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寨:“三蘇”遺澤于斯民
四川省嵋山市有個三蘇祠,三蘇祠的大門上題有一幅清人張鵬翮撰寫的楹聯(lián):“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薄叭~客”,指的是宋代詞人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
而距四川千里之遠的滎陽市,有一個蘇寨村,村子里的百姓就是“三蘇”之一蘇轍的后裔。千百年來,生活在這里的蘇姓子孫,在這片土地上耕讀仕士,繁衍生息,為祖上之余蔭遺澤而榮光,也續(xù)寫著屬于他們的新的歷史。
滎陽蘇寨村
“穎濱苗胤” 記錄蘇姓來源
記者跟隨蘇姓第十七世傳人蘇澤元,來到蘇氏宗祠,只見門楣上題著“穎濱苗胤”的匾額。“穎濱”為蘇轍的號,整句意即為蘇轍之后代。大門立柱上貼有一副楹聯(lián):“三蘇挺秀眉山詩詞傳千古,一枝徙滎耕讀仕士垂于今?!奔幢阄催M院內(nèi),已經(jīng)粗略地告訴來訪者,蘇寨蘇姓的淵源和來歷了。
蘇氏宗祠是一座明清時期常見的具有中原風格的四合院,磚木結(jié)構(gòu),現(xiàn)有房屋四間。
在宗祠正房前有一通字跡斑駁的石碑,上面詳細記載了蘇寨蘇氏村民遷徙的歷史。碑文說,蘇氏起源地在四川眉州,蘇軾和弟弟蘇轍晚年生活在今河南許昌,死后埋葬于平頂山郟縣。元代時,蘇轍之子蘇遠的八世孫蘇執(zhí)中成為元朝官員,晚年定居于索河南岸,并將定居地起名為“高陽寨”,從此蘇氏就在滎陽這塊寶地上繁衍生息,逐漸發(fā)展壯大成為“蘇家寨”,后更名為“蘇寨”。
宗祠正房內(nèi)則供奉著蘇姓先祖“三蘇”的坐像。墻壁上貼有許多書法作品,所錄內(nèi)容是“三蘇”的傳世文章。
愛國將領趙壽山居于此抗日
南廂房是一座無梁殿式的建筑,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1941~1943年,曾作為國民黨三十八軍的軍部,軍長趙壽山就住在這里。
趙壽山是楊虎城將軍的部下,是一位愛國將領,參與了西安事變。他先后參加過華北會戰(zhàn)、百團大戰(zhàn)、晉西南中條山抗戰(zhàn)、廣武戰(zhàn)役、保衛(wèi)鄭州黃河鐵橋等戰(zhàn)事。曾兩次申請加入共產(chǎn)黨,后得到毛主席直接批準。新中國成立后,趙壽山先后擔任青海省政府主席,陜西省省長和中央國防委員會委員。
趙壽山的部隊軍紀肅然,賑災救民,和蘇寨百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1943年其二孫女出生,他就用滎陽的“滎”,加上山西望原村(趙曾經(jīng)戰(zhàn)斗過的地方)的“原”,取名滎原,從此滎陽“蘇寨村”和山西“望原村”(趙大孫女名“望原”)一樣,成為趙壽山將軍的孫輩們,心中永遠不能忘懷的一塊圣土。
趙壽山要離開蘇寨時,群眾向上修書請愿,“驚聞三十八軍調(diào)離前線,四鄉(xiāng)民眾無不扼腕嘆息”,苦苦挽留。現(xiàn)在,趙壽山居住過的南廂房,在村民的精心維護下,基本保持著原來的模樣,墻壁上還懸掛著他的帶著鏡框的照片,以及他所領導的三十八軍歷史的文字介紹。
縮小的皇家建筑蘇氏民居
走出宗祠,對面就是蘇氏民居。
蘇澤元邊走邊介紹?!伴T樓在幾年前坍塌了,你看這根棍子,就是當年的拴馬樁?!痹诤窈竦呐R街房磚縫里,一根粗實的棍子被牢牢嵌在里邊。雖已幾百年光景,但保存依然完好。
我們穿過民房與舊居之間一條逼仄小道,從側(cè)門進入了院內(nèi)。
蘇氏民居是明朝時期一位名叫蘇民的人所建。滎陽《蘇氏宗譜》記,“蘇民,字惠元”。明嘉靖《滎陽縣志》記,“蘇民,正德庚午科舉人,初授工部都水司司務。”
蘇民官階雖不高,但是掌管的是工程、農(nóng)田、水利等重要部門。所以,蘇民就在家鄉(xiāng)修建了這座民宅。蘇民曾經(jīng)為皇帝修建過宮殿,現(xiàn)在為己建宅,工藝當然是一流的,幾乎成為了宮廷建筑在民間的“濃縮版”。雖然原宅院建筑基本大部分已無法看到,但是從僅存的客廳來看,仍然能感受到這座民居當年的壯麗精美和“皇家”氣派。
宅院坐東向西,院深三進,總面積達2160平方米。前有客廳、后為樓院。走進大門,是一個標準的中原四合院建筑。飛檐斗拱,雕梁畫棟,氣勢雄偉。檐下為鏤空的“鯉魚跳龍門”木雕,精美異常。額枋上有十二盞大紅宮燈。大廳正面為鏤空精雕的十二扇屏門。在屏門的下邊為數(shù)幅仙鶴展翅圖,做欲飛狀。形象逼真,巧奪天工。
Hash:9654ab89da8a5e2a8aaee764697c0ea5a5c06891
聲明:此文由 鄭上傳媒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