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德華國王城堡和城墻
博馬里斯和哈勒赫城堡(主要由軍事工程師圣喬治建造)及卡那封和康韋防御工事位于威爾士北部圭內(nèi)斯郡的前首府。它們保存極為完好,是愛德華國王統(tǒng)治時期(1272-1307年)殖民和防御工事的典型,反映了當時的軍事建筑風格。
哈勒赫城堡本身壯觀的景象、神奇的預言以及所擁有的巨大能量似乎都不足以確保這個偉大城堡的聲名,城堡還跟威爾士的神話和有魔力的女英雄布蘭韋恩密切相連。作為英國最著名的城堡之一,哈勒赫城堡也是一處歷史悠久的名勝古跡。從峭壁上放眼向城鎮(zhèn)的南部望去,城堡的壯觀景色、海水和山的相互映襯簡直是美不勝收。
哈勒赫城堡的建筑本身也是無可匹敵的,經(jīng)歷了7個世紀的滄桑聚變,它依然是天才的圣喬治•詹姆士大師的軍事建筑奇跡。在這兒他將環(huán)境中的自然力量轉(zhuǎn)為防御力,以便滿足當時防衛(wèi)的需要。該建筑奇跡將帝王的尊嚴和城堡外形的美麗完美的結(jié)合起來,令人覺得不可思議。
外文名稱:Castles and Town Walls of King Edward in Gwynedd
必去理由:英國最著名的城堡之一
景點所在大洲: 歐洲【Europe】
景點所在國家/地區(qū):英國[Britain]
景點所在省、州:圭內(nèi)斯郡 [Gwynedd County]
老北京的痕跡——西便門城墻遺址
我也是第一次到這里游覽,轉(zhuǎn)完以后感覺確實值得一看。西便門城墻遺跡,是老北京內(nèi)城的西南角城垣,歷史的滄桑歲月讓它僅留100余米長的殘跡。1987年北京市文物局把城墻進行了修復,保留7處斷面遺跡,并修復了敵樓,改造周圍環(huán)境,修建了“首都建設(shè)世紀碑”,使之成為現(xiàn)代文明、古代文化交融的北京城中一處景觀。這座景觀坐落在北京老二環(huán)由南向西拐彎處的馬路快行線與慢行線之間,游人走地下通道可以看見出入口。
具體方位:公交,地鐵長椿街站,下車往西即是---
紅色地標 |北京明城墻遺址公園
公元1153年,大金國海陵王完顏亮已經(jīng)習慣了金中都的繁華生活,于是將金國的首都從白山黑水邊上遷到了山環(huán)水繞的中都,也就是燕京,從此開啟了北京作為中原王朝首都的歷史。
公元1276年,蒙古忽必烈滅亡南宋,建立了大一統(tǒng)的王朝大元,將首都定在了北聯(lián)朔漠,南抵黃淮的北京,這里第一次成為大一統(tǒng)王朝的首都。在元朝時,劉秉忠按照《周禮考工記》的記錄,大肆營建了北京城,取名大都,這奠定了日后北京城的雛形。
1406年,燕王朱棣問鼎天下,將首都從南京遷到北京,在元大都的基礎(chǔ)上開始營建新的北京城,到1420年,北京內(nèi)城全部修建完成。正統(tǒng)年間,國家財政充足,將原來北京城城墻加固,在夯土外包磚,并修建了9個城門的防御體系,南城墻從東到西依次為:崇文門、正陽門、宣武門。并在城池四角增設(shè)四個高大的角樓作為防御工事。
公元1644年,白山黑水來的滿族人越過山海關(guān),建立了又一個大一統(tǒng)的王朝清朝,他們將繁花似錦的北京城再次定為首都,原封不動的繼承了明朝留下來的北京城。1911年,清朝覆滅,民國時代,大量的外地人遷居北京城里,導致城市人口暴漲,為了方便出行,對北京城墻進行了小規(guī)模的拆建。
1949年,新中國成立,北京再次成為首都,更大規(guī)模的人口涌入北京,使得北京整個城市擁擠不堪,北京城墻已經(jīng)嚴重影響北京城市的發(fā)展,于是政府作出決定,拆除老北京城墻,到1969年底,北京城墻基本拆完,僅保留正陽門城樓和箭樓,德勝門箭樓和崇文門東邊一段殘破的城墻和角樓。
提起崇文門這段保留下來的城墻,還有一段軼事,崇文門東邊為北京火車站,車站在城墻兩邊建立了很多民房供鐵路職工居住,很多房屋直接以城墻為靠墻,而這段城墻的位置又因為在火車站范圍里而得以保存,躲過了被拆毀的命運,這也正應了那句古話: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但也是城墻毀壞非常嚴重。
進入新千年,國家物質(zhì)生活日益豐富,隨之而來的是精神層次的提高,進而也就從新審視了這座擁有三千年歷史的北京城,于是就開始著手恢復老北京城的樣貌,將這段隱藏于棚戶區(qū)的明代城墻作為起點,開始修建一座以明城墻為主體的公園,城墻周邊的居民積極響應號召,攜手共建明城墻遺址公園。
經(jīng)過幾年的建設(shè),北京明城墻遺址公園初步建成,一條長1.5公里的城墻矗立起來,很多城墻城磚都是北京市民捐贈,雖然無法恢復到原貌,但是殘存的城墻也是一種訴說。
城墻馬面
明城墻的東南角樓也得到了修復,成為明城墻遺址公園的一部分,在角樓里邊有一個博物館,展示了北京城內(nèi)城九個城門和外城七個城門的原貌圖片,還以圖片,實物和模型的方式展示了北京城城防的舊事,似乎在向參觀者訴說了古老北京的厚重歷史。
在城墻南邊,開辟了綠地,種植了很多槐樹、月季、桃樹等樹木作為點綴,每到春暖花開的時候,花紅柳綠、鳥語花香,行人往來,樂在其中。
東南角樓
城樓模型
拆拆建建,對對錯錯,此一時彼一時,拆有拆的理由,建有建的道理,這600年的城墻,見證了游牧民族的盛衰,見證了中原王朝的興亡;她用厚重的城墻,抵抗英法聯(lián)軍的炮火,抵抗著八國聯(lián)軍的槍炮,抵抗著日本的蠻橫入侵。
今天,她又將以包容的精神迎接著四面八方的來客。
北京城城墻遺存-西便門城墻遺址公園 閑走北京
西便門城墻遺址公園位于北京市西城區(qū)西便門橋區(qū)的三角地,是圍繞明北京城城墻遺存而設(shè)立的公園,為西城區(qū)的區(qū)屬公園。
公園內(nèi)的明北京城城墻遺存在2013年作為"明北京城城墻遺存--西便門段"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北京明城墻在建國后被毀,現(xiàn)在殘存下來的只有正陽門、正陽門箭樓、德勝門箭樓、東南城角樓、內(nèi)城的南城垣和西城垣殘段。其中東南城角樓、內(nèi)城的南城垣位于崇文區(qū),也已經(jīng)被辟為遺址公園,正陽門、德勝門箭樓也都對外開放。
西便門早在1952年就被拆除,是北京城第一個被完全拆除的城門。但陰差陽錯的是,緊挨著西便門城樓東側(cè)卻有一段195米的城墻保存了下來,成為珍貴的明城墻遺址。1988年對這一段殘存的城墻進行了修復,在原來的夯土墻外,包上了一層城墻磚,但保留7處斷面遺跡,并復建了一座城樓。
城墻旁還立了一塊漢白玉石碑,上面刻著《明北京城墻遺跡維修記》,看落款,發(fā)現(xiàn)這篇碑文“來頭”不?。骸昂钊手模瑒⒈瓡ぁ?。若干年后,這塊碑也將成為珍貴的文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