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国产成人精品视频app,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中文字幕不卡在线高清,精品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美女胸屁股无遮挡,久久久久久91香蕉国产,美女图片大黄

皋邑蔡氏源流考

一、蔡氏的由來

黃帝中國從茹毛飲血的野蠻時代走向現(xiàn)代文明的開拓者,歷受中華兒女的敬仰,被尊為中華民族的文人始租。傳說中的中國歷史是從黃帝開始的。距今五千多年前的史前年代,我國還處于原始社會,我們的祖先生活在黃河、江淮的廣褒土地上,部落林立。他們從事粗放農(nóng)耕,過著采集、游獵生活。

黃帝姓公孫,居軒轅之丘,故號軒轅氏(又稱軒轅黃帝),因養(yǎng)有猛獸熊,并以熊為圖騰,故又稱熊氏,他是熊氏部落的首領(lǐng)。又居姬水之邊,故改姓姬。黃帝與炎帝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同是少典(太昊伏羲氏的后裔)之子。黃帝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生性靈活,能說會道,道德高尚,被擁為西北游牧部族首領(lǐng),這是眾部落中的一個杰出領(lǐng)袖,其勢力日漸向外擴(kuò)張。炎帝族居于中部,受南方長江流域的九黎族入侵,因衰落無以為敵,便聯(lián)合黃帝族,與北上的九黎族大戰(zhàn)于涿鹿(今河北涿縣)。黃帝戰(zhàn)勝九黎部落首領(lǐng)蚩尤后,炎、黃二族又在阪原(今河北懷來縣)發(fā)生了三次沖突,黃帝族三戰(zhàn)皆捷,統(tǒng)一炎帝諸部落,遂入中原,代神農(nóng)而成為眾部族聯(lián)盟的最高首領(lǐng),黃河、長江流域的其他部族也紛紛歸順黃帝,黃帝便在釜山大會天下諸侯(各部族酋長),黃帝被推舉為天子,從而第一次完成了統(tǒng)一中華的不朽功勛,建立了中華民族的基業(yè),故中華兒女又都稱為“炎黃子孫”。而伏羲、神農(nóng)、黃帝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我國古代“三皇五帝”中的三皇。

黃帝有四妃十嬪。正妃為西陵氏,名嫘祖,她親自栽桑養(yǎng)蠶,教民紡織,人稱她為“先蠶”;次妃為方雷氏,名女節(jié);又次妃為彤魚氏;最次妃為嫫母,長相丑陋,但德行高尚,深得黃帝的敬重。黃帝有二十五個兒子,其中十四個分封得十二個姓,他們是:姬、酉、祁、己、滕、戚、任、荀、僖、佶、儇、衣。(即25個氏族,12個胞族)

黃帝在位時間很久,國勢強盛,政治安定,文化進(jìn)步,并有許多發(fā)明和制作,如文字、音樂、歷數(shù)、宮室、舟車、衣裳和指南車等。項傳堯、舜、禹、湯、夏、商、周等均是黃帝的后裔,因此黃帝被尊封為中華民族的共同始祖。

黃帝傳至二十五代孫,古公亶父,封為太王,妃太姜有賢德,生三子,長太伯,次仲雍,三季歷。季歷娶太姒,生子昌,有賢德,古公曰:“吾世當(dāng)有興者,其在昌乎!”太伯知古公欲立季歷傳昌,即乘古公病時和仲雍以采藥為名,南奔荊蠻(今江南)自求發(fā)展,他們隨當(dāng)?shù)匾牡伊?xí)俗,斷發(fā)紋身,以表堅決不返岐周。這便是后世被孔子所稱贊的三讓高風(fēng)。太伯兄弟倆在荊蠻自號勾吳,荊蠻人感念他們的義行,從而歸附他們千余家,因此立為吳太伯。太伯卒無子,弟仲雍立,是為虞仲。虞仲卒,子簡季立,簡季卒,子牧達(dá)立,牧達(dá)卒,子周章立,為吳國君,以吳為姓。

古公卒,太伯、仲雍避讓,季歷立,為王季,王季傳子昌(西伯)立,為周侯。西伯(文王)事紂,始終恭謹(jǐn),修德而大得人心,人材集中,八士歸周,周道以隆,殷紂違逆天意,故民心具歸于周。

文王正妃太姒,溫恭賢淑,生有十子,長子伯邑考(早亡),次子武王發(fā),繼父王位。武王為了建立和鞏固周氏王朝,他將自己的兄弟、親屬、及主要功臣分封各地,建立了諸侯國,共封了七十多個諸侯,從而奠定了諸侯分封的基礎(chǔ)。其中:文王三子叔鮮封管,四子周公旦封魯,五子叔度封蔡(蔡姓始祖),六子振鐸封曹,七子叔武封成,八子叔處封霍,九子康叔封衛(wèi),十子季載年少未封。此外,還有周召公封為燕,姜子牙封為齊等等。

武王繼位后,會諸侯于孟津,八百諸侯認(rèn)為可以代紂,獨武王以為天命未可,婉拒而還師,后來殷紂昏亂,暴虐極了,殺比干,囚其子太師庇少師,抱樂器奔周,武王始徧告諸侯,宣布殷紂重罪,不可以不伐,再會諸侯于孟津,昭告紂罪于天下,號召諸侯共討之,結(jié)果商軍大敗,紂王自焚身亡,建國500多年的商朝,至此結(jié)束,宣告周王朝建立。

周武王姬發(fā),富有政治經(jīng)騐,老練持重,對新得來的商朝復(fù)雜遼闊的故土怎樣控制,召集諸位大臣商量,大臣們有的認(rèn)為“商朝留下來的人是敵人,應(yīng)殺絕以絕后患?!庇械恼J(rèn)為“對付商人應(yīng)區(qū)別對待,反對周朝者殺,不反對者留?!敝芄┑葘笳咭庖姽笆仲澇伞榱吮4嫔坛?a href='/jisi/' target=_blank>祭祀,封紂王兒子武庚到朝歌當(dāng)國君。

三年后,武王卒,他的兒子姬誦接當(dāng)天子,是為成王。當(dāng)時成王才十三歲,不能控制政局,為了穩(wěn)定政局,王叔周公旦,主動地輔助侄兒成王。又令自己的弟弟管叔鮮、蔡叔度、霍叔處去監(jiān)視武庚,以防止他們叛亂,合稱“三監(jiān)”,也稱“三叔”。“三叔”對周成王是忠心耿耿的,周成王也覺得把東方新得來的領(lǐng)土交給三個叔叔管理,很放心。

周公旦忠心輔助成王,但在做法上不夠妥善,他既沒有征求兄弟們的意見,也沒有得到大臣們的同意,竟然擅自跑到天子位置上發(fā)號施令,引起兄弟們和大臣們的議論,認(rèn)為周公圖謀不軌,對成王有取而代之的做法。“三叔”得知而疑惑、氣憤,怕成王遭受不測,即發(fā)布通知,號召姬姓諸侯國和朝中大臣討伐周公旦,保衛(wèi)成王。這時,本來紂王兒子武庚就仇恨周朝,于是乘機起來作亂叛周。周公旦奉成王命率兵伐誅武庚,并殺管叔(亦說自殺);放蔡叔充軍于郭鄰,給車七秉(史記作)、徒七十人;廢霍叔處為庶人。

叔度公被囚后,怨氣填胸,郁悶成疾,不服藥,不久就死了。周公旦平定武庚叛亂后,聽說叔度之子蔡仲(名胡),品德好,忠于周朝王室。周公旦很高興,就讓胡到魯國當(dāng)卿士,姬胡到魯國后,按照周王室的規(guī)章制度,輔助周公旦的兒子伯禽管理政務(wù),夙興夜寐,辛勤工作,把魯國治理得很好,伯禽將這事稟報父親周公旦,周公旦知道姬胡果然品德好,有治國能力,大喜。即向成王舉薦,委以重任,為使蔡叔度有人祭祀,成王作蔡仲之命,復(fù)封仲公于蔡,以奉蔡叔祀。后裔復(fù)以國為姓,這就是蔡姓的由來。經(jīng)春秋戰(zhàn)國、秦漢三國、東西晉南北朝,到隋唐盛世的一千八百多年間,萬姓統(tǒng)譜以蔡為古之顯族,千秋篤學(xué),夢延于天下。

二、蔡國的傳位

一世,叔度公,姓姬,周文王太姒第五子。其次兄武王,克殷紂而平天下,叔度封蔡,于河南汝寧府上蔡縣,后稱蔡國,叔度為蔡氏一世祖,始于公元前1046年。至2006年蔡氏立姓已3050年整。

二世,仲侯,名胡,叔度之子,賢明敬德,順從善性,不計前怨,克庸衹德(能常有恭敬的道德),出治魯國有方,周成王復(fù)封于蔡,以奉其父之祀,管理蔡國,為蔡氏二世祖,仲卒,子伯荒立。

三世,伯荒,名忞,蔡仲之子。妻姜氏,生子宮,伯荒卒,宮立。

四世,宮侯,名桓,伯荒之子。妻薊氏,生二子,歷、廢。宮侯卒,歷侯立。

五世,歷侯,名蘘,宮侯之子.妻姚氏,生子武。歷侯卒,子武立。

六世,武侯,名莫,歷侯之子,妻劉氏,生子夷。在位二十六年(從此住上六代王侯在位共二百四十四年),武侯卒,夷侯立。

七世,夷侯,名萃,武侯之子,在位二十八年,即公元前827年,妻宋氏,生子厘,夷侯卒,厘侯立。

八世,厘侯,名所事,夷侯之子.公元前809年立,在位48年,適逢春秋開元,西周滅亡,東周開始。妻原氏,生子共,厘侯卒,共侯立。

九世共侯,名興。厘侯之子,公元前761年立,在位兩年,妻李氏,生子載,共侯卒,載侯立。

十世載侯,名厲,共侯之子。公元前759年立,在位十年,妻王氏,生子宣,載侯卒,宣侯立。

十一世,宣侯,名措父,載侯之子,公元前749年立,在位三十五年,妻左氏,生兩子,桓、哀。宣侯卒,桓侯立。

十二世,桓侯,名封人,宣侯長子,公元前714年立,在位二十年,妻沃氏無嗣,在位期間與鄭國多次交戰(zhàn)。桓卒,其弟哀侯立。

十二世,哀侯,名獻(xiàn)午,桓侯之弟。公元前694年立,在位二十年。與楚國交戰(zhàn),被虜死于楚國,妻陳氏,生子穆。哀侯卒,穆侯立。

十三世,穆侯,名盻,哀侯之子,公元前674年立,在位29年,與齊國國王齊桓公友好,成為妹夫,因處理妹妹與齊侯關(guān)系上不妥,激怒齊恒公,而率領(lǐng)齊、宋、陳、衛(wèi)、鄭、許、曹、魯八國軍隊攻蔡國,穆侯被虜,經(jīng)八國諸侯調(diào)解才放回蔡國,妻申氏生子莊。穆侯卒,子莊侯立。

十四世,莊侯,名甲午。穆侯之子。妻云氏,生兩子,長印、次文。公元前645年立,在位34年。在位時,參加春秋時期最大的戰(zhàn)役“城濮之戰(zhàn)”,長子印在亂戰(zhàn)中犧牲。莊侯卒,次子文侯立。

十五世,文侯,名申,莊侯次子。妻古氏,生一子景。公元前611年立,在位20年,文侯卒。景侯立。

十六世,景侯,名固,文侯之子,妻王氏,生二子,長靈,次平。公元前591年立,在位49年,景侯卒,靈侯立。

十七世,靈侯,名般,景侯長子。公元前542年立,在位12年。妻鮑氏,生子,隱太子友。在靈侯十二年時被楚靈王誘惑,唱醉酒而被伏兵的殺。同年11月,楚滅蔡國,三年后,楚公子,殺其父,楚靈王,代立楚平王。平王乃求蔡景侯少子盧,復(fù)蔡國是為平侯。

十七世,平侯,名盧,景侯少子,靈侯之弟。公元前530年,殺隱太子友而立,遷都于新蔡(今河南蔡州新蔡縣),在位九年,妻傅氏,生子株。

十八世,隱太子友,名友,靈侯太子,妻許氏,生二子,長子?xùn)|國,次子豈甲。鎮(zhèn)國63年,壽102歲,未封侯。

十九世,悼侯,名東國,隱太子友長子,靈侯之孫。妻袁氏生子向。攻平侯子株,自己繼位,稱悼侯。公元前521年立,在位三年,悼侯卒,其弟昭侯立。

十九世,昭侯,名豈甲,隱太子友次子,悼侯之弟,公元前518年立,在位28年。夫人孟氏,生二子,長朔,次乾。

昭侯十年,前往楚國,見楚昭王,自帶美裘衣兩件,獻(xiàn)楚昭王一件,自穿一件。楚相子常,見蔡昭侯還有一件,要蔡侯給他,昭侯不給。子常即在楚昭王面前說昭侯壞話,楚王信,將蔡侯扣留楚國三年。蔡國大臣們得知此事,即請求蔡昭侯把裘衣給子常。子常受之高興,即對楚王說好話,放蔡侯回國,蔡侯怨恨在心。公元前506年春,昭侯參加在晉國劉文公的支持下,召開十八國諸侯大盟會,共商伐楚大計,蔡國先攻打楚的盟國沈國,沈被蔡所滅,秋季楚國得知沈國被滅原因,即包圍蔡國。蔡昭侯害怕,即告急吳國請求援助,吳距蔡遠(yuǎn),約蔡遷與吳國相近處,易以相救,昭侯私許,遷都于州來(今河南固始、安微省鳳臺、壽縣一帶,即下蔡),當(dāng)時蔡國大臣們都怨蔡昭侯主觀武斷,見他又去吳國,恐怕要再遷都,于是就派賊利,在去吳國之機,殺掉昭侯,然后殺賊利,以滅罪證,并立昭侯長子朔,為成侯。

二十世,成侯,名朔,昭侯長子。公元前490年立,在位19年,夫人姚氏,生子產(chǎn)為聲侯。成侯卒,聲侯立。

二十一世,聲侯,名產(chǎn),成侯之子,公元前471年立,在位15年。夫人平氏,生子修,為元侯。聲侯卒,元侯立。

二十二世,元侯,名修,聲侯之子, 公元前456年立,在位六年,夫人晏氏,生子齊,元侯卒,子齊侯立。

二十三世,齊侯,名齊太,元侯之子,公元前450年立,在位四年。夫人李氏,生子養(yǎng)吾。公元前446年(周貞定王二十六年),楚惠王派兵侵犯蔡國,蔡軍頑強抗夷,楚軍步步為營,蔡國無援,都城陷落,國君被害,蔡軍突圍,蔓延四布,從此蔡國滅亡。蔡國歷期六百三十五年,傳位二十三代,計二十五位侯。

三、河南中傳世系

蔡國故城(受封地)在今河南上蔡西南,由于常常受到楚國的侵?jǐn)_,在公元前530年,蔡平侯遷都于呂亭,即新蔡,公元前493年,蔡昭侯遷州來,即下蔡。

蔡國被楚國滅亡之后,蔡氏后裔才從封地向外遷徙流衍,而散居各地,幾乎遍及中原和大江南北,以及沿海地帶。

秦相蔡澤卒葬陳留(陳留郡,今河南杞縣一帶,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時的三十六郡之一),子孫因家焉,故陳留蔡氏為盛。西晉惠帝年間分陳留郡治,置濟(jì)陽郡,領(lǐng)考城(今蘭考、民權(quán)一帶),金朝年初改濟(jì)陽縣,后縣城毀于洪水。<<中國歷史大事年表>>第四十七頁中載:自秦朝以后幾百年,蔡氏族人多居住河南濟(jì)陽,因此后人又稱為濟(jì)陽蔡氏。東晉時,居在濟(jì)陽考城的蔡謨在平蘇峻之亂中立了大功,被封為濟(jì)陽伯,成為濟(jì)陽蔡氏的開山祖,時蔡氏族在濟(jì)陽,蔚為望族。南方蔡氏后人多認(rèn)自己的祖根在河南濟(jì)陽,在其家族祠堂掛有“濟(jì)陽堂”的匾額。

“千枝一本,萬派同源。”華夏蔡氏其本源皆在上蔡,而在千枝萬派之中,濟(jì)陽蔡氏則為蔡氏族中最興盛顯赫的望族。

漢魏間,蔡氏子孫不斷趨於散居移徙,至西晉末年的戰(zhàn)乩和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侵?jǐn)_,則給蔡氏宗族的變遷帶來極大的影響,中原蕭條、白骨塗地的災(zāi)禍中,北方世家大族紛率其鄉(xiāng)里、賓客、部族南渡長江,那是一次規(guī)模浩大的移民邉?。建興四年(三一六),西晉最末一位皇帝(愍帝)在長安城陷,被劉曜俘虜,第二年,瑯琊王司馬睿和南渡的世家大族們,正式在建鄴(今南京市)建立東晉政權(quán)。史稱:叔度四十六代孫蔡克、蔡豹眾兄弟,及其子侄蔡謨、蔡裔等(中間24代—45代世系待查),都在南渡中或南渡后把自己的命哌B同東晉政權(quán)聯(lián)系在一起。據(jù)顏之推<<觀我生賦>>自注中說:“中原冠帶,隋晉渡江者百家,故江東有百譜”。這百譜中則有蔡氏一譜。流向江東的百家中原世族,初多僑寓京口、丹陽(今江蘇鎮(zhèn)江一帶以及南京附近),東晉王朝索性把京口一帶叫做南徐州,據(jù)譚其驤統(tǒng)計,當(dāng)時南徐州寓居的北移民多達(dá)二十二萬人,超過該地原有居民的數(shù)量,從濟(jì)陽南移的蔡家也在其中。

濟(jì)陽蔡氏在東晉、唐代、北宋末年先后有過三次南遷。公元308年東晉“永嘉之亂”,濟(jì)陽蔡氏魏尚書蔡睦曾孫蔡謨自濟(jì)陽考城舉家南遷,史稱蔡謨?yōu)椤岸山亲妗薄?

北宋末、南宋初,蔡氏《續(xù)譜》和《宗支圖》曾載綠:『蔡氏由司徒遷丹陽,遂為丹陽人』。這裡司徒,顯然指東晉司徒蔡謨,即蔡克之子。蔡謨是兩晉末年避亂渡江的,他主要在太湖流域活動並長期住在建鄴及其附近,卒葬丹陽。他的曾孫蔡軌、蔡廓兄弟,及廓子興宗,也居於建鄴或鎮(zhèn)江。蔡興宗先後作過東陽(今浙江東陽縣一帶)太守、會稽(今浙江紹興一帶)太守,又都督會稽、東陽、新安、永嘉(今浙江溫州一帶)、臨海(今浙江臨海一帶)五都諸軍事。興宗子順、孫凝,又都作晉陵(今浙江常州一帶)太守。這支蔡氏由江蘇向浙江發(fā)展,興宗在江、浙活動的同時,也先后作過江夏內(nèi)史、行郢州事、荊州刺史等。不過,南朝時期正式遷居江陵的濟(jì)陽蔡氏,還有蔡大寶、大業(yè),以及大業(yè)子允恭等,他們也是興宗的后裔。在南朝時期,居住在江南的濟(jì)陽蔡氏,再有蔡茂之、蔡超父子以及蔡薈、蔡仲熊等名人。這些在史籍中也被稱為『濟(jì)陽考城人』。史稱:興宗的十五代孫蔡劍(801-888)(這當(dāng)中的13代世系待查),於唐代為江南西道節(jié)度副使。

中國古代的世族地主,無不以土地為經(jīng)濟(jì)基礎(chǔ)。晉朝南遷的北方豪族,既失掉原來的土地,就勢必同江東等處的世族發(fā)生沖突,在江東土著不肯輕易轉(zhuǎn)讓田產(chǎn)的情況下,便不得轉(zhuǎn)向東南方-----浙、閩或西方的荊湘去尋求開發(fā)新土地?!堕}中記》中說的林、黃四姓或八姓入閩,就在這時。而此后的濟(jì)陽蔡氏,也漸由丹陽向江西、浙江一帶發(fā)展。蔡劍的曾孫,南唐屯田員外郎彥禮徙居浙江之錢塘。

唐懿宗咸通元年(860年),因浙東有人作亂,王潮、王審知兄弟率眾從河南固始入閩作戰(zhàn),彥禮之子用元、用明為避亂又舉家遷居閩之泉州同安,戰(zhàn)亂期間,用元兄弟又徙居莆陽仙邑赤湖蕉溪(今楓亭東宅村),用元遂成莆陽一世祖(從蔡氏始祖叔度起為六十九代)。當(dāng)時莆陽轄興化、莆田仙游三縣;用明復(fù)徙居晉江青陽,為青陽一世祖。

同期,還有一支弋陽蔡氏入閩。唐乾符四年(877年),原居河南弋陽郡光州固始(史稱下蔡)的蔡爐舉進(jìn)士,乾寧四年(897年)調(diào)任建陽縣令,德政愛民,后與其妹夫劉翔和西河節(jié)度使翁郜率固始五十三姓入閩。蔡爐定居建陽麻沙。蔡爐為福建建陽蔡氏一世祖。

莆陽蔡氏和建陽蔡氏皆為濟(jì)陽蔡氏入閩,史稱“南陽蔡氏”,兩位始祖——用元和爐皆有其脈系,為福建蔡氏兩大支脈。據(jù)現(xiàn)代郭正忠先生就《蔡襄家世及其淵源》考實,莆陽蔡氏源流路徑是:河南上蔡----陳留考城----江蘇鎮(zhèn)江----浙江錢塘----福建泉州等。在南宋、元、明、清諸朝期間,廣東、海南、臺灣等省的蔡氏,以及琉球、菲律賓、越南等國的蔡氏,多由閩地遷移的。現(xiàn)廣東、臺灣和南洋的蔡氏后人近年不斷有人來閩認(rèn)祖歸宗。蔡氏宗支,源遠(yuǎn)流長,根深葉茂,其繁衍移徙,幾遍神州。

民國二十年的皋邑《蔡氏家譜》認(rèn)先祖為濟(jì)陽蔡氏入閩。在家譜的“圖像說”中列有三位先祖:邕、襄、條。邕為濟(jì)陽蔡氏陳留人,襄、條為莆陽蔡氏一世祖用元的后裔。襄為莆陽蔡氏六世祖,皋邑蔡氏為襄之后裔;條為襄之堂兄蔡京季子,姬封駙馬都尉。

(附:蔡邕(132-192),字伯喈,皋邑《蔡氏家譜》“圖像說”中的第一位先祖。陳留圉人,東漢末時著名的文學(xué)家、書法家、音樂理論家及藝術(shù)家,著有《勸學(xué)篇》、《圣草章》、《今字石經(jīng)論語注》以及文學(xué)二十卷。曹操的老師。恒帝時,被召入京,靈帝時,拜為中郎,后升為議郎。曾任侍御史、尚書、中郎等。光和元年(公元178年)被人陷入冤獄,免死后,長期在吳越一帶。董卓執(zhí)政后,勉強出山,先后任巴郡太守,侍御史、尚書、中郎等,并封為高陽侯,拜左中郎將。人稱“蔡中郎”。晚年隨董卓被誅在獄中,僅生一女名琰,字文姬。)

(琰姑,字文姬,又叫昭姬,邕公之女。是著名的詩人兼藝術(shù)家,先夫死后被南匈奴掠走,被逼嫁給匈奴左賢王,強留12年,并生兩子。后由曹操用重金贖回,以續(xù)“漢史”,途中,蔡文姬悲喜交加,柔腸寸斷,用血和戾寫下了千古絕唱“胡笳十八拍”。重返中原后,按曹操的旨意,指婚再嫁同鄉(xiāng)董祀。琰姑雖博學(xué)多才,但命運凄慘。)

四、福建莆陽——揚州泰興中傳世系

一世三公,字用元,為閩中莆陽蔡氏一世祖。蔡劍曾孫、南唐屯田員外郎彥禮之子。生一子:謹(jǐn)(五公)。

福建莆田蔡氏,奉三公(用元)為始遷祖,郡望為“濟(jì)陽蔡氏”。宋·寶謨閣學(xué)士蔡戡于淳熙4年(1177年)撰《莆田蔡氏族譜序》:“始祖三公生五公”。(此和“皋邑蔡氏家譜”中的敘述一致)

二世五公,字謹(jǐn)。生四子:十二公、十四公、十七公、十八公(又記:諱顯、諱禾(文軾)、文軫、文轍)

三世十二公,字諱顯,五公長子,生有二子,恭、仰。景德年貢生,授涇州州判。

四世恭公,贈工部員外郎。三世公長子。生有二子,丕、琇。

五世琇公,任將仕郎、刑部侍郎、封長安郡太君、仁壽郡太君,恭公次子。生有四子,燮、襄、高、夾

六世襄公(1012-1067),琇公次子,皋邑《蔡氏家譜》“圖像說”中的第二位先祖。生于仙游楓亭鎮(zhèn)赤湖蕉溪之畔臥牛山簏,北宋偉大的政治家、文學(xué)家、科學(xué)家、宋四大書法家之一,其書法如行云流水、妍麗遒勁、春風(fēng)拂面。歷任福州知州、泉州知府、翰林學(xué)士三司使等,官至禮部侍郎、吏部侍郎,賜謚忠惠太君。宋仁宗時,于泉州造萬安橋(今稱洛陽橋),長1200米,寬15米,是我國最早的跨海大橋,萬世留芳。生有三子,勻、旬、敏。閩、臺及南洋蔡氏后人于1999年在仙游楓亭鎮(zhèn)重建蔡襄陵園。

(附:蔡京(1047-1126),三世十八公之后,宋四大書法家“蘇(軾)、黃(庭堅)、米(芾)、蔡”,亦傳“蔡”為蔡京,后因蔡京名聲不好而換為蔡襄(即上述六世襄公,與蔡京為堂兄弟)。蔡襄謝世之后,蔡京登科。蔡京支持王安石變法,曾任戶部尚書、副丞相、太平宰相、宋神宗中舍書人等,五度在朝為相,封國公,權(quán)傾朝野。一家四代蟬聯(lián)進(jìn)士,為名門望族,科甲世家。但蔡京又是個有爭議的人,在多數(shù)史書中聲名狼藉,簡直是亂國臣子,78歲時被貶逐嶺南,中途死于潭州,終年八十。蔡京案發(fā),株連九族,無嫡傳后裔。令人琢磨的是,在蔡京死后35年與岳飛等同一詔書平反昭雪,又隔7年遷墓歸葬故里楓亭,算為落葉歸根。孰是孰非,乃千古之謎。

(蔡卞,蔡京胞弟,被王安石收為女婿、中書舍人。曾任北宋哲宗宰相。)

七世旬公,襄公次子。生有一子,傳。

(附:蔡條(?-1126),字約之,自號百納居士,皋邑《蔡氏家譜》“圖像說”中第三位先祖。蔡京季子,保和殿大學(xué)士,姬封駙馬都尉,在蔡京一案中,遭株連九族,仍免死,無后。)

八世傳公,官至應(yīng)天府通判,旬公之子.生有三子,橚、樞、揉。

九世橚公,朝奉大夫,傳公長子。生有二子,顯、顥。

十世顥公,臺州崇道橚公次子,生有一子,謙。

(附:蔡元定,1135-1198,南宋著名理學(xué)家、律學(xué)家、教育家,太子太傅,六世襄公之后,其父發(fā)、子淵、沆、沈和四孫格、模、杭、權(quán),四世九儒,俗稱“建陽蔡氏九儒”,集注經(jīng)書,羽翼朱熹,繼承孔孟正脈,發(fā)孔孟之未發(fā),成為中國學(xué)術(shù)思想史上的千古佳話。)

十一世謙公,顥之子。生有一子,昊。

十二世昊公,謙公之子。生有一子,濟(jì)。

十三世濟(jì)公,昊公之子。生有一子,夢祥。元時,濟(jì)公降虜有功,受命為揚州路總管、檢校尚書。

十四世夢祥公,濟(jì)公之子。為月璁公主駙馬都尉,隨父由閩入揚以泰興為湯沐邑,生有九子,四子勛(文四)。

十五世文四公。夢祥公之四子,姻聯(lián)如邑,時值元之末年文四公作為元之國戚,面對兵荒馬亂,欲誅之而力不能,欲從之而心不服,于是謝天下事,隱忍含羞,與人無爭。在雙親逝世,兄弟流離失所之后,四顧彷徨,不得已而偕德配賈孺人率子來遷如邑,卜筑皋城之南蔡家莊(當(dāng)時如皋泰州),文四公為皋邑之蔡氏始祖。生有一子,升。

五、皋邑蔡氏世系

皋邑蔡氏的遷徙為:從公元前1046年封蔡于上蔡----新蔡(公元前530年)----下蔡(公元前493年)----陳留(濟(jì)陽)考城(秦以后)----錢塘(兩晉末年)----泉州(同安)(公元860年)----莆陽(唐懿宗咸通年間)----揚州(泰興) (元末)----如皋(元明之際)。

一世勛(文四)公,為月(片璁)公主駙馬都尉夢祥公之四子,姻聯(lián)如邑,遷徙皋城之南,為皋邑之蔡氏始祖,從周武王封蔡(蔡氏始祖----文王五子叔度)起,為蔡氏第八十三代。生有一子,升。

二世升(品全)公,文四公之子。生有一子,善。

三世善(惟繕)公,升公之子。生有二子:庭碧,庭玉。

四世二公:庭碧、庭玉。前清時庭碧公在蔡家橋建有蔡氏宗祠,其源上自秦漢下及明清代。

五世五公:士耀、士賢、士悅、本用、士榮

六世十一公:國本、國蘭、國道、國泰、國明、國琦、國珍、國瑞、國仁、國忠、國政?,F(xiàn)有的皋邑《蔡氏家譜》—民國二十年的最近一次修譜,就是以此皋邑蔡氏十一公來分支立冊的。

七世十九公(元)(名略——下同)

八世二十三公(宇)

九世二十三六公(啟)

十世三十四公(生)

十一世五十一公(一)

十二世九十二公(世)

十三世一百三十八公(裕)

十四世二百三十七公(明)

十五世四百二十六公(廣)

十六世五百六十四公(進(jìn))

十七世(學(xué))以后無法統(tǒng)計齊全,至今已有皋邑蔡氏第二十三、二十四世、二十五世孫(“由”、“忠”、“孝”字輩)來到人間。

在民國二十年修譜時,皋邑蔡氏已分布在如皋的30多個村莊,按皋邑蔡氏六世十一公的順序立冊,分別為:

國本公一支 :鄔家莊,抓爬莊,柳家閘,江陰顧家橋

國蘭公一支 :宋家橋,紀(jì)家圩,何家莊

國道公一支:雙鳳園,何家莊,賴寶莊

國泰公一支:南蔡家莊,蔡家莊,無錫,八角甸,小狄莊, 沈家甸,三八房莊,王家高岸,腰家莊,張家洞霸

國明公一支:東蔡家莊,破井欄蔡家莊

國琦公一支 :弁石圩,小橋頭,韓家莊

國珍公一支 :蔡家橋 ,王胖牛莊

國瑞公一支:李家橋,藕花池,楊木橋

國仁公一支:橫家埭,樓家莊,石莊,金吉莊,泱澌莊

國忠公一支:馬家莊,蔡家霸,南馬莊

國政公一支:蔡家霸,花家莊,七臺屋,西賈莊,石家牌,王家霸,蛇田莊,南園,錢家莊,城南蔡家莊,七賢莊,秦家港,南馬塘,花家莊,小阮家莊,石家頭圩,吳家莊,北空田,常州。

當(dāng)今蔡氏在如皋的分布應(yīng)更廣,乃至遷徙到全國各地,甚至國外。據(jù)有關(guān)資料介紹,蔡姓人口在全國姓氏人口中排列為第44位,占漢族總?cè)丝诘?.46%。

以上蔡氏源流考,雖然查閱了大量資料,但仍有便頗之處,謹(jǐn)供參考,并請?zhí)岢鲅a充和修改意見。

皋邑蔡氏第十八世孫 江東老土拜擬

附: 皋邑蔡氏宗譜名派字輩:

遺品惟庭士 國元宇啟生 一世裕明廣 進(jìn)學(xué)業(yè)可成

顯達(dá)由忠孝 光華永久榮 萬方興道德 富貴自和平

Hash:e2902dccb1a9c54fdbcdf19de04da9c61888d6da

聲明:此文由 蔡氏家園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