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盤嶺的記憶
營盤嶺,是官店鎮(zhèn)境內的一座山名, 是雞公山上兩峰一嶺中的一嶺。位于官店鎮(zhèn)干溪坪村七組,距村民委員會直線距離1500米。系巴、建、鶴三縣清江南岸新中國建立前最大的古鄉(xiāng)場官店口集鎮(zhèn)的座山。在營盤嶺東面的長槽觀看此山,西面與南面為懸崖絕壁,兩峰一嶺分別向北、向東坡降延展。
營盤嶺,表面積約一點五平方公里,山形龐大,主峰毛家垉海拔1628米。在周邊十里外觀之,峰頂終年云霧繚繞,猶如伸入天庭中若隱若現(xiàn)的仙山,給人一種峰頂半露云天外的感覺。清嘉慶元年(1796),長陽覃家耀、張正朝領導的白蓮教,自長陽轉移到建始清江南岸,看到這里東控巴東支鎖、金果坪,西制伍家河谷,北臨清江,南牽鶴峰鄔陽,扼南北走向的川湘鹽道與清江南岸東西走向的施宜古道相交的十字隘口,居巴、建、鶴、恩、宣清江南岸高山接攘地區(qū)古老鄉(xiāng)場“米”字中心。 且此處還是清江南岸武陵山余脈、近五百平方公里內的中心點,為此,就選在這里安營扎寨。由于此山常年云遮霧繞、白蓮教眾曾在此安營扎寨,所以,后來人們就將此山稱為“營盤嶺”?!盃I盤” ,指白蓮教眾曾在此安扎營盤。
這里自古以來就是一塊兵家必爭之地。
早在遠古時期,土家族始祖廩君與鹽水女神就曾在此拼殺。鹽水女神被廩君箭射落水,其羅裙、戰(zhàn)靴漂落于伍家河東側、營盤嶺西側的絕壁之上,化為羅裙巖和靴子巖,至今仍然形象逼真,成為他鄉(xiāng)少見的特色景點。
清嘉慶元年(1796)長陽覃家耀、張正朝領導的白蓮教,由東向西橫掃清江南岸,就在營盤嶺安營扎寨。在這里,他們與地主豪強組織的團練鄉(xiāng)勇,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營盤嶺南側絕壁崖腳石斗坪的 “涼水井”、北側的老鴉溝、西側伍家河絕壁上的蘇家坪溶洞、陡崖上的“龍洞”、伍家河的“白蓮教灣”等地,都留下了白蓮教眾的足跡和神奇?zhèn)髡f。他們?yōu)⑾碌孽r血,使這里的山花更紅、更艷;他們可歌可泣的斗爭精神,激勵著這里的人們勇往直前。
晚清,在動蕩與戰(zhàn)亂中、飽受折磨與饑餓的民眾,渇望過上安定的生活,渴望得到心靈的慰藉,西方列強趁機而入,不僅在軍事上、經濟上對華侵略,而且在精神上也對中國人民進行奴化,西方天主教,就曾來到以營盤嶺為中心的周邊地區(qū)建立教堂、傳經布道,宣揚西方宗教信仰。
1928年,巴、建、鶴邊界地區(qū)興起神兵,鋒煙四起。神兵首領陳宗瑜、曾憲文、郭春青均率部與建始縣團練隊、貴州娘子軍(黔軍)一部及官店團防黃協(xié)臣部,激戰(zhàn)于營盤嶺。
1932年6月中旬,當國民黨川軍趙鶴部據守官店時,湘鄂邊獨立團參謀長董朗,率部游擊官店口,猛擊川軍,擊斃敵軍數(shù)百人、繳獲步槍70余只,并在營盤嶺燒毀川軍兵站大米1000擔(50噸)。
1929年至1933年之間,賀龍領導的湘鄂邊工農紅軍,同國民黨政府軍(川黔軍)、當?shù)貓F閥,在以營盤嶺下官店口集鎮(zhèn)為中心的、圍剿與反圍剿的拉據斗爭中,多次激戰(zhàn)于營盤嶺。在這里他們打土壕、建農會、分田地、擴紅軍,使革命的星星之火,在建始的清江南岸迅速燎原。
1930年2月,中共湘鄂西特委領導的巴建鶴邊防司令部為便于觀察敵情、開展對敵斗爭,在營盤嶺設立哨所。哨所由哨所和營房兩部分組成,東、南、北三面均用塊石砌成墻體,西面是大門,占地總面積158.4平方米?,F(xiàn)營盤嶺哨所遺跡東、南、北三面墻體塊石和哨所及營房的基石均還殘存。 2008年,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將哨所遺址定名為“營盤嶺紅軍哨所遺址”,屬“建始縣不可移動文物”。
這里,在土地革命時期,曾是湘鄂邊蘇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
1933年2月20日,湘鄂西省蘇維埃政府派紅三軍干部馮子明、鄧吉新到官店開展工作,成立了建始縣蘇維埃政府。建始縣蘇維埃政府駐地,即設在營盤嶺山下的官店口鎮(zhèn)老街53號、羅么老爺?shù)奶炀輧取M赀€沒收大土豪羅洪建臨街鋪房,設立門市,用于興辦蘇維埃商店。縣蘇維埃內設主席、政委和秘書及宣傳、土地、財政、糧食、軍事、青年、婦女等委員。3月,又成立了建始縣游擊大隊,首任游擊大隊長是胡寶卿。
接著,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書記、湘鄂西革命軍事委員會領導人夏曦及其部屬花順濤等人,3月在現(xiàn)摩峰村六組張家屋場成立了摩峰區(qū)蘇維埃政府, 4月,宋盤銘、湯福林在雙土地建立了區(qū)蘇維埃政府。巴東的金果坪、恩施的石灰窯,均新建或重建了區(qū)、鄉(xiāng)蘇維埃政府。至1933年底,湘鄂邊工農紅軍革命根據地擴展到整個建始清江南岸,建始縣蘇維埃政府下轄大荒、紅沙、車營、戰(zhàn)場、摩峰、楠木六個區(qū)蘇維埃,二十四個鄉(xiāng)蘇維埃政府(包括恩施縣蘇維埃政府所轄建始蘇區(qū)的銅錢鄉(xiāng)、尹家鄉(xiāng)蘇維埃政府)。建始蘇區(qū)總面積達502平方公里,占建始全縣面積的18%;耕地面積8800公頃,約占全縣耕地面積的22%;人口5858戶、26889人,占全縣總人口的14%。一時間,營盤嶺下的官店口成為建始蘇區(qū)的政治、軍事中心, 領導建始蘇區(qū)各地的區(qū)、鄉(xiāng)蘇維埃政府和廣大農民群眾,建立地方武裝、開展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建始縣清江南岸和毗鄰的巴東、恩施部分蘇區(qū)連成一片,全部是紅色政權區(qū)域,成為當時湘鄂邊蘇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正由于此,1935年8月,國民黨鶴峰五里坪區(qū)區(qū)長歐陽明竄犯到官店,將建始縣蘇維埃政府駐地房屋燒毀。1984年,在全國文物普查中,建始縣蘇維埃政府駐地遺址被認定為“建始縣不可移動文物”。
紅軍撤出官店蘇區(qū)后,國民黨湘鄂邊剿匪總司令徐源泉,糾集川軍新三旅向官店蘇區(qū)發(fā)動圍剿,逃到清江以北的官店還鄉(xiāng)團也尾隨回蘇區(qū)反撲。在反動團閥官店團總黃協(xié)臣“樹砍三刀、挖地三尺”的血腥政策下,對蘇區(qū)人民進行了秋后算賬,大肆屠殺革命群眾。為保衛(wèi)蘇維埃新生政權與革命果實,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一千多革命先驅就在營盤嶺下的官店這塊紅色土地上,為了人民的解放事業(yè),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從此,官店的山山嶺嶺,被革命先烈們用鮮血染紅;革命的種子,就在官店的土地上播種;革命的精神,就在官店人民中一代一代傳承。
這里,在解放戰(zhàn)爭中,吹響了解放湘鄂西的號角,擂響了解放湘鄂西的戰(zhàn)鼓。
1947年1月,李人林率領中原突圍南下的部分隊伍,組成江漢支隊渡過長江天塹,進入湘鄂西地區(qū),更名為江南游擊支隊。3月與張才千部在五峰縣紅魚坪會合整編,由中共中央軍委授予該部“中國人民解放軍江南游擊縱隊”番號。張才千任司令員兼政委,李人林任副司令員兼副政委,李人林部編為第一支隊,張才千部為第四支隊。國民黨軍隊為消滅江南游擊縱隊,從四川調來164旅和新17旅部署在鶴峰、咸豐及龍山一帶,防止江南游擊縱隊入川;調第66師185旅及199旅各一部尾隨跟進至宜都、五峰一帶;第52師33旅部署在石門、澧縣,對中國人民解放軍江南游擊縱隊形成合圍之勢。
為粉碎敵人的合圍,江南游擊縱隊避實擊虛,李人林率一支隊首戰(zhàn)奪取建始、鶴峰邊界的金雞口,威逼建始官店口集鎮(zhèn)。官店口集鎮(zhèn)距縣城135公里,西倚營盤嶺,南靠大嶺,北面一字山壁立千仞,易守難攻,是建始縣東南邊陲最大的集鎮(zhèn)。集鎮(zhèn)東北距巴東縣泗井鄉(xiāng)約25公里,東面與鶴峰的金雞口、鄔陽關相距約30公里;西南距恩施縣紅土溪鄉(xiāng)約30公里;占領官店口后,越過清江,西可以長驅直入恩施的紅土溪、進而奔襲恩施縣城;北可以進占建始花坪、奔襲建始縣城。
3月7日清晨,李人林部派出約兩個連的兵力向官店口鎮(zhèn)進發(fā),上午10時左右,李人林部兵分三路向官店口鎮(zhèn)發(fā)起攻擊。左路為便衣隊,從老黃灣、杉樹包向大嶺偷襲,一舉攻克了大嶺;右路也很快打散了盤踞在一字山的官店劉作舟民團;中路部隊在大嶺和一字山的火力支援下,迅速向官店集鎮(zhèn)制高點營盤嶺上的敵人主力發(fā)起進攻。三路部隊按原定計劃,包圍了營盤嶺,并從前后兩個方向向營盤嶺發(fā)起猛攻,黃昏時分,攻克營盤嶺,官店口戰(zhàn)斗勝利結束,取得全面的勝利,從而吹響了解放湘鄂西的號角,擂響了解放湘鄂西的戰(zhàn)鼓。
新中國建立后,為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1988年建始縣人民政府撥出??睿跔I盤嶺修建了“湘鄂西蘇區(qū)官店革命烈士紀念碑”。紀念碑坐北朝南、高20米。正面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碑的東西兩面分別鐫刻著“云嶺梅香碑浩然正氣貫千秋 青山埋忠骨不朽英名存萬古”的對聯(lián)。南北兩面分別鐫刻著紀念碑的碑文。碑文記敘了自1926年至官店解放期間,官店人民組織自衛(wèi)武裝、 參加紅軍,抗擊反動政府和地主豪紳、軍閥的經濟掠奪和政治壓迫;在土地革命時期,建立黨的組織和縣、區(qū)、鄉(xiāng)蘇維埃政權,地方武裝,婦女協(xié)會和童子團等群眾團體,使官店地區(qū)及建始清江以南地區(qū),成為湘鄂邊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建始蘇區(qū)的保衛(wèi)、建設中,官店及周邊各族人民和反動軍隊、團防、敵特以及土豪劣紳進行艱苦卓絕的斗爭,有千余名英雄兒女為革命流盡了最后一滴血等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
烈士墓周圍砌毛石混凝土欄桿,從官店街上的公路至紀念碑,還修有水泥臺階500步,供憑吊瞻仰者出入。站在營盤嶺下仰視凝望,紀念碑就像鋼鐵巨人一樣,聳立于云盤嶺上,是那樣的雄偉、那樣的莊嚴。
2009年,建始縣老促會、建始縣開發(fā)辦又組織資金10萬元,對紀念碑進行了修繕。如今,這里已成為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重要基地,當人們前來瞻仰紀念碑時,無不心潮澎湃。人們怎能不想起枇杷埫的紅軍洞、車營、戰(zhàn)場壩、雷家村等這些曾被革命先烈鮮血染紅的地方;怎能不想起在照京坪的拔樹、永興坪的紅軍樹下發(fā)生的故事。
如今,營盤嶺仍以巍巍雄姿矗立在官店鎮(zhèn)街頭,它記憶著官店地區(qū)的滄桑經歷;它見證著官店人民在革命先烈的精神感召下,發(fā)揚蘇區(qū)革命精神,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新時期社會主義建設中,改革開放、創(chuàng)新思維、戰(zhàn)天斗地、克難奮進、調整結構、脫貧致富、直奔小康的輝煌。
現(xiàn)在一個嶄新的現(xiàn)代化的官店口集鎮(zhèn),猶如雨后的春筍,以全新的面貌、以勃勃的生機,把革命先烈的愿望變成現(xiàn)實,以武陵山區(qū)致富奔小康的、建始南鄉(xiāng)營盤嶺下最靚麗的面貌,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
(資料搜集:汪才軒、黃繼波、張紹國 撰寫:戴鳳庭)(編輯李小蝶)
Hash:9989b7189b3f3d84663bfbb10bfb000cf0ae7342
聲明:此文由 中國建始網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