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賀州有座隱藏在鄉(xiāng)間的百年豪宅 歷時八年建造 花費白銀百萬兩
客家圍屋,又稱圍龍屋、土樓、客家圍等,是客家民居中最常見、保存最多的一種。對于圍屋,我們并不陌生,福建永定、廣東梅州的圓形、方形土樓,便是圍屋的一種。然而,在廣西賀州,還有著這樣一種圍屋,吸收了南方天井院的建筑風格的圍合式建筑風格,由井字形縱橫交錯的房、堂、廊組成,非常大氣壯觀。
賀州客家圍屋位于廣西賀州市八步區(qū)蓮塘鎮(zhèn)仁沖村,距賀州市區(qū)8公里,建于清乾隆末期,距今已有200多年歷史,是目前我國保存最完整、規(guī)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客家古建筑之一。
整個圍屋占地30多畝,分北、南兩座,相距300米,呈崎角之勢。圍屋的設計布局以正堂縱軸為基點,成軸對稱,正屋是四進式四大棟,地勢為后棟略高于前棟,寓意為“步步高升”。
南座三橫六縱,有廳堂8個,天井18處,廂房94間;北座四橫六縱,有廳堂9個,天井18處,廂房132間,如今仍居住著32戶,近200人。
圍屋為客家人江家兄弟所建,所以又名江家圍屋,也叫“大江屋”。客家人并非賀州原居民,而是居于中原。自兩晉開始,客家人經(jīng)歷了五次大規(guī)模南遷,時間跨度達1500年。
由于平原地區(qū)已有人居住,只好遷于山區(qū)或丘陵地帶,故有“逢山必有客、無客不住山”之說。當?shù)毓賳T為這些移民登記戶籍時,立為“客籍”,稱為“客家”。
賀州位于廣西的東北部,地處廣西、湖南、廣東三省交界處的崇山峻嶺中。相對而言,賀州是交通不方便、經(jīng)濟不發(fā)達、山高皇帝遠。因此成為客家人在廣西的主要聚居地之一。
他們從戰(zhàn)亂紛飛的地方遷徙至此,抱團生活,聚群而居。為了抵御外界的侵犯,他們筑起了高墻,將一幢幢房子用磚瓦高墻圍護起來,被人們稱作圍屋。
據(jù)江氏族譜記載,江氐先祖最早從廣東五華縣遷徙到賀州,靠著聰明和勤勞,積累了大量的財富,按照安全防盜的要求,大興土木,房屋越建越大。江氐先祖,歷時8年,花費白銀百萬兩,終于建造了這座宏大的客家圍屋。
江氐先祖在建造房屋時,非常重視防御外來侵擾。整座圍屋對內(nèi)開放,對外封閉,在門廳、走廊、轉彎處設有槍眼達72處之多。
還設計出有一種讓竊賊進得來出不去的特制門閂,其內(nèi)部構造至今無人破解。全屋樓上樓下可以相互連通,又可以相互關閉,生人進來如入迷宮,沒有人指點,休想走出這座大屋。
客家圍屋與眾不同,建造在在一個大沼澤地中,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為了解決地基不穩(wěn)問題,圍屋基底先用桐油浸泡過的松木一層層縱橫堆疊,再填上沙石、黃泥土、石灰混合土,一層層夯實。
圍屋四周齊人高的圍墻,也用這種三合土夯筑而成,形成了一個相連的墻體。圍屋上部為普通泥磚,墻頂和屋檐用青磚進行密實鑲邊,非常精致。200多年過去了,客家圍屋的地面、墻體均未見下沉,甚至連裂縫都很少。
在客家圍屋,橫豎房屋相互連接,屋頂連城一片。大院前面左右各有一個大門,一側叫“青龍門”,另一側叫“淮陽第”。因為建造圍屋的江海清的祖上是從河南淮陽遷徙到此,故名淮陽第。
客家圍屋不僅具有聚族而居、安全防衛(wèi)、防風抗震、冬暖夏涼的功能,其布局可謂別出心裁。
整座圍屋外圓內(nèi)方,形狀似古錢,從大門及內(nèi)呈南北縱向布局,由低至高共有四個遞進廳堂。
四大棟主屋緊緊相連,密不可分,用9個大廳和18個天井進行通風和采光。
整座房屋廳、廊、房聯(lián)成一體,廳與廊相連,廊與房相通,迂回曲折,錯落有致,透光性好。大宅的前面是個寬廣的曬場,四周有3米高墻與外界相隔,又顯示了安全防衛(wèi)的意識。
除了占地面積大,房間多,設計巧妙之外,此圍屋還有很多奇特的現(xiàn)象令人費解。你會發(fā)現(xiàn),正屋的大門不正向,而是偏左斜向。
據(jù)說風水先生曾指點江家人:斜門對筆架山,可保江家出文人、增壽。圍屋里的江家子孫用功讀書,出了不少文人,有的出國留學,有的在大學里當教授。書香圍屋,名不虛傳呀!
朋友驕傲地告訴我們,在客家圍屋里,還曾曾拍攝過一部電視劇《圍屋里的女人》。該劇2004年不僅在江浙地區(qū)播出時創(chuàng)了收視率第一的成績,還在戛納電視節(jié)上,被法國媒體熱捧。
如今的江家人,絕大部分已搬出圍屋另建樓房。寂靜下來的客家圍屋,只有少部分人留守著。
但江家子孫們只要一有時間,都會回到圍屋看望親人,關心長輩。江家子孫無論走的多遠,都會眷顧自己的根源。
文/圖 納蘭小魚
Hash:af5686fdfae03f7e12b67edc550616656fb88c4e
聲明:此文由 納蘭小魚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