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橫路嶺賞碏門瀑布,千年蓬溪覓山水詩宗
蓬溪古村,始建于南宋,系千年古村,在歷史上非常出名,是永嘉縣文化底蘊最為深厚的九大古村落之一,也是楠溪江所有的古村落中,人文地理綜合性最強的古村。村中有文保單位謝氏大宗祠、花墻等,還有崖刻、狀元屋、狀元街等較多的文化古跡。雖去過多次,近期因新開發(fā)大碏門瀑布,而吸引蕩友再次去游古村,賞瀑布。蕩友一行從市區(qū)驅(qū)車出發(fā),經(jīng)甌越大橋上諸永高速,在楓林出口轉(zhuǎn)雁楠公路,在東皋社區(qū)路口大橋轉(zhuǎn)彎前往古村。
鶴盛溪
鶴盛溪,相傳是古代仙鶴集聚的溪流,位于永嘉東北部,是楠溪江中游的重要支流。發(fā)源于樂清市芙蓉鎮(zhèn)嶺底社區(qū),塧崪村南面的塧崪峽谷,由東南向西北流,流經(jīng)龍灣潭后,在下游并入東皋溪,隨后進入楠溪江。
塧崪源頭海拔720米,流經(jīng)18公里從蓬溪古村,東皋村,上灣村穿村而過。去蓬溪古村迎接我們的首先是這條美麗的溪流。
這里河谷寬闊,碧水蕩漾,綠波悠揚。這里楓樹搖曳,鴨鵝戲游,水鳥飛翔。這里人文積淀,碇步久遠,古道滄桑。
河谷左側(cè)是永樂古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永嘉最著名的紅楓古道。每到深秋冬日,這里天高,云淡,風輕,葉紅。鶴盛溪上塆村段堤壩外近千米的紅楓古道,引無數(shù)游客流連忘返。
火紅色的紅楓樹沿溪依水而立,蒼勁的老紅楓倒映在碧水里,紅黃色的楓葉在水中若隱若現(xiàn),與沿溪村民曬柿子、紅薯干、素面及河中有始建于清咸豐三年的東皋碇步,一起構(gòu)成了一副美麗的畫卷。
上次我們?nèi)ヅ钕?,就是走紅楓古道,隨后再去古村的。而這次是從雁南公路轉(zhuǎn)東皋大橋,直接抵達蓬溪古村。
不過這里雖然沒有了仙鶴成群,卻依舊風景秀麗,蕩友經(jīng)過這里,還是被其美景所吸引,紛紛記錄美景,捕捉風采。
抵達蓬溪村
抵達蓬溪,蓬溪古村是中國山水詩鼻祖謝靈運后裔建造的。南朝劉宋永初三年,38歲的謝靈運被貶永嘉太守,楠溪江畔的山山水水留下了他傳頌千古的詩篇,永嘉也成了中國山水詩的搖籃。
元嘉十年(433年)謝靈運在廣州被宋文帝劉義隆以“叛逆”罪殺害,年僅四十九歲,后人扶柩回到永嘉,北宋年間,謝氏后裔回到鶴盛溪畔建村筑寨,子孫繁衍,蓬溪村是其中之一。
蓬溪村位于鶴盛溪支流蓬蒿叢生的蓬溪西側(cè)沖積地帶,一處平疇包含蓬一、蓬二、蓬三3個行政村,統(tǒng)稱蓬溪村。這里居住著謝氏近千戶人家,四千多人口,以及李姓少許人。
古村前有門山屏障如門,后有云山云柔似椅。左有龍山,右有虎山,似龍騰虎躍。這里不僅風光旖旎,景色如畫,而且削壁臨溪,地勢險要。古村在一個袋形盆地里,四圍高山重重,只有北面缺口,卻又被鶴盛溪封住。祖先在溪西絕壁上架起一里多長的棧道,村子方可出入。依靠深潭峭崖作為天塹,在兵荒馬亂的年代,蓬溪村顯得特別安全。
我們過了東皋大橋沿鶴盛溪旁的水泥路前行,一會兒就到了古村。迎接我們的是寫著“山水詩宗”的蓬溪村牌坊,右側(cè)有詩宗謝靈運的塑像,左側(cè)是建在小山坡上的桃園亭。
過牌坊進入蓬溪村,村口溪畔一棵碩大的已有400年歷史的古樟,綠蔭如蓋,遮天蔽日,虬枝崢嶸,盤錯交柯。樹樁直徑有1.8米,樹高30來米,樹冠直徑達40余米,樹蔭占地一畝多。
為保全村平安,欺負辟邪,古人又在村口霞港頭樟樹后面建了關(guān)帝廟。據(jù)說“溪水到這里正好是‘反弓水’,沖刷蓬溪的村口,為克掉這不祥的風水,老祖宗在這里蓋上關(guān)帝廟。只因關(guān)帝是‘伏魔大帝’,是‘恩主公’,有了這個廟,就能避掉災禍”。
關(guān)帝廟建于明朝,五楹兩廊五間,廟內(nèi)塑關(guān)公像,威嚴英俊,廟前有霞港潭,后枕龍泉山。廟中柱上有對聯(lián)云:“廟枕臥龍山憂似襄陽訪諸葛,門屏威風嶼未忘漢水逐曹仁?!?。
俯瞰大碏門瀑布
俯瞰大碏門瀑布,欣賞溪山美景,是我們走錯路后的收獲。進入村莊后,村里的老人非常熱情,看了我們登山的裝束,就說你們今天來這里有福氣了,昨天下雨今天的瀑布會很大,指點我們沿溪邊開車進去,下來再看古村。
我們一行隨即驅(qū)車前往。只是車子本應在文化禮堂邊右拐的,我們卻選擇了直走,沿盤山公路一直上行,開了很長一段時間還沒有找到登山道,才知道錯了,隨即掉頭返回。好在有溪山美景作伴,又在快接近山頂?shù)牡胤礁╊藟延^的大碏門瀑布,也不枉此行。
后來知道這是蓬溪前往大山底村的盤山公路。大山底村,海拔600多米,是一個典型的貧困山村,據(jù)說,從蓬溪到大山底原先有古道,從楓嶺的北坑穿越蓬溪古村,需要經(jīng)過這個村莊。
我們一路上行,一路欣賞窗外的美景。沿途一會兒泉水叮咚,一會兒澗瀑飛奔,一會兒水庫碧潭。這個水豐的季節(jié),一座水庫大壩的水溢出來,形成了一個水簾瀑布。
一個轉(zhuǎn)彎讓大家回眸蛇形的盤山公路,感嘆造路工人的艱辛,遠眺蓬溪古村,敬佩古人選址建村的眼觀。
路旁不僅有大量綻放的野花,還有不少紫色的樹花煞是艷麗,大家紛紛要求杰哥停車拍照。下車后各位蕩友舉起手機,選取角度,記錄美景。也有的借用微信“識花君”小程序搜尋,得知這叫“紫花泡桐”,又名“花泡桐”。是落葉喬木,有鎮(zhèn)咳、祛痰和平喘,降壓甚至抗癌的作用。
就這樣我們時而上車上行,時而下車觀賞,過了一個拗口大家發(fā)現(xiàn),那個大瀑布在我們右邊的峽谷里,我們再次下車,只見遠遠的一條飛龍白練,如水庫開閘泄洪從山峽里奔騰而出,非常壯觀絢麗。
很少有從瀑布頂來觀賞的,只可惜手機無法記錄震撼的場景,同時陰暗的天氣也給景色打了折扣,如若在陽光明媚或雨后天晴的時光,肯定還有更驚艷的景色。
前往大碏門
前往大碏門,從盤山公路下來后,我們車子停在了村文化禮堂門口。打聽一下,去大碏門是在禮堂后面往右拐,沿玉帶溪前行,到村后過橋,順田野的左坎走一段路到游步道的入口。
停車場邊上既是蓬溪的文化禮堂,又是蓬一村的村辦公樓,禮堂牌門匾額上的“蓬溪村”三字為原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親筆所書。
在這里大家感受到這幾年農(nóng)村美麗鄉(xiāng)村建設(shè),與五水共治還是深受大家歡迎的,文化禮堂建設(shè)是美麗鄉(xiāng)村的重頭戲,一方面?zhèn)鞒朽l(xiāng)賢文化,另一方面涵育文明鄉(xiāng)風。
桃源般的蓬溪村,有條繞村而流的小溪,據(jù)傳,古時風水先生說這條小溪能給蓬溪村民帶來官運,且形似官宦的腰帶,所以叫玉帶溪。曾經(jīng)的這里也受生活污水的污染,前幾年村里投資數(shù)百萬元元,開展水岸共治。在溪兩岸改造出一條親水步道,可以讓游客戲水、親水。
其實從村口往里面開的時候,大家已經(jīng)感受到整治后溪水的美麗,大碏門峽谷里的溪水流經(jīng)這里向鶴盛溪奔去,小鴨在溪中戲耍,村婦在溪中洗滌,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和諧。
玉帶溪每隔幾百米建有水矴步,依溪遠望而去的,就是繚繞在云霧里的筆架峰。雨過天晴后的蓬溪,似仙境般,水潤得透著靈氣。在這樣的溪邊漫步走走也是非常愜意的事情。
我們沿玉帶溪的溪邊一邊欣賞享受,一邊贊嘆攝影。不知不覺到了村后,在一處漂亮的民宿對面,過橋沿田坎前行,左邊是郁郁青山,右邊是綠綠田野,春天農(nóng)田已經(jīng)被翻耕,匆忙生機。
溪邊民宿
途遇民宿,是我們前往大碏門,在路旁見到的一幢建在溪邊的歐式別墅,據(jù)了解是舊宅改造的民宿“墟里”貳號。
從村文化禮堂前往大碏門經(jīng)過時,對岸漂亮一座尖頂房子引人矚目,他與一路過來舊宅完全不同,山坡上歐式的別墅與開滿“薔薇”的絢爛鐵藝門相得益彰,讓人仿若到了北歐一處風情小鎮(zhèn),使蕩群里的女生前往拍照留影。
位于蓬溪古村村后,玉帶溪旁的墟里貳號,建在溪邊的一塊大巖石上,前面流淌的澗水里幾只鴨子在戲游。
底下右側(cè)是爬滿爬山虎的房子,綠油油的一片,給人盎盎春天氣息的同時,帶給人們絲絲涼意。
民宿背后是幾顆碩大的古樹,遠遠望去仿佛系民宿的依靠。巖石、古樹、溪水、鴨子、爬山虎、薔薇……使這里具備了童話般的氣息。這里遠有山、近有水,窗前有稻禾,院內(nèi)有花香,是現(xiàn)代版的世外桃源。
選擇這里建民宿,真是會選地方,取的名字也“墟里”富有詩意,“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靖節(jié)先生在《歸園田居》描繪的的場景與這里無異。
墟里壹號和貳號都在永嘉古村的深處,不同的是,壹號在茗岙高山梯田上迎風入云,而貳號則在蓬溪山澗溪流旁依水而立。如果說壹號的意境里有“仁者樂山”的高亢清遠,那么貳號的筆觸就是“智者樂水”的活脫自在。
尤其是這些民宿能融入在周邊的環(huán)境里,更使人覺得有意蘊。應驗了山水詩宗謝靈運的“池塘春草留佳句,園柳鳴禽報喜音”。
大碏門游步道
大碏門游步道,是村民為方便游客觀賞大碏門瀑布而建的,2016年的8月份開始村里發(fā)起捐款,由村民集資開發(fā)建設(shè)。路面由條形巖石與溪灘石等構(gòu)筑而成,全長1200米,與原先的1800米古道相連,構(gòu)成一個全長3000余米的游步道環(huán)線。一些險要的地方還構(gòu)筑了護欄,保護游客的安全。
過去去蓬溪村南邊大碏門瀑布的路,一直被碎石堵著,幾乎上不去,走上去都會有碎石滑下來,一不小心就要摔跤。只有一些戶外驢友手腳靈活能上去,也十分危險。如今非常方便,不僅適合普通的登山者,只要不走環(huán)線,男女老少都可以輕松去欣賞大碏門瀑布。
游步道建成不久,這不一座歡迎的門樓還搭在哪里,兩旁對聯(lián)寫出了村民的心情,“德澤萬代橋達碏門情義長,功昭千秋路通飛瀑人心暢”。
這里是游步道與古道的分界點,往下面走是游步道,往上面走是古道,上下均可以抵達大碏門瀑布,想走環(huán)線的我建議從上面古道走,這樣下山的路好走一點,不走環(huán)線的直接從新建的游步道走。
我們是從新建的游步道進去,首先看到的是一座用溪谷里的卵石建造的,非常有特色的“碏門橋”,“碏(xi)”字很向“鵲”,其實“碏”也有讀“que”的,改成“鵲橋”會更有詩意,不過地名往往有歷史的文化沉淀,不應隨意改的,呵呵。
山道沿著山壁,順著澗溪而建,使人們在歡唱流淌的澗溪邊快樂閑行,兩旁山花爛漫,古木參天,遠方山峰迤邐,山色青翠,峽谷中間的澗溪,時而飛奔成瀑,時而靜謐如碧。
蕩友一行一邊登臨,一邊陶醉。在噴涌而出的澗溪前拍照留影,桐花雖然凋零,但是依舊美麗。
走在這樣的峽谷里你可以擁抱自然,放肆欣賞,盡情吮吸,拋開煩惱,放下一切。
大碏門瀑布
大碏門瀑布,位于蓬溪古村南邊的碏門峽谷里。是古村新開發(fā)的一個景點,游步道的建成,使這個藏在閨中的美景揭開了神秘的面紗,展示于人。
蓬溪村海拔不到100米,村落正南直徑距離5余里的大山底村海拔600多米,兩村之間有一條南北走向的峽谷,當?shù)厝私写蟠F門,大山底村高山里的溪水匯聚后傾入峽谷,繞過蓬溪村東流入鶴盛溪。因峽谷落差大,溪水甚為湍急,在不少地方形成高低不一的瀑布,大碏門瀑布是其中落差最大的一條,高約120米,是一座純天然的瀑布。
過去去大碏門峽谷,驢友只能溯溪而行,因落差大,這條峽谷溪水甚為湍急。驢友在谷底行進,需要時而攀援濕滑的攔路巨石,時而趟過齊腰深的湍急溪流,驚險刺激。如今這里已經(jīng)修建了游步道,游客可以信步觀賞美景。
我們沿著游步道行走一段路后,遠遠的就可以看見大瀑布,只見青山,一掛白練從天降!小時候只知道樂清的“大龍湫”,后來又知道文成的“百丈漈”與永嘉的“百丈瀑”。其實溫州的瀑布實在是太多了,藏在深閨的還有楠溪江源頭的“龍鳳大瀑布”等。
我們大約走了半個來小時,因為瀑布壯觀,大家?guī)缀跏求@呼著來到瀑底。瀑布對面已經(jīng)新建了一個觀瀑平臺,站在這里,對面懸崖上的瀑布震耳欲聾,峽谷絕壁上一條巨大的飛龍喧瀉而下,“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zhuǎn)石萬壑雷”,實在是太漂亮了。平時不拍照只登山的王兄,也挽起妻子的胳膊,走到瀑前要求給他倆來張合影。
從觀景平臺出來,再往潭邊行走,愈近瀑潭,愈感受到瀑布垂落似“雪梭拋擲銀河邊”,落瀑生風,雷鳴陣陣,煙雨層層,霧氣騰騰。瀑口濺玉飛花,瀑下碧潭漣漪。風勢愈大,水花煙霧,一片蒙蒙,灑在我們的身上、臉上,似在與我們親吻,使人陶醉不已!
潭邊有一個碇步,是聯(lián)結(jié)古道的。大家集體走上碇步,一人站在一個碇石上擺出POS再來一張集體合影。
至此,一般游玩者可以往回走了。我與王兄,凱哥三人走過碇步,上行去往古道。在對面山道上見識瀑布的另外一副美景。
從古道繞回
從古道繞回。在近距離近親大碏門瀑布后,蕩友選擇返回。我覺得登山還不過癮,看到碇步對岸還有上行游步道,就走了過去,王兄與凱哥擔心我的安全,隨即跟我一起上行。
走了十來分鐘是游步道的盡頭。向一位老農(nóng)打聽,知道往左是走古道返回蓬溪古村,往右是去往大山底村的。這條古道叫上橫路嶺古道,是一條千年古道,據(jù)說,從這里右行經(jīng)過馬家山自然村、東爐村,最終去往大山底村,還可至楓林鎮(zhèn)里龍等地,與北坑古道相連。但現(xiàn)在古道已經(jīng)斷垣。
從蓬溪到大碏門瀑布這段前些年已經(jīng)被長滿的茅草和柴木淹沒了,是去年蓬溪村的書記帶領(lǐng)村民砍柴,重新清理出來的,但去往大山底村的古道依舊荊棘密布,荒草葳蕤,茂枝占道。不能通行。
一顆高大蒼勁的古松,見證了古道的滄桑。從大碏門瀑布這邊上來,遠遠的就可以看見這顆迎客松,山崖里迎風挺拔,一枝獨秀。繞行一段古道走到古松樹下,發(fā)現(xiàn)古松下口已經(jīng)腐爛成一個缺口,上面掛滿小瓶,不知道是藥水還是營養(yǎng)液,但愿通過這些能使這顆幾百年的古松能永保青春。
古道臨崖而建,依峽而行,我們行進在清馨的古道里,一邊吮吸滿滿的負離子,一邊遠眺百仞飛瀑飛墜的壯觀。
上橫路嶺古道是全方位觀賞大碏門瀑布的好地方。我們一邊下行回走,一邊回眸觀賞,把手機當廣角相機拍攝瀑布。
暮春的古道,被五顏六色的山花扮倩,野花綻放,野草芬芳,一種如大蕙蘭式的黃色山花開滿山間,這種花還是第一次看到,用識花君小程序一甄別,發(fā)現(xiàn)這是一種叫“云實”的草藥。
古道旁的峽谷里還開滿野百合花,潔白圣潔。大約走了半個來小時,我們回到了古村。
回到古村
回到古村,從大碏門古道返回,一部分人從玉帶溪溪邊,沿原路返回去到停車場,我還有幾個同學,是從墟里貳號的邊上小道返回進入古村,去尋覓千年古村遺存的美麗。
蓬溪的人文資源異常豐富,不僅隨處可見詩宗描繪的“遺情舍塵物,貞觀丘壑美”山水遺風,而且還較為完整地體現(xiàn)了田園歸隱的生態(tài)生活環(huán)境。
至今,村中仍留有沉淀耕讀文化的,建于元明清朝的古祠、古廟、古亭、古橋、古井、古民居等。這些古建筑不僅佐證了謝氏先人的高超智慧和匠心巧手,也體現(xiàn)了善良誠實、勤勞簡樸的淳樸民風。
古風是構(gòu)成古村的精神要素,老屋是構(gòu)成古村的物質(zhì)要素。村里仍然屹立不倒的百年老屋,石壘的墻上長滿青苔,瓦背上的茅草,倒塌的木門見證了歷史的滄桑。
蓬溪古建筑除宗祠外,還有老屋59座。據(jù)說古村真正的祖先是李時靖,他是南宋的狀元,只是后來謝氏遷徙這里,村里最早的古屋就是北宋末年的狀元屋,邊上的狀元街條石鋪筑,長達40米,兩端有上馬石墩和下馬石墩。
那些老宅大多用原木和蠻石建成,這些宛自天成的房屋就像謝靈運的詩歌一樣古樸又清新。
古建筑是歷史文化遺產(chǎn),也是前人留下的瑰寶,然而,蓬溪村院落多數(shù)沒有專門進行保護,村民們沒有了空余的宅基地,就去拆除古建筑,在原址上建起通天房。
如今,我們漫步在村中古巷里,雖然還有一座座老宅,但大多非常破落,而且參差的通天房與古建筑交錯而建,古代與現(xiàn)代兩種格格不入的建筑風格相互交融,又互相矛盾,惟有在曲曲彎彎的巷道穿行時偶遇的舊門臺,舊石墻,大宅院能顯示曾經(jīng)的輝煌和歷經(jīng)的滄桑。
宗祠
古村宗祠,宗祠眾多是蓬溪古村的一大特色,古建祠堂有12座。謝氏大宗祠,也稱康樂公祠,始建于明朝中葉,現(xiàn)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是眾多祠堂中首屈一指的,他是蓬溪人心中最高的禮制中心。
七間兩廊的大宗祠,中有古戲臺,戲臺前的天井是用楠溪江的天然大卵石鋪成的,兩邊廂廊里是32枚書法碑林,由名家書寫,內(nèi)容是謝靈運《山居賦》里的句子。其中的《山水鼻祖謝靈運碑序》詳細地介紹了謝靈運的生平事跡。
中堂建有“孝思神龕”,神龕中放有謝靈運的青石石刻造像。祠堂里有一副“太傅雄才為天下蒼生不忍東山高臥,將軍大略保中原社稷傳來淝水捷音”的對聯(lián)。
對聯(lián)中的太傅指謝靈運的族公謝安丞相,將軍則指謝靈運的爺爺,淝水之戰(zhàn)中的大將軍謝玄,它與鶴陽村謝氏祠堂的另一副對聯(lián)“江左延宗淝水捷書名將相,甌東作祖池塘春草大文章”,都是當今不可多得的文化遺產(chǎn)。它們既是對謝氏家族文韜武略的夸獎,更是對謝家祖先事跡的功德頌揚。
祠堂中間大柱上有楹聯(lián)云:“申伯匡周氏,宗仁扶漢延,祖德昭彰留史冊;度公破荷堅,康樂守甌海,先賢智勇為蒼生”。
據(jù)說,解放后這里曾經(jīng)辦過幾代小學,進門的兩邊分別是手繪的世界和中國地圖和后來覆蓋上的守則。
村中其余幾座謝氏祠堂,為本村家庭綿延分支過程中所建,其中一幢祠堂五間磚木結(jié)構(gòu),有拱斗相疊,花檐瓦當,木雕很多,中間天井建有月臺,宗祠前門兩側(cè)壁上有清朝的壁畫。
除謝氏大宗,村中其他祠堂、各個廟宇均無戲臺,這在永嘉是罕見的。
近云山舍
近云山舍,是古村最精致的老屋,建于清·同治年間。主人謝文波是謝靈運的后裔,清·咸豐邑庠生,很有學問。清·同治五年,他遍訪蘇州民間大宅,回來后自己設(shè)計建造“山舍”。古宅門樓八字開,是用大方青磚砌就,磚與磚之間的結(jié)合處竟無一絲裂縫,實乃巧工。門臺上有精美的磚雕,門楣額題“近云山舍”,下署南宋大儒“朱熹”。兩旁有“忠孝持家遠,詩書處世長”的磚雕楹聯(lián)。不論匾額或是楹聯(lián),都溢出濃濃的書卷氣。
走進大門,里面是一個橫向扁寬的四合院,原先有兩道縱向的空花磚墻,將這一橫向院落分隔為三部分。
據(jù)傳,蓬溪村與鶴盛村爭奪柴山結(jié)仇,“山舍”被鶴盛人燒毀,花墻只殘存一側(cè),甚為可惜,它仿佛默默地敘述著過去的滄桑。殘留的花墻非常精美,圖案生動逼真,雕工精巧嫻熟。長達8.8米,高2.65米,為菱花式透空窗框,共3組,82只花籃。
花墻上嵌眾多人物、花卉、樹木、蟲魚等磚雕等。花窗中的每朵花都不相同,用了很多模型,花墻的隔框雕上有許多人物造型,每個造型都是一出戲,用戲中最經(jīng)典的鏡頭表現(xiàn)了古戲中的故事。
花墻的磚雕的那種逼真和精巧,現(xiàn)在怕是很難找了,而且面積很大。如今就是在蘇州園林中都沒有見過。花墻雖然已有些破損,但在歷史的風雨中,更顯簡潔古樸,意韻淳厚。
據(jù)說,謝文波造房子對材料與施工都非常講究,古宅的很多建房材料當年是從南京運來的,雇人磨磚時,規(guī)定一天只可磨三塊磚,必須精雕細作。
這座宅子的每個堂都有各自的雅號,西邊是書屋,叫聽香齋,匾額為翁同和所書,里面的書、畫、對聯(lián)都是名人贈送的,交往的人很廣泛,都是名流學士。
山舍與花墻當年一定是主人心愛之物,如今人們把他當作村子的驕傲,也已經(jīng)被列入縣文保單位,但里面依舊有人居住,看著破敗的樣子,感嘆保護不力。
Hash:ff0986e14e1d62eb6d4c5c321c78003d54c1a062
聲明:此文由 溫州古道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