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味山西的特色風味美食小吃
說起山西的時候,人們經(jīng)常會想到“五千年文化看山西”這句話,而或許大家不知道,除去悠久的歷史文化之外,山西在美食文化方面底蘊也是極其深厚的,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盤點一下山西人必點的幾大美食,山西特色美食,來山西游玩一定不可錯過。
“頭腦”是山西特有的一種清真小吃,為湯狀食品。在一碗湯糊里,放上三大塊肥羊肉,一塊藕,一條山藥。湯里的佐料有黃酒、酒糟和黃芪。品嘗時可以感到酒、藥和羊肉的混合香味,味美可口,越吃越香。特點:益氣調(diào)元,滋補虛損,活血健胃,富有營養(yǎng),具有撫寒喘和強壯身體、延年益壽的作用。
“刀削面”是山西人民日常喜食的面食,因其風味獨特,馳名中外。刀削面全憑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葉,中厚邊薄。棱鋒分明,形似柳葉;入口外滑內(nèi)筋,軟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面食者歡迎。
過油肉是山西最著名的傳統(tǒng)特色菜肴,原是官府中的一道名菜,后來傳到太原一帶民間,再逐漸傳播至山西其他地區(qū)。除了傳統(tǒng)的用精選瘦肉經(jīng)過上漿、拉油,配天然黑木耳、蘑菇、冬筍炒過。
羊雜割起源于元朝的時候,剛開始也是僅在懷仁縣內(nèi)比較盛傳,到后來隨著人們不斷地走動,羊雜割也是逐漸在山西內(nèi)流傳起來。對于不同的地區(qū),羊雜割的做法也是不一樣的,最常見的就是將羊的肝臟、心肺等洗干凈后,然后經(jīng)過很長時間的熬制,再加上粉條等等,經(jīng)過了長時間的慢燉之后,就可以品嘗了,而且據(jù)說羊雜割也是具有養(yǎng)胃補腎等一些功能。
俗話說“天上龍肉,地下驢肉”,上黨臘驢肉蛋白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對于脾胃虛弱和貧血癥患者有極好的滋補保養(yǎng)作用。長治南街黃家的臘驢肉起源于清光緒年間,制作工藝獨特,肉質(zhì)鮮嫩細膩,味美可口,是上黨臘驢肉中的代表。
灌腸是山西著名的漢族小吃,屬于晉菜。起源于山西省離省會龍城太原市30公里,以“醋都、葡鄉(xiāng)”著稱的清徐縣境內(nèi),清徐灌腸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口感爽滑、營養(yǎng)豐富、工藝精湛、老少皆宜。
百花稍梅是山西的一道傳統(tǒng)美食,也是一道極具藝術性的風味小吃,“稍梅”,是山西人的叫法,稍梅也叫燒麥、肖米、稍麥、鬼蓬頭,是形容頂端蓬松術折如花的形狀,是一種以燙面為皮裹餡上籠蒸熟的面食,類似于小籠包子,但形狀要比小籠包子更美觀,味道也比小籠包子更有特色。
碗脫之名的來源是因為它用小碗蒸,熟后晾涼,可從碗中脫下。在柳林方言中,“團”、“脫”、“禿”,音節(jié)相似,故有多名。碗脫多為冷食,切條、就碗刀扎而食均可,以蒜泥、辣椒、好醋為主要調(diào)料,尚配以姜末、香油。其辣椒選用頭茬,曬干后研為細末,用麻油燒熱后。放入蔥少許,待蔥發(fā)黃時,倒入辣椒粉,用鐵勺攪勻,油多辣椒少,遂成稠漿,裝入瓶、缽備用。
不爛子,不爛子也被山西人民稱作撥爛子,它不僅名字奇怪,做法也很獨特!不爛子是將一些蔬菜切碎,比如豆角茄子之類的,然后和面粉攪在一起,攪拌均勻之后再放到蒸籠里蒸熟!有一些不爛子還可以加入韭菜和芹菜葉,更有的人會加入槐花!蒸熟之后在鍋里翻炒,口感勁道又美味!
平遙牛肉是山西省晉中市平遙縣的著名特色小吃之一,是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chǎn)品。平遙牛肉選料嚴格,制作講究,從一頭牛的篩選到出肉,概括為相、屠、腌、鹵、修五大工藝流程。所產(chǎn)牛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質(zhì),色澤紅潤,肉質(zhì)鮮嫩,醇香可口,受到人們的歡迎。
大同酸湯羊肉是當?shù)氐膫鹘y(tǒng)名吃,大同盛產(chǎn)羊肉,而且這里的羊肉因味香、肉嫩、質(zhì)鮮、外形美,在全國赫赫有名。這道湯菜就是采用了大同當?shù)禺a(chǎn)的羊肉與酸菜熬制而成,很有特色,來的時候一定要嘗嘗。
莜面窩窩,俗稱:莜面栲栳,是山西十大面食之一。其中忻州的做法最為典型:將莜面加一倍開水或冷水和制,用手掌在光滑的板面上推一個,食指卷一個。做成如:“貓耳朵”似的筒形狀,做好后,挨個站在籠內(nèi),酷似蜂窩。然后像蒸饅頭一樣蒸熟,熟食即香味撲鼻,吃食在配以羊肉或蘑菇湯調(diào)和,使人聞之垂誕,回味無窮。
在臨汾就不能不說牛肉丸子面。在臨汾的大街小巷,最多的就是牛肉丸子面了,門面都不大,屬于平價小吃。很多臨汾人從外地回來,第一時間就來吃牛肉丸子面,味道很棒,適合喜歡吃辣的人。
Hash:3f197c54fc14c16352eb201d42a4bcbddfa21093
聲明:此文由 聚愛美食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