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題刻詩中,看高縣古石門的險峻
READING
翟禮湘
川南高縣石門,南方古絲綢之路五尺道上關(guān)隘,又名“石門子”,古名“石門關(guān)”。宋代置石門寨,下臨南廣河,古稱符黑水、石門江。這里現(xiàn)在還可見巨石嵯峨,斜疊成墻,匝河而過,橫鎖南北。但因解放初期修筑宜塘路(現(xiàn)今川云路),炸毀靠山巨石一部分,險道變通途,卻消融了石門關(guān)的險要和宏大。
后來,公路不斷擴建,余石漸次清除。再后又添筑設(shè)施,便成現(xiàn)在山石模樣。而那些巨石猶存之傳說,依舊存留民間,乃周紅毛,即敘人周洪謨(明代禮部侍郎)邀石豬竎此而成。
這里,主石重千噸,古人鑿石開閣,始成門穴,形為犁弓,曲為深洞。清《高縣志》載:“屹立如門,狹穿彎曲,行人下馬俯身單騎而過,蓋也通滇要道也”而今,門穴亭閣已毀,但遺址猶存,而最為珍視的是巨石上眾多石壁題刻。歷史上,曾路經(jīng)此地的眾多官宦將卒,墨客騷人,留下不少絕唱。我們從這些石刻詩詞中,深刻體會到古代石門關(guān)的險要,險峻,以及蠻荒和蒼涼。
在正對南廣河的巨石頂凹處,粵人林肇元的《石門洞題刻》,以隸書體躍然石上。一眼看去,字跡渾圓,蒼勁有力,藝術(shù)再現(xiàn)。
世路荊榛迷,當(dāng)?shù)啦蚶呛?。滿目干戈橫,壯士牛馬走。
敘南石門關(guān),似擘巨靈手。層山塞其前,湍湍繞其石。
云根動地開,日腳射泉紐。征夫苦經(jīng)過,行行重回首。
西蜀天下險,此險復(fù)何有!不有大將才,誰作長城守。
我從亞夫營,劍氣沖牛斗。恨不乗天風(fēng),頃刻掃塵垢。
一剪荊榛平,再造干戈后。還從赤松游,放歌時縱酒。
我們讀罷此詩,一串“豺狼吼”、“干戈橫”形象詞語,攪動內(nèi)心,再添增“巨靈手”、“動地開”、“重回首”,從而感嘆:“西蜀天下險,此險復(fù)何有!”那時之石門多么蒼茫,多么險惡,多么峻峭!而作者這首五言詩,真切地寫出了他這個羈旅行役人,身臨險隘石門的真實感受。
石門題刻中,有一首《過石門》格外引人注目。那是明朝萬歷年間,四川巡撫曾省吾“征剿”九絲山都掌蠻后,于萬歷二年(1574)回師路過石門的題刻。全詩如下:
石門不容軌,聊舍車而從。
古木盤空下,寒流夾岸呼。
路猶疑虎穴,林已遷魚窳。
九折寧非險,清時自坦途。
此題刻中的“古木盤空下,寒流夾岸呼”句,寫出古門的“險”、“涼”意。那時石門關(guān),“關(guān)”的“要塞和隘口”地位聲名遠(yuǎn)播。但是,這首《過石門》詩,是曾巡撫“征剿”戰(zhàn)后的作品,已成為明代統(tǒng)治者殺絕敘南僰族的歷史罪證。
古時石門,確實是道重大“關(guān)隘”之卡。行旅之人,走到此間無不為之深深感慨。歲邑貢即選訓(xùn)導(dǎo)涂荔章的《石門題壁》,就寫出了這樣的感慨:
怪石嶙峋壓著堆,天然門戶此中開。
一程風(fēng)月無關(guān)鎖,四馬輪蹄任去來。
側(cè)足不嫌巖穴逼,過身自如洞天回。
行人半屬風(fēng)塵客,闔辟端倪總費猜。
詩中首句直寫石門山勢,一個“壓”字,真正描畫岀石門的巨石氣勢來!“側(cè)足不嫌巖穴逼”,寫出行人過“門”的不易??!
在眾多石門題刻中,多有蝕脫斑駁,唯明清題刻,尚有多處可鑒。其中有一首明萬歷庚寅年(1590)關(guān)西趙蘭之作,就道出400多年前石門關(guān)上就筑有亭閣:
杖履石門過小亭,春光入望使車停。
會心魚鳥機飛遠(yuǎn),得意江山景自冥。
炫玉何年能售主,折腰此石苦勞形……
除石門題刻詩詞外,描寫石門的作品不少,如在縣志中,就載有隋史萬歲(史杜陵)南征過石門的《征南寧夷詩》,及明朝以來的《石門詩》。清人陳而新的《石門幽蘭》詩的首句:“誰將怪石辟為門……”,就描繪了石門的不凡!另一首董氏的《石門》這樣寫到:“隘路崎嶇度石門,過來別似一乾坤。時來不復(fù)金鸞昭,岸逼空余古篆存?!?/p>
總之,這些石刻作品,寫出了古代石門的巍峨,險峻,以及古代石門關(guān)的交通要塞地位。這對于我們了解蜀南古絲綢之路,高縣地域和歷史遺跡文化,大有禆益。
小花
Hash:4a01f662750ac6cf162f939ac32e192410d1cd29
聲明:此文由 金線嶺網(wǎng)友社區(qū)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