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禪寺位于百里秦淮的發(fā)源地——溧水縣城以東約10公里的東廬山西麓半山腰上。該寺始建于元朝,初名為“東廬山西麓觀音庵”,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太平天國期間,觀音庵被毀;清朝光緒8年(1882年)復建,為道教二茅宮,與句容境內大茅山、溧水境內小茅山齊名,但不幸又于上世紀60年代文革期間被毀。1999年,縣城分龍崗的觀音庵因城建需要拆遷,于東廬山觀音庵原址復建,更名為觀音禪寺。2000年,東廬山觀音寺成為雞鳴寺的下院,被省和南京市政府批準列為重點建設寺廟。
東廬山原名廬山,相傳東漢建武元年漢光武帝劉秀的同學諫議大夫會稽名士嚴子陵曾在這里筑廬隱居,固得此名。后因此山在縣城以東,又名東廬山。它包括獅子山、禁山、尖山、白虎山、張古山、陳山、馬占山、笠帽山、廬峰等十余座山峰,南北走向,長約7.5公里,總面積12平方公里,主峰廬峰海拔289米;觀音禪寺便居于此峰。
東廬山岡巒層迭,地勢險峻,山水秀美,林木蒼翠。相傳,公元528年,南朝梁武帝時一個叫鴻鶴的法師在東廬山廣設道場,布道-,四方僧眾趨之若鶩。至元代,各個山峰上寺廟已十分可觀。較著名的除觀音庵外,還有九霄陽生宮,壽國寺,龍王廟,茶亭庵等,香火頗為旺盛;尤其是元代的壽國寺,規(guī)模宏大,盛極一時,時任主持同時還兼任觀音庵住持,現該寺遺址尚可尋之。
觀音禪寺1999年5月三十日奠基,同年9月28日開工復建,投入的建設資金多達1000余萬元,建筑總面積6000多平方米,興建了天王殿、鼓樓、鐘樓、齋房、寮房等一系列配套建筑,其中南京雞鳴寺前后捐資達100余萬,修建了坍墀、丹陛及齋房等附屬房舍。尤值一提的是,觀音禪寺兩側的齋房、寮房及天王殿為一連體建筑,地上五層,地下一層。立于東廬山前澹澹碧波中山湖岸,遠觀觀音禪寺,呈兩側對稱的鱗次櫛比狀。
2007年1月6日,東廬山觀音寺舉行盛大的上梁儀式,標志著這座名聞中外的千年古剎在秦淮河的源頭從此擁有了一個蔚為壯觀的新廟宇。
交通指南
景區(qū)地址:江蘇省南京市溧水區(qū)東廬山
乘車線路:溧水城內乘開往廬山的小巴可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