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江西省豐城市區(qū)東部沙湖公園內,以紀念豐城寶劍的典故而建。亭中劍匣系晉代出土時原物,原在榮塘劍池。傳說,劍匣是晉時縣令雷煥掘獄基而得,內有兩把寶劍,劍取匣存。清道光《豐城縣志·古跡》載:劍匣,先是在劍池上草莽中,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知縣韓弼于嘉靖四十年(1561)升為南昌知府時,(匣)抬置學宮。又清劉鳴鶴《古劍匣記》云:“原匣存豐邑舊治,在豐水以西,石匣則移存于今治,儒學齋舍前,同齋漆公邊。愛指示石匣舉而置諸亭中,繞以欄。嘉慶十二年(1808)移尊經(jīng)閣東為亭,覆之旋圮,道光四年(1824)縣丞姚敏德重建?!?/p>
劍匣亭為八角形,六立石柱,攢尖頂,高約10米,古色風貌,亭內中心放置“石匣”,長1.7米,寬0.5米,高1.2米,中開凹槽形,藏寶劍用。亭前上額有一青石,鐫刻“劍匣亭”三字橫匾,并立一對石柱,鐫刻有“遺匣猶存懷故土,化龍今且伏何方”對聯(lián),寓意含蓄,筆墨勁秀。劍匣后面正墻上,嵌有一塊青石板篆刻的亭碑,記載永平元年(291),雷煥為豐城縣令時掘獄基得劍的故事,劍匣由來等內容。亭周圍松柏蒼翠,古樸雅重。關于劍匣由來及移置,清同治《豐城縣志·雜說》有載:“龍光書院志云:寶劍既掘,匣猷在池。明嘉靖間大旱,里人舊傳掘匣即雨,於是眾禱張雷祠,即起池土,果見一匣,底蓋相合如故,取蓋上岸,忽雷作,風雨聚至,頃刻泥沙擁穴,不敢復取,后蓋徙儒學明倫堂。”建國后,“0”中,劍匣亭被拆毀,石匣底損尚存。1982年,豐城縣人民政府興建沙湖公園,園中建一劍光亭,1987年,改名為劍匣亭,并將古劍匣移置劍匣亭內,供游人觀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