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中文系迎新掌門!是位如皋人...
北京大學中文系”微信公眾號2021年1月16日消息:2021年1月15日,中國語言文學系召開新一屆行政班子宣布會,北京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王博,組織部部長寧琦等有關同志出席會議,中文系新老行政班子成員及系內(nèi)教職工參會。會議由中文系黨委書記賀桂梅主持。
北京大學黨委組織部部長寧琦宣讀了《關于中國語言文學系行政班子任職的通知》,經(jīng)學校研究決定, 任命杜曉勤為中國語言文學系主任,宋亞云、金銳、程蘇東為副系主任。
▲杜曉勤教授代表新一屆行政領導班子作履新發(fā)言?!氨本┐髮W中文系”微信公眾號 圖
杜曉勤
據(jù)北京大學中文系官網(wǎng)介紹,新任系主任杜曉勤出生于1967年8月, 江蘇如皋人。杜曉勤1995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博士學位。杜曉勤現(xiàn)為北京大學中文系古代文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學教學與研究工作。他此前擔任北京大學中文系副主任,并兼任中國古代詩歌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唐代文學學會理事,中國孟浩然學會副會長,《中國學研究》(復旦大學中國學研究中心主辦)、《唐代文學研究》(中國唐代文學學會主辦)等刊物編委。
杜曉勤出版有《初盛唐詩歌的文化闡釋》、《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研究·隋唐五代文學研究》(上、下卷)、《齊梁詩歌向盛唐詩歌的嬗變》等著作多部,在國內(nèi)外學術刊物發(fā)表專題論文70余篇。他曾主持開發(fā)“中國歷代基本典籍庫·隋唐五代卷”、“中國古典詩歌聲律分析系統(tǒng)”等電子數(shù)據(jù)庫軟件多種,曾獲“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社會科學)三等獎”、“第七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著作一等獎”、“全國優(yōu)秀教育圖書獎”、“北京市教育創(chuàng)新標兵”、“北京高校第五屆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文科A組一等獎”、 “北京大學杰出青年人文學者獎”、“第十屆北京大學最受學生愛戴的老師暨‘十佳教師’慈竹獎”、“北京大學教學優(yōu)秀獎”等榮譽。杜曉勤于2009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
北大中文系
北大中文系官網(wǎng)介紹: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科的定位是“中國領先,亞洲頂尖,世界一流”。本學科迄今已創(chuàng)建110周年,學術薪火相傳,歷史上名師輩出,鑄就了本學科“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人文信念和學術傳統(tǒng)。改革開放以來,眾多學者在學術上不斷開拓,續(xù)寫了學科的輝煌歷史。當下,由袁行霈(北京大學博雅講席講授、中央文史館館長)、李零(北京大學博雅講席講授、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曹文軒(北京大學博雅講席講授、國際安徒生文學獎獲得者)、陳平原(北京大學博雅講席講授、北京市教學名師)等學科帶頭人,以及6位博雅特聘教授、20多位杰出青年人文學者等組成的學術中堅力量,匯集本學科百余教師大力開拓前行,為學科建設、人才培養(yǎng)、學術傳承和社會文化進步不斷努力工作,做出卓越貢獻。
根據(jù)北大方面考證,北京大學中文系的前身是京師大學堂中國文門。1898年京師大學堂創(chuàng)辦之初,有“文學”科目,而無作為一種獨立組織形態(tài)的系科。1910年分科大學正式開辦,中國文門于是成立。1919年改稱中國文學系,并實行選科制。1937年因抗戰(zhàn)全面爆發(fā),隨學校南遷,并入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抗戰(zhàn)勝利后,于1946年北歸,恢復了北大國文系的建制。1952年院系調(diào)整后,改稱中國語言文學系,并在原燕京大學新聞系基礎上設立新聞專業(yè)(1958年轉中國人民大學)。1954年中山大學語言學系并入北大,加強了語言學專業(yè)(后改稱漢語語言學專業(yè),并于2002年又增設應用語言學專業(yè));1959年設立了古典文獻專業(yè)。至此,中文系語言、文學、古文獻三足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北大方面介紹,百年學術,薪火相傳,魯迅、劉師培、錢玄同、楊振聲、劉半農(nóng)、胡適、馬裕藻、游國恩、楊晦、王力、俞平伯、廢名、魏建功、沈從文、吳組緗等眾多名家曾執(zhí)教于此。目前系內(nèi)擁有全國最完整的中國語言文學學科建制,共有5個本科專業(yè)方向,8個博士學位授予點,并設有1個博士后流動站。2007年中國語言文學學科整體被評為全國首批一級重點學科,目前,部分二級學科已步入世界學術一流陣營,為進一步建設世界一流中國語言文學學科打下良好基礎。
延伸閱讀
杜曉勤:做個快樂的教書匠
他,活躍在三尺講臺上,激情澎湃,妙語連珠,以絢爛的幻燈片展示詩詞的華美、傳遞亙古的情思;
他,游走于青山秀水間,靜聽鳥語,細數(shù)春天,以飛轉的鏡頭捕捉自然的靈動、擁抱生命的活力。
“這絕對是個才子式的老師,他的PPT講義精美生動,讓我有叫他教學網(wǎng)小王子的沖動。老師上課極富感染力,平日里愛喝點小酒,是個不折不扣的性情中人,”一位青年學子談到這位老師時如是說。
他就是榮獲“北京大學十佳教師慈竹獎”的中文系教授杜曉勤。
家庭啟蒙,名師點道
杜曉勤老師的家鄉(xiāng)是歷史文化名城如皋,宋代詞人王觀、明末文學家冒辟疆、清初戲劇理論家李漁都是如皋人,但提到與文學結緣,家人的影響似乎更大。杜老師回憶起兒時,父親經(jīng)常帶一些線裝竹紙的章回體小說回家,農(nóng)閑時坐在小板凳上逐字朗讀,于是他也好奇地拾起小說開讀?!斑B猜帶蒙,慢慢就認識了繁體字”,到了初中二年級時繁體字就已基本熟識。初中時家人送他一本《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內(nèi)容系統(tǒng)而豐富,杜老師曾迷醉其中,比同齡人更早地領悟到了古典文學的魅力。
初涉文學的少年漸漸成長為負篋求知的學子。學生時代的杜曉勤也曾迷茫,看不清未來的發(fā)展方向,是大學里研究古代文學的徐應佩老師的鼓勵和賞識讓他有了信心,堅定了探求古代文學的信念。在老師的悉心指點下,杜曉勤掌握了把想法化為曼妙文字的方法,開始陸續(xù)發(fā)表一些文章。
畢業(yè)三年后,杜曉勤來到北大中文系,師從陳貽焮教授攻讀文學博士,陳教授強調(diào)文學原典的重要性,讓杜曉勤從《詩經(jīng)》讀起,潛下心來鉆研原始材料,“不急功近利才能做成大學問”杜曉勤回憶道,他在《十年師生緣——紀念給我學問和快樂的一新師》一文中回憶起當年,自己專攻先秦到唐末五代的原著,積累了七大本近三四十萬字的讀書札記,最后成為他撰寫學位論文的寶庫。恩師對他博士論文的評價是:“用最笨的方法花三個月的時間一篇一篇分析聲律,研究出很多有用的成果?!倍爬蠋熥约阂舱f,肯下功夫的嚴謹治學與開拓思路的創(chuàng)新研究是他在這段經(jīng)歷中最大的收獲。杜曉勤始終記得陳老是如何在左目失明的情況下一字一字地批閱自己的讀書筆記的,對于恩師的培育他深懷于心。由小到大,由少到多,杜曉勤摒棄浮躁,明晰了學術研究的方法,在漫漫學術路上走得越發(fā)堅定穩(wěn)健。
由從師到為師
“我是從外??紒淼?,特別喜歡北大,這里自由的學術氣氛和創(chuàng)新精神是一般高校無法企及的,畢業(yè)后我就在葛曉音老師的幫助下留校任教。”杜曉勤在北大的角色由從師轉變到了為師,但他熱忱的心始終如一,他希望自己能將恩師的學問與學風一同傳承下去。
《中國古代文學史》是一門有著九十多年歷史的精品課程,杜老師對這門課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認為聽這門課,或是詩情畫意或是直面古人喜悲,本身就是一種審美的享受。所以在授課過程中,他努力探索各種方式,讓同學們跨越語言的障礙和時空的隔閡,“我用自身的理解闡釋作品中古人的心境,學生再根據(jù)他們的經(jīng)歷體悟我的講授,實現(xiàn)與古人心靈的對話”,從而達到詩人、老師和學生的三位一體的融合。這種注重審美感受的風格也是中文系的教學傳統(tǒng)之一。而談到教學上的創(chuàng)新,杜老師最引以為豪的就是他制作的PPT講義。伴隨著學生的增多和課時的減少,從前那種頻繁的板書講授和課堂討論越發(fā)不適應實際情況,于是杜老師就選擇以PPT為載體展示詩詞及相關的背景資料,利用多媒體的豐富效果向?qū)W生展現(xiàn)鮮活的詩詞世界。學生可以在課上聆聽《霓裳羽衣曲》的靈動韻律,欣賞“大漠孤煙直”的壯闊景象,驚嘆“參差荇菜”原來在未名湖畔就可“左右采之”……
杜老師認為教師最重要的角色是“能力的訓練者”——老師要手把手教授學生如何發(fā)現(xiàn)、分析并解決問題。杜老師說起自己教授的課程古代文學史(二),“起初學生并不懂研究方法,課時又太少沒法當堂答疑,他們就給我發(fā)帖!”,于是杜老師在課下利用網(wǎng)絡教學與學生互動,同學們會發(fā)帖提出如何選題,可從哪些角度切入研究等問題,他會每天回復帖子。對于網(wǎng)絡教學的成效,杜曉勤高興地表示不少同學獲益頗多,許多同學到了碩士博士階段還根據(jù)當初自己的講解開展研究。
杜曉勤將自己視作學生的朋友,不少同學聯(lián)系他輔導論文寫作、撰寫推薦信等。他同時提醒學生,“一進北大后的目標就該是人生的目標和追求,該有個中長期的計劃和想法。然后根據(jù)自己的人生規(guī)劃,選擇不同的上課態(tài)度,但一定有一門是要比其他同學學得都好,因為這是你的興趣所在”。提起目標,杜老師感慨頗多。他認為一旦確立目標,就要開始積累實現(xiàn)這個目標的能力和經(jīng)驗,可以說,當初正是大學時代篤定了對文學的熱愛引領他走到現(xiàn)在的成功。
熱情生活,熱忱授課
杜老師不僅對授課一腔熱忱,對生活更是充滿熱情。旅游、攝影、打球、看電影,都為他所愛。打羽毛球仰首抽球,奔跑跳躍時,全身都得以舒展,正解決了他因伏案工作時間長引發(fā)的脖子疼。如果周末沒有什么特別重要的事情,杜老師必會看上一部好電影。杜老師的人人網(wǎng)主頁上有很多優(yōu)美奇妙的攝影集,鳥獸魚蟲、燕園草木,別有一番情趣。杜老師經(jīng)常背著相機,上課之前在未名湖邊,拍上幾張照片。一年四季的北大景色都拍遍了,現(xiàn)在大約有幾千張照片。杜老師尤其喜歡微距攝影,愛拍一些小花小草,因為微距可以略去背景的雜亂展現(xiàn)細微的美麗。談到愛好,杜老師眉宇間洋溢著活力與快樂,那份陽光與積極令人動容。
這些愛好讓杜老師在工作的榮譽之外收獲快樂與幸福,并促使他把昂揚的精神狀態(tài)傳遞給學生。這些愛好有時還能和教學結合,比如在他廣角鏡頭聚焦下的西北“玉門關”被搬上課堂,拉近了同學們與詩詞的距離;他還找到了攝影與文學中間的契合點,以攝影分析山水詩,“謝靈運的詩句類似一種DV模式,移步換形的記錄山水,而謝朓卻不同,只是選取其中一個最美的畫面拍出,類似一般的攝影。這樣給學生講,他們就清晰多了。”
少年時經(jīng)家人啟蒙初涉文學的杜曉勤,在名師的指點下堅定又幸福地走上了古典文學研究的道路,感念師恩的他自己也成為了一名老師。他熱情生活,他熱忱授課,有他的課堂,盡是活力與光芒。他是一個快樂而富有激情的教書匠,一個傳遞美麗古典文化與快樂人生觀的靈魂工程師。
來源:“北京大學中文系”微信公眾號、北京大學新聞網(wǎng)
Hash:4cf09ed7b22067c9ddc458bd7991a041ddd343bb
聲明:此文由 新皋橋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