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灣位于湖南省懷化市靖州西北邊緣,四面群山環(huán)抱,四季綠樹成蔭,是苗族人民世代衍繁生息的地方。
巖灣歌場的形成,來自于這樣一個民間傳說。清朝光緒年間,同樂寨的苗族青年歌手吳會湘等四青年常與貴州偏坡、烏坡、彌洞等地的四位姑娘相約,每蓬戊日都在附近的山坳上唱歌談情,分別定下終身大事。甲午年的農歷七月十四日,人們到巖灣采購過節(jié)物品,吳會湘等四青年都在巖灣碰上自己相愛的姑娘。由于忙于農事,幾對情人已有很長一段時間不見面了,今日重逢,甚是激動。隨即男歌女唱,忘情地訴說著各自的相思之苦和眷念之情,使過往的人們都深受感染,慢慢圍上觀看,隨之也跟著唱起來。一時間人群如山,歌聲如潮,直至唱到太陽落山才慢慢散去。第二年,這四對青年都成佳偶,并擇期在同一天舉行隆重的婚禮。這段佳話很快就傳遍了各個村寨,從此,同樂寨的寨佬和其他各寨頭人相約,把巖灣選定為歌場,并將每年農歷七月十四定為趕歌場的日子。近百年來,每年這一天,湘黔兩省四十八寨的苗、侗、漢、瑤、土家等各族的男女老少都清早起來精心梳妝打扮,撐著太陽傘,戴著細篾斗篷,搖著花紙扇,一伙伙,一群群從各個村寨趕來參加這一年一度的歌場盛會。
趕歌場的歌手大致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30歲以上的已婚男女,他們通常以賽歌歌喉,賽才華為主,涉及內容比較廣泛,天文地理、古往今來,人間仙境都是他們歌唱的對象。在類別上表現聰明才智的“對歌”。新中國成立后,又出現了歌唱黨和毛主席以及社會主義的“頌歌”。在形式上有男女對唱、男問女答、女問男答,男女混合對唱等。對手多以團寨為幫,由一名歌師領頭,幾名或幾十名歌手組成一隊,與對方邊唱邊“款”,邊問邊答,一直要分出勝負或雙方比和為止。另一部分是未婚男女青年,他們唱的主要是傾訴男女之間相親相愛的情歌。這一天,他們只是把歌場作為一種相認識的媒介,如果遇到了意中人,便雙雙以歌相約,選定某日某時再到某一地點“玩山”對歌,加深了解,建立感情。
信息來源:靖州史志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