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準備的自助游攻略是享有“錢王之鄉(xiāng)”美譽的會澤,一起看看吧!
大家好,這里是張東西愛旅行!
會澤地處滇東北高原,烏蒙山主峰地段。云南省東北部、金沙江東岸、曲靖市西北部,距曲靖市區(qū)187公里,距省會昆明205公里。會澤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是典型的山區(qū)農(nóng)業(yè)大縣,鉛鋅產(chǎn)量居全國同行業(yè)前六強,鍺的產(chǎn)量和質(zhì)量居全國之首,兩個黑頸鶴自然保護區(qū)是云南最大的黑頸鶴種群棲息地。世界有名的蔣家溝泥石流,是研究地質(zhì)災害的重要標本。古有“銅都”美譽,今為“錢王之鄉(xiāng)”。
山高谷深,溝壑縱橫。山川相間排列,山區(qū)、河谷條塊分布。全縣地勢西高東低,南起北伏,由西向東呈階梯狀遞減。全縣最高峰大海梁子牯牛寨,海拔4017米,為曲靖市最高峰。最低處為小江與金沙江交匯處,海拔695米,為曲靖市最低點。有漢、回、彝、壯、苗等25個民族。
一天游四季
會澤屬典型的溫帶高原季風氣候,四季不明,夏無酷暑,冬季冷寒,干濕分明。會澤立體氣候特點突出,從南亞熱帶至寒溫帶氣候均有分布。小江、牛欄江流域及大海梁子等地呈垂直分布,常常是:山腳赤日炎炎,酷暑難耐 ; 山頂云霧繚繞,寒氣襲人。大海鄉(xiāng)五月飄雪、七月飛霜的氣候?qū)乙姴货r。
會澤十景
會澤風光旖旎、景色別致,民間自古將這些景致概括為“會澤十景”:“翠屏春曉:會澤古城東南一里,翠屏山層蠻疊嶂,林木蔥郁,冬春積雪,四時蒼翠,每年縣城的第一縷春意從這里開始;飲虹云陣:在城西三里,飲虹嶺山下有龍泉,潭水流入義通河,潭中水氣在太陽的折射下,形成了夢幻之景,宛如一道彩虹降臨人間;蔓海秋成:在義通河以下,蔓海已成桑田,每年秋天稻子成熟時,金鐘壩子呈現(xiàn)一片豐收景象,麥浪層層,薄霧淡淡,變幻無常;青龍殘雪:古城北十里,奇石林立,土石相半,宛如龍鱗,酷似青龍;金鐘夕照:古城西南一里,翠屏山西麓,樓閣隱見,夕陽西沉,樹木、廟宇形成金鐘夕陽之景。除此之外,還有龍?zhí)?/a>夜月、石鼓樵歌、龍募桃花、水城漁笛、溫泉柳浪景色等怡情美景。
娜姑鎮(zhèn)
娜姑鎮(zhèn)位于會澤縣西部,金沙江東岸,以禮河西岸,屬烏蒙山區(qū)腹地,距會澤縣城32公里。娜姑鎮(zhèn)之名,原為彝語“納姑”,“納”為黑,“姑”即原野或土地,意為“黑色的土地”或“黑色的壩子”。省級歷史文化名鎮(zhèn),2005年,娜姑鎮(zhèn)白霧村獲得“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稱號。古鎮(zhèn)雖歷經(jīng)千年的風霜洗禮,但依然保留下來一部分古建筑,有壽福寺、云峰寺、財神廟、文廟、萬壽宮、三元宮、太陽宮、三圣宮、古戲臺、天主教堂以及典型民居陳氏住宅等,形成了別具一格的“銅商文化”的古鎮(zhèn)風貌。
以禮河風景區(qū)
以禮河,原名“以尼河”,出自彝語。“以”為水,“尼”為柳,即河邊插柳的意思,故又稱“柳樹河”。以禮河風景區(qū)1996年被列為云南省風景名勝區(qū)。以禮河流經(jīng)大海、待補、金鐘、娜姑、老廠等鄉(xiāng)(鎮(zhèn))后,匯入金沙江,是長江上游的一條支流。 以禮河全長122千米,流域面積2558平方千米。由于地形切割和海拔高低的懸殊,整條河流跌宕起伏,蜿蜒多姿,酷似仙女向人間拋下的一條銀色的玉帶,不經(jīng)意地漂浮于崇山峻嶺之中。
會澤大地縫旅游景區(qū)位于縣城東南60千米的雨碌鄉(xiāng)。入口處稱“生命之門”。洞內(nèi)頂部呈弧形,有上億年巖漿形成的道道褶皺,當?shù)厝朔Q“天花板”,長約 20余米。過了天花板,但見青天一線,在綿延曲折的10余千米地縫中,兩山最窄處僅1.6米,最寬處不過20余米。左右山崖,壁立千仞,有如斧劈刀削,險峻萬端。藤蘿叢樹,野花芳草,雜生其上,清翠欲滴,點綴得如兩面碩大無朋的掛毯。崖間時見鳥飛猿跳,耳畔但聞流水聲聲。從崖石上沁出的泉水,飛流而下,如銀線、似珍珠,匯成道道細瀑,形成濛濛雨霧;谷底巨石橫陳,河水奔騰,激起朵朵浪花,發(fā)出陣陣轟鳴,給人以奇、險、幽、深,游罷難忘之感。地縫內(nèi)奇景應接不暇,有“神猴”、“幸福渠”、“天門瀑”、“天然浴場”、“孔雀開屏”、“一線天”、“情人瀑”、“佛家圣地”、“石蛙觀珊瑚”、“生命之根”、“群英聚會”等奇景。景越奇,路越險,至者愈少,為世間罕見。
水城擴紅文化生態(tài)園位于金鐘鎮(zhèn)水城村,會澤十景之一的“水城漁笛”景致及水城漢代古墓群所在地。“水城”之名,因當時該城四面環(huán)水,故稱“水城”。“烏蒙磅礴”群雕矗立在水城擴紅文化生態(tài)園半山腰,為紀念1935年紅九軍團在此擴編新軍修建。
云南會澤黑頸鶴自然保護區(qū)是2006年2月26日經(jīng)國務院批準建立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保護面積12910.64公頃,已被《中國濕地保護行動計劃》列入《中國重要濕地名錄》,保護區(qū)最主要的保護對象是黑頸鶴,此外還有國家一類保護動物黑鸛、中華秋沙鴨及其他鳥類102種。
會澤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位于滇東北烏蒙山區(qū)中部,距縣城54km,海拔2490~2900m,年平均氣溫9.8攝氏度。高原湖泊——躍進水庫的形成,改變了當?shù)氐臍夂颦h(huán)境、資源環(huán)境,每年冬末春初,黑頸鶴、灰鶴、斑頭雁、黃鴨等數(shù)千只涉禽和水禽飛到這里越冬。水軍周圍華山松、云南松構(gòu)成的天然綠色屏障,讓保護區(qū)更顯曲徑通幽,別有洞天。
毛家村土壩是世界第二、亞洲第一大土壩。1958年國家投資4.2億元開工建設,十萬大軍歷時十年建成。壩型為粘土心墻式多種土寬壩,壩高80米,壩底寬491米,頂寬8米。集雨面積868平方千米,總庫容5億立方米。水庫供中國華電云南發(fā)電有限公司以禮河發(fā)電廠發(fā)電用水,設計年滿負荷發(fā)電量16億千瓦時,年平均發(fā)電量12億千瓦時,庫區(qū)灌溉面積13萬畝。
歷史文化
會澤縣名為雍正五年(1727 年)東川知府黃士杰所命。會澤一詞,含義豐富,有三種說法。一說,東川知府義寧認為,會、惠相通,為惠澤于民之意。一說,是因境內(nèi)小江,金沙江、牛欄江數(shù)水交匯而得名,詞意本身就有匯集百川,澤潤天下之意?!爸蔚嵊猩普⒆o國立奇功”的近代名人唐繼堯創(chuàng)立的云南第一所現(xiàn)代高等學府—東陸大學(今云南大學),就以“會澤百家、至公天下”作為校訓沿用至今。一說,是因會澤的地理位置位于“會川都督府以東(東川),府治臨澤”得名。
會澤開發(fā)歷史悠久,西漢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置堂瑯縣,屬犍為郡。隋朝屬恭州地。唐初設唐興縣。南詔置東川郡。大理國設東川大都督。元代為東川路。明朝時為東川府。清雍正五年(1727年)改隸云南省,開置會澤縣駐巧家,翌年遷到鐘屏。民國二年(1913年),裁東川府,改名東川縣;1927年又復會澤縣。1947年屬曲靖專署。新中國后改屬昭通專署;1958年10月撤會澤縣并東川市;1964年12月恢復會澤縣,改隸曲靖地區(qū)至今。
會澤秦漢時為古夜郎地,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1995年被云南省政府列為歷史文化名城。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會澤曾因銅礦的開采冶煉鑄幣而鼎盛一時。東漢時期,會澤鑄造鍛打的"堂瑯銅洗"聞名遐邇,銅洗的銘文和圖案,為滇中最早使用漢文字的實物,是研究中原漢文化對云南影響的實物。
重41.4公斤的“嘉靖通寶”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會澤因礦冶業(yè)的興旺而鼎盛一時。東漢時期,會澤鑄造鍛打的“堂瑯銅洗”聞名遐邇,銅洗的銘文和圖案,為滇中最早使用漢文字的實物,是研究中原漢文化對云南影響的詳實資料。到了明朝,會澤的銅、鉛進入了有一定規(guī)模的開采時期,現(xiàn)存的一枚直徑57.8厘米,重41.4公斤,鑄有“嘉靖通寶”的開爐紀念幣,不論從直徑和質(zhì)量上,都堪稱世界古金屬錢幣之最。
會澤的文化,以它的多元性獨樹一幟,據(jù)彝族歷史文化學家劉堯漢先生考證,會澤是彝族起源和發(fā)展的中心區(qū)域,彝族共祖阿普都木的“向天墳”和彝族“六祖分支”故址都在會澤。清初,中原漢族大量進入會澤,帶來了不同地域的多元的漢文化、贛文化、秦文化、楚文化、閩文化、川文化在這塊土地上爭奇斗艷,形成了“十里不同俗,一巷不同音”的文化特色。十省不同風格的會館建筑,多種民族的宗教信仰及偶像崇拜,融各省之長又結(jié)合當?shù)貙嶋H建蓋的民居民宅,不同的民風民俗及民族風情,響徹壩子的彝族海腔,街頭巷尾的小唱燈,苗族同胞的蘆笙舞會,道教的洞經(jīng)音樂,無不透出會澤多元文化及民族風情的品格和韻味。
清朝乾隆、嘉慶年間,因清政府對銅的大量需求,會澤在銅的開采、冶煉、鑄幣、運輸?shù)确矫媸r空前,每年運往京城的銅,額定數(shù)為633萬斤,會澤縣城因此被冠以"萬里京運第一城"的美名。由于銅礦開采、冶煉、鑄幣、運輸?shù)呐d旺,吸引了贛、浙、桂、川、黔等十省八府的商賈,云集到會澤,使會澤縣城至今仍遺留有會館、寺廟100余座,形成了別具一格的銅商文化和會館文化。
清朝末年,會澤的經(jīng)濟在國家的內(nèi)亂外患中走向衰弱,但成立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的東川礦務股份公司,是云南最早的招集商股實行資本組織形式的地區(qū)之一,從中可以看出當時會澤社會進步及思想開放方面的情況。正因為如此,會澤就有一大批莘莘學子沖破世俗的觀念,赴日留學,學成回國后,為當?shù)丶霸颇系慕?jīng)濟和教育文化做出過重要貢獻,特別是唐繼堯、黃毓英、鄧泰中等人,在國家和民族處于重要關(guān)鍵時刻的重九起義和護國運動中,站在時代前列,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會澤的經(jīng)濟、教育和文化孕育了一代名人,這些名人也將為會澤名城增輝添彩。
會澤,以其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繁榮的經(jīng)濟在云南九個歷史文化名城中獨樹一幟。而今,會澤在傳承歷史的基礎上所點燃的文明之火將以燎原之勢,不可遏制的散播開來。深厚悠久的歷史文化資源將為會澤文化旅游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和騰飛奠定堅實基礎。曾經(jīng)商賈云集的會澤如今雖無"會集八方"的空前盛況,但會澤文化旅游的發(fā)展已日臻成熟。按照縣委、縣政府的初步計劃,逐步將會澤打造成"一城一鎮(zhèn)一村"的旅游發(fā)展模式,"一城"即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會澤、"一鎮(zhèn)"即文化古鎮(zhèn)娜姑鎮(zhèn)、"一村"即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娜姑鎮(zhèn)白霧村
Hash:e543fb26e4036423169c513eae54a27fdd752b39
聲明:此文由 張東西愛旅行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