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島長城有“八大口” 你知道幾個?
秦皇島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秦皇島境內(nèi),山、河、湖、泉、瀑、洞、沙、海、關、城、港、寺、廟、園匯為一體,自然和人文資源豐富。長城文化和大海文化都是秦皇島的記憶和象征。
為您介紹秦皇島長城的“八大口”。
長城的“口”
“口”字,查百度百科,有多種解釋。基本字義包括:
a、名詞,人和動物進飲食的器官,有時也是發(fā)聲器官的一部分(亦稱“嘴”)
b、 名詞,容器通外面的地方
c、名詞, 出入通過的部位
d、特指中國長城的某些關口(多用作地名),也泛指這些關口
口里口外的由來
查詢了網(wǎng)絡,也弄明白了長久以來心中的兩個疑團:第一,秦皇島地區(qū),也包括河北、北京的好多地方,地名為什么往往帶“口”字。第二、口里、口外,這應該是以長城分界,長城以里或者說長城以南的地方,稱為口里。長城以外或者長城北面的地方,都稱為口外。
那么,秦皇島境內(nèi)長城有哪些口?
NO.1
萬里長城第一口:“九門口”
九門口,位于河北省秦皇島市原撫寧縣(現(xiàn)改為撫寧區(qū))駐操營鎮(zhèn)境內(nèi),現(xiàn)屬于秦皇島市海港區(qū)駐操營鎮(zhèn),東臨遼寧省綏中縣。
據(jù)《撫寧縣志》(1989年版)記載:“1986年,經(jīng)河北省、遼寧省兩省協(xié)商,由遼寧省集資重修位于撫寧縣境內(nèi)的東部城墻、水門、敵樓?!北局罢l開發(fā),誰受益”的原則,九門口長城的旅游資源開發(fā)一直是由遼寧省主導。
據(jù)地方志記載,九門口長城始建于北齊(公元479-502年),擴建于明初1381年。明代以前,這里是重要的軍事關口。
九門口水上長城全長1704米,是中國萬里長城中唯一的一段水上長城,其跨河墻長達100多米。河水從九門口水上長城下的九道水門直流而過,“城在山上走,水在城下流”,景色壯觀。
明萬歷五年(公元1577年),有人在九門口長城西城門額上題寫“京東首關”。被人喻為“天下第一口”。
NO.2
遠近聞名“董家口”
董家口,明長城上的一座關口,位于河北省秦皇島市海港區(qū)駐操營鎮(zhèn),是明代軍事名將戚繼光上疏修筑的薊鎮(zhèn)長城的重要關塞之一,護衛(wèi)“天下第一關”——山海關關城的北翼要塞。
董家口長城全長8.9公里,現(xiàn)存完整城墻3000余米,破損的有1800余米,有36個敵臺、28個戰(zhàn)臺、16個烽火臺,最高處海拔556米,還筑有3座城堡。
董家口長城筑成后,戚繼光從浙江金華府調(diào)來3000名“火槍手”,為穩(wěn)定軍心,當年調(diào)來的軍士都帶來了家眷,在此安家守邊,保護長城。
秦皇島市海港區(qū)駐操營鎮(zhèn)董家口村是一個典型的明代守城將士后代居住的村莊。作為明代守城將士的后裔,董家口人把祖先修筑的長城一直當作“傳家寶”加以愛護。這些“長城后裔”尚有陳、李、耿、孫、趙、張等六姓,共計120多戶400多人。
NO.3
鮮為人知“廟山口”
廟山口,位于秦皇島市海港區(qū)駐操營鎮(zhèn)。明正統(tǒng)年間(公元1436-1449),戚繼光從浙江義烏帶來的王、孫、陳、包等姓士兵開始在此守衛(wèi)長城。
與此同時,守衛(wèi)長城的樓臺兵家屬在長城腳下開始建莊,即現(xiàn)在的廟山口村。
該村前曾有一座真武廟,以廟、山和關口取莊名,沿用至今。
NO.4
久負盛名“義院口”
義院口長城位于秦皇島市海港區(qū)駐操營鎮(zhèn)。當年明朝為了抵御滿清進關,從全國各地調(diào)集兵馬來長城附近駐扎。
“義院口”關口雖然不大,而且這個地方多山,但明朝仍舊調(diào)集了山東某部的軍隊來此駐扎。
義院口長城敵樓較多。遠遠望去,義院口長城就像是一條巨龍。
這些從山東來的守衛(wèi)長城部隊里,有很多將士是帶著家屬一起來的。將士們在長城上站崗,婦女就在離長城有一公里的地方居住,如今的駐操營鎮(zhèn)義院口村,離長城大概有一公里。
據(jù)網(wǎng)友介紹,駐操營鎮(zhèn)義院口村高廷科嫡孫高山家保存著自清嘉慶元年(1796)修訂的高氏家譜。上邊明確記載著:當年修筑長城時,高氏族人為修筑長城、磚窯捐款的內(nèi)容,這一記載填補了長城不僅用官資修筑,而且也有民間資本注入的空白。
NO.5
雄關要地“界嶺口”
界嶺口在秦皇島市撫寧區(qū)城北37公里處,處于撫寧區(qū)與青龍滿族自治縣的交界處。界嶺口是長城喜峰口以東明初32關之一,后來它與古北口、黃崖關、喜峰口、冷口問為薊鎮(zhèn)長城重要隘口,具有“外控遼左、內(nèi)護京陵”的戰(zhàn)略地位。
界嶺口有洋河流過,澗谷兩側(cè)山勢陡峻,東峰海拔445米,西峰海拔342米,長城扶搖直上。在東、西兩個就近的制高點上,各修了一座形體巨大、結(jié)構(gòu)獨特、平面呈扇面形的墩臺,當?shù)胤Q為“金臺”、“銀臺”。
明王朝為加強界嶺口長城的防御功能,不斷加固、增修。附近長城的銘文磚上,刻有如下字樣:“萬歷三年德州營秋防造”、“萬歷六年宣德府造”、“萬歷二十一年德州營石部作頭李思忠造”等。
長城專家介紹說,長城磚上刻文字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當時為了防止出現(xiàn)“豆腐渣”工程,日后追責用的。有了文字標注,哪段長城出現(xiàn)了質(zhì)量問題,修建長城責任人就無法推責。
NO.6
少有人知“重峪口”
重峪口,明長城薊鎮(zhèn)重要關隘。位于河北省秦皇島市盧龍縣燕河營鎮(zhèn),為明朝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所建。重峪口東面山不甚高,北橫一山,關門設在山脊之上,僅可通單騎。關北一公里左右有一山高峰聳立,稱對面山。
據(jù)《永平府志》載:“重峪口,關南有堡。石城,高一丈,周一里,東西各有二門,南有一門,為弘治年所建。”原關口處筑有關門樓,毀于地震,現(xiàn)城墻上僅存一拱券小門。
重峪口東西兩邊的長城多為塊石砌筑,現(xiàn)今坍塌嚴重,不少已經(jīng)成了一長溜石堆。僅在上興隆莊北有不足百米磚墻較為完好。這段墻體建于一山谷兩側(cè),中間低兩端高,所以垛口成鋸齒狀。
NO.7
山水相連“桃林口”
明朝時期,桃林口關是一個重要的邊疆關隘,由朝廷直接委派軍事長官進行管理,位于秦皇島市盧龍縣境內(nèi)。附近有劉家口關及22個敵樓,長城下面是青龍河天險。
桃林口附近的桃林口水庫是遠近聞名的旅游景區(qū)。
1976年唐山大地震發(fā)生后,桃林口村里的民房和長城都受到了巨大的破壞。出于自救的需要,村民們從倒塌的長城上揀磚,從危城上拆磚,建房搭窩、重建家園。
到1977年,修建水庫時,村民誤以為一些長城會淹沒于水下造成“浪費”,紛紛就地取材,拆長城磚蓋房盤院。全村現(xiàn)在400多戶人家的70%房屋、院墻都是用長城磚壘成,有的人家灶臺甚至用的就是長城磚。所以這里一度被外界稱為“世上最昂貴的民房”,也是桃林口稱為“長城村”的重要原因。
上世紀80年代后,村民逐漸知道破壞長城是一件可恥的事,再沒人去動長城磚了。2006年8月,村民們在村口的小廣場上立起了一塊“知恥碑”,上書“知恥”兩個大字,這是村民們對自己過去行為的反省。
NO.8
過水關樓“劉家口”
劉家口過水關樓,在河北省盧龍縣城北34公里處,地處秦皇島市西北隅,是秦皇島境內(nèi)長城最后一關,始建于明洪武初年。
劉家口兩側(cè)山勢較緩,一道河水由關口流過。因此,關口建筑成高大的過水關樓。磚砌敵樓長10米,寬9米,高12米,里面能容百人戍守。
敵樓下開設高達6.36米的過水洞,即南北向關門,內(nèi)側(cè)門額有石匾,上書“劉家口關”。敵臺北墻和南墻各開6個箭窗,東西墻各有一門一窗,門通兩側(cè)城墻頂面。今兩側(cè)城墻已不存。臺頂有寬大的鋪房。
樓內(nèi)中間墻上嵌有一碑,記載明萬歷六年(公元1578年)重建情況。
劉家口關,是河北境內(nèi)長城上保存最好的過水關樓。
秦皇島還有更多美麗的地方,
期待您的關注??!
文章內(nèi)容轉(zhuǎn)載于網(wǎng)絡
Hash:5dbf737bf60accd3e7e353caca5979ef73463e40
聲明:此文由 秦皇島行攝文化傳播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