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国产成人精品视频app,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中文字幕不卡在线高清,精品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美女胸屁股无遮挡,久久久久久91香蕉国产,美女图片大黄

三臺杜甫草堂的千年興衰

杜甫唐詩巔峰的“集大成者”,其詩歌深刻反映大唐由盛轉衰的歷史政治和社會生活畫卷,被譽為“詩史”,他也因此成為曠代“詩圣”。

杜甫一生壯游漂泊,行蹤所至保留了許多遺跡與傳說。他曾結廬居住過的地方,后人幾乎都修建有祠廟紀念他。最負盛名的當數成都杜甫草堂,陜西延安、重慶奉節(jié)、四川三臺等地也建有杜甫草堂。

□ 魏浩

A少陵避亂居梓州

唐肅宗寶應元年(762)七月,流落成都的杜甫,因送好友成都尹兼御史大夫、劍南東西兩川節(jié)度使嚴武入朝,充任二圣山陵橋道使,來到綿州(今綿陽)?!按髮⒏俺?,群小起異圖?!保ā恫萏谩罚﹪牢鋭傠x開成都,原成都少尹兼御史徐知道,便擁兵自重,自封為成都尹、御史中丞、劍南節(jié)度使,并派兵北斷劍閣,形成割據之勢。同時,徐知道派兵西取邛南、內附羌夷,共同叛亂。叛軍在成都作威作福,濫殺無辜,以致“喧然名都會,吹簫間笙簧”(《草堂》),成都一時間“血濺長衢”“萬人為魚”,讓親歷了“安史叛亂”的杜甫大為驚懼,只得逗留綿州。不久,因生活窘困,杜甫從綿州只身前往劍南東川節(jié)度使的駐節(jié)之地梓州(今三臺縣)投靠朋友。

三個月后,徐知道叛亂被平定,但隨之而來的是更嚴重的吐蕃和羌人侵擾內地,蜀中不得安寧。杜甫回不去成都浣花溪的草堂,只得準備在梓州安住。在東川節(jié)度留后章彝和梓州刺史李季真幫助下,杜甫在梓州城東覓得一處住所,從成都把妻子、兒女接來梓州。從此,杜甫便在梓州東門內擁有了一處安定的住所,有了一個溫暖的家。

杜甫很認可也很熱愛梓州的這個家。廣德元年(763)冬晚,詩人由閬歸梓,途中作《發(fā)閬中》說:“別家三月一得書,避地何時免愁苦?”宋朝文學家趙次公在《注杜詩》中說:“公九月自梓往閬,至十二月復歸梓,其去妻孥三個月故云‘別家三月一得書’?!庇种熳ⅲ骸皶r公之家在梓州?!?/p>

“時公之家在梓州”,這句話清楚地說明,從寶應元年秋到廣德元年春,這一年零八個月,杜甫的一切活動都是以梓州為中心展開的。

杜甫在梓州城東的茅屋周圍開墾出一片田地,種植蔬菜和藥材,供自己食用,也用來招待客人——“有客過茅宇,呼兒正葛巾。自鋤稀菜甲,小摘為情親。”(《有客》);“悶能過小徑,自為摘嘉蔬?!保ā都睦钍膯T外布十二韻》)有好友來訪,自己親自下到地里采摘新鮮的蔬菜招待朋友。杜甫一生之所以有那么多關心照顧他的朋友,這與他本人熱情好客的性格密切相關。俗話說:“在家不會迎賓客,出外方知少主人?!薄胺N藥扶衰病,吟詩解嘆嗟”。廣德元年春,詩人在梓州所作《遠游》一詩中,明明白白地寫到了自己在梓州“種藥”“寫詩”這兩大樂事。杜甫詩寫種藥,當然不是表明自己的高雅隱逸,而實實在在是因為自己體弱多病,需要調養(yǎng),多余部分可以出售賺錢補貼家用。

有了與家人的團聚,詩人一顆流浪的心得到了暫時安頓。他自由自在地游歷梓州及其周邊名勝古跡、河流山川,以詩歌抒寫自己的喜怒哀樂、政治理想。寶應元年和廣德元年、廣德二年,杜甫先后游歷了梓州所屬的郪縣、射洪縣、通泉縣、玄武縣、鹽亭縣、涪城縣和綿州、漢州、閬州,所到之處都留下了不朽的詩篇。

對于杜甫避亂梓州這一年零八個月的經歷,清光緒版《新修潼川府志》卷是這樣記載的:“寶應元年,西川兵馬使徐知道反,因入梓州。冬復歸成都迎家至梓。十二月,往射洪南之通泉。廣德元年,在梓州,春間往漢州,秋往閬州。冬晚復回梓州。是歲,召補京兆功曹,不赴。二年春,復自梓州往閬州。嚴武再鎮(zhèn)蜀,春晚遂歸成都?!?/p>

廣德二年二月,嚴武再次鎮(zhèn)蜀,并屢次相邀,杜甫才于三月攜家?guī)Ь祀x開梓州,重返成都草堂。

“五載客蜀郡,一年居梓州”(《去蜀》)。一年零八個月的梓州生活,讓詩人終生難忘。古梓州、今三臺也從沒有忘記這位憂國憂民的偉大詩人。據考證,在三臺縣境內,歷史上至少長期存在過四處杜甫紀念性建筑設施:

第一處是梓州城東的草堂寺?!缎滦掬ǜ尽肪戆溯d:“草堂寺,在城東?!杜f志》:‘杜工部客梓州,嘗居此,因以名寺。今改為觀音禪院?!?/p>

第二處是位于城郭之西的工部草堂。工部草堂“在牛頭山,明知州張輝南建”(《新修潼川府志》)。

第三處是位于州南望君山的拾遺廟。

第四處就是如今被譽為蜀中“第二草堂”的梓州杜甫草堂。

B梓州城東少陵祠

梓州城東的杜甫紀念祠廟應該是三臺歷史上最早的杜甫紀念性建筑物,初名“少陵祠”,宋人詩篇中曾記錄此處祠堂。

南宋初年,以文學知名的李流謙任潼川府通判時,曾多次到城東的少陵祠憑吊詩人,后來他作七律《杜少陵祠》:“赤紱銀章玉骨寒,焚香再拜淚汍瀾。黃花郪縣仍羞見,好月鄜州只獨看??墒且簧L路客,故應千古恨儒官。蚤知涉世元如此,悔不霜林斫釣竿?!崩盍髦t是漢州德陽人,曾任成都府靈泉尉(今龍泉驛)、雅州教授等,南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任潼川府通判。從李詩中可以知道,梓州士人在宋代就修建了少陵祠。這與北宋時期,杜甫受到文人學士的普遍尊崇是一致的。

南宋以后的幾百年間,四川地區(qū)戰(zhàn)爭頻仍,社會殘破,民生凋敝,三臺也多次遭受戰(zhàn)火洗劫?!缎滦掬ǜ尽酚涊d,1644年10月張獻忠攻陷潼川,“頃刻城陷,火光映天,屠戮殆盡。”戰(zhàn)事如此慘烈,少陵祠同樣在劫難逃。

少陵祠雖然在戰(zhàn)火中毀掉,但梓州人對詩圣杜甫從沒有忘記??滴跏荒辏?672)十月,戶部郎中、詩人王士禎奉命典四川鄉(xiāng)試,他冒著“積氛常不徹,天地日冥冥”的巴山苦雨,跋山涉水,“艱難到梓州”,他下東津,登牛頭,遍訪詩圣遺蹤,看到戰(zhàn)后凄風苦雨、滿目瘡痍、荊棘叢生的梓州城不禁感慨萬端;同時對杜甫因戰(zhàn)亂而輾轉飄零的一生深表同情,揮筆寫下了《潼川懷少陵》:“返景下東津,扁舟涪水濱。女墻崩積雨,郡郭入荒榛。山夕煙花少,江流戰(zhàn)伐頻。飄零思弟妹,嗟爾杜陵人?!?/p>

星移斗轉,到了乾隆十五年(1750),潼川知府費元龍,將潼川府城東草堂寺左側土地割出一半,創(chuàng)建文峰書院(今三臺中學內)。乾隆四十一年(1776),潼川知府沈清任見書院荒蕪,于是加以修葺,又考書院基址為杜甫流寓梓州時居家舊址,也是宋代少陵祠故址,遂改“文峰書院”為草堂書院,并請曾七典鄉(xiāng)闈、四督學政的左都御史吳省欽作《草堂書院記》。

吳省欽《草堂書院記》說,杜甫因避徐知道之亂而僑居梓州,“城東草堂寺,傳是少陵故居。乾隆乙亥歸安費云軒元龍守是邦,豁其半為文峰書院。庭宇灑落,花木翁如。往予兩至其地,蓋稍蕪廢矣。仁和澹園清任為守之次年,金酉告俘,秉麾返治,即講堂之后室祠少陵,樹碑考其出處,復改題玆園曰草堂。”接著,吳省欽又闡明改稱草堂書院的深遠意義?!吧倭暝阡?,堂而寺,寺而書院,視奉祠講學之義未遠……登斯堂者,尚其本忠愛之義,親風雅之旨,袚磨奮起,以冀我學之大成,則少陵之所貺已多,而亦賢太守廣勵人才之志也夫?!?/p>

沈清任,乾隆十七年進士。他酷愛杜詩,每日必頌,心領神會之時,輒以酒酹杜。他還在草堂書院后建少陵祠,“繪其(杜甫)像于堂之后楹”(孟邵《草堂書院記》),將杜甫著名詩篇刻于祠壁。

乾隆四十八年(1783),江蘇長洲人張松蓀就任潼川知府,他登山臨水,悠游勝跡,尊崇前賢,“憶昔文貞避亂來,攜家曾作梓州客。”張松蓀利用草堂書院后的一片空地,成室三間,塑少陵像,同時他認為李白和杜甫是千古知己,禮宜并祀,于是“爰命梓匠塑兩先生像而合祀之”,并“顏其額曰李杜祠”。這或許是最早的李白、杜甫合祀紀念祠堂,比今天綿陽富樂山麓的李杜祠早了近120年。

嘉慶年間,四川什邡教諭張問彤,游歷潼川,到城東草堂憑吊詩圣,其一曰:“竹西鄰古寺,屋角枕潼江。春靜人來少,庭閑鳥下雙。好花都貼石,高樹恰當窗。可惜無清興,深吟撥玉缸?!碑敃r草堂書院也稱梓州草堂。詩中的“潼江”,即涪江。

草堂書院后的李杜祠始終保留著。清光緒二年(1876)的三臺籍舉人王龍勛,曾主講草堂書院十年,他作有《李杜祠》一詩:“一龕虔奉草堂中,李杜精靈肸蚃通。戴笠記曾逢飯顆,開尊時復憶江東。京華冠蓋交情古,梓水蘋蘩享祀同。共作寓公誰是主?登城白發(fā)杜陵翁。”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潼川知府鐘潤改草堂書院為潼川府中學堂,1913年潼川府中學堂改為潼川聯(lián)合縣立中學校,1934年改為潼屬聯(lián)立高級中學校,將李杜祠辟為教室,移李杜塑像于校后之集賢閣。久之,塑像不知所蹤。

抗戰(zhàn)時期,國立東北大學內遷三臺,借潼屬聯(lián)中部分校舍和草堂寺復課教學。1939年7月,東北大學在原草堂寺一帶修建圖書館、膳食間,加蓋教室和學生宿舍。東大師生流亡輾轉的經歷和抗戰(zhàn)建國、復土還鄉(xiāng)的使命與杜甫顛沛流離、愛國憂民的精神高度契合,教授金毓黼等“倡議辟集賢閣為(杜甫)紀念堂,撰聯(lián)署匾,畫像以祀之”。1940年1月26日,杜工部草堂落成,校長臧啟芳親自作報告,來賓分韻為紀事賦詩。金毓黼《杜公紀念堂落成紀事》詩曰:“絕代詩人一草堂,山丘華屋感滄桑。且從畫像開東閣,更遣延賓上北廊。詞客歌行題壁滿,梅花庭院引杯長。也從杜老飄蓬去,暫把他鄉(xiāng)作故鄉(xiāng)?!?/p>

據三臺中學老教師回憶,上世紀50年代,校園內的工部紀念堂保存尚好。校園內有一座小丘叫飯顆山,這當然是源于李白的《戲贈杜甫》“飯顆山頭逢杜甫,頭戴笠子日卓午。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鄙鲜兰o60年代,校園內的紀念設施全部被拆除,飯顆山也夷為平地,建成了教學樓。

如今三臺中學內建有“詩圣廣場”“放歌亭”等杜甫紀念設施,以及“草堂藝術團”等學生文藝社團。

C牛頭勝跡今猶在

三臺歷史上的另一處草堂就是明朝萬歷年間,由潼川知府張輝南組織修建的、位于城西牛頭山頂的“工部草堂”。

明萬歷甲戌年(1574),陳文燭任四川提學副使,他自覺地擔當起整理蜀中先賢典籍、培修巴蜀文化遺跡的責任。曾先后指示地方大員對成都浣花溪草堂、夔州瀼西草堂和梓州草堂進行修繕或修建。

關于梓州牛頭山工部草堂修建一事,陳文燭《懷杜亭記》敘及較詳:“萬歷甲戌,不佞奉命督蜀學政,三試梓州,徘徊牛山者三。尋亭舊基,在寺之后,命張刺史創(chuàng)為工部草堂而記之。海內通志移書嘉焉,謂兢兢衛(wèi)道,匪徒重詞人爾也?!?/p>

從這段記敘中可以得知,陳氏多次到牛頭山踏勘、選址,責成潼川刺史張輝南抓緊時間完成工部草堂的修建,并宣明其教化、衛(wèi)道之良苦用心。牛頭山工部草堂竣工后,張輝南請陳氏作《牛頭山工部草堂記》:

“潼蓋唐梓州境,而牛頭山在郭門外,杜工部嘗登其上。所云:五載客蜀郡,一年居梓州是也。參知梁尚賢、憲使王元德,分鎮(zhèn)劍南,捐金度木,命刺史張輝南為草堂于山巔。余試過焉,刺史乞余記之。

嗟呼!公遭世變,飄零于蜀,或自綿而梓,或自閬而梓,坎壈之狀,千載流涕。而頌其詩者,輒興忠君愛國之思。即公在梓州詩,如王侯與螻蟻,同盡隨丘墟。愿聞第一義,回向心地初。子瞻嘆其詩入道,猶庖丁以牛入也,輪扁以輪入也。蘇氏知公乎?是公詩多于蜀,而妙悟于梓。公神其托茲山哉!天壤俱敝可也。

昔唐陳子昂,梓州人。公過射洪學堂,撫遺跡而吊焉。有盛世會一時,此堂豈千年之詠。若為今日而言者,則牛頭數椽與金華并峙,乃余之慨慕于公,奚啻公于伯玉哉?浣花瀼西,余業(yè)有記,而今又托乎片言,其有私感歟!若能飽公殘膏剩馥,而揚摧之,則余豈敢?”

明朝行至萬歷,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此時的明王朝政治腐敗,經濟崩潰,潼川要在牛頭山修建一處杜甫紀念館——牛頭山工部草堂,實屬不易。盡管提學副使陳文燭發(fā)話,知府張輝南也應了命,但修建的錢財還得要陳提學親自出面動員高級官員帶頭捐款捐物,四面八方籌集資費,這才有了分鎮(zhèn)劍南的參知梁尚賢、憲使王元德“捐金度木”,慷慨解囊之舉。由陳文燭之《記》文可知,牛頭山工部草堂建成于明萬歷五年(1577)之前。

清順治元年(1644)甲申十月,牛頭山工部草堂毀于戰(zhàn)火,其存世不足70年。乾隆年間任潼川知府的張松蓀喜愛登臨覽勝,對潼川古跡多有吟詠,然而他的《登牛頭山作》卻只字未提工部草堂。可見,100多年過去了,牛頭山工部草堂早已湮沒于一片蒿草、荊棘叢中。

直到清光緒以后,才有三臺士人王龍勛、王麒勛兄弟憶起300年前牛頭山頂建有工部草堂。王麒勛《工部草堂》詩曰:“牛頭山頂雕甍開,片椽為公芟草萊。刺史賢能重儒雅,后先濟美光池臺?!?/p>

清末至民國時期,牛頭山淪為攻城略地的戰(zhàn)場和守軍的營壘,因此老百姓索性稱它為“牛頭山寨子”。

改革開放后,鼎新革故,崇文弘道。三臺縣文化館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牛頭山上原來有個工部草堂,于是建議縣委縣政府在牛頭山明代“工部草堂”遺址上重建梓州杜甫草堂。

1983年9月,三臺縣委向國內書畫名家征集書畫作品,以備杜甫紀念館陳列之用。眾多名家紛紛響應,首批就征集到周谷城、蘇步青、劉旦宅、蕭勞等名家作品50多幅?,F(xiàn)梓州杜甫草堂有登記造冊的書畫藏品230余幅。

1984年,杜甫草堂開工建設,1987年9月正式對游人開放。草堂占地面積10000余平方米,呈南北三進院落構成。草堂內建有杜甫生平館、曲橋荷沼、少陵亭和詩史堂等。詩史堂是杜甫草堂的核心建筑,為木結構抬梁單檐歇山頂殿堂。面闊六柱五間,進深八柱七間。檐角高挑,凌空欲飛。詩史堂后園梅竹叢中,塑漢白玉杜甫站立全身雕像一尊。

2007年至2009年,三臺縣投資5000萬元對草堂外圍環(huán)境進行了提升改造,在牛頭山修建了登云梯石牌坊、詩圣廣場和梓州閣等。休閑覽勝,慕名吊古,漫步其中,亭臺樓榭,古樸典雅;佳木成蔭,如詩如畫;墨韻書香,清麗脫俗。

D望君山上拾遺廟

在三臺縣觀橋鎮(zhèn)望君村的郪江岸邊,有一座山曰望君山。傳說廣德元年春,杜甫登此山北望長安,思闕望君,揮毫大書“望君山”三字,山由此得名。

后人為紀念傷時憂君的杜甫,在望君山上修建了拾遺廟。清嘉慶《縣志》載:“唐杜拾遺子美,避亂來蜀,留潼頗久,曾于邑南翼火鄉(xiāng)(鄉(xiāng)駐今三臺縣郪江鎮(zhèn)安居場)高山,望闕懷君,后人作石廟祀之。不知建自何時,其石柱有聯(lián)云‘此是西來一行者,每依南斗望京華’。字半剝蝕,可見年代已遠?!?/p>

1987年,三臺縣文物部門文物普查時,在望君山腰及山麓發(fā)現(xiàn)了宋明建筑遺存。1994年,望君山腰古廟旁出土了一通北宋詩碑。碑文如下:

右蜀辭人、工部員外郎杜甫,游玆山乃有佳作。

靈水怪每生云,朝暮虔誠稱望君。

空際煙霞連地出,人間樓閣與天鄰。

青龍作勢藏深綠,黃鳥銜花見異群。

堪恨相如休未得,又驅羸足卻回秦。

宣和辛丑孟冬月,管勾僧惟詳入石、逸人趙滿刻。

這首“佳作”是杜甫原創(chuàng),還是后人假托杜甫之名的偽作,有待專家考證。

除此之外,在三臺還留下了很多跟杜甫有關的傳說,如杜甫在今東山宴請姚通泉,而作《陪王侍御宴通泉東山野亭》《陪王侍御同登東山最高頂》。今北壩鎮(zhèn)涪江之濱的東江村有茶堵山,相傳寶應元年重陽節(jié),杜甫在此登山作《九日》:“去年更高郪縣北,今日重在涪江濱。苦遭白發(fā)不相放,羞見黃花無數新。世亂郁郁久為客,路難悠悠常傍人。酒闌卻憶十年事,腸斷驪山清路塵。”茶堵山所存清代遺碑亦有這樣的記載:“夫山之靈,莫過茶堵。想盛唐杜工部、大宋蘇長公,嘗聚廬托跡于茲,盤桓不去?!辈还苁敲耖g傳說,還是群眾性的自發(fā)建廟祭祀行為,體現(xiàn)的都是歷代三臺人民對杜甫愛國憂民精神的繼承與弘揚,對憂國憂民的“詩圣”的崇敬與緬懷。

草堂留勝跡,梓郡增光輝。梓州的靈山秀水、深厚文明,為杜甫晚年的詩歌創(chuàng)作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而詩圣留下的梓州足跡和梓州詩篇,則承載著一個詩人的偉大靈魂和高尚人格。

Hash:f58dd46d8b0f4ea5db2eb24ff130015f6e7f7f51

聲明:此文由 經緯驛站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