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這座石橋的腳步,有蔡襄、弘一法師、俞大猷、余光中...
還是那個動亂的西晉末年,那時衣冠南渡,中原移民一路南下,翻越山山水水終于走到了陸地盡頭,于是人們就在海岸邊棲息下來。由于這些移民大多來自同一個地方,為了表達對故鄉(xiāng)“洛陽”的思念,他們就為這個新的家園取名洛陽,而他們也成為新的洛陽人,居住的地方為洛陽鎮(zhèn),流經的河流也得名洛陽江。
△洛陽古鎮(zhèn)
洛陽江是泉州第二大河流,發(fā)源于戴云山脈,一路吸納了安溪、南安的大小水系后緩緩流入泉州灣,流域全長39公里。北宋時期,泉州海外交通事業(yè)發(fā)展迅速,惠安也從晉江分離出來,單獨設縣,洛陽江也成為晉惠界江。
△晉惠交界
泉州灣的興起改變了過去以陸路為主的交通格局,商賈云集,商旅往來,商貿發(fā)達,是閩粵地區(qū)經濟、文化的交流通道。然而,古時候的洛陽江水深面寬,海潮洶涌,每年又時常有臺風光顧,翻船事件屢屢發(fā)生,建造一座安全穩(wěn)固的石橋便成了人們最迫切的愿望。
石橋名叫洛陽橋,橫跨洛陽江兩岸,滔滔的江水在此與大海交匯,泉州知府蔡襄希望此橋能夠萬年平安,又稱其為萬安橋。
如今,淤泥上洶涌的潮水早已被郁郁蔥蔥的紅樹林所取代。為了防止紅樹林的瘋長對古橋造成破壞,文保部門每年都要在洛陽橋兩邊進行清理。
據(jù)《晉江縣志》記載,在建洛陽橋之前,北宋郡人李寵就有在江面上架起了一座浮橋,供行人往來。浮橋在我國歷史記載最早,是古代中國運用浮力的偉大奇跡。但不足之處在于平時還好,一旦遇到臺風季節(jié)就有沖毀的風險,也不是長久之計。
△鎮(zhèn)風塔
我們都知道洛陽橋是蔡襄主持修建的,但最早提倡造橋的卻是僧宗已及郡人王實、盧錫三人。因為他們沒有建造成功,蔡襄便把工程接過來,直至建造完成。
△橋北的蔡襄雕像
有趣的是,造橋的困難也留下了幾個傳說,有“海神鬧事”,也有“龜蛇作怪”,但這些畢竟是民間傳聞,暫且權當是聽故事。不過,我在《泉州,古刺桐港的故事》一書中看到:“蔡襄任知府那一年,泉州剛好大旱,沒有大水沖擊,間接減輕造橋困難,牡蠣也得以順利繁殖”,這應該是比較可信的。
接下來就是建造洛陽橋的核心技術環(huán)節(jié)了。投石造堤,鋪設橋基。想在柔軟的淤泥之上建造穩(wěn)固的橋基,這需要智慧,也需要對水土環(huán)境十分的了解。從小在海邊長大的蔡襄深知牡蠣外殼附著力強,繁殖速度快,便把建橋方案選在洛陽江入???/a>。因為牡蠣是海洋生物,咸淡交界的地方養(yǎng)料也最為豐富。
為了減少洪水對橋梁的沖擊,橋工巨匠就想到了船型橋墩,迎水面便設計成尖形以分水勢。古人真的很聰明,船型橋墩的發(fā)明改變了以往千篇一律的方方正正,既美觀又實用,這就是核心技術中的“筏形基礎”。
沒有混凝土,但是有牡蠣。經過幾年的沉淀,矮石堤和橋墩早已跟牡蠣凝為一體,把生物學運用到橋梁工程一點也沒有毛病,這也就有了核心技術中的“種蠣固基”。
有了橋基橋墩,剩下的就是橋身了,這一項又是浮力的功勞。泉州是座石頭城,通體花崗巖的洛陽橋全部就地取材。水可載舟,舟可載石,巨大的橋板就是通過海水的漲落架到橋墩上的,這是核心技術中的“浮運架梁”。
整座洛陽橋的建造歷時六年零八個月,耗資1400萬兩,而如此巨大的橋金也都是從民間籌資而來。在造橋和募集資金上,義波和尚的義舉更是被后人所崇敬。據(jù)說,橋上的扶欄立柱和石獅子代表著那些造橋的橋工橋匠,蔡襄也寫了一篇《萬安橋記》。
△獅身護欄
除此之外,橋南還有為紀念蔡公功勞而修建的蔡忠惠公祠,橋北有祭祀海神通遠王的昭惠廟。
△橋南蔡襄祠
△橋北昭惠廟
中國古代先進的造橋技術令人折服,橋上的各種附屬建筑同樣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有宋代護橋石將軍,有形制迥異的石塔,還有眾多的摩崖石刻。
△月光菩薩
△護橋石將軍
△宋代石塔
提到碑刻,這里的數(shù)量之多實為震撼,蔡襄手書的《萬安橋記》,中亭留存至今的26方歷代修橋碑記,還有蔡公祠和昭惠廟的各種碑刻等。
△中亭碑林
△蔡襄祠碑刻
△昭惠廟碑刻
“立如東西塔,臥似洛陽橋”,明代文學家李贄在《塔橋圖》上的這句題詞也成了泉州人教育子女的信條。時隔幾百年,詩人余光中用1060步走完洛陽橋全程后,寫下了另一首鄉(xiāng)愁,“多少人走過了洛陽橋,多少船駛出了泉州灣。現(xiàn)在輪到我走上橋來,一腳踏上了北宋年間”。走過這座石橋的腳步,還有建橋的蔡公,穿著芒鞋的弘一法師,套著馬靴的俞大猷以及踩著軟步的惠安女。
洛陽橋不在河南洛陽,而在福建泉州。名氣與河北趙州橋、北京盧溝橋、廣東廣濟橋齊名,它們并稱中國古代四大名橋。洛陽橋的價值在于厚重的歷史底蘊,在于領先的造橋技術,在于世界橋梁史上的地位,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是“古泉州(刺桐)史跡”系列文化遺產的重要遺產點。1988年,洛陽橋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Hash:5f5954dbc07a586084a8bad41d7552c7dcd14c90
聲明:此文由 一探天涯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