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起,盛行包粽子以紀念卓越的詩人屈原。到了唐代,粽子瓤有多種果仁,其味比單純黍米要好。宋代有一種“艾香粽子”。元末明初,出現(xiàn)了箬葉裹的粽子。到明弘治年間,已用蘆葦葉作粽皮,且在瓤餡中加有蜜糖豆沙、豬肉、松仁、大棗、核桃等。這樣,粽子就發(fā)展到有葷有素,有甜有咸了。至清乾隆年間,出現(xiàn)了箬葉裹粽,中放火腿一大塊的“火腿粽子”。
西安蜂蜜涼粽子,歷史悠久。史籍中多有記述。在長安長大的唐代段成式所著的《酉陽雜俎》中記載:“庚家粽子,白瑩如玉”。早在唐中宗年間,它就是當時盛行一時的“燒尾宴”上的一道佳肴。那時叫“賜緋含香粽子”(蜜淋)。后來,長安城里也逐漸出現(xiàn)了專門經(jīng)營這種粽子的店鋪,而且制做這種粽子的技藝已相當高超了。
制作原料:糯米、粽葉、蜂蜜 。
制作方法:
一、準備工作:
1、糯米淘洗干凈,用水浸泡24小時,在浸泡過程當中要換水4、5次;
2、粽葉和粽繩放水中泡8小時左右后,放入鍋中煮一下(可起到殺菌的作用);
二、包粽子:
1、取1張葦葉(有的葉子小,可以一次用2張或3張),對疊彎成漏斗狀,底部的尖一定要收緊,不能有空隙;
2、加入糯米,鋪滿;
3、然后將葦葉折起,包裹嚴實,依照兩邊粽葉的方向包成三角或四角粽子,用繩扎好。
三、煮粽子:
1、鍋中加足量的水(要完全沒過粽子),大火煮開,放入粽子,水再次沸騰后轉(zhuǎn)中小火煮一個半小時;
2、煮好后,撈出粽子,一個個擺放開,收干表面的水份;
3、煮熟后晾涼,待涼透后撒上蜂蜜、桂花醬即可食用。
四、操作提示:
1、粽子要捆緊,以免在煮的時候松散開;
2、煮粽子一定要水開后再下鍋,煮粽子的水要全部沒過粽子,不然沒有浸到水的部分會煮不熟。
食品特點:
其色潔白,其形嬌美,甜而不膩,入口回味悠悠。具有涼甜芳香、泌人肺腑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