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這條街,很短很小很窄,很不起眼,卻很古老
一提起驛站,很多人可能會聯(lián)想到蒼茫古道、荒原戈壁、策馬奔騰、一騎千里的凄涼與壯美,正所謂“兩處相期仗官驛,一時交際到江關(guān)”。
是的,古代的交通主要是靠官道,信息的傳遞則要指望這路上一處一處連東西、通南北的驛站,否則便不會有“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美談。
要保證“兩處相期”,實現(xiàn)“一時交際”,就要讓官驛的設置遍及全國各州府縣衙,在臨沂這座千年瑯琊古城,就有這么一處古驛站——沂州驛。
資料圖,瑞典安娜·拉森女士攝于臨沂很可惜的是,翻遍了所有的史料,最多只能找到“沂州驛”“沂州驛道”這些模糊的介紹,當初的建制規(guī)模已經(jīng)無從可查。
所幸,至少有兩件事還能證明“沂州驛”曾經(jīng)的存在:
第一就是上面這幅照片。1893-1897年期間,瑞典人、美國醫(yī)學博士安娜·拉森女士在沂州府傳教站從事醫(yī)療工作(1897年因感染傷寒去世,遺體葬于沂州府的基督教目的,年僅34歲),5年內(nèi)她拍攝了大量百年前臨沂的珍貴照片。2005年由她的重外孫女轉(zhuǎn)交給臨沂市政府,現(xiàn)珍藏于臨沂市博物館。根據(jù)注釋,這張照片為“沂州府驛站”。
第二便是現(xiàn)在的臨沂城中,雖然古老的驛站已經(jīng)不復存在,但“官驛街”的名字還依舊保留了下來。
這條官驛街位于金雀山路與羲之路交匯處南邊,東起八一路(啟陽美食街),西至羲之路,全長僅600米,僻靜、逼仄,默默無聞到甚至很多臨沂人都不知道它的存在。
時至今日,也許你一聽“臨沂”“沂蒙”“老區(qū)”等等這些字眼,仍然會呈現(xiàn)出貧窮、陳舊、落后的印記。我也不否認臨沂的確曾經(jīng)落魄過,但在2500多年歷史長河中,只有極短暫的時間。
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自古以來,臨沂便是中國版圖上的交通咽喉,不僅道路通衢,而且沂河水南下至駱馬湖后接入京杭大運河,沂河兩岸水旱碼頭眾多,想來當初這沂州府也不會窮了。
據(jù)康熙《沂州志》記載,沂州驛是當初山東東路官道最高的行政領導所在地,“凡江南淮、揚、京口、蘇、松、常、鎮(zhèn)等處,以及兩浙、豫章、八閩、三楚,一切上差大人、皇帝星使、升遷文武各官、各簿下于督撫、提標將軍各員承差等項,或自京師出于各省,或自各省達于京師,南來北往,雜巡? ??寧。又有各省協(xié)餉解京錢糧,杠抬銀鞘之屬,用夫輒以千百?!?/p>
可見當初這整個沂州驛道是何等的忙碌與繁華。
滄海桑田只在一瞬間,據(jù)說民國以后這沂州驛就淡出了歷史的舞臺。經(jīng)過新中國成立之前幾十年的炮火洗禮之后,臨沂便極其迅速地翻天覆地起來,貧窮與落后那已經(jīng)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如今走在這條幽靜的小路上,當初是從何處而來、又往何處而去的痕跡已經(jīng)消失殆盡,曾經(jīng)的驛館早已不復存在,一塊一塊的青石板也換成了柏油路,清脆的馬蹄聲也被汽車的喇叭聲替代。只有路旁蔥郁的枝葉,幾位陳舊的宅院,似乎還在訴說著過往的故事。
我是愛讀書、愛旅游、愛美食、愛健康的讀行客,請大家多多關(guān)注我哦!
Hash:f8af14e39154771c8cf5686859b2f41ec204b98f
聲明:此文由 在塵世間游走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