由和遼闊的心,無論在酷暑,或是嚴(yán)冬,只要一踏上遼闊的錫林郭勒大草原,就開始變得無比滾燙……
原創(chuàng)文圖/Coco胡波(除無水印圖片) 請勿擅自轉(zhuǎn)載
———————————————
Coco胡波
日本沖繩縣旅游大使、華誼兄弟簽約旅行家、《酒色之途》系列旅行節(jié)目出品人、資深旅游媒體人、旅行社簽約體驗師、知名旅行自媒體人、撰稿人、攝影師,作品常見于各大旅游、生活雜志
Hash:d3c814488b516401be546ea39f90033a3d232c2b
聲明:此文由 Coco胡波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