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翁方綱定為宋拓的顏真卿名品《爭座位帖》亮相永樂2021秋拍|金石契
文:永樂拍賣
Lot1080
宋拓本
唐·顏真卿《爭座位帖》
1盒1冊 紙本 31×15cm
《爭座位帖》為顏真卿在唐廣德二年(764)十一月致定襄王郭英義的書信稿,故此帖又名《與郭英義書》等。此稿信筆疾書,蒼勁古雅,為世所珍。與《祭侄文稿》、《祭伯父文稿》合稱「顏氏三稿」,又與王羲之《蘭亭序》并稱「行書雙璧」。
此帖原跡為北宋安師文所藏,其后入內(nèi)府,輾轉(zhuǎn)不知所終,今原跡已佚。安師文曾以真跡摹勒刻石,此刻石世稱「關(guān)中本」,今存西安碑林。后世輾轉(zhuǎn)翻刻者多至十數(shù)種,今「關(guān)中本」北宋拓本已不傳,南宋拓本亦稀如星風。
宋拓本《爭座位帖》以鐵琴銅劍樓藏本為第一,然今已不見其跡。而存世之宋拓以國家圖書館藏本、故宮博物院藏本、上海圖書館藏本最為精善。其國家圖書館藏本(國圖本),為吳榮光、潘仕成、梁啟超等遞藏,有翁方綱、吳云等題跋;上海圖書館藏本(上圖本),為崇恩、李國松遞藏,有何紹基等題跋,為國家一級文物;故宮博物院藏本(故宮本),為海源閣舊藏,有翁方綱、崇恩題跋。此三件宋拓本,版本及年代清晰,且皆已影印出版,為學術(shù)界公認之宋拓佳本。
此「永樂本」經(jīng)吳紹澯、吳榮光、葉夢龍、洗斌、孔廣陶等遞藏,程瑤田、翁方綱、崇恩、湯金釗、祁寯藻等學者皆題為宋拓,洵是佳物。是本與館藏本皆有淵源,或為同一藏家,亦或有同一學者題跋相佐證。如國圖本于清中期同為吳榮光所藏;而上圖本便是崇恩于「永樂本」內(nèi)所提及的「程莼江本」;然故宮本均有崇恩、翁方綱等學者題跋。由此可見,此「永樂本」于清代起便得諸家賞鑒,在嶺南收藏圈內(nèi)有序流傳,存至今日,實屬臻品。
紙墨考究
細讀題跋,諸多藏家在玩賞品評之時,幾乎不約而同的對永樂本《爭座位帖》的紙墨贊嘆不已:
吳紹澯:此本紙墨如新,又宋拓中之致佳者。
翁方綱:紙墨之白潔,此為勝矣。
程瑤田:而紙色久而鮮潔,如椎搨新脫手者...較勝于諸宋搨者也。
崇 恩:紙墨精良者卻不易...羅紋紙蟬翼榻,則平生寓目僅此耳。
孔廣陶:簾紋澄鮮鏤發(fā)新,直下真跡一等耳...紙墨如新,驚心駭目。
其中,崇恩對拓本的用紙更是進一步說明,此本是「羅紋紙蟬翼榻」。目鑒永樂本的拓紙,無論從紙張材質(zhì)還是從簾紋寬度,均可斷定拓紙為宋代紙張無疑。潘吉星先生在《中國造紙史》中對宋代造紙有如下描述:
「兩宋時期,抄紙技術(shù)尚不發(fā)達,紙地高約30.3厘米,闊約40厘米。蕩紙簾為竹制簾,通常為一簾三紙,簾紋直徑分為0.2厘米粗簾、0.15厘米中簾、0.1厘米細簾、0.05厘米特細簾四種。紙地厚度由唐代0.1毫米,至宋代為0.05毫米,廣泛用于名剌(唐人元稹《長慶集》卷二十三),版本書刊印之用?!?/p>
北宋使用羅紋紙的作品有相當數(shù)量的樣本,存世者如:蔡襄《安道侍郎帖》,黃庭堅《松風閣詩帖》、《藏鏹帖》,米芾《新恩帖》、《值雨帖》、《晉紙?zhí)?、《王略帖》、《賀鑄帖》等。
歷代文獻也有很多提到唐宋時期的羅紋紙,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
「唐陳尚庭《縣尉告》:天寶三載,丞相李林甫、韋陟、景融,三人名后,又稱陳尚庭四十三載。按天寶改年為載,而人之年齒亦以載代,未通也。告身乃用羅文紙,殊不可曉。后有向若冰跋?!?/p>
張丑《真跡日錄》:
「又松風圖小卷。宋羅紋紙,高四寸、長三尺,古松數(shù)十株,細如絲發(fā),磅礴盡致?!?/p>
姚際恒《好古堂家藏書畫記》:
「慎獨清賞。老年自覺筆頭迂,寫畫如同寫篆書。黃鶴一聲山館靜,道人正是午參余。坦齋老師出宋羅紋紙,命作泉石,老年自是不同,作此應(yīng)命,不記歲月。黃鶴山人書于坦齋仙館。真跡?!?/p>
吳湖帆跋四歐堂本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
「宋拓歐陽詢書《九成宮》系四歐堂寶藏之一,原為李蘇粼(鄰)藏本。此冊川沙沈公韻初外祖舊藏,后歸中江李書粼方伯。甲子以還,余得于海上。宋羅紋紙,拓工致精,惟稍施墨略重,每行未字未經(jīng)剜過,清朗無或少損,與余四歐帖無多讓也?!?/p>
以上文獻說明,羅紋紙在宋代已有制作。
細觀永樂本可以發(fā)現(xiàn),羅紋紙的簾紋呈現(xiàn)出縱橫交錯的紋理。實際上此種紋理表明拓本為隔麻拓本。此種拓本舊稱「隔麻拓」,因拓片上布滿橫豎交織的麻布紋而得名,于宋代拓本中屢見不鮮。此類拓本雖然稱為「隔麻拓本」,但和具體拓法無關(guān)。不是在拓包上纏上麻布捶拓,也不是在拓片上覆蓋麻布而拓。出現(xiàn)這種紋理,必須使用「隔麻紙」?!父袈榧垺故且环N布簾而非竹簾所抄制的紙張?!钢窈熂垺怪挥锌v向紋理,而「布簾紙」才會有縱橫交錯的紋理。制作方法是在做紙簾時,將絲線或馬尾紋間距縮小,撈紙時絲線紋與條紋縱橫交錯,在紙上印成羅紋。使用這種紙張拓制碑版,才會出現(xiàn)隔麻效果。
由于此種紙橫向、縱向都有交織羅紋,在拓工捶拓時,紙與碑版間構(gòu)建了一種類似緩沖層的效果,不但消解了捶拓力度,而且使紙面受墨更為勻稱均衡。所以用此種羅紋隔麻紙制作的拓片,文字更加淡雅輕靈。此本紙墨醇古,拓工精良,動蕩牽絲,瑩凈可喜。
考據(jù)字校勘
《爭座位帖》關(guān)中本原石的石質(zhì)很好,十分堅致,自元明以來未嘗斷裂,雖然歷經(jīng)長年累月的捶拓洗剔,文字逐漸渙漫,但點畫姿態(tài)并無本質(zhì)性的變化。區(qū)別拓本拓制年代的早晚,主觀上的標準是早期拓本「紙墨沉古,筆畫渾厚,動蕩牽絲,脈絡(luò)可尋」,晚近拓本則筆畫虛淡模糊、字體消瘦枯槁??陀^上的標準是依照「校碑字訣」,按照考據(jù)字一一校對。
據(jù)張彥生《善本碑帖錄》、王壯弘《帖學舉要》等書可知,宋拓《爭座位帖》關(guān)中本考據(jù)點主要有:第三行「右仆射」的右字中「口」字;第四十三行「出入王命」的「出」字等。
永樂本「右」字與傳世「右」字不損本的校勘:
永樂本
國家圖書館本(左) 上海圖書館本(右)
從??敝胁浑y發(fā)現(xiàn),前四種右字「口」部不損本存在差異。雖然都是「口」部不損,但國圖本「口」字肥碩有力,上圖本與國圖本類似,但「口」字不甚干凈,而錫山華氏本與北京故宮博物院本「口」字筆畫纖弱,尤其是上下兩橫,相對枯槁。
王壯弘《崇善樓筆記》記載:錫山華氏二宋本,「右」字皆已挖?!赣摇棺治赐诒尽缚凇共抗P畫粗渾有力,與上橫撇相等,且「口」部內(nèi)空白緊密而較小,已挖本「口」部筆畫較上二筆似瘦細無力,「口」部空白大而松懈。
從上面的??笨梢钥闯?,錫山華繹之本與北京故宮博物院本「右」字「口」部已被挖剔,其特征與王壯弘《崇善樓筆記》記載的「右」字已挖本相符合。相較而言,永樂本的「右」字「口」部雖中有石花,但筆畫與國圖本一致,屬于未被挖剔拓本。
文物出版社以及香港中華書局均出版過《爭座位帖》的明代拓本標準件。與明代拓本對比,相關(guān)考據(jù)字優(yōu)略損泐高下立判,永樂本明顯早于已有定論的明代拓本。
第三行「右仆射」的「右」字:
永樂本
北京市文物商店藏明代拓關(guān)中本(左) 武進陶氏本(右)
同為明代拓本的文物商店本與武進陶氏本「右」字的損泐情況幾乎相同:明拓本的「右」字「口」部左半邊已經(jīng)完全被石花填滿,而永樂本「右」字「口」部中的石花范圍尚小。
第四十三行「出入王命」的「出」字:
明代拓本的「出」字,上面的「山」部已經(jīng)泐連成一整塊,且蔓延到下面的「山」部,只有最后一筆尚存。而永樂本「出」字,筆劃清晰,每一筆之間均無泐連。
第二十七行「竊」字:
明拓本「竊」字的「穴」部,寶蓋橫劃乃至彎勾與之下的兩點泐連在一起,「禺」部的「田」泐連嚴重。而永樂本「竊」字的「穴」部、「禺」部筆筆可見。
第三十四行「五品以上供奉官自為」:
明拓本「供奉」二字損泐嚴重,永樂本幾乎無損泐。
妙鑒齋本與三井聽冰閣本為南宋拓本的標準件,與南宋拓本???,永樂本亦略勝一籌。
第三行「右仆射」的「右」字:
妙鑒齋藏南宋拓本,「右」字「口」部左半邊米粒狀小石花已經(jīng)與中間的縱向石花并在一起,而孔廣陶本「右」字「口」部中左半邊米粒狀小石花與中間的縱向石花距離尚遠,優(yōu)于妙鑒齋藏南宋拓本,甚至比三井聽冰閣本還要略勝一籌(聽冰閣本縱向石花較粗)。
第四十三行「出入王命」的「出」字:
與妙鑒齋本、聽冰閣本相比,永樂本「出入王命」的「出」字 上面的「山」部筆劃清晰。
第二十七行「竊」字:
妙鑒齋本「竊」字的「穴」部,筆劃泐連在一起,用;永樂本筆劃清晰,與聽冰閣本類似。
永樂本與上圖本相比較,可謂各有千秋。有些考據(jù)字上圖勝出,如「右仆射」的「右」字、「出入王命」的「出」字等。有些考據(jù)字不分高下,如「五品以上供奉官自為」等。有些考據(jù)字永樂本勝出,如「竊」字、「震電」的「震」字等。
第三行「右仆射」的「右」字:
永樂本
上圖本
永樂本與上圖本,「右」字均未經(jīng)剜剔。
第二十七行「竊」字:
上圖本「竊」字的「穴」部泐連,永樂本「竊」字的「穴」部筆劃清晰。
倒數(shù)第二行「震電」的「震」字:
上圖本「震」字「辰」部常撇筆劃細瘦且末端泐損,永樂本「震」字「辰」部常撇筆劃肥碩且光潔無損。
通過與明代拓本、南宋拓本、北宋拓本的標準件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永樂本遠勝于明拓本,優(yōu)于南宋拓本,與上圖本不分高低,略遜于國圖的北宋本?;谝陨闲?笨梢源_認,永樂本的捶拓應(yīng)在兩宋之間。
綜上所訴依考據(jù)字???,鑒別特征有七。
1. 第三行「右仆射」之「右」字「口」部中的石花范圍尚小,但筆畫與國圖本一致,屬于未被挖剔拓本。
2. 第六至第十行之間,有一條貫穿的傾斜石痕,一望可辨;
3. 第二十七行「竊」字之「穴」部、「禺」部筆劃清晰,筆筆可見。
4. 第三十四行「五品以上供奉官自為」,幾乎無損泐。
5. 第四十二行為「尊者為賊所逼」;
6. 第四十三行「出入王命」之「出」字,筆劃清晰,每一筆之間均無泐連。
7. 倒數(shù)第二行「震電」之「震」字「辰」部常撇筆劃肥碩且光潔無損。
收藏脈絡(luò)、流傳有序
依「永樂本」內(nèi)藏家題跋可知,此本于清初為乾隆間進士吳紹澯所藏,先后邀同鄉(xiāng)樸學家程瑤田(乾隆丙午六月)、內(nèi)閣學士翁方綱(乾隆丙午閏七月)鑒賞并題跋,吳氏于乾隆丙午嘉平月題跋。另據(jù)道光間進士冼斌題跋可知,此本后歸湖廣總督吳榮光所得,跋于道光戊戌八月。然戶部郎中葉夢龍得藏后并無題跋,其間有兵部侍郎黃琮于道光戊申八月觀跋,吏部尚書湯金劍于道光戊申八月跋,福建學政馮譽驥于咸豐辛酉六月跋,山東巡撫覺羅崇恩于同治元年十月跋。其后冼斌以「三十五萬錢」購得于秋山處,并于同治壬戌大雪后題跋;并有軍機大臣祁寯藻作跋于庚申秋七月。最后所見題跋為岳雪樓孔廣陶所得,跋于光緒二丙子立秋后三日。
鑒藏?。?/p>
1.翁方綱(1733-1818):翁方綱、蘇米齋、蘇齋、正三。
2. 莫元瓚:莫元瓚曾藏識者寶之、莫元瓚印、元瓚秘笈、東官莫元瓚平生真賞。
3. 鐘仁階:鐘仁階秘笈印、欽州鐘氏、仁階心賞。
4. 羅景福:羅景福審定印、景福洞主、羅景福審定記。
5. 何冠五:冠五清賞、田溪書屋鑒藏、田溪書屋、冠五居士。
6. 孔廣陶(1832-1890):至圣七十世孫廣陶印、岳雪主人長孫孔昭熙字靜航撿校金石書畫圖籍之章。
7. 覺羅崇恩(1803-1878):玉牒崇恩、禹舲、玉牒崇恩、與秢、振威將軍。
8. 冼斌:冼季子之印、云樵季子、偶然指爪、南海冼氏、云樵詩書畫印。
9. 葉夢龍(1775-1832):南海葉氏云谷家藏、云谷審定、葉夢龍印、云谷曾藏識者寶之、葉氏風滿樓印。10.鄭子展:松雪琴樓所藏經(jīng)籍書畫記、松雪琴樓所藏、松雪琴樓、松雪琴樓、鄭、展、鄭六、子展、鄭昌五、香山鄭氏、集簡齋鑒藏。
11.馮譽驥(?-1883):譽驥、中良。
12.吳榮光(1773-1843):坡可庵墨緣、吳榮光印、佰榮審定、荷屋、南海季子、觀齋。13.吳紹:澯印、蘇泉、澂野、榘卿、竹香、紹、濠、茶熟香溫、紹澯印、澂野之章。
14.竹良盒、愛舊書屋。
15.張祥凝(1921-1958):張祥凝。
16.黃琮(1798-1863):黃琮、壽椿書屋、吳樂之印、憲嘉、陶齋。
17.程瑤田(1725-1814):程瑤田、梼丈人。
18.湯金釗(1772-1856):臣金釗印、此子金齋政耶。
題 跋:
翁方綱、馮譽驥、崇恩、程瑤田、吳紹璨、湯金釗、吳榮光、祁寯藻、孔廣陶等題跋。
1. 翁方綱:丙午(乾隆1786年)閏七月廿日,與吾齋宋拓二本對看之。北平翁方綱記。
2. 翁方綱:此帖余所見宋拓本非一,而紙墨之勻潔此為勝矣。廿二日覃溪又書。
3. 馮譽驥:頃借得太倉畢氏靈巖山館所藏宋拓本對觀詳勘。益嘆此本之妙,蓋拓手工拙相去政在百數(shù)十年間也。咸豐辛酉(1861年)六月高要馮譽驥謹記。
4. 覺羅崇恩:此帖宋拓尚不甚難得,而神骨腴潤、紙墨精良者卻不易覯。敝齋所收程莼江本,墨光如漆,字皆作淡金色。何子貞詫為奇寶,為賦七言古詩題后,以為平生所見第一。惜未人行笈,僅以第二本自隨。今云樵侍御尊兄以此本見示,氣足神完,栩栩欲活,與我舊藏可稱伯仲。然羅紋紙蟬翼揭則平生寓目僅此耳。不禁有子貞觀止之嘆。愧驅(qū)馳道路,筆墨荒蕪,未能作長歌贈之。留此以為息壤。或異目重結(jié)一番翰墨緣也。同治元年(1862年)十月之朔,語鈴道人覺羅崇恩拜觀敬題,目昏手僵,書不成字,主臣主臣。
5. 翁方綱:宋四家書皆出于《爭座帖》,但各自成家,故不必相肖耳。米南宮得之為多。后來惟董香光于此得路,然其直追篆隸,則米董皆未能也。蘭亭千古真行之祖也。真書嫡嗣則化度、九成,行書嫡嗣則保母磚,再傳則祭侄、爭座。
6. 程瑤田:魯公《論坐位帖》有正笏垂紳之度,有婀娜婉轉(zhuǎn)之姿。無一筆荀簡,于此見公之志節(jié);無一筆澀縮,于此見公之胸襟; 無一筆濡滯,于此見公之精神。蓋端方之品、忠義之氣,直欲塞天地而貫日月。區(qū)區(qū)行墨之間,有不挾以懼流耶?蘇泉(吳紹澯) 同年以此宋拓本見示,語余云:「初為俗工割裱,今重裝之,得還原帖舊觀。其中‘五品以上供奉官’,‘以上’二字極小,旁注 為裱者割損。余細勘通體中‘亦猶未可’,‘亦’字旁注而被割損者,然此三字皆小而模糊,雖割損無傷,于是帖之為全璧也。曩曾見宋拓數(shù)本,筆畫白地悉為墨煤污染。是本揭用香墨,而紙色久而鮮潔,如椎拓新脫手者。是又流傳收藏之善,較勝于諸宋拓者也?!骨”?1786年)六月廿七日,燈下,瑤田記于京邸之無俗聲室。
7. 黃琮:道光戊申(1848)八月白露節(jié),昆明黃琮觀并識。鈐印:黃琮、矩卿。
8. 吳紹藻:魯公以忠義貫日月之氣,握拳透爪之筆,值郭英乂蔑視國常,驕蹇凌衆(zhòng)之事,作此書以爭之。忠憤勃驂于中,宜乎運筆如龍蛇,不可捉摸,沈雄欲透紙背也。董思翁刻戲鴻堂帖,摹以入石,當時宋拓已見珍重。此本紙墨如新,又宋拓中之致佳者。既屬吾友程葺翁,系以跋語。宮詹翁覃溪先生假閱,為拈用筆之法。余于書道絕無所知,于宮詹所云茫乎不識。所謂世有精于此者,當能辨之也。乾隆五十一年(1786)歲次丙午嘉平月望后三日,蘇泉居士吳紹澯書。
9. 湯金劍:往得爭坐帖,渾厚遒勁,韞匱珍玩,屬于役,出京歸,則櫝存而珠亡矣。今見是本,神韻極佳,惜未得前本對看之。道光戊申(1848年)八月蕭山湯金釗識。
10.吳榮光:稿書蘭亭而后斷推此帖,今石尚在陜酉碑林。余曾摩挲再三,寄語吾學侶,乘此未甚損剝時,多拓廣收,后五百年必有寶此如定州本者。若國子監(jiān)本之分行藏失,戲鴻本之筆法全非,即嘉興錢氏本之依樣葫蘆,神理未盡,均不足道也。此則古拓之足珍者。道光戊戌(1838)八月秋前一日,南海吳榮光伯榮記。
11.冼斌:此帖向推為宋拓第一本,先后藏荷屋前輩、云谷農(nóng)部家,不知何以輾轉(zhuǎn)而為秋山所得。秋山官廣州□轉(zhuǎn)官京師,晨夕相晤。癸卯五月,固請以三十五萬錢購歸。......噫!煙云過眼,后數(shù)十百年又不知落于誰氏之手,何戀之若是?然海內(nèi)名拓日少,吉光片羽,隨處當有六丁六甲神。呵凍之書,以俟來者。同治壬戌(1862年)大雪后于晉陽試院就指作。12.祁寯藻(1793-1866):長安安師文出所藏顏公與定襄郡王書草數(shù)紙,比公它書尤為奇特。信手自書,動有姿態(tài),乃知瓦注賢于黃金。雖公猶未免也?!?a href='/dongpo/' target=_blank>東坡集》仆射郭英又也,魯公于坐位高下,小有失當,猶力爭如此。《金石綠》魚朝恩一時權(quán)焰熏灼,魯公秉義以奪其驕,至今尚凜凜有生氣。魏了翁《鶴山集》公營謂盧杞曰:朝廷法度豈更堪公破壤也?又曰:朝廷綱紀須共存立凈然。想見其為人。《石門文字禪》冼云樵水部得此宋拓本乃蘇齋審定者,可寶也。長夏展玩累月,錄評語數(shù)條歸之。歲在庚申 (1860年) 秋七月,祁寯藻記。
13.孔廣陶:......魯公論坐帖摹本不足取,而安刻舊拓曾見十余本,吳文定跋藏者為最,較家藏本亦僅勝一二籌耳。惟冼云樵觀察本,群推海內(nèi)第一。曩歲解組歸田,過岳雪樓,快談書畫。謂居長安不易,質(zhì)以易米,概許剩贈。紙墨如新,驚心駭目,雖坡公手拓,不過爾耳。因漫成計二韻紀之,并題后。光緒二年(1876年)歲在丙子立秋后三日,南海孔廣陶未定稿。
「永樂本」題跋
藏家簡介:
1. 翁方綱,號覃溪,晚號蘇齋。乾隆十七年進士,授編修。在四庫館任職期間,他與朱筠、錢大昕、桂馥、黃易、丁杰等人常去琉璃廠書肆訪書,所藏金石拓本日漸增多。乾隆三十三年因購得蘇東坡手跡《嵩陽帖》、宋嘉定六年淮東倉曹刻本《施顧注蘇詩》,
遂將書樓名曰「寶蘇齋」。歷督廣東、江西、山東三省學政,官至內(nèi)圈學士。精鑒賞,富藏書。金石、譜錄、書畫、詞章之學冠絕一時。著有《粵東金石略》、《兩漢金石記》、《蘇米齋蘭亭考)、《復初齋詩文集》、《小石帆亭著錄》、《蘇詩補注》、《米海岳年年譜》、《漢石經(jīng)殘字考》、《經(jīng)義考補正》、《禮經(jīng)目次》等。
2. 馮譽驥,廣束高要人。字仲良,號展云、崧湖,晚年號卓如。純叟,齋名綠伽楠館。少時肆業(yè)于兩廣總督阮元創(chuàng)立的學海堂院。道光二十一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歷任廣西鄉(xiāng)試主考官、山束學政、福建學政、陜兩巡撫。平生嗜書畫,為「粵東三子」之一的張維屏所賞識,嶺南人士皆以他為宗師,是晚清著名的書畫家之一。書法逼真歐陽修,晚年效李邕。畫仿王翚,秀潤工致謹嚴。著有《綠伽楠館詩存》。
3. 崇恩,姓覺羅氏,原籍長白,滿洲正紅旗人。字仰之,號雨舲,又作敔鈴、禹舲、與秢,自署香南居士、唯然居士、語鈴道人、敔翁。齋號有香南精舍、孤云精舍、唯然室、紅豆青棠之館、且齋、湖口草堂、十雪齋、七佛同龕之室、虛朗室、鬆涼塢等。歷任泰安知府、山束巡撫、駐藏幫辦大臣、內(nèi)閣學士、阿克蘇辦事大臣等。著作有《香南居士集》六卷、《枕琴軒詩草》、《香南精舍 金石契》、《崇雨舲中丞詩稿守岱集》一卷、《金石玉銘》二十卷等。崇恩先后收藏宋拓《圣教序》達11種之多,并把其中年代最早、拓工最精的一種命名為「墨皇本」,題跋累累。崇恩的碑帖題跋往往于版本詳加辨析,并記載其鑒賞經(jīng)歷,具有重要的學術(shù)和史料價值。題跋內(nèi)容之豐富、文字之詳盡在歷代碑帖鑒賞家中罕有出其右者。
4. 葉夢龍,字仲山,號云谷,南海(今廣州)人。嘗服官農(nóng)部、故人稱「葉農(nóng)部」,官至戶部郎中。居京師時,以書畫、典籍為樂。歸裹后建倚4山樓,名「風滿樓」,藏法書、名畫、古籍頗富。翁方綱、伊秉綬、湯貽汾等均和他有深交。集有《風滿樓書畫錄》,曾刊《友石齋集古帖》、《風滿樓帖》等。
5. 程瑤田,清代著名學者、徽派樸學代表人物之一。字易田,一字易疇,號讓堂,安徽歙縣人。與戴震同師事江永。精通訓詁,提倡「用實物以整理史料」,開啟了傳統(tǒng)史料學同博物考古相結(jié)合的研究路徑。在數(shù)學、天文、地理、生物、農(nóng)業(yè)種植、水利、兵器、農(nóng)器、文字、音韻等領(lǐng)域,程皆有深入研究,堪稱一代通儒。其一生于科舉功名頗不得意,曾九應(yīng)鄉(xiāng)試,至乾隆三十五年四十六歲時方中舉人,官太倉州學正。至乾隆五十三年授嘉定縣教諭,時年六十四歲,任職幾年「以身率教,廉潔自持」,告歸之日,錢大昕、王鳴盛皆贈詩推重。錢大盺贈詩:「本是經(jīng)人師,原無溫飽志?!雇貘Q盛贈詩:「官惟當湖陸,師則新安程,一百五十載,卓然兩先生?!怪小锻ㄋ囦洝?、《釋蟲小記》、《釋草小記》等。
6. 吳紹澯,字蘇泉,安徽歙縣人。乾隆朝任《四庫全書》總校。曾鈔古今詩四千余篇,編成《金薤集》,附《聲調(diào)譜說》一卷,《蠡說》一卷。
7. 湯金釗,字敦甫,一字勖茲,蕭山人。乾隆五十九年舉鄉(xiāng)試第一、嘉慶四年中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道光七年任左都御史,禮部尚書,不久充上書房總師傅,調(diào)任吏部尚書、工部尚書、戶部尚書之職。道光十八年以協(xié)辦大學士調(diào)回吏部。咸豐四年值湯金釗中進士六十周年之際,清朝廷特地加封他太子太保銜,并賜御書「慶衍恩榮」匾額,恩寵有加。著有《寸心至室存稿》、《游焦山記》、《儒門法經(jīng)輯要》等。
8. 吳榮光,字伯榮,一字殿垣,號荷屋、坡可庵,晚號石云山人,別署拜經(jīng)老人。廣東南海人。嘉慶四年進士,由編修官擢御史,道光中任湖南巡撫兼湖廣總督,后坐事降為福建布政使。善于金石、書畫鑒藏,且工書善畫,精于詩詞。著有《歷代名人年譜》、《筠清館金石錄》、《筠清館帖》、《辛丑銷夏記》、《帖鏡》、《石云山人文集》、《綠枷楠館錄》、《吾學錄》等。
9. 洗斌,字云樵,廣束南海人。道光辛丑進士。咸豐四年二月由工部主事入直,官州府知府。10.祁藻,字穎叔、淳浦,避諱改實甫,號春圃、觀齋、息翁,山西壽陽人。嘉慶進士。歷官至軍機大臣,左都御史兵、戶、工、禮諸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太子太保。謐號文端。世稱「三代帝師(道光、咸豐、同治)」、「四朝文臣(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壽陽相國」。其書法自成一格,為清代中晚期著名書法家,有「一時之最,人共寶之」、「楷書稱首」的贊譽。11.孔廣陶,清代著名藏書家、刻書家。字鴻昌、字懷民,號少唐,別稱少唐居士。廣東南海人。孔子第七十代孫。國學生,官分部郎中、編修。嗜書,富收藏,藏書處稱「三十三萬卷書堂」,又有「岳雪樓」,所藏之書,皆為精品,尤以清殿本焉為富。與伍崇曜「粵雅堂」、潘仕成「海山仙館」、康有為「萬木草堂」,合稱「廣束四大藏家」。1908年因業(yè)改官辦,后家資中落、藏書漸次散出,大部分藏書被康有為所購。
12. 「鬆雪琴樓主人」鄭子展?!阁犙┣佟篂樘拼淄疲w孟頫子昂舊藏,乾隆年間為劉墉石庵所得。廣東中山崇本堂鄭某在京做官時,拜劉石庵門下,劉便以此琴贈鄭家。民國間,「鬆雪琴」傳至鄭子展,馮康侯曾為鄭子展題堂號「鬆雪琴樓」,跋曰: 「子展先生得松雪琴,以名其屋,囑為篆額,三十二年四月,禺山馮康侯?!灌嵶诱故敲駠跄陰X南重要的出版商,廣州及香港中華書局皆其產(chǎn)業(yè),其兄鄭健廬亦是著名的教育家。二人和藝文界時彥交往甚密,其中當屬徐悲鴻與此昆仲最為密切。徐悲鴻曾在《南游雜感》中記述1935年秋與昆仲二人相游粵中之事,鄭之后人亦嘗回憶1928年以來徐每次來粵,都是由鄭家接待,因而贈墨尤多。
本期圖文內(nèi)容由北京永樂拍賣公司程盼盼提供,在此表示感謝!
金石契主編張振國(棠村)簡介:
張振國:河北正定人,字定庵,號棠村,法名圓振,齋號觀云精舍。雅好金石書畫,近年來主要從事金石學的傳播與研究。師從海上童衍方先生。原為人民日報社《人民文摘》雜志藝術(shù)部主任,《非常藝術(shù)》雜志主編,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香港國際青年藝術(shù)家協(xié)會藝術(shù)顧問,金石契微信公眾平臺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2016年元月舉辦《凈土石華——秋碧堂藏古代佛教石刻拓片展》;2017年3月舉辦《凈心守志——張振國丁酉青州書法展》。2017年8月于濰坊舉辦《凈心守志——張振國書法金石題跋展》。2021年5月于北京宋莊北藝塘美術(shù)館舉辦《一見永見——吳立忠、楊皓、張新、張振國書法展》,2021年6月于沈陽舉辦《頌黨弘藝 翰墨緣深——王薦、張振國書法藝術(shù)展》,2021年10月于北京硯山畫館舉辦《楮墨風華——張振國拓片題跋展》。現(xiàn)居北京。
金石契執(zhí)行主編馬龍簡介:
馬龍:河南洛陽人,2004年結(jié)業(yè)于長春師范大學書法系,當代書畫篆刻家,評論家、撰稿人。馬龍現(xiàn)為《非常藝術(shù)》雜志、《金石契》雜志執(zhí)行主編,金石契微信公眾平臺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馬龍有20萬字美術(shù)理論及美術(shù)評論散見于各專業(yè)類刊物?,F(xiàn)居北京。
Hash:770b8299609686c68d48fbc863f0f19fbca50087
聲明:此文由 棠村—金石契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