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清在河北臨西的八大名寺
凈域寺,初唐營建的寺院,位于臨西倉上東600米,因其建在臨清古城北端的月洼之中,故又名“月洼寺”。凈域寺是臨清古縣的一處重要建筑,是著名的佛家圣地,在明清時期居臨清八大寺院之首。據(jù)考古調(diào)查,凈域寺位于高臺之上,現(xiàn)遺址高出地平面近2米,遺址長、寬各127米,總面積為1.6萬平方米。寺院的早期遺存十分豐富,發(fā)現(xiàn)有隋代釉陶,唐黃釉碗、缽、壺、罐、燭插等器物。地面上有唐代早期的磚瓦、瓦當(dāng)?shù)绕魑?。其后宋、元、明、清歷代遺存更為豐富,散布有宋代大量瓷片,從瓷片可以分辨出哥、定、鈞、建、龍泉等窯口的盤、碗、爐、佛像、燈具及三彩建筑構(gòu)成、龍紋瓦當(dāng)?shù)?。此外還發(fā)現(xiàn)元代青花高腳杯和明代各時期的大量青花瓷器。根據(jù)遺存可以判明凈域寺建于初唐、盛于北宋和明代中期,衰落于清代中晚期。
在海寧吳氏天樂齋的收藏中,有一件《大唐凈域寺大德法藏禪師塔銘》,塔銘寬75厘米,高63厘米。全文1000余字,2厘米正方界格,滿行30字,共36行。銘文為京兆府前鄉(xiāng)進士田休光所撰,書法靈動端莊,且無絲毫板滯。塔銘記載著凈域寺法藏禪師,俗姓諸葛氏,蘇州吳縣人。其曾祖為蘇州刺史,“禪師即蘇州使君之曾孫”,“年甫二六”,已經(jīng)“知微知彰”,成為凈域寺的大德禪師。因為誦經(jīng),“禪師伏膺寂行,禮備師資”,最終“與眾生作大善知識,道行第一,人天殊勝”。武則天曾于如意元年(692年),請法藏擔(dān)任東都大福先寺檢校無盡藏。長安年(公元 701年)又請其任化度寺無盡藏和薦福寺大德。法藏禪師于開元二年(714年)“舍生于寺”,終年78歲。后葬于終南山,并“收其舍利”,建塔為念。2010年,經(jīng)邢臺市宗教局批準宗教活動場所,當(dāng)?shù)匦疟妼粲蛩逻M行了中興重建。
寶泉寺位于臨西縣東棗園東(今東棗園學(xué)校址)。占地180畝。始建于唐代,寶泉寺旁有寶泉井一口,關(guān)于此井有薛仁貴征東路過此地,涌泉解困的傳說。寺因井名。元至正六年(1346)重修,明崇禎十二年(1639)州庠生胡允恭再修,清光緒年間再修。毀于1945年。1968年,最后拆除后大殿。
臨西縣老官寨西寨南200米處有一座寺院名稱園覺寺。地方志書記載,始建于明初。占地5畝,有廟地10畝。建有殿廡兩重,寺內(nèi)藏經(jīng)甚豐。清初,天機和尚和同治年間一高僧共同主持。清末,經(jīng)卷儲滿3間藏經(jīng)房,多宋、元、明善本,并有唐代金字手抄本。此寺以其藏經(jīng)之富和供奉天機和尚真身包骨塑像而著稱。
除以上寺院外,還有衛(wèi)羅庵東北500米處的衛(wèi)羅寺《臨西縣地名志》記載,寺始建于唐貞觀十年(636年),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重修,民國十六年(1927年)拆除。
龍?zhí)?/a>寺是臨西縣一處古代宗教寺院,始建于初唐,歷五代,到北宋達到了極盛。龍?zhí)端挛挥诩廒f?zhèn)龍?zhí)洞澹瑩?jù)縣城4公里。古代此地有深潭,常年積水,水色深黑,傳說有黑龍長于其中,故名黑龍?zhí)?/a>。龍?zhí)端鲁┓?a href='/techan/6797' target=_blank>釋迦牟尼外,還供奉其他諸神及龍王。規(guī)模很大,香火旺盛,遠近聞名。是著名的北腿——臨清潭腿發(fā)源地。
八里圈清真寺是冀東、魯西一帶著名的清真寺之一。位于臨西縣東棗園鄉(xiāng)八里圈村西部。東西、南北長闊各57.75米,面積3305平方米。始建于明宣德年間,中殿建于嘉靖年間,清道光年間增建抱廈,清代末年增建后大殿。寺內(nèi)建筑坐西朝東。自東往西依次分布如下:寺門、古棚出廈、前大殿、后殿、拱窯式殿。原占地規(guī)模較大,后被民房所占,現(xiàn)南北、東西各長57.50米,面積3305平方米。主建筑西大殿面積360余平方米,四周建有南北講堂及對廳、沐浴室共計二十一間。后大殿斗拱木結(jié)構(gòu)及大殿兩側(cè)的雕刻刻工精湛。已有580多年的歷史。是研究明清時期建筑藝術(shù)和宗教歷史、大運河史寶貴實物資料。
洪官營清真寺位于臨西縣洪官營村里。東西60米,南北寬27米,面積約670平方米。建于明宣德至天順年間(1426-1464年)清咸豐四年(1854年),太平天國起義軍經(jīng)此將寺焚毀。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重修。1981年,洪官營村村出資修復(fù)。近年又屢有修繕。
凈土寺,又名下堡寺,村因寺名,為臨清河西八大寺之一。史載:寺院建于唐貞觀年間(627-649年),后歷代都有擴建,據(jù)寺內(nèi)石刻記載有“敬德八百年重修”的銘文。元代,下堡寺中家村人,任元兵馬大元帥路通對寺院進行了擴建。
擴建后的寺院占地200多畝,寺北是臨清通往上黨(今山西長治)的官道,寺南是通往“三圣廟”的東西大道。寺周邊有72眼水井,按丹鳳朝陽環(huán)繞寺院,至路家莊形成了“鳳頭”“鳳眼”。預(yù)示著路家莊的富貴與吉祥、寺院建筑東西寬150多米,南北長200多米,寺院座北朝南,山門前有凹型照壁,寺中軸線上有三座大殿,天王殿、觀音殿和大雄寶殿。在下堡寺有一個大閣,當(dāng)?shù)胤Q之為“皋”,名稱“玉皇皋”,民謠有“下堡寺的皋,臨清的塔,濟南府的大菩薩”傳說。明代臨清人五英有《詠凈土寺》:“西風(fēng)吹我到禪林,邂逅盤桓且散心,蓮社香銷僧住講,松關(guān)畫靜鳥調(diào)音。綠楊駐馬秋還熱,金界題詩日未沉,幾度笑談相唉厚,清茶啜罷酒重斟。”
明末清初,連年戰(zhàn)火使寺院受到了破壞,抗日戰(zhàn)爭時期,日軍將寺院洗劫并放火燒毀,后來經(jīng)多年取土,寺院遺址談成了平地。幾十年間在此不斷有各種磚石和瓷片,有唐代的黃釉器、宋代的白釉器、元代的龍泉器、明代的青花器。
說凈土寺不得不提到一個高僧,這個人就是后世稱為“賈菩薩”的萬安禪師。
萬安禪師,名廣恩,俗姓賈氏。洺水章華里人(《威縣志卷十五》)。金末在威縣經(jīng)鎮(zhèn)法云禪寺祝發(fā)為僧。后游歷四方,參訪名師。曾在臨城山棗強霍氏宅修習(xí)。傳說萬安“閉門誦持大悲章句,勤敬精進?!毙蕹珊螅盎鹉?,暴莫之害。以至雞啄香而爇,牛受戒而馴?!保ā?a href='/shunde/' target=_blank>順德府大開元寺弘樣慈博化大士萬安恩公碑》)大師法力神奇,“能使甘泉出涸井,斗米飽萬人?!保魅f歷《廣宗志》)
元初,路通請萬安禪師住錫臨清下堡寺,修建了凈土寺。并以東晉慧遠建凈土道場,做白蓮花會,聲聞朝廷。蒙古國太祖成吉思汗十二年(1218),萬安在邢州(邢臺)開元寺修建了十三級圓照塔并主持開元寺。萬安禪師大發(fā)慈悲,救弱濟貧。一時僧俗弟子,“幾半天下”,世稱“萬安菩薩”,受到元世祖忽必列的高度重視。當(dāng)時在燕京大萬壽寺舉行資戒大會,萬松行秀請他“登壇說戒”。
乃馬真皇后二年(1243),萬安禪師圓寂,天地為之動容,“大風(fēng)晝晦,草木變色”。忽必列追贈萬安為“弘慈博化大士”,恩準在邢州開元寺“塔于丈室西二十步有奇,為安厝所,”為萬安大師興建“大開元寺弘慈博化大士萬安恩公塔”。并派軍士為之營葬,移葬時,萬安大師容貌如生,指甲和頭發(fā)都長長了。身體周圍充滿了舍利子。觀者無不為之動容感嘆(見《重修威縣志》卷十五)。萬安禪師著有《白蓮集》傳世,著名高僧萬松行秀讀后感慨地說:“這是觀音大士方便濟人利物的心?。 比f安禪師傳法于山東、河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蘇、江西等地,弟子有萬松行秀、損庵洪益、小山宗書,弟子法派數(shù)人曾主少林,現(xiàn)壽昌系、焦山系、九華山、娥眉山等寺院為萬安禪師所創(chuàng)“賈菩薩宗”法系。
Hash:496a03ce307d7d37300661097c55ce16cdf19e6d
聲明:此文由 臨清新媒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