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黃鴨蛋是揚州高郵的特產,因一只蛋內有兩個蛋黃,故名。鴨生雙黃,是因為這里食料好,鴨體壯,連續(xù)排卵,形成雙黃,甚至三黃。高郵咸鴨蛋,向以顏色紅而油多而馳名于世。將雙黃咸鴨蛋煮熟剖開,蛋白如凝脂白玉,蛋黃似紅橘流丹,賞心悅目,別具風味。(揚州)
高郵雙黃蛋是江蘇高郵的土特產.高郵麻鴨產出的有雙黃三黃四黃以及更多.
2002年6月24日,國家質檢總局2002年第57號文件批準高郵鴨蛋從即日起實施原產地域產品保護;9月13日,在國家質檢總局"中標協(xié)"主持下,約請全國11名專家,通過了對高郵鴨蛋國家強制性標準的終審,高郵鴨業(yè)園被確定為國家級高郵鴨農業(yè)標準化示范園;這是繼貴州茅臺酒之后全國第十例、繼鎮(zhèn)江香醋之后全省第二例受國家原產地域保護的產品,是全國農水產品中首例獲此殊榮者。這標志著高郵鴨蛋從此躋身"國保"行列,也意味著在原來全國三大名鴨的高郵鴨、北京鴨、紹興鴨中,高郵鴨在標準化生產方面已經捷足先登、領先一步。
900多年以前,北宋著名詞人秦少游就曾以鴨蛋饋贈其師友--時任徐州太產的蘇東坡。300多年前,大文學家袁枚到過高郵,品嘗過高郵鴨蛋,印象極佳,在他的《隨園食單·小菜單》"腌蛋"條留下了記載:"腌蛋以高郵為佳,顏色細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間,先夾取以敬客,放盤中??傄饲虚_帶殼,黃白兼用;不可存黃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高郵鴨蛋加工工廠也起步較早,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高郵第一家蛋品企業(yè)裕源蛋廠問世。1909年高郵雙黃鴨蛋參加南洋勸業(yè)會陳賽,獲得國際名產聲譽,次年便遠銷美國、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
高郵鴨和高郵鴨蛋久負盛名,經久不衰,其根本原因在于其品質優(yōu)良,風味獨特。高郵鴨因雌性羽毛類似麻雀而又稱麻鴨,有體質壯,適應性強,潛水深,善覓活食,蛋、肉兼用,含脂肪量低的特點。制成鹽水鴨、桂花鴨、琵琶鴨、香酥鴨、鹵汗鴨,風味各異。龍以"老鴨湯"最受歡迎,其性涼,配以參芪等中藥材,為冬令男性滋補佳品,因而成為席間保留傳統(tǒng)佳肴。高郵鴨產蛋多,蛋頭大,蛋黃比例大,龍以善產雙黃蛋而馳名中外。其蛋質可用蛋白"鮮、細、嫩",蛋黃"紅、沙、油"概括,汪曾祺《故鄉(xiāng)食物》中曾有繪形繪神的記述:"曾經滄海難為水,他鄉(xiāng)咸鴨蛋,我實在瞧不起。""高郵咸蛋的特點是質細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別處的發(fā)干、發(fā)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為別處所不及。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頭'用筷子挖著吃??曜宇^一扎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
河溝港汊,湖泊蕩灘,無處不在的優(yōu)質水面資源,是高郵鴨天然的飼養(yǎng)場。水面浮游的、水下棲身的各種小動物,為高郵鴨提供了最可口的"活食"。這也為近年來發(fā)展生態(tài)養(yǎng)鴨、開發(fā)綠色產品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近年來,已經開發(fā)出紅太陽、三湖、秦郵等一批獲得知名和著名商標、綠色食品標志的優(yōu)質品牌。
高郵人不僅培育了高郵鴨和雙黃蛋這一世間精品,而且創(chuàng)造了豐富的鴨文化。五十年代,高郵民歌手夏國珍一曲高郵民歌《數(shù)鴨蛋》,以其詼諧、輕快的旋律,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而聲震京都,得到1總理的贊譽。高郵鴨是高郵人的名片。"未識高郵人,先知高郵蛋"。
高郵鴨和雙黃蛋作為高郵的形象大使,自古就是進貢朝廷和饋贈親友的名優(yōu)土特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