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的故事(達王莊村王氏宗祠及族史 )
達王莊村王氏宗祠及族史
一
玉田城東南15公里處有個達王莊村(今屬楊家套鎮(zhèn)),村內有座王氏宗祠,為晚清時期所修。據碑文記載,王家的原籍在江南太平府當涂縣(今安徽省當涂縣)池王莊,明朝永樂二年(1404年),曾作過縣令的王氏先祖王安,遵照朝廷的詔令,帶領全家人搬到這里安家落戶,建莊名為王家老莊,后來更名為達王莊。至今,村內大部分人家都姓王。自先祖王安至今615年,第二十六世早已問世,人丁興旺,已達數千族眾,僅玉田縣內就分布10個村,加上寧河縣張辛莊村共11個村,另外東北、內蒙、赤峰、北京、天津等遍及全國各地。因家譜從未間斷續(xù)修,至今仍脈絡清晰,各門各支一目了然,僅僅將族眾聯系在一起,由此可見族譜之重中之重啊!
第一次續(xù)譜是乾隆19年(1755年),十四世祖王作永組織續(xù)修。
第二次續(xù)譜是道光6年(1826年),十五世祖王坦所續(xù),后年邁體弱,其長子王據德、三子王敬德繼父業(yè)操續(xù)譜之舉,并大膽改革、創(chuàng)新,設續(xù)譜世。細致生卒及生平事跡,工程之大,歷時25年之久,完成18部譜圖及譜世。
第三次續(xù)譜是民國4年(1915年)至民國21年(1931年),十九世祖王授,承續(xù)族譜,歷時16年。
第四次續(xù)譜2009年至2014年,二十一世孫王興宋、二十二世孫王宜棟、王宜新,歷時5年完成族譜、譜圖。2019年開始啟動族譜譜世這一浩大工程。
王世家史歷時615年,可謂悠久,期間無論間隔年限長與短,但終未間斷過族譜的續(xù)修,這就是后輩晚生們繼祖德、遵祖訓之行為所見吧!一部完整的王氏族譜記載著各朝各代,仁人志士,層出不窮,有學仕、有將軍、有朝廷要員、有州縣清官及英烈節(jié)孝之類……
宗祠,或稱家廟。我國古代原來只有皇家才能立廟,稱之為太廟,一般士民不享有這一權利。明代,由于實行大規(guī)模移民政策,朝庭改變了這一習俗,允許移居外地的宗族建廟立祠。玉田境內的眾多宗族,大部分是明朝初期從南方遷來的,因而在明、清兩代建家廟者較多。這些家廟,有的甚為壯觀,有的非常簡陋;有的維系數百年,有的壽命短暫。迄今,絕大部分已經銷蹤匿跡,唯有王敬德創(chuàng)辦的達王莊王氏宗祠,還保留完整。2008年10月25日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經省文物廳批復2018年10月撥款近百萬元進行修復。
王氏宗祠占地大約1500平方米,高大寬敞的主體建筑“秩祜堂"以及東耳房、東廂房,如今東西耳房及東廂房已修葺一新。這些建筑一律大式正脊,青筒瓦;房前有廊,青石為柱。臨街的門樓磨磚對縫,精致典雅,實屬難得。門額上有王敬德手書的“王氏宗祠”四個正楷大字。門前曾有一座影壁,上面寫著“子孫護之”四字。宗祠內外存放著大量碑刻匾額,確實具有較高的保存和研究價值。
當年的王氏宗祠神圣莊嚴,很有氣派。“秩祜堂”內排列著高低不同、大小不等的神主牌位,懸掛著寫有“康熙賜”字樣的龍頭拐杖,還有專門用來懲罰違反族規(guī)者的紅漆木棍。秩祜堂前檐下懸掛著達官顯貴題贈的八塊金字匾額。兩側有東西耳房各2間,東耳房為義行祠,西耳房為節(jié)孝祠,用以祭祀本族中那些忠義之士,及以節(jié)婦、孝子之類。兩祠前約4米遠,有東西廂房各2間,為本族子弟習文練武之所。每年祭祀之日,各地的王氏族人齊聚宗祠,好不熱鬧。由于時代變革,合族清明祭祖活動間隔多年,自2009年開始王氏后人自發(fā)組織,籌備資金,對宗祠加以修整,并利用王氏宗祠這一祭祀場所延承了古代民俗祭祀禮儀——清明祭祖,至今已是第11個年頭。
二
主持修建王氏宗祠的是王安的第十六世孫王敬德。此人字慎堂,又字慄菴,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生于達王莊一個耕讀之家。據《玉田縣王家老莊王氏族譜》記載,王敬德“幼年習文,壯歲(21歲)就武,壬辰(1823年,24歲)入左庠(即考中武秀才)。豐姿絕世,膂力過人”。本縣一位名叫張領魁的秀才這樣稱贊他:“幼而聰明出眾,長而才藝過人。少習弓馬,有養(yǎng)叔百步穿楊之巧;后精書法,有幼軍寫經換鵝之奇”。文中所說的養(yǎng)叔,指春秋時期楚國的射箭能手養(yǎng)由其,傳說他箭法神奇,能在百步外射穿楊樹葉;幼軍,是晉代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名號,相傳他最喜歡鵝,看到一位道士養(yǎng)的鵝特別漂亮,說什么也要買下來。那道士知道他擅長書法,就對他說:“你若給我抄寫一部《道德經》,我就把這群鵝都送給你!”王羲之不假思索地答應下來,抄好后真的換來一群鵝。把王敬德射箭技藝與養(yǎng)由其相比,把王敬德的書法藝術與王羲之相比,雖有夸張之嫌,但是也能看出,他在武功與書法兩個方面確有過人之處。
王敬德既然是個武秀才,為什么又精于書法?起因在于續(xù)寫王氏族譜。遵照其父的遺命,青年時代他曾跟他哥哥王據德(字振華)一起續(xù)寫王氏家譜。哥倆抽空就到各村采訪王氏宗族各分支的情況,回來后工工整整地繕寫,但他總覺得自己的字寫得不好。從此,他開始在書法上下功夫。后來他哥哥為生計所迫去當教書先生,續(xù)寫家譜這件事全部落在他的身上。那時的王家處于家道敗落的時期,用王敬德自己的話說:“無力延師,吾獨奮志攻苦,忍饑寒,缺衣服,挽強弓,臨名帖,繕譜書”。這段話的大意是:因為家里非常貧寒,沒錢請師傅,只好自己獨自苦學苦練。在吃不飽、穿不暖的情況下,他每天都要拉強弓,臨摹名家碑帖,同時續(xù)寫王氏族譜,其艱難困苦可想而知。王敬德的苦讀苦練沒有白費,不僅考中了武秀才,在書法上也取得了驕人的成就。當時一位名叫姚廣譽的拔貢稱贊他:“先生的書法由此而成矣,而草書尤臻化境。于是求書者不絕于門,好字者悉懸于壁,匪特同邑文人佩服,即鄰邑莫不仰止焉?!边@段話的大意是:王敬德在繕寫家譜的過程中苦練書法,技藝大進,尤其是草書,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這樣一來,到他家里求他寫字的絡繹不絕,喜歡書法藝術的人們都在自家墻上懸掛著他的作品,不但本縣的文人佩服他,就連鄰縣的書法愛好者對他也是非常敬仰。
如今,王敬德的墨跡在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凈覺寺內尚存他所書寫的3通碑刻,其中有咸豐元年(1851年)的《智然禪師墓碑》、咸豐三年(1853年)的《重修凈覺寺碑》、同治三年(1864年)的《續(xù)修凈覺寺碑》。特別是那通大草體《續(xù)修凈覺寺碑記》,龍飛鳳舞,功力不凡,成千上萬的書法愛好者都從那里獲得過教益。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河北省文聯副主席、書協主席旭字先生多次在這通古碑前流連忘返;著名書法家楊再春先生觀后贊嘆說“藝術水平如此之高的大草體碑刻,國內罕見?!?a href='/wenhua/' target=_blank>文化部領導蒞臨該寺時,特別矚咐管理人員:“一定要把這通碑看管好!”
為建造王氏宗祠,王敬德可算得煞費苦心。從道光十九年(1839年)就開始集資籌款,一直到光緒二年(1876年)才建成了主堂“秩祜堂”,匾額是玉田縣前任知縣馮為題寫。又經過大約7年時間,續(xù)建了廂房和臨街門樓。到這時,王氏宗祠基本落成。王敬德臨終前,還給兒子留下遺囑:“廟雖修成,當中尚缺門樓一座,以收合堂之氣,乃顯完善,爾等必須繼吾志以修之?!泵駠辏?924年),次子王綬遵照父親的遺囑,用磚墻把王氏宗祠內的東西廂房連接起來,當中建起了非常精致的木結構雕花門樓,可惜這一門樓在“文大”中慘遭毀壞。
《玉田縣志》載有王敬德的傳略,說此人“孝友好善”,“工于書法,尤健大草”。他還多次應縣令之邀到縣衙幫忙,“襄辦公務,實事求是,不避勞怨”。光緒年間玉田縣令組織人員編撰縣志,王敬德已是古稀之年,但還是擔任了采訪的任務,“步詢各鄉(xiāng),務得其情”,其嚴肅認真、不畏勞苦的精神令人飲佩。
王敬德卒于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享年88歲。
三
如果王氏宗祠僅僅是本宗族集中活動的場所,似乎沒有必要在它身上作什么文章,關鍵在于,王敬德的子孫在宗祠內從事過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社會活動,這些活動賦予王氏宗祠以特殊意義,這就使我們不能不對它另眼相看了。
首先,王敬德的長子王繩創(chuàng)辦了一個群星薈萃、名噪戲壇的昆弋益合科班,這個科班的班址就在王氏宗祠之內。連續(xù)五、六個年頭,這個科班的師徒每天都在這里從事教學活動,30多個貧困農家子弟從這里走上戲壇,其中不乏技藝精湛、名傳遐邇的佼佼者,郝振基、王益友等昆弋著名演員的傳記已經寫入了《中國大百科全書》和《戲曲曲藝辭典》,成為享譽全國的歷史名人。王繩死后,他的族孫王宗澤又辦起了昆弋同合班,班址也在宗祠之內。這也就是說,王氏宗祠曾經為中華戲曲的繁榮發(fā)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四
其次,王氏宗祠還是玉田縣農民運動的見證者。提到王氏宗祠,很多人都會想起一位著名的民主人士,此人就是王敬德的孫子王卻三。
王卻三原名王作賓,字恪三,后自號卻三,其父王綖(yán延)是王敬德的第三子。王卻三生于1882年(清光緒七年),幼時熟讀“五經”、“四書”,以優(yōu)異成績考取清代末科秀才。目睹清王朝日趨腐朽沒落,他決意革新強國,于1903年考取自費留學生,赴日本留學。1910年回國后,在共產黨員張明遠、肖質齋等人的影響帶動下,他接受了無產階級革命思想,成為當時很有影響的進步人士。1926年底和1927年初,王卻三積極參加了反“旗地變民”斗爭,并為這一斗爭的輝煌勝利作出了貢獻。此后,他又在當地黨組織的領導下,為組織農民武裝自衛(wèi)隊竭盡全力。他曾在王氏宗祠的大門口插上紅旗,招兵買馬,訓練農民隊伍。據親見這一事件的本村老人回憶,當時報名應征的農民非常踴躍,而且有從南方來的革命者進行指導。1927年10月18日,為響應黨的“八七”會議的號召,在中共京東特委和玉田中心縣委的領導下,玉田縣爆發(fā)了聲震北部中國的農民暴動,王卻三率領當地農會會員積極參加,暴動隊伍一舉攻克玉田城,建立了農民政府,成立了農民革命軍。王卻三被暴動指揮部推舉為玉田縣臨時縣長。暴動失敗后,革命轉人低潮,王卻三的革命意志卻絲毫沒有動搖,他常在王氏宗祠內與革命同志一起秘密開會,研究對敵斗爭的形勢與策略。
1931年以后,王卻三積極參加了抗日救亡斗爭。在1937年7月爆發(fā)的冀東抗日大暴動中,他與鴉鴻橋的馬文燦一起組織了一支約200人的抗日武裝,最初的指揮部仍設在王氏宗祠之內,后來轉戰(zhàn)于豐、玉、遵三縣,曾于豐潤三女河、遵化官莊等地給日偽軍以沉重打擊。10月中旬,他和他的隊伍在遵化縣老虎嶺一帶山區(qū)遭到大批日軍的包圍,雖然連續(xù)幾次組織突圍,但由于敵眾我寡、武器裝備相差懸殊等原因,均未獲得成功。10月28日,王卻三壯烈犧牲,時年56歲。
寫到這里,意猶未盡,冒著畫蛇添足的危險再啰唆幾句。王敬德、王繩、王卻三,祖孫三代有著截然不同的世界觀、人生觀,他們分別以自己的獨特方式與王氏宗祠聯系在一起,使這一古建的身價遞增。我們可以在這里展示昆弋表演藝術家的生平業(yè)績,可以再現古代宗族活動的程序禮儀,可以欣賞王敬德的書法藝術,可以緬懷玉田縣早期革命戰(zhàn)士王卻三——這可是一舉多得的大好事。
五
后來在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以及朝鮮戰(zhàn)爭中,在王卻三烈士的感召下,涌現出一大批族人參軍參戰(zhàn),戰(zhàn)功赫赫。各行各業(yè)能人輩出。
二十世王宗玉,歷經抗日和解放戰(zhàn)爭,建國后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師長。
二十一世王興民(健在,95歲),解放戰(zhàn)爭時期參加多次戰(zhàn)役,身經百戰(zhàn),多次負傷,戰(zhàn)功顯赫。
二十三世王得昌,抗美援朝戰(zhàn)爭赴朝部隊某部營長,身先士卒,率軍沖鋒陷陣,屢立戰(zhàn)功。
如此英雄人物數不勝數,僅抗日、解放和朝鮮戰(zhàn)爭中英勇犧牲的烈士就有30余位,為我王氏族人可歌可泣……
各行各業(yè)人才濟濟,二十一世王興曾任職中央委員……
二十二世王祥,上世紀五十年代末任國務院總理陳云的秘書,后來到中央軍委任要職……
二十一世王興第,電力行業(yè)發(fā)明了綁線法,被國家命名為“王興第綁線法”,至今這一發(fā)明創(chuàng)造仍被國家電力所采用的……
二十一世王興若,總機械師,曾獲“省勞動模范”、“時代先鋒”、“省紅旗人物”、“全國環(huán)境保護廠長(經理)”等光榮稱號,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如今隨著改革開放經濟的浪潮,涌現出諸多年輕人,投身于興辦農企事業(yè),開廠礦、辦公司,到處可見,以點帶面,僅舉一位年輕人為例,作以簡介:二十三世王得義(隨祖輩遷居本縣代家屯村),41歲,受祖輩熏陶,是一位世代相傳的孝子,品行兼優(yōu),才華出眾,自學專修企業(yè)管理及經商之道,遵章守法,誠信守德,歷經千辛萬苦成立了自己的“北京神威名揚吊裝有限公司”,自2009年至今,經過10余年的打拼,不斷發(fā)展壯大,實現了風力發(fā)電設備安裝檢修項目一條龍服務,業(yè)務范圍遍及全國18個省,并與國內大型央企、國企有著長久的合作關系,被譽為“誠信第一”的實業(yè)公司。2016年至今承攬了風電跨國工程,發(fā)展到非洲各國,有印度、埃塞俄比亞等國家,并獲得國際風電行業(yè)的殊榮,是中國跨國風電檢修的第一支隊伍,為國家爭光,他帶動了一大批年輕人發(fā)家致富,他更是一位大孝子,其事跡在我族廣為流傳,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他待人謙虛誠實,助人為樂,做了不少公益事業(yè),被我族族眾譽為尊老愛幼、助人為樂的一面旗幟、一面鏡子、一柱標桿,成為整個王氏家族及屯人們的榜樣……
歲月滄桑,我族清明祭祖活動在延承,我們要保護好、利用好王氏宗祠,我們遵祖敬宗,追隨那些為民族為國家做出貢獻的先輩的腳步不曾停止,祖輩們世代播撒著孝道的種子,在生根發(fā)芽,我們在感恩,我們在培根,我們在鑄魂,傳承民族文化,造就國家有用之才,我們是責任,構建和諧社會,我們要為和諧加油,向幸福出發(fā),傳遞人與人之間真情與真愛,我們是接力手。尊老愛幼是中華之美德,我們要世代以承之、以光之,王氏家族屬中華民族一小小分子,我們萬眾一心,眾志成誠,匯聚一種強大的正能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追夢發(fā)光發(fā)熱。
王氏后裔,自第一位老祖王安,衍息至今615年,族眾浩浩幾千之多,仁人志士,故事頗多,事跡頗多,雖歷朝歷代多次續(xù)修家譜,但因種種原因固然會出現漏續(xù)者,不足為奇,自應當做后人之鑒完善之,失聯之本族游子尋根歸宗,繼一脈相承,共同一道興我族之事業(yè),為眾族丁所盼!
如果你有玉田故事,
請投稿給我們,
讓所有人知道玉田、了解玉田
免責聲明
Hash:a0c6cd0de4d59234f36353f013381ea1335cc2d5
聲明:此文由 玉田新鮮事兒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