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覺寺塔位江西省吉安縣永和鄉(xiāng)窯嶺曾家南西端,唐開元年間建,塔高36米,磚木結(jié)構(gòu),八面九層,第一至第五層中空,有螺旋臺階拾級而上。
1984年省撥款整修,塔頂發(fā)現(xiàn)銅錢、佛像,佐證建塔年代無誤。1957年7月1日,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并收入《中國名勝辭典》。
傳說,本覺寺塔是一座“飛來塔”,很久以前從西昌飛抵。古時廬陵縣治設(shè)今泰和縣西昌。本覺寺塔原是西昌的一座寶塔。后因縣治遷今吉安,西昌日趨冷清,此塔閑來無事便參禪--,吸納了天地靈氣之后,竟然長出一對隱形巨翅,每當(dāng)雷雨交加之夜就能騰空起飛。有天夜里,它趁雷雨大作騰空飛落贛江之畔的永和白沙村二王廟旁。當(dāng)?shù)弥朔菑]陵縣治新址后,便伺機飛離此地。又一個雷雨之夜,寶塔再次振翅飛到數(shù)里遠的永和吉州窯本覺寺旁,以為到了新縣治。次日一早,本覺寺僧眾發(fā)現(xiàn)寺旁憑空高聳一座雄奇的寶塔,便欣喜地跪在觀音菩薩神像前感恩謝德。觀音大士掐指斷定該塔不甘久留此地,考慮到此地亟需這樣一座塔來威鎮(zhèn)一方,于是拔出大官刀斬斷了寶塔的神翅,接著又施展法力,祭出八根千斤鐵鏈套住塔頂,將塔原地鎖牢。從此,這座寶塔無翅難飛,永駐本覺寺旁。按佛家說法,“飛來”實則“高僧到此”之意。
傳說使本覺寺塔平添了幾分神奇色彩。其實,據(jù)《東昌志》和《廬陵縣志》記載:“本覺寺,在東昌上市,南有塔,唐開元時建。”距今已近1300年歷史。本覺寺不幸于1950年遭暴風(fēng)所毀,而本覺寺塔卻“歷兵殘風(fēng)霜,巋然獨存?!?957年,該塔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已收入《中國名勝辭典》。1984年,江西省人民政府撥款對本覺寺塔做了整修。該塔為青磚砌就,塔體內(nèi)外刷白,塔高26米,八面九層,第一至第五層中空,有螺旋臺階拾級而上,可登達第五層。登上第五層極目而眺,廬陵古城新貌、吉安新城美景、永和田園風(fēng)光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
千百年來,本覺寺塔以其獨特的建筑風(fēng)格,倚著本覺寺源遠的佛教文化,憑著吉州窯聞名的陶瓷工藝,藉著永和鎮(zhèn)秀美的山水風(fēng)光,吸引著無數(shù)文人墨客和名宦碩儒前往瀏覽觀光。北宋文學(xué)家、書畫家蘇軾和南宋大臣、民族英雄文天祥等名士,都曾登臨本覺寺塔賦詩抒懷。如今,本覺寺塔煥然生輝,正以其古色神姿喜迎海內(nèi)外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