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蒸食
祭祀蒸食是鄉(xiāng)民過年過節(jié)、生子、蓋房時用來祭神的祭品,主要品種有“棗祃瑚”、“子?!?、財神饃、房王饃等。財神饃形如罐狀,俗稱“銀子罐”;房王饃則在財神饃上再加一有頂?shù)纳w,象征房子里藏滿銀子。“棗祃瑚”和“子?!别x則文化色彩濃厚,下文將予詳敘。祭祀蒸食的特點是個頭大,一般一個用水面壹斤,其二是不管哪種饃,都要在中心包個紅棗,以示有心。
棗祃瑚其狀下部似鼎,三足(亦有四足者),上部為花瓣,鄉(xiāng)民俗稱其為“獻爺(當?shù)胤窖阅顈á)饃”,這里的“爺”,不是指祖父,而是指神,因為韓城方言把“神”就稱為“yá”,所以說“獻爺饃”,就是敬神饃,雅名“棗祃瑚”。祭祀時,五個為一副。
從其形制和名稱看,棗祃瑚來歷可溯至遠古。禹門洞穴的發(fā)現(xiàn),說明我們的先民早在8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便在這里蕃衍生息。而先民們打自開始了生產(chǎn)活動和社會活動,祭祀便如影子般伴隨而來。在漁獵時期,為了免遭野獸傷害,多多獲得獵物,為了擴大地盤,打敗其他部落,均要乞求于神靈的保佑。進入農(nóng)耕社會之后,先民對自然界的依賴和祈求更多、更高,祭祀活動也就更加規(guī)范、隆重而頻繁。這種祭祀,從大的方面講,可分兩類,一是為了維護血緣關系,增強部族凝聚力而進行的宗廟祭祀,二是為了維護擴大本部族的整體利益而進行的對神靈的祭祀。對于遠古的祭祀,已難以考證,但到商代,便出現(xiàn)了鼎、彝、瑚、俎、豆等青銅祭器。這些祭器反映了當時祭儀的規(guī)模和形式,甲骨文則如實記錄了祭祀的內(nèi)容。作為普通百姓,在無權或無力鑄造青銅祭器的情況下,就只好以面食仿制祭器而進行祭祀,于是,棗祃瑚就出現(xiàn)了。
棗,是先民食果時代最重要的裹腹食物之一。其味甘甜,性溫補,老幼咸宜,色形俱佳,又耐貯藏,四時均有,被列為諸果之首。據(jù)有關資料記載,棗在我國的栽培歷史,已有三、四千年,而山東還發(fā)現(xiàn)過一千多萬年前棗的化石,成書于兩千五百多年前的《詩經(jīng)》,就有關于棗的記載。可以設想,在原始時代的祭品中,除了肉類,果類之代表恐怕非棗莫屬。祃,古代師出必祭,謂之祃。從廣義來講,祃即祭。瑚,古代盛黍稷和食品的祭器。
由此可見,“棗祃瑚”,即盛有棗的祭器。這是其原始形制,及至后代演化為蒸食,便在寫真的基礎上的增添了藝術化的處理手法。辟如,棗祃瑚下邊底座,三足或四足,活生生的一尊“瑚”,是寫真,而在其上邊綴以花瓣,則是藝術化的處理結(jié)果。清代韓城知縣江士松有聯(lián)云:“圖瑚重鼎彝,玉樹交柯枝”。聯(lián)中的“圖瑚”就是繪有或刻有花紋、圖案的瑚。但是,當我們的先民用面來制作瑚時,便把瑚上的花飾圖案用花瓣來表示,這就融入了夸張化的藝術手段,體現(xiàn)了先民的聰明才智和美學概念。但既稱棗祃瑚,當然就離不開棗,于是在花瓣上再置一盤,盤中置一大棗,既高度概括,又畫龍點睛,在整體造型上,又給人以美感。
至于棗祃瑚為什么是五個為一副,這一方面體現(xiàn)了先民的一種哲學觀念,即對“五”的認識和崇拜。古時,人們多以“五”來表示多或全。例如,把組成世界萬物的基本物質(zhì)由“五行”(金、木、水、火、土)來表示,把眾多的顏色用“五色”(青、赤、黃、白、黑)來表示,把各種各樣的糧食作物用“五谷”(稻、黍、稷、麥、菽)來表示等等。另一方面也是對古代祭祀規(guī)模的記錄和保留??梢韵胂螅瑸榱吮硎緦ι耢`的虔誠,我們的先民便把“五谷”盛入五尊瑚中進行祭祀,這既反映了當年的經(jīng)濟基礎,也反映了當年祭祀活動的規(guī)模。舊時神廟、祠堂乃至士紳富商之家,在舉行祭祀活動時均在神位前擺放“香器”(鉛錫合金制作),這種香器,就是五個為一套。這足可說明棗祃瑚五個為一副的原因。
直到現(xiàn)在,棗祃瑚還是韓城鄉(xiāng)村中最隆重的蒸食祭品。除了大年初一凌晨以此祭獻天地神外,人們?nèi)粘I钪忻坑鲋卮蠹漓胫?,如蓋房上梁、孩子過滿月、還愿等,均蒸棗祃瑚一副祭獻神靈。以蒸食形式,將古代祭器、祭品、祭禮、祭儀完整地保留至今,唯有棗祃瑚,稱其為民俗文化的“活化石”,當之無愧。
來源:韓城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