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府文化和粵語發(fā)源地不是廣州而是這座城市,城內(nèi)有個小萬里長城
廣東有座城市在古代很牛,不僅有2000多年的文化,它還是廣府文化和粵語的發(fā)源地,這座城市不是廣州而是肇慶。
肇慶古稱端州,是宋徽宗趙佶的封地,徽宗登基后親筆御賜端州為肇慶,意為“開始帶來吉慶”的意思。大多數(shù)人以為廣州誕生了廣府文化,其實事實并非如此。
肇慶有個封開縣,三國以前,封開一直是嶺南政治文化中心,漢武帝時期,還在封開設(shè)置了交州刺史部,作為嶺南首府存在了大約375年。明嘉靖四十三年,兩廣總督府從梧州遷至肇慶長達182年,可以說沒有肇慶便沒有廣府文化。
關(guān)于肇慶名字的由來有一個傳說,這個傳說被刻畫在肇慶的古城墻上。宋元豐五年,宋神宗趙頊得子名趙佶,趙佶從小便喜歡文墨,長大后發(fā)明了瘦金體書法,當(dāng)然,這是后話。
話說,紹圣三年三月,趙佶被封為端王,肇慶是他的封地,按理說,趙佶是無論如何也輪不到當(dāng)皇帝的,那么他是如何當(dāng)上皇帝的呢?
我們可以先來清理一下人物關(guān)系。趙頊?zhǔn)撬未?位皇帝,生了14個兒子,趙佶排在第11位。趙頊35歲英年早逝之后,6子趙煦繼承了帝位,為什么趙煦能夠繼承帝位?因為他的前面5個哥哥全都早殤。不過趙煦當(dāng)上皇帝之后25歲就病死了,膝下無子,可能因為死的突然,又沒有立下遺囑,可國不可一日無君,只好太后垂簾聽政。但太后掌權(quán)也不是長久之計,必須得選出個人來當(dāng)皇帝。
這個時候依然輪不到趙佶,因為比他大的10個哥哥里還有一位哥哥活著,那就是趙頊的第9個兒子趙佖。自古立皇帝立長不立幼,不過這位趙佖生來便體弱多病,怎么辦呢?有一回太后夢到趙佶頭戴皇冠騎著金麒麟,便用這個“天意”推趙佶當(dāng)上了皇位。雖然內(nèi)容簡短,但這期中包含有多少腥風(fēng)血雨的宮斗我們只能依靠想象了。雖然趙佶沒有親自來過肇慶,不知道自己的封地什么樣,但認為正是肇慶給他帶來了好運讓他登上了宋代第8位皇帝的寶座。身份升級,封地的名字當(dāng)然也要升級,自此,端州便升級為了肇慶。
肇慶舊城保留有一段周長為2800米的古城墻,始建于1053年,如果你記不住這個日子,這一年是著名的北宋詞人柳永逝世的同一年。肇慶的古城墻歷經(jīng)900多年大約被歷代人修建過20多次。它原本是一段土城墻,各個朝代你添一磚他加一瓦越變越雄偉壯觀,但它的周長自始至終倒從沒有變過。
城墻一共有四個門,明朝時改東門為慶云、西門為景星、南門為南薰、北門為朝天。初次來肇慶,第一個想看的景點便是古城墻,想看看這個被稱為肇慶小萬里長城的古城墻到底是什么樣子。雖然第一次登城墻對肇慶路況不熟,不知道城墻入口在哪里,但在路上便看到了城墻上壯觀的披云樓。
披云樓高三層,始建于公元1118年,當(dāng)時是作為瞭望臺而存在的,因為地勢高,常有云霧繚繞,便取名為披云樓,是端州古代八景之一。
實際上距離我們最近的登城墻入口就在朝天門與披云樓之間,但我們因為不熟悉地形繞進了城內(nèi)。為避免多走冤枉路,便停下來問路,沒想到停車的位置恰好便是登城墻的入口。也就是說,城墻外地勢低,城墻內(nèi)地勢高。據(jù)說,當(dāng)年城墻四角有角樓,城外有護城河,四個城門之外還有甕城,清末民初,有一年肇慶鬧洪災(zāi),便拆了角樓、文昌閣等填塞城門,將城門修成了斜坡以利通行。因此,我們雖然在斜坡之上,卻不知道已經(jīng)站得與城墻一樣高了。
聽起來怪可惜的,就像廣州城一樣,當(dāng)年因為城內(nèi)人口越來越多,便將城墻拆毀筑路,雄偉的廣州城僅剩下越秀山上短短的一截。但好在肇慶這2800米古城墻雖歷經(jīng)近千年時光,城墻和城門卻始終未改,乃全國罕見。
古城墻外是明亮的現(xiàn)代馬路和現(xiàn)代建筑,城墻邊卻保留著諸多騎樓老建筑,看起來復(fù)古又滄桑,給人一種穿越宋城的感覺。沿著城墻慢慢游覽,真有肇慶2.8公里,歷時近千年的恍惚之感。
Hash:1e10b56730ff34722d1d2e876f35f86fe67be353
聲明:此文由 開心菜菜慢生活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