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興第一次高光時刻:六朝都建康,以義興為重地
今天是在宜興陪伴你的第2827天
提起宜興,大家可能都知道蘇軾“買田陽羨吾將老,從來只為溪山好”的句子。
幾千年的發(fā)展史,宜興其實不僅是陽羨,還有荊邑/荊溪、鵝州、南興州、義興等名字;宜興不僅是縣、郡、市等,還曾經(jīng)是個侯國。
荊邑,“戰(zhàn)國四公子之一”黃歇的封邑
宜興本名荊溪,荊溪是境內(nèi)的大河,兩岸水土肥沃,荊棘叢生。
荊邑 也因為荊溪河而得名,卻很少有人知道荊邑還是“戰(zhàn)國四公子”之一黃歇的封邑。
春申君黃歇,年輕時游學博聞,擁有門客3000多人,數(shù)量是“戰(zhàn)國四公子”中最多的。
公元前262年,黃歇被任命為楚國令尹(最高官職),封地有數(shù)百里。
宜興及周邊地區(qū)曾經(jīng)是他的封邑, “荊”也是楚國的國號, 宜興“荊邑”的古稱,極有可能與此有關。
陽羨,設有陽羨侯國
秦統(tǒng)一六國后,“荊邑”改“陽羨”,陽羨是宜興歷史上的第一個縣名,屬會稽郡。
在這以后,以陽羨縣為中心的太湖西岸地區(qū)發(fā)展迅速,不僅有蔣澄、許戫等達官貴族,陽羨縣在歷史上還成為了侯國。
西漢高祖五年,陽羨縣令尹(官職)靈常跟隨征戰(zhàn),歷時七年立下赫赫功勛。
西漢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靈常封為陽羨侯,置陽羨侯國,沿襲三代。
漢文帝時(公元前168年)改回陽羨縣,“陽羨”一名沿用了500多年。
義興,周玘三興義兵,設義興郡
而在西晉時,宜興因為“陽羨第一人物”周處的長子周玘改稱義興。
周玘剛強堅毅,當時江南一帶不太平,常有叛亂, 周玘三興義兵討伐,三次平定江南叛亂。
晉惠帝為表彰他的功績,封他為烏程縣侯,設義興郡,下轄陽羨、國山、臨津、永世、平陵、義鄉(xiāng)六縣(后有調(diào)整),是宜興歷史上疆域最大、地位最高的時期。
至此,宜興也迎來歷史發(fā)展的第一次高潮,史稱“六朝都建康,以義興為重地”。
宜興, 避宋太宗名諱 ,沿用千年
隋文帝開皇九年, 義興郡改 縣。
宋太宗趙光義(公元976年)登基后,因避太宗名諱,改義興為宜興,如今宜興一名已經(jīng)沿用了整整一千多年。
在唐朝初期,宜興還有使用最短的名稱,稱為鵝州5年、南興州1年,后來恢復義興。
元初升為宜興府,元貞元年(1295年)立宜興州,屬常州路。明復稱宜興縣,屬常州府。 清雍正三年(1725年),分置宜興、荊溪二縣,1912年省荊溪縣入宜興縣。1914—1927年屬蘇常道。
1949年后,宜興先后隸屬于常州專區(qū)、蘇州專區(qū)、鎮(zhèn)江專區(qū);1983年,隸屬于無錫市,1988年1月撤銷宜興縣,設宜興市。
宜興先后建置有縣、侯國、郡、州、軍、府、市等,多變的名字,沉淀深厚的宜興歷史文化。
每個名字背后都是一段塵封的歷史,都是一段傳奇故事。
-end-
編輯:言言
參考資料:《歷史文化名城名鎮(zhèn)名村系列宜興》、
《宜興地名衍變述略》、《宜興地名的來歷》等
本期監(jiān)制:山河
大家都在看
?? 大快人心!李某、劉某被抓!
?? 東虹路的假煙花
?? 上壩,火了!
?? 宜興交警真的罰了!
Hash:3b6c6b630862b66bc725fbe7e2db58361a44ff27
聲明:此文由 吃喝玩樂娛樂幫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