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国产成人精品视频app,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中文字幕不卡在线高清,精品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美女胸屁股无遮挡,久久久久久91香蕉国产,美女图片大黄

權威資料!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哪里強?

我國國保單位體系完整、

內涵深厚、分布廣泛,

其中古建筑最多,

其后依次是古遺址、近現代重要史跡

及代表性建筑、古墓葬、石窟寺及石刻等。

各類型文物在時空分布上的特點

總體反映了各區(qū)域獨特的文化面貌。

分析國保單位的統(tǒng)計特征,

研究文物的空間分布特點,

有利于把握文物保護利用規(guī)律,

推進文物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本期推出的文章是,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統(tǒng)計特征分析與研究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統(tǒng)計圖

我國按照文物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將不可移動文物劃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下簡稱“國保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等不同種類和保護級別,實行分級管理?!拔奈锉Wo單位”制度是不可移動文物保護管理的一項基本制度,自1956年實施以來,有效保護了大批文物資源。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以下簡稱“三普”)共登記766 722處不可移動文物,其中具有較大價值的文化遺產被核定為國保單位。本文旨在通過對國保單位的統(tǒng)計分析,探討其在數量、種類、空間分布、時代跨度等方面呈現的特征。

國保單位數量統(tǒng)計

2019年10月,國務院核定公布國保單位后,我國國保單位總數達到5058處(不包括港澳臺地區(qū),下同)。之前國務院分別于1961年3月、1982年2月、1988年1月、1996年11月、2001年6月(后增補三次)、2006年5月(后增補一次)、2013年5月(后增補一次)公布了七批國保單位。

國保單位之最

(一)空間分布之最

1.省級行政區(qū)劃

國保單位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qū)和直轄市均有分布,數量排名前十位的依次是山西河南、河北浙江、陜西、四川、江蘇湖南、山東、安徽。其中,排名第一的山西以530處占全國國保單位總數的10.4%,相當于排名后十位的總和,比排名第二位的河南多111處。國保單位數量最少的三個省級行政區(qū)劃單位依次是天津、海南寧夏,分別為33處、35處和36處。

省級行政區(qū)劃單位的國保單位數量排名隨公布批次有所變化:如江蘇原排名第八位,第六批國保單位公布后,排名超過北京;浙江在第八批國保單位公布后,排名超過傳統(tǒng)文物大省陜西,位列第四。究其原因,應是近年來更多具有地域特色的紅色史跡、鄉(xiāng)土遺產被納入遴選范圍。

2.地級行政區(qū)劃

第八批國保單位公布后,全國333個地級行政區(qū)劃單位中,山西運城新增12處(達102處),仍為數量最多的地級市。其后依次是河南鄭州(83處),山西長治(73處)、晉城(72處)、晉中(69處),河北保定(68處),江蘇蘇州(61處),陜西渭南(61處)、西安(59處)以及江蘇南京(55處)等。山西省有四個地級市的國保單位數量位列全國前五,其中運城更是冠絕全國。擁有50~99處國保單位的地級市有11個,20~49處國保單位的地級市有64個,1~19處國保單位的地級市有214個。

僅就第八批國保單位而言,數量增加最多的是安徽黃山(增加了18處),新增10處以上的地級市還有山西呂梁(13處)、福建泉州(13處)、山西運城(12處)、山東忻州(12處)、浙江金華(12處)、山西臨汾(11處)。

此外,在第八批國保單位公布時,安徽阜陽突破了零記錄,有1處古遺址列入國保單位;82個地級市無新增。目前,僅有黑龍江伊春、七臺河和四川攀枝花尚無國保單位。

3.縣級行政區(qū)劃

第八批國保單位申報工作啟動前,我國的市轄區(qū)、縣級市、縣、自治縣、旗、自治旗、林區(qū)、新疆建設兵團縣級市等縣級行政區(qū)劃單位共2852個。第八批國保單位公布后,擁有數量最多的縣級行政區(qū)劃單位是北京市西城區(qū)(44處),其次是北京市東城區(qū)(37處)、河南登封(24處)、蘇州姑蘇區(qū)(24處)、山西高平(22處)、河北蔚縣(22處)、北京市海淀區(qū)(22處)、安徽歙縣(22處)、山西澤州(20處)、山西平遙(20處)、重慶渝中區(qū)(19處)、南京玄武區(qū)(19處)、廣州市越秀區(qū)(19處)、陜西韓城(17處)等。這些縣(區(qū))文化積淀深厚,文物遺存眾多,是公認的文物大縣。

目前我國縣級行政區(qū)劃單位中擁有15處以上國保單位的有17個,占我國縣級行政區(qū)劃單位總數的6‰;擁有11~15處的有26個;7~10處的有79個;4~6處的有353個;1~3處的有1525個。

目前,尚有852個縣級行政區(qū)暫無國保單位。

(二)時代分布之最

按照考古學和歷史朝代分期法,國保單位共分為22個時代,分別是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夏、商、周(西周和春秋)、戰(zhàn)國、秦、漢、三國、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遼、金、元、明、清、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

各時代留存文物的多少與其距今年代遠近、延續(xù)時間長短、人類活動頻繁程度等有密切關系。明、清兩代因歷時長和距今較近,國保單位的數量較多,居于前兩位;民國時期因為近幾批公布了較多的“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而排名第三;夏、秦、三國、晉、十六國等朝代或因年代久遠,或因歷時較短,或因戰(zhàn)亂頻繁,留存國保單位均不超過30處。宋、遼、金處于封建社會中期,前后歷時319年,期間封建經濟有較大發(fā)展,文化教育、科學技術高度繁榮,留存的國保單位總數達658處。其中宋代有439處、遼代有91處、金代有128處,宋與遼、金是幾乎并立的政權,宋、遼、金時期堪稱國保單位數量最多的時代。唐代和漢代分別存有294處和248處國保單位。漢唐是大一統(tǒng)時期,社會繁榮、國力強盛、延續(xù)時間長,因而留下眾多價值重大的文化遺產。

▲各時代國保單位數量統(tǒng)計圖

(三)各批次、各類型國保單位之最

已公布的八批國保單位中,第二批數量最少,僅62處。第六批起列入國保單位的數量迅速增長,第六批公布了1081處,數量接近前五批次的總和(1271處);第七批1944處,數量最多,接近前六批之和(2352處)。

國保單位公布時也會根據需要,把相關文物與原有國保單位合并,此舉增加了原國保單位的分布地點和范圍,豐富了國保單位的價值和內涵。第六批公布時合并了106項,是合并項目最多的一次。第八、第七、第五、第四批分別合并了50項、47項、23項、12項,其他批次沒有合并項目。

▲各批次、各類型國保單位數量統(tǒng)計圖

國保單位類別分析

我國現有國保單位以古建筑最多,總計2162處,占總數的42.7%,其后依次是古遺址(1189處,占比24.5%)、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946處,占比18.7%)、古墓葬(420處,占比8.3%),石窟寺及石刻(308處,6%)、其他(33處,占比0.6%)。

上述國保單位在省級行政區(qū)劃中的分布情況是:古遺址最多的是河南(157處),古墓葬最多的是陜西(42處),古建筑最多的是山西(420處),石窟寺及石刻最多的是河南(35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最多的是湖南(67處),這些特征也反映了這些區(qū)域獨特的文化面貌。

古建筑國保超過100處的有六個省份,分別是山西、河南、浙江、四川、河北和江蘇。北京、海南是僅有的兩個尚無“石窟寺及石刻”類國保單位的省級行政區(qū)。此外,有10個省級行政區(qū)沒有“其他”類國保單位。

(一)古遺址數量統(tǒng)計特征分析

古遺址是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人類工程,是古代人類各種活動留下的遺跡,既包括一般認知中的民居、宮殿、寺廟、村寨、城堡等各類建筑遺跡,也包括不太引起關注的“人類對自然環(huán)境利用和加工而遺留的一些場所”,如洞穴、采石場、窯址等。中國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深厚,留存的古遺址十分豐富,古遺址和其他文物一樣,作為彌足珍貴的文化資源,日益成為經濟社會發(fā)展的精神力量、基礎資源、戰(zhàn)略支撐。

目前,共有1189處古遺址被公布為國保單位,可分為16個子類,即洞穴遺址、聚落遺址、城址、窯址、窖藏遺址、礦冶遺址、古戰(zhàn)場遺址、驛站古道遺址、軍事設施遺址、橋梁碼頭遺址、祭祀遺址、水下遺址、水利設施遺址、寺廟遺址、宮殿衙署遺址、其他古遺址。數量位居第一的子類是聚落遺址,占總數的三分之一以上,如山東泰安大汶口遺址、山西芮城西王村遺址福建三明南山遺址;第二是軍事設施遺址,如內蒙古阿拉善盟額濟納旗甘肅酒泉金塔境內的居延邊塞遺址、內蒙巴彥淖爾朔方郡故城遺址等;第三是寺廟遺址,如新疆庫車蘇巴什佛寺遺址、陜西扶風法門寺遺址、江蘇南京大報恩寺遺址等。

▲“西王村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碑

中華文明的形成歷經了“滿天星斗”“多元一體”的過程,文化積淀深厚的地區(qū)文物豐富、遺址也多。即使放眼整個東亞地區(qū),我國黃河、長江流域的文化發(fā)展程度亦相對較高,文化遺址也最為集中。黃河、長江流域的中下游地區(qū)地勢比較平坦,氣候四季分明,以此為基礎形成的早期農業(yè)文化區(qū)是中華文明曙光的初現,故而擁有時間跨度長、類型繁雜、數量眾多的古遺址。

以位處黃河中、下游過渡地段的河南省為核心的中原地區(qū)是中華文明的搖籃,是古代中國歷經朝代最多、建都歷史最長、古都數量最多的區(qū)域。夏、商、周、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五代、宋、金等二十多個朝代的三百多位帝王建都或遷都于此。河南留存古遺址類國保單位最多,共157處,同類型占比13%,印證了中原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源頭和核心組成。

▲各省級行政區(qū)劃古遺址類國保單位數量統(tǒng)計圖

(二)古墓葬數量統(tǒng)計特征分析

古墓葬是古人安葬逝者形成的相關物質遺存。根據考古資料顯示,中國至遲在舊石器時代晚期已有墓葬,經新石器時代以至夏、商、周、秦、漢及以后各歷史時代,墓葬制度隨著社會生產力、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的發(fā)展而不斷演變,顯示出一定的規(guī)律性。

古墓葬包括地上建筑、墓室(墓穴)、葬具及附屬物等,主要有帝王陵寢、名人或貴族墓、普通墓葬等;也可以分為史前時期古墓葬和歷史時期古墓葬。歷史時期古墓葬成為國保單位一般應滿足以下條件:各歷史王朝帝王、皇家的墓葬與陵園;各歷史時期分封諸侯王、藩王的墓葬與陵園;邊疆或少數民族政權領袖的墓葬與陵園;歷史時期著名人物的埋葬地;大規(guī)模的宗族(家族墓地;反映古代埋葬制度、埋葬習俗的典型墓地或特殊形制結構的墓葬;反映中外文化交流或特殊意識領域的墓葬;反映特定歷史活動及特殊群體的墓葬,如戰(zhàn)爭墓地、刑徒墓葬等。

三普數據顯示,我國共有古墓葬類不可移動文物139 458處。第一至第八批分別公布了19處、7處、29處、22處、50處、77處、195處和35處古墓葬類國保單位,合計為420處。擁有20處以上古墓葬的有陜西(42處)、河南(35處)、新疆(29處)、遼寧(27處)、河北(26處)、山東(24處)、四川(23處)、內蒙古(22處)、山西(20處)、江蘇(20處)。僅天津尚無此類國保單位。

▲各省級行政區(qū)古墓葬類國保單位數量統(tǒng)計圖

從數量上看,陜西是古墓葬類國保單位最多的省份。陜西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之一,保存著黃帝陵、秦始皇陵、西漢帝王陵、唐代帝王陵等眾多重量級古墓葬。中國古代歷史上包括周、秦、漢、唐等輝煌盛世在內的14個王朝或政權都曾在這里建都,其豐富的文化遺存、深厚的文化積淀形成了獨特的歷史文化風貌。

從時間上看,隋唐時期古墓葬類國保單位最多。以第一批國保單位中公布的19處古墓葬為例,各時代數量為新石器時代1處、商周1處、秦漢3處、魏晉南北朝3處、隋唐五代6處(其中五代時期1處)、宋遼金1處、明清4處。隋唐時期最多,這是因為此時期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科技上得到前所未有的發(fā)展,是中國歷史上強盛的時期之一,而且統(tǒng)治持續(xù)時間長,社會普遍重視喪葬文化和禮制風俗。

(三)古建筑數量統(tǒng)計特征分析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影響下的建筑物、構筑物以及建筑方法和相關形制等承載了豐富的歷史信息,反映了各個時代的審美趣味與藝術水平,蘊含著厚重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內涵。中國古建筑追求創(chuàng)造具有良好的空間組織形式和藝術形象的人居環(huán)境和活動場所,在世界建筑歷史上獨樹一幟,占有重要地位。

▲各省級行政區(qū)劃古建筑類國保單位分布數量圖

(本圖由作者依據國家測繪局2008年6月制圖

——審圖號為GS(2008)1357號——繪制)

按照功能劃分,古建筑大體分為城鎮(zhèn)與村落,宮殿、府邸、衙署與官邸,宅第民居,壇廟祠堂,園林,宗教建筑,學堂書院、學校,驛站會館、旅舍,店鋪作坊、商業(yè)和手工業(yè)場所,橋梁和水利工程,防御工程等11個子類別。古建筑類國保單位知名度高、類型繁多,數量亦蔚為可觀,其中山長清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太室闕少室闕、啟母闕等九處東漢石質建筑被列為第一批國保單位,它們是國內現存地面上最古老的建筑物。兩宋以前的木構建筑物多已列入前三批國保單位。第六批國保單位遴選時秉持元代以前木結構建筑“應保盡保”的原則,因而有二十余處元代以前的木構建筑得以列入。

▲山西佛光寺東大殿 @吳吉明

山西省是現存古建筑最多的省份,據有關部門統(tǒng)計,目前山西省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數量達1848處,單體古建筑可能達三十多萬處,其中國保單位420處,約占全國古建筑國保單位的五分之一,占本省國保單位總數的五分之四。山西古建筑不僅數量豐富,其年代之久遠更是其他省份無法比擬的。我國現存最早的木結構建筑均位于山西省,如五臺縣南禪寺大殿重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另有五臺佛光寺東大殿、平順縣天臺庵、芮城縣廣仁王廟等三座唐代木構建筑。山西之所以能保存如此之多的古建筑,主要得益于山西是中華文明起源、民族融合、佛教興盛之地,受到大規(guī)模的戰(zhàn)亂侵擾較少,晉商的巨額財富為大型建筑群落提供了資金保障,干燥的氣候條件有利于古建筑留存,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各級黨委和政府對文物保護工作高度重視等。

(四)石窟寺及石刻數量

統(tǒng)計特征分析

石窟寺及石刻包括石窟寺、摩崖石刻、碑刻、石雕、巖畫和其他石刻。三普數據顯示,石窟寺及石刻類不可移動文物有24 422處,308處為國保單位,占國保單位總數的6%。河南以35處成為此類國保單位數量最多的省級行政區(qū),其后依次為四川(34處)、甘肅(24處)、浙江(21處)、河北(19處)、山東(18處)、山西(15處)、云南(15處)、陜西(14處)、江蘇(14處)。北京和海南尚無此類國保單位。

▲各省級行政區(qū)劃石窟寺及石刻類國保單位數量統(tǒng)計圖

巖畫是在巖穴、石崖壁面或獨立巖石上涂繪、磨刻、鑿擊圖形的總稱。巖畫反映了古代先民的生活形態(tài)、民俗信仰、宗教意識,可彌補少數民族地區(qū)文物、文獻史料不足的缺憾,為研究早期歷史、文化、藝術、宗教等提供了大量翔實、直觀的材料,是歷史學和考古學、美術學和藝術學、人類學和民族學等學科研究的重要對象。

據三普統(tǒng)計,我國現存巖畫1226處,分布在28個省份,已公布為國保單位的有17處,其地域分布和時代特征基本反映了我國巖畫的主要特點:一是年代集中在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夏商時代,此時人類已走出洞穴,建造房屋居住,巖畫主要刻繪在石崖壁面或獨立巖石上;二是地域主要分布在內蒙古、新疆、甘肅、云南、廣西等地區(qū),多屬少數民族混合經濟文化或游牧經濟文化區(qū)域;三是文化面貌呈現交替性和間斷性,每種內容和風格的巖畫隨著創(chuàng)作民族的興衰和遷徙而存在或消失,不同于中原地區(qū)自彩陶文化開始后便呈現連續(xù)性發(fā)展的特點。

▲寧夏賀蘭山巖畫

圖源:雅昌

2016年7月15日,廣西左江花山巖畫文化景觀在土耳其舉行的第40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The World Heritage List),填補了中國巖畫類世界遺產項目的空白。

(五)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

數量統(tǒng)計特征分析

近現代重要史跡是指1840年以后與重大歷史事件、革命運動或者著名人物有關以及具有重要紀念意義、教育意義或者史料價值的重要不可移動文物。近現代代表性建筑是指1840年以后建造的具有重大價值的建筑物和構筑物,主要有:重要歷史事件和重要機構舊址、重要歷史事件及人物活動紀念地、名人故居、傳統(tǒng)民居、宗教建筑、名人墓、烈士墓及紀念設施、工業(yè)建筑及附屬物、金融商貿建筑、水利設施及附屬物、文化教育建筑及附屬物、醫(yī)療衛(wèi)生建筑、軍事建筑及設施、交通道路設施、典型風格建筑或構筑物等。

三普數據顯示,我國共有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類141 449處,946處為國保單位,占國保單位總數的18.7%。湖南是該類國保單位最多的省級行政區(qū),有67處,其后依次是江蘇(61處)、廣東(52處)、浙江(47處)、湖北(46處)、江西(45處)、北京(43處)、云南(40處)、山東(38處)、遼寧(38處)。

▲各省級行政區(qū)劃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類

國保單位數量統(tǒng)計圖

例如自19世紀60年代起,隨著中外交流的日益頻繁,西方先進的圖書館辦館模式、管理思想及相關理論傳入中國,一批有遠見的仁人志士倡立公共圖書館,他們中既有提倡西學的士大夫林則徐、魏源等,也有維新派代表梁啟超、鄭觀應等。19世紀末期,外國傳教士在一些大城市教堂及教會大學創(chuàng)建了新式圖書館,其新式的閱覽規(guī)則和對藏書的利用程度與中國傳統(tǒng)的私人藏書樓形成鮮明對比,開啟了中國古代藏書樓向現代公共圖書館轉變的歷史進程。盡管部分近代圖書館或毀于戰(zhàn)火、或已作他用,在城市化的發(fā)展中難尋舊址,但仍有多處保存下來,并有13處入選了國保單位,它們是:浙江杭州西湖區(qū)及上城區(qū)浙江圖書館舊址、湖州嘉業(yè)堂藏書樓及小蓮莊,北京市西城區(qū)北平圖書館舊址(現為中國國家圖書館分館主樓),云南騰沖和順圖書館舊址,黑龍江齊齊哈爾圖書館舊址、哈爾濱南崗區(qū)偽滿洲國哈爾濱警察廳舊址(東省特別區(qū)圖書館),河南新鄉(xiāng)河朔圖書館舊址,湖北武漢武昌區(qū)省立圖書館舊址,上海長寧區(qū)及普陀區(qū)圣約翰大學近代建筑(含圖書館)、徐匯區(qū)交通大學早期建筑(含圖書館)、楊浦區(qū)滬江大學近代建筑(含圖書館),福建泉州市鯉城區(qū)安禮遜圖書樓,重慶市渝中區(qū)羅斯福圖書館舊址。

▲北平圖書館舊址

圖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1904年湖南和湖北正式將省級公共圖書館命名為“圖書館”,湖北省圖書館成為中國第一個省級圖書館,即如今的國保單位“湖北省立圖書館舊址”;和順圖書館舊址位于云南騰沖和順鎮(zhèn)十字路村,創(chuàng)建于1928年,是中國第一座鄉(xiāng)村現代圖書館,建館資金、館藏圖書由華僑捐贈,建筑中西合璧,結構新穎;重慶羅斯福圖書館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以外國總統(tǒng)名字命名的圖書館,并被指定為聯(lián)合國資料寄存館,是我國保存聯(lián)合國資料最早的圖書館,以此紀念在抗日戰(zhàn)爭中給予中國極大支持與幫助的美國總統(tǒng)富蘭克林·羅斯福(Franklin Roosevelt)。

(六)其他國保單位數量統(tǒng)計特征分析

未歸入上述類別的具有重大價值的不可移動文物如鹽田、梯田、茶園等,有33處為國保單位,典型的有海南儋州洋浦鹽田西藏昌都芒康縣鹽井古鹽田和云南紅河哈尼梯田、普洱滄縣景邁古茶園等。

▲各省級行政區(qū)劃其他類國保單位數量統(tǒng)計圖

以茶園為例。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也是茶文化的發(fā)源地。中國茶發(fā)于神農,聞于魯周公,興于唐代,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已有4700多年的歷史,且長盛不衰、傳遍全球。茶文化糅合佛、儒、道諸家思想,獨成一體,是中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茶文物遺存主要集中在我國西南和東南地區(qū),其中西南地區(qū)是茶樹原產地和茶葉的重要產地。與茶有關的國保單位有浙江金華玉山古茶場、湖州顧渚貢茶院遺址及摩崖,云南普洱景邁山古茶園臨滄鳳慶茶廠老廠區(qū)舊址,湖南益陽渠江茶園等。另外,連通川滇藏等地的茶馬古道、橫跨亞歐大陸“中俄茶葉之路”的萬里茶道也串聯(lián)了不少與茶葉生產、經營、流通有關的文化遺產。其中的景邁山古茶園迄今已經有1800多年的歷史,茶園總面積2.8萬畝,為當地布朗族、傣族先民栽培,是中國茶文化發(fā)展的重要歷史見證,充分體現了人類認識自然、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自然的高超智慧,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典范,被譽為“茶樹自然博物館”和古茶活化石,被列為第七批國保單位。

▲云南普洱景邁山古茶園及景邁大寨環(huán)境格局圖

輝煌的歷史、廣袤的疆域、多元一體的文化造就了中國文物資源的鮮明特征:一是在時代與構成上,時代久遠、自成體系;二是在總量與分布上,量大面廣、分布不均;三是在種類與形態(tài)上,種類繁多、形態(tài)各異。與此相適應,在管理體制上,形成了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管理模式。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價值突出、真實而完整的不可移動文物,是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從省級和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中,選擇具有重大歷史、藝術、科學價值者確定或者直接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后,報國務院核定公布,是文物的最高保護級別。分析國保單位的統(tǒng)計特征,研究文物的空間分布特點,有利于把握文物保護利用規(guī)律,對推進文物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BY|東南文化

文|一言 陳昀

原文刊登于《東南文化》2021年第4期

圖|一言 陳昀 網絡

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或機構所有

輯|山西晚報全媒體編輯 南麗江 實習生 王浩寧

審核|方天戟

歡迎關注山西省文物局微信公眾號

山西文物

點擊往期原創(chuàng)

霸國|晉陽古城.中國龐貝祆神樓

云岡石窟佛眼回歸|平陸商代方鼎往事

徐顯秀藍寶金戒 . 赫拉克勒斯|大康通寶. 皇后悲劇

羊舌上的晉國|發(fā)現倗國|芮國虎媽|韓國勁弩之哀

63號墓秘密|三孔布和刺客高漸離|虞國:昏君黃昏

山西古代壁畫|眩暈的山西古琉璃|《金瓶梅》與山西

山西琺華|山西王閻錫山日記|南涅水石刻.民間原力

蝴蝶結與太山唐代金棺 | 清涼寺玉器:暴力時代

廢黜皇帝.?;韬?/a>黃昏|土司王朝:太原青年雄心

刖人守囿:燕子奴隸|寂靜鳴條崗:馴龍者宿命

唐晉|徐青藤|箭響馬到陸渾戎|鳳凰隕落顧炎武

山西渾源彝器往事|五臺山淳化元寶與大宋秘密

錯金鳥篆銅戈. 妖姬傳奇|嵌玉琉璃帶鉤.魏文侯之嘆

粟特人.葡萄酒|錦囊 . 波斯銀幣|大月氏人 . 造玻璃術

少林 . 資壽羅漢|契丹秘藏 . 應縣木塔|巨碑沉陷 . 武則天

西青銅名劍之一:干將今安在,少虡何煌煌

山西青銅名劍之二:晉吳鑄銅兵,火焰生冷霜

山西青銅名劍之三:季子掛劍處,王侯盡北望

最后的戎狄:崛起清水河的戰(zhàn)國第八雄成失落王國

最后的戎狄:太行鐵血孤狼中山國的征服與被征服

最后的戎狄:一腳踏出的大墓寶庫和中山國的滅亡

請按下面指紋關注

Hash:9fb0a57c0112d5ffb07d366b2441b66b63c621c2

聲明:此文由 說史一千零一夜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