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魯山南姓的歷史淵源?
導讀:河南魯山南姓的歷史淵源? 被稱為“稻米故鄉(xiāng)”的古代遺址是 河南新鄉(xiāng)地區(qū)有沒有歷史遺跡? 金庭鎮(zhèn)的人文歷史
南姓起源有六:
①、出自周代南仲之后,以祖名為氏。據《姓源韻譜》所載:商王盤庚妃姜氏,夢龍入懷,孕十二月而子,手握“南”字,長大后主管荊州,號“南赤龍”,其曾孫南仲周初為大夫,后世子孫遂以祖名為姓,稱南氏。
②、出自姬姓,以祖字為氏。據《古今圖書集成·氏族典》載“鄭樵《通志》:以字為姓。南氏,姬姓衛(wèi)靈公之子,公子郢,字子南,以字為姓?!贝呵飼r衛(wèi)國公子郢,字子南,其支孫以祖字為姓,稱南氏。
③、出自春秋時晉國隱士之后,以地名為氏。春秋時,有晉國高士居隱于南鄉(xiāng)(今山西),其后代子孫以地名為姓,稱南氏。
④、出自姒姓,源自夏禹之后,以國名為氏,為男氏所改。據《史記·夏本紀》“太史公曰:禹為姒姓,其后分封,用國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索隱:“系本‘男’作‘南’”,稱南氏。
⑤、出自他族,滿族南姓來自那拉氏;今漢、藏、滿、回、蒙古、朝鮮、僳僳等民族均有南姓。
⑥、出自張姓,避禍,改為南姓。 明孝宗孝康張皇后為人賢明,曾修興濟減河(天津娘娘河)、建青縣盤古廟等好事,而其兩兄弟卻仗皇親一貫仗勢欺人、橫行鄉(xiāng)里,張皇后死后明世宗下令將其問斬。1547年前后,子孫四處逃跑,四個方向便演化為后來東、南、西、北四個姓氏,南姓由此而來。
被稱為“稻米故鄉(xiāng)”的古代遺址是
被稱為“稻米故鄉(xiāng)”的古代遺址是東山村遺址
據考古學家認定,以蘇州為代表的中國太湖流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稻米故鄉(xiāng)之一,東山村遺址就發(fā)現了八千多年前的水稻痕跡。在蘇州古城東的唯亭東北,有一座草鞋山,種植水稻已有六七千年的歷史,是中日合作《蘇州草鞋山遺址古稻田研究》課題的野外項目。自1992年至1995年,每年進行一次考古。八千多年前,蘇州的先民就是仰仗于稻米這一最基本食物,繁衍生息,創(chuàng)造出了燦爛的文明。糧食制品往往與稻米緊密相連,人們把蘇州稱為魚米之鄉(xiāng),也包涵了幾千年的文化淵源。人們在用石器工具來加工谷物糧食時,往往會出現許多雪白的米粉。漢字的“粉”,即是“米”、“分散”的意思,“粉”字來源于稻米文化。
河南新鄉(xiāng)地區(qū)有沒有歷史遺跡?
新鄉(xiāng)歷史
歷史遺跡眾多,文物資源豐富。新鄉(xiāng)有著悠久的歷史,是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發(fā)祥地之一。古稱庸國,春秋屬衛(wèi),戰(zhàn)國屬魏,漢為獲嘉,至隋文帝開皇六年(公元586年)始置新鄉(xiāng)縣至今已有1400余年。新中國成立之初,曾是平原省省會所在地。古老的歷史,孕育了燦爛的文明。仰韶文化、龍山文化遺址,依稀可辯;周武王率八百諸侯會同盟的牧野大戰(zhàn),古跡依存;姜尚衛(wèi)河垂釣、比干拋心忠諫、圍魏救趙、張良刺秦、官渡之戰(zhàn)、陳橋兵變都源于這方熱土;孔子講學“杏壇”猶在,李白放歌于忠臣之前;張蒼逞思于《九章算術》,陳玉成天國殉難;明神宗胞弟潞簡王陵,十二丞相青史可鑒……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優(yōu)美的環(huán)境,給新鄉(xiāng)留下了豐富的旅游資源。
金庭鎮(zhèn)的人文歷史
2002年底,有省級文保單位金庭王羲之墓(含華堂王氏宗祠);市級文保單位濟渡爐烽廟、華堂古村歷史文化保護區(qū);市文保點靈鵝貞節(jié)牌坊、竺紹康故居、后山竺氏祠堂。在濟渡村北有革命烈士墓,紀念1949年7月10日在剿匪戰(zhàn)斗中犧牲的41名解放軍戰(zhàn)士。
金庭鎮(zhèn)中心小學前身為“猊峰書塾”,南宋王羲之第29世孫王愷創(chuàng)辦,明萬歷年間(1573-1620),王氏43世孫王應昌增建書樓,更名為“心傳書院”,清道光二十年(1840)新建金庭?
?氏義學,光緒二十九年(1903)稱金庭高等小學堂,學校大門旁邊至今還存金庭王氏義學石坊一塊。
Hash:5ee4a98fe4b68b6d01d0a74b814469fc1c811d19
聲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