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有處景色宜人的山谷~快來看看是哪里!
白石洞山系屬原山山脈,又名過雨巖?!?a href='/shandong/' target=_blank>山東古跡名勝大觀》記述:“山多白石,巖欲墜,洞在半山,有龍神祠。林壑幽深,間以楓樹。每逢歲寒,霜葉松濤點綴其間,誠佳境也?!庇钟洠骸翱h城西北十里,西域城西,柿巖以北,參政趙進美(明崇禎間進士),易名過雨巖”。
過雨巖
白石洞山谷是一處景色宜人,多有古跡的游覽勝地。東西走向,谷深3里余。整座山植被茂密,遠看像一綠色屏障。走進山峪,沿石階盤道而上,時而有亭閣出現(xiàn),時而有怪石迎客。兩邊皆是野生的山榆、山荊、翠柏,互相交錯,編成籬陣,枝葉茂密,遮天蔽日。越向上行,兩邊樹株越密,樹蔭越濃,峰回路轉(zhuǎn),前后游人只聞其聲不見其人。高喊一聲,回音蕩耳。有詩曰:“一登白石洞,景物信天然?!?/p>
主峰
沿石階攀上三里余,前面出現(xiàn)一道陡峭石壁,形如張屏,高三十余米,長六十余米,傾度90度以上。石質(zhì)白色,形似刀劈,上面多是洞穴。石壁頂端,短松如蓋,根出石上,縵巖而生,在石壁下瞻眺,只見石壁直立云天,有危危欲傾之感。石壁下有一大洞,高5米,深7米,洞內(nèi)深處有一小洞,一泓清泉從中涌出,注入洞外水池中,泉水清冽,終年不涸,是優(yōu)質(zhì)天然礦泉水,游人無不以飲此水為快。
廟群與碑刻 過雨巖石壁下有一開闊地,地勢沿石壁南北走向展開,此為白石洞古建筑群分布區(qū)。建有明清寺廟29間。主體建筑有:玉皇閣、團圓殿、三觀殿、龍王祠、觀音廟。
團圓殿
廟宇間現(xiàn)有大小石碑16塊(包括殘碑)。以乾隆八年立“求雨碑記”為最早,以后嘉慶、道光、同治、光緒、民國均有重修碑記。在玉皇閣下的山崖上有民國六年摩崖石刻大“土”字,雕刻精細。
洞穴與古樹 白石洞景區(qū)內(nèi)有較大石洞七處,其中最大的石洞有泉水流出,即長壽泉。泉水從石縫隙中流入池內(nèi),形成泉池,清澈見底,水質(zhì)良好,據(jù)說經(jīng)常飲用可以延年益壽,故名長壽泉。小洞不下十處。石壁上可見大小不同的洞口,形態(tài)奇異。
白石洞廟內(nèi)外及石壁前古樹多株, 月亮門外有一株古老銀杏, 胸徑1 3 5 厘米,高達30米,樹齡6 00 年以上。廟外有國槐一株,胸徑127厘米,高達25米,樹齡500年以上。另有一株國槐胸徑79厘米,樹齡500年以上。毛樹最大的一株胸徑87厘米,樹齡450年。元寶楓最大的胸徑67厘米, 樹齡3 0 0 年。黃楝木最大的樹胸徑67厘米, 3 0 0 年樹齡。流蘇胸徑63厘米,400年樹齡。還有樸樹、柿樹、榷檀、鵝耳櫪等近40個樹種,胸徑30厘米以上的大樹有一百余株。 白石洞山林資源豐富。除了繁多樹種外,還盛產(chǎn)中草藥材,有益母草、遠志、柴胡、車前子、半夏等幾十種。動物以兔、鼠、蛇類較多,獾狐少見。常見的鳥類有喜鵲、麻雀、啄木鳥、斑鳩及其他禽鳥多種。
白石洞山系均為古代寒武紀(jì)和奧陶紀(jì)沉積巖層,以石灰?guī)r分布為主。
1985年以來,博山區(qū)和域城鎮(zhèn)兩級政府牽頭,組織政府、集體、個人多方集資,開發(fā)建設(shè)景區(qū),重新修復(fù)團圓殿、三觀殿、玉皇閣等古代建筑。重修后的團圓殿三間,前出廈、飛檐斗拱、青磚白墻、上覆琉璃瓦,氣勢巍然。殿東30米處,紅楓嶺下即是重修后的玉皇閣。區(qū)政府重修了石階盤道,新建亭閣數(shù)座。1993年新建白石洞山門,氣勢宏大、金碧輝煌。
長壽泉
白石洞山門以東一里處有烈士陵園一處,紀(jì)念碑立于蒼松翠柏之中,是博山區(qū)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撰文 馬天豪 攝影 韓祥龍)
THANK
來源:方志博山
編輯:孝鄉(xiāng)博山,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謝謝
Hash:c5053b0f47a9b8ff41d6375e8774c42c64a98c5a
聲明:此文由 孝鄉(xiāng)書院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