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二:炎黃故里傳說
《史記·封禪書》、《漢書·郊祀志》:"自古以雍州積高,神明之隩,故立畤郊上帝,諸神祠皆聚云。蓋黃帝時嘗用事,雖晚周亦郊焉。"
《周官》:"自古以雍州積高,神明之隩,故立畤郊上帝,諸祠皆聚云。"
《漢書》中說道:"成紀(jì)屬漢陽郡,漢陽郡即天水郡也。古帝伏羲氏所生之地"。
《水經(jīng)注》記載:"黃帝生于天水,在上邽城東七十里軒轅谷。"上邽城在今天水市,其東七十里就是清水縣山門鎮(zhèn)的白河村。
先不說黃帝之說是否真實,起碼秦漢古籍多說黃帝故里在甘肅天水清水縣上邽,而渭南下邽屬西周晚期的鄭地。清水縣上邽的傳說要早于華州鄭地,更要早于后來的新鄭。從陜西鄭地在西周時稱南鄭看,北面還有一個鄭地名。甘肅天水的清水縣上邽為黃帝故里的傳說,相對陜西鄭、河南新鄭應(yīng)該更古老!
2008年,清華大學(xué)收藏的楚簡(清華簡)《系年》記載: “飛廉東逃于商蓋氏。成王伐商蓋,殺飛廉,西遷商蓋之民于邾(朱)圄,以御奴虘之戎,是秦先人?!憋w廉即蜚廉(是秦人的先祖,商紂的臣子),商蓋即商奄(在山東曲阜一帶)。李學(xué)勤先生將楚簡中的“邾圄”隸定為天水郡冀縣的“朱圄”,在今甘肅省甘谷縣;認(rèn)為秦人本是來自山東的商奄之民,周初成王時被迫遷徙至甘肅省甘谷縣朱圉山一帶,謫戍西方御戎。 “朱圉山”為古代名山,在今甘肅甘谷縣渭河南岸,因其紅色砂巖而得名,《禹貢》將其與鳥鼠山、太華山并列。能夠與楚簡《系年》所述秦先人初居地點(diǎn)相呼應(yīng)的線索,其實早已經(jīng)存在了,那就是位于甘谷縣磐安鎮(zhèn)的甘谷毛家坪秦遺址。
秦安大地灣遺址也在秦國境內(nèi),還有寶雞炎帝故里。從考古角度看,這里正是中華文明發(fā)祥地。山海經(jīng)中提到的麥積山,這里也有......。怪不得老秦家遷到這里就蓬勃發(fā)展并一統(tǒng)中國,底蘊(yùn)太深厚了!這個黃帝故里,是否比其它幾個說法更靠譜?
有說炎黃是一家,那就再看看有關(guān)炎帝的說法吧!《路史·國名》載:“炎帝后,姜姓國,今寶雞有姜氏城,南有姜水?!爆F(xiàn)在可以肯定,陸渾戎是姜氏之戎,是西夷,是四岳之后。之所以稱為西夷,是因為他們是從東方遷往宗周西邊,為周王抵擋西戎??梢姡椎酆笠岬年憸喨衷瓉聿⒉皇蔷幼≡趯氹u的炎帝故里。如果炎帝故里在寶雞,厲國是炎帝之后,則隨州的炎帝故里傳說應(yīng)是與隨人同遷的。
結(jié)合筆者在《楚人與陸渾戎》、《探討楚人早期遷徙路線與周昭王喪師于漢水》兩文的相關(guān)段落,可知昆吾氏彭祖氏是楚人先伯祖,楚人很早就與陸渾氏相鄰?fù)w。據(jù)《山海經(jīng)》,炎帝族、黃帝族都有祝融氏,有說祝融八姓(己董彭禿妘曹斟羋),屈原《離騷》自認(rèn)“帝高陽之后裔”,《晉書》記載帝高陽之子重黎為夏官祝融?!蹲髠鳌氛压吣辏?鄭,祝融之墟也。" 楚靈王說“昔我皇祖伯父昆吾,舊許是宅”,舊許在春秋時期的鄭國境內(nèi),鄭國國都在新鄭??磥恚顺鲎?a href='/zhuanxu/' target=_blank>顓頊族,傳說的“黃帝居有熊”不似空穴來風(fēng),只是從這些說法還是判斷不出黃帝居所。“祝融之墟“與”黃帝都于有熊”這類說法其實很混亂,更有可能是地名隨人口遷徙的結(jié)果。從楚人與陸渾戎的遷徙經(jīng)歷看,祝融之墟鄰近新鄭倒是可能的。
有關(guān)炎帝、黃帝、祝融氏、伏羲氏居住地或出生地的說法,從文字記錄上看,只能梳理到這個程度,其中伏羲氏在天水的歧義最少。西漢緯書《榮氏遁甲開山圖》說:“仇池山四絕孤 立, 太昊之治,伏羲生處。”宋代羅泌《路史》也說:“伏羲氏生于仇池、長于成紀(jì)?!笨梢?,傳說中華文明始祖三皇之首的伏羲及其部落就繁衍在這一地區(qū)。仇池山在西漢水西和縣境內(nèi),東邊即成縣。
《山海經(jīng)》曰:“有北狄之國。黃帝之孫曰始均,始均生北狄?!薄坝形髦苤畤?,姬姓,食谷?!暗劭∩箴ⅲ⒔狄怨?。稷之曰臺璽,生(或曰孫)叔均?!比绻f存在炎黃二帝,那周人為黃帝后裔是唯一無疑議的。從周朝文獻(xiàn)看,北狄分布在關(guān)中之北。兩千多年前的晉國人基因分析,也能證實姬周一族的北方起源,《山海經(jīng)》所說的北狄更有可能與周人說的一致,從考古學(xué)與文獻(xiàn)學(xué)上看,目前唯有陜北石峁類的遺址最有可能與之對應(yīng)。然而,在沒有發(fā)掘出文字物證之前,這也不能當(dāng)作定論。
與秦漢時傳說的黃帝故里相比,《穆天子傳》與《山海經(jīng)》似乎更加可信?!赌绿熳觽鳌酚涊d周穆王在昆侖山觀黃帝之宮,位置應(yīng)在今天的河套地區(qū)至新疆之間。由此看來,無論是甘肅天水的黃帝故里,還是陜西寶雞的炎帝故里,跟今人所說的陜西黃帝陵、河北涿鹿黃帝陵一樣,都是后人的紀(jì)念地。
Hash:4b2b15bb65938d399c9af04af926c152d88a7ecb
聲明:此文由 晉韓后裔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diǎn),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