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鶴崗市的東北電影制片廠展覽館,將使您對那段歷史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東北電影制片廠是新中國的第一個電影制片廠,被人們形象地稱為“新中國電影的搖籃”,現(xiàn)名為長春電影制片廠,她是在抗戰(zhàn)勝利后接收日本“滿洲映畫株式會社”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珠。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8月20日,“滿洲映畫株式會社”理事長甘粕正彥自殺,為日本軍國主義殉了葬。當時的長春由蘇聯(lián)紅軍軍事管制,各種團體紛紛出現(xiàn),政治局面相當復雜,“滿映”處于動蕩分化之中。
1945年8月下旬,0長春市委地下黨員劉健民、趙東黎組織原“滿映”進步職員張辛實、馬守清等人,組建了“東北電影技術者聯(lián)盟”和“東北電影賞聯(lián)盟”,并于9月上旬,由張辛實領銜將兩個聰明合在一起,成立了“東北電影工作者聯(lián)盟”,并以“聯(lián)盟”的名義同日本看守理事田日出吉談判,經過斗爭,接收了“滿映”的權利。9月下旬,以“聯(lián)盟”的名義召開原“滿映”中國職員大會,會上批駁了將機器設備賣掉,將錢分給大家的主張。同時,宣布10月1日成立東北電影公司,并通過選舉選出張辛實、王啟民為正、副總經理。
1946年4月14日,東北民主聯(lián)軍解放長春,中央東北局派出田方、許珂、錢筱璋隨軍入長。隨后舒群、袁牧之也入長春,接管了東影公司,并由舒群任東北電影公司總經理,張辛實任副總經理,袁牧之任顧問。1946年5月,東北電影公司奉命北遷。6月1日到達合江省興山市(今黑龍江省鶴崗市)。
建廠始,舒群同志帶領大家用自己的雙手蓋廠房、修宿舍,小學校的教室改成了洗印、錄音等各個車間,電影院做了攝影棚,一個簡陋的但卻可以正常生產的電影廠就建起來了。從此,我們有了新中國誕生前的第一個人民電影基地,掀開了中國電影史新的一頁。
1946年10月1日,慶祝建廠一周年大會上,“東北電影公司”更名為“東北電影制片廠”。
在建廠的同時,為緊密配合東北解放戰(zhàn)爭,東影開始了紀錄片的拍攝和創(chuàng)作,先后派出數(shù)十支攝影隊到前線、工廠和農村,拍攝了大量極為珍貴的歷史文獻資料,編輯成紀錄片《民主東北》,真實完整地記錄了東北解放戰(zhàn)爭的艱難歷程,展現(xiàn)了農村土地改革和群眾加緊生產、努力支前的感人情景。與此同時,東影根據(jù)形勢的需要和當時電影市場被歐美電影所占領的狀況,積極進行各片種的試制。在生產設施不完善,創(chuàng)作人員缺少經驗的情況下,先后拍攝了第一部木偶片《皇帝夢》(1947年11月),第一部科教片《預防鼠疫》(1948年夏),第一部動畫片《甕中捉鱉》(1948年12月),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蔣》(1948年2月),第一部長故事片《橋》(1945年5月),并譯制了新中國第一部譯者制片《普通一兵》(1945年5月)。影片上映后受到了普遍的好評,為發(fā)展新中國的電影事業(yè)做出了有益的嘗試。
東影作為新中國的電影的搖籃,不僅拍攝了大批優(yōu)秀的影片,而且聚集、培養(yǎng)和輸送了大批電影人才。早在1946年,黨就派延安電影工作團40多人參加東影的工作,之后又有西北電影工學隊、東北文工一團、東北軍政大學文工團、東北青年文工團等一些黨領導下的文藝單位和團體調入東影。上海、香港的一些進步電影工作者和全國各地的文藝工作者也紛紛邁進東影,加上原“滿映”的部分人員(包括本廠技術人員),從而形成了一支以解放區(qū)文藝干部為領導和創(chuàng)作骨干的新型創(chuàng)作隊伍。我們熟悉的著名電影工作者袁牧之、吳印咸、陳波兒、田方、鐘敬之?
?、錢筱璋、許珂、成蔭、吳祖光、于藍、沙蒙、蘇云、袁小平等著名人士曾是東影的奠基者。浦克、凌元、梁音、方化、石聯(lián)星、陳強、張平、于洋、歐陽儒秋等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在東影成長,走上銀幕,創(chuàng)造了許多令人難忘的藝術形象。
1949年4月,東北電影制片廠遷回長春,1955年2月,文化部決定,正式更名為長春電影制片廠。
東北電影制片廠在鶴崗的那段歷史曾是十分輝煌,因為她創(chuàng)造了新中國電影史上的六個第一,那段歷史更讓我們驕傲因為她已經發(fā)展壯大……
東北電影制片廠展覽館主要展示了東影建廠、遷廠的創(chuàng)業(yè)過程及取得的光輝業(yè)績,另外還有歷史影片的播放、擬音室等,讓我們了解歷史的同時,可以新身體驗參與電影的樂趣。這里是一個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陣地,讓我們了解自己的家鄉(xiāng),熱愛自己的家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