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油肉是山西傳統(tǒng)名菜之一,至今在全國享有盛譽,被人們稱之為“三晉第一味?!钡?,在山西過油肉中,晉城過油肉卻獨樹一幟,其制法、風(fēng)味另有特色。
晉城過油肉的主料為瘦豬肉,最好是里脊肉或元寶肉。將豬肉頂紋切成柳葉片,用蛋液、濕淀粉拌勻。炒瓢上火放入食油,待油八成熱時將掛糊均勻的肉片下入油鍋,邊炸邊用肉叉把肉攪開,要注意掌握火候,油熱肉片則會結(jié)疙瘩,油涼又會脫芡。炸熟后用手勺潷住瓢沿,傾瓢潷盡油,然后投入蔥花、蒜片、姜末、木耳、黃花菜、蒜苔段、烹入少許酸醋,翻瓢后再加入醬油、鹽、味精及紹酒,加水勾芡,裝入湯盤即成。
過油肉制法,始于北齊奧肉?!洱R民要術(shù)》中記錄有這一名菜的初始技法,即將豬肉切片后置于存有肉、脂油和鹽的釜中,緩火慢煮后,再入油甕腌漬,食時撈出,水煮再熟,拌以韭菜吃。到了唐代,奧肉制法分為煲制、過油兩種技法。《中國風(fēng)俗史》載:“唐人食品…薄冶群物,入沸油烹,謂之過門香。”此后,肉過油而食,成為歷代宮廷菜式,到了明代,更是御膳第一美味?!稌x食縱橫叢書•名食掌故》記:“過油肉…在明代曾被明太祖列為皇宮珍饈第一味,每臨慶典盛會,酒席宴前,第一道菜必令先上過油肉,而奉為至上珍寶頭肴?!泵骱槲淠觊g,朱元璋封其三子朱棡為晉王,過油肉這一名菜又重回山西,也成為山西代表菜肴之一。清代時,努爾哈赤和慈禧太后都喜歡吃這道菜?!吨袊鴼v代御膳大觀》載,努爾哈赤稱過油肉為“黃金肉”,他當(dāng)上皇帝后,“盛京清宮膳房也烹制黃金肉”。慈禧太后掌權(quán)后,過油肉“是清宮廷普遍食用的一只宮廷菜。”
過油肉自明代以來一直是晉城的代表菜之一,數(shù)百年來各縣大小飯店都以過油肉為看家菜招攬?zhí)煜率晨停踔馏巯弦灿眠@道菜顯示地方風(fēng)味。山西過油肉片大,晉城過油肉片小;山西過油肉為干食,晉城過油肉為湯食;山西過油肉一般不用蒜苔、豆角之類輔料,晉城過油肉則非放蒜苔或豆角不成。外地人在晉城點過油肉時,一定得講清要山西過油肉還是晉城過油肉,否則很容易混淆。
制作晉城過油肉,勾芡很重要。不僅是過油肉,在其他菜肴中也很重視勾芡。勾芡是否適當(dāng),對菜肴的質(zhì)量影響很大。因此,勾芡是烹調(diào)的基本功之一。勾芡大多用于熘、滑、炒等烹調(diào)技法。這些烹調(diào)方法共同特點是:旺火速成。用這種方法烹調(diào)的菜肴,基本上不帶湯。但由于烹調(diào)時加入了某些醬汁調(diào)料的原料本身出水,使菜肴看上去湯汁增多了。通過勾芡,使汁液的濃稠度增加了,并附于原料的表面,從而達到菜肴光澤、滑潤、柔嫩和鮮美的風(fēng)味。要勾好芡汁,首先就要掌握好勾芡時間,一般應(yīng)在菜肴九成熟時進行,過早勾芡會使鹵汁發(fā)焦,過遲勾芡易使菜受熱時間長,失去脆嫩的口味。勾芡的菜肴用油不能太多,湯汁要適當(dāng),否則不能達到增鮮、美型的目的。在用單純粉汁勾芡時,必須先將菜肴的口味、色澤調(diào)好,然后再淋入混淀粉勾芡,這樣才能保證菜肴的味美色艷。晉城菜肴中的湯食較多,廚師們在長期的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勾芡經(jīng)驗。晉城過油肉之所以區(qū)別于山西過油肉,巧妙的勾芡是其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