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陽金溪蔡氏象地古墓與虱母仙何野云
相傳元末起義軍陳友諒軍師,元朝末年,陳友諒兵敗,其軍師化名“何野云”為避過朱元璋軍隊的追殺,化妝成乞丐一樣,故世人稱“虱母仙”,在潮汕一帶云游,寄情于山水。明洪武年間,何野云流落到了潮州府地界——主要是潮陽,揭陽以及海陽,為人營造陰宅,指導建筑風水,成為名噪一時的地師。何野云技術高超,據(jù)說他有時候哼著“人生在世不得意、牽動長江萬里愁……國山河在……”等詞句。
明朝初年,潮陽金溪一戶姓蔡人家,聞聽這里隱居一位道行非凡的大地師虱母仙,為人擇地看風水均得寶地,百試百驗,便專程前往聘請虱母仙為其家擇地葬祖。虱母仙見其來了兄弟二人,便問其家有多少“房頭”(即多少兄弟)。兩兄弟互遞個眼色,告訴虱母仙他們只有兩兄弟,即二個房頭。虱母仙便在山上幫他們精心選了一塊只適合兩房頭的“象地”風水寶地,待另擇日安葬先祖。
這一日,虱母仙擇妥“象地”風水地之后下山,正走到不遠的一個小山丘處,見一少婦伏在一丘土墳上嚎啕痛哭,甚是悲慟,其情堪憐。虱母仙心生惻隱,遂上前相詢其故。少婦打量他一番,知其便是大名鼎鼎的虱母仙,忙擦干眼淚,止住悲傷,一字一句向其道出原委。原來,去請虱母仙擇地修祖墳那兩兄弟并非真的僅兩兄弟,而是有三兄弟,他們倆一個排行老大,一個排老三,老二卻不幸早逝,而這位少婦不是別人,正是已故的老二之寡妻,其家中還有一十歲孤兒。這老大、老三兩人心胸狹窄,心術不正,為爭奪祖上遺留下來的幾分薄地和二間破屋,明爭暗斗已久,自老二去世后,他們更是合伙欺負這孤兒寡婦,企圖將他們母子逼走或逼死,然后霸占所有家業(yè)進行分贓。這寡婦生性倔強,雖平日多受叔伯兩家欺凌,日子過得很艱苦,但她還是硬撐起這個家,專心致志撫養(yǎng)孩子。今日她聞知叔伯二人撇開她這一房頭,私自請風水大師擇地修祖墳,心中傷感,想到丈夫去世后,平日雖老老實實做人,仍常受叔伯欺負,不禁悲從中來,跑到丈夫墳前失聲痛哭起來。
虱母仙了解詳情之后,義憤填膺,鄙視那兩兄弟狼心狗肺,為謀私利不惜骨肉相欺,甚至狼狽為奸欺騙他一代宗師為其擇寶地修祖墳,心想若非今日所遇所見,豈不讓他們蒙騙幫其陰謀得逞,害了一家無辜之人,這兩兄弟實在可惡。同時,他對少婦的遭遇報以十分的同情,也受少婦作為一婦道人家竟能如此堅強不屈、守節(jié)育兒的美德所感動。于是,他一面不露聲色繼續(xù)幫那無良兄弟把祖墳修成,但只是修成平平穩(wěn)穩(wěn)的普通風水,既不給其顯達之報,也不對其造成傷害,因為神仙必有容納人的寬廣胸懷,即使受騙也不生害人報復之惡念。一面卻悄悄在半山的另一處為少寡婦擇了一處風水寶地,名曰“半天吊燈籠”,并指點她某日某時將其亡夫骸骨遷葬于該處,保其日后非但不滅反得大發(fā)展。
少寡婦千恩萬謝,并依言而行。不久,日子逐漸好過起來,諸事均順利,后來兒子長大也大有出息。再后來,整個金溪就算這一戶二房頭的子孫最興旺發(fā)達。
虱母仙何野云介紹何野云(1325~1393),原是生于元末、活動于明初的一名道人。元末時下山作為軍師,輔助陳友諒的紅巾軍,和朱元璋率領的、劉伯溫當軍師的起義軍,逐鹿天下。后來,陳友諒敗亡,何野云浪跡天涯。因渾身虱子,蓬頭垢面,行為怪異,故民間稱其號為“虱母仙”。在潮汕一帶云游,寄情于山水。明洪武年間,何野云流落到了潮州府地界——主要是潮陽,揭陽以及海陽,為人營造陰宅,指導建筑風水,成為名噪一時的地師。何野云技術高超,據(jù)說他有時候哼著“人生在世不得意、牽動長江萬里愁……國山河在……”等詞句。
供奉虱母仙的廟宇一代梟雄陳友諒的軍師,易名何野云,民間稱虱母仙,成為潮汕地區(qū)一方保護神,乃是潮汕一大獨特的民俗。虱母仙何野云因為功德卓著,深得潮汕百姓人心,升仙后潮汕各地都有廟以紀念仙師,四時香火旺盛。潮汕人為紀念何野云,建廟供奉。主要有:潮陽貴嶼何僊陵、仙湖福天宮、仙城安樂三仙宮、揭東風門古徑三仙廟、博羅普濟寺、普寧樹腳村云昌殿、潮南峽山龍尾廟、揭西黃山王公廟、潮州鰲頭龍尾廟、汕頭岐山古廟、金港龍尾廟、南畔寮龍尾廟、高埕古廟、佳和善社、東墩龍尾廟、徑腳三仙廟、兩英鶴豐紫云觀三仙廟、揭西仙坡鄉(xiāng)三山永峙廟、洪陽虱母仙廟以及澄海港口龍爺廟等。現(xiàn)潮汕祭何野云(龍尾圣王)的廟宇達60余座,義社(父母會)龍尾圣王神壇更是無法統(tǒng)計,僅汕頭龍湖區(qū)下蓬鎮(zhèn)各義社(父母會)會所供奉龍尾圣王就多達近百座。
虱母仙曾經(jīng)是陳友諒的軍師根據(jù)各種史料及民間傳說均明確地記載 “虱母仙”何野云是陳友諒軍師,得到潮陽縣志的記載,為唯一的官方文件,這點毋容置疑。虱母仙“何野云”確有其人,但并非真實姓名。另外從生活常識來說,我們會把自己的情況告知身邊比較親近熟知且信任的人。虱母仙為仙城趙氏建了城寨、建了趙氏宗祠、一世祖五千公墓米缸地(傳為遷骸骨)、二世平田公祖墓雙鳳朝案、三世碧川公祖墓虎地,做這么多工程,其跟趙碧川必然非常熟悉,且交情深厚。所以趙家應該是知道虱母仙的身世的,從仙城流傳下來的說法,虱母仙曾經(jīng)是陳友諒的軍師。虱母仙何鳳港盧氏,虱母仙為鳳港盧氏建了欹寨門、四世祖公墓飛鳳地,四世祖母墓石壁嶺雞母石,他們交情亦絕非泛泛,虱母仙在鳳港還有一養(yǎng)女。按照常理,在長期相處的情形下,虱母仙必會跟他們透漏他自己的身世:陳友諒軍師的身份?,F(xiàn)在仙城和鳳港流傳下來的說法,就是虱母仙曾經(jīng)是陳友諒軍師。這與廣泛流傳在潮汕民間的說法是一致的。潮陽縣志亦印證了這個說法。
據(jù)記載,何僊者,俗稱虱母仙,化名何野云。公元1362年,何野云事助陳友諒,與朱元璋爭雄天下,后來戰(zhàn)敗。至正二十八年,即公元1368年,朱元璋統(tǒng)一天下,改號明洪武元年。洪武六年,即公元1373年,何野云,來到了潮汕,便開始隱逸于荔枝巖,風門古徑,徑腳仙寮,桑浦山金雞把后門,鳳港,山門城等地。何仙行蹤飄忽莫測。到了后來,便經(jīng)常居住在鳳港盧氏四世祖盧寬家中。并以擅長造祠堂廟宇、名勝亭閣、圍筑鄉(xiāng)里、造橋通津、掘井泉、修筑渠道以利航運著稱鄉(xiāng)里。何仙還以善占卦、擇風水稱譽鄉(xiāng)眾。何仙又被稱為地僊,其足跡廣布潮汕各地。洪武二十六年,即公元1393年,何仙逝世,享年68歲。盧氏主人,遵其囑咐,在鳳港鄉(xiāng)外鳳頸處,為他修筑了一處墓穴,并鐫其銘曰:何僊陵。
虱母仙何野云其遺作《何野云潮州名地鉗記序》結(jié)尾處有詩曰:
何人曉得是神仙
野鶴孤飛年又年
云開露出牛眠地
留與人間種福緣
此詩是一首藏頭詩,每一行第一個字連起來,即“何野云留”,表明是何野云留的詩句,亦表明仙師在潮汕地區(qū)的作品,是留給潮汕地區(qū)的一筆文化遺產(chǎn)財富。第二句“野鶴孤飛年又年”,表明何野云自從陳友諒兵敗后,多年孤身一人的落寞心情。第三句的“牛眠地”,比喻風水寶地,何僊幫潮汕各村各寨做的各項工程建筑,都是其高超技藝的結(jié)晶。最后一句,表明何僊與潮汕人民的緣分,勸誡世人為善結(jié)善緣。
據(jù)光緒十三年(1884)《潮陽縣志》卷十三雜錄篇中的原文記載:“明初有虱母仙者,精于青烏之術、至潮陽為人擇地,而多不扦穴,聽人自得之,矢口成讖,后吉兇皆如券,每遇其蹲坐處,則多吉地,故人往往陰識之以為驗?;蛟唬杭春我霸埔玻瑥年愑颜彾鴶?,佯狂來此,然終不得而詳,居止無定,多在鳳港盧家,其鄉(xiāng)外有冢累然,傳為所葬處。”
何野云墓位于潮陽區(qū)貴嶼鎮(zhèn)鳳港鄉(xiāng)鳳頸下手砂,碑文為“元地僊虱母山先生墓,鳳港主人盧立,光緒十三年(1887)重修”。據(jù)重修仙陵碑記所載:何仙師享年六十八歲,逝于1393年,此穴位乃仙師生前已相中。光緒十三年重修其墓,至1996年又重修。墓旁有何僊紀念祠。(照常理,墓碑應該寫的是姓名,仙師墓碑沒有寫姓名何野云,而是寫虱母山先生,估計是因為“何野云”是化名、易名之故,不是虱母仙的真正姓名) 虱母仙在世時是一位道人從一些傳說,比如“鑿仙泉救難”、“坑水變酒嫌無糟”等,可知虱母仙何野云當時是以道人的形象行走在潮汕大地的。
其遺作《何野云潮州名地鉗記序》中言道:“誰識仙風道骨”,進一步證明虱母仙何野云是一位道人,這個事實也有上面多方文獻證明。鄒普勝是白蓮教徒,也是一位道人,所以虱母仙何野云有可能就是鄒普勝,這個結(jié)果只是可能而已。
虱母仙何野云其遺作《何野云潮州名地鉗記序》中更有言道:“國不介慮,家無牽懷,脫志在塵埃之外”,說明自從陳友諒兵敗后,虱母仙寄情山水,閑云野鴨的心境。
“何野云”是陳友諒軍師的化名就完全符合邏輯。先簡單從這兩個名字的字面意思理解,“何”即暗含有“自己不知自己從何而來”,或者說“不愿告訴世人自己是從何而來”的意思;似在暗示自己“改名換姓后隱居山林”之意;“野云”就更好理解,意思是“從此不問政治,不卷入俗世紛爭,不貪俗世凡塵的榮華富貴,甘心寄情山水,過閑云野鶴的生活,樂得安逸超脫?!边@樣理解則完全與史料記載及民間傳說相吻合。
據(jù)知情的鳳港鄉(xiāng)里人介紹,在1970年破四舊,立四新時虱母仙墓被開掉,里面存一副道袍和一支塵拂,據(jù)此可知,虱母仙在世時是一位道人,這是確鑿的。但并不能證明這只是一座衣冠墓,為什么呢?據(jù)遷墳有經(jīng)驗的人介紹,在潮汕比較潮濕的環(huán)境中,骸骨埋到地下,如果在山地干燥的地方骨頭可以存在三百年左右。當然我們這里講的是潮汕民間的安葬方法,而不是像埃及木乃伊那種經(jīng)過特殊加工且極度干燥的地方,骸骨可以存在千年以上。而在潮濕的地方,幾十年就化沒了,成為泥土。這個經(jīng)驗是得到多方證明的,而且他曾經(jīng)遷過一座30年左右的墳,里面的骸骨就已經(jīng)化沒了。所以照這樣分析,虱母仙的墓是座落在潮濕的練江邊上,甚至有時候發(fā)洪水時水會漫過墳埕,因此虱母仙的骸骨不能保存太久。虱母仙逝于1393年,距1970已經(jīng)577年了,近600年歷史其骸骨極大概率已經(jīng)化為泥土。綜合上述,可以得出結(jié)論,虱母仙在世時必是一位道士。這與流傳于民間的很多傳說的形象相符。
思考1:朱元璋為什么沒徹底追殺陳友諒軍師? 從另外一個史實來推測,為什么朱元璋不會追殺失蹤了的陳友諒軍師。鄱陽湖大戰(zhàn)陳友諒死后,陳理率眾退入武昌據(jù)守,眾將擁陳友諒兒子陳理為帝,不久,明兵破武昌,陳理降,元末第一猛將張定邊遁入佛門(在福建泉州晉江靈源山上隱居,采藥救人,當?shù)赜泻芏嗨膫髡f。后來活到99歲,明朝已經(jīng)換了三個皇帝。作為曾經(jīng)跟張定邊共事過的陳友諒軍師,到潮汕而為地僊,他們兩人算是各有所歸了),后朱元璋封陳理為歸德侯,禮送陳理出境入朝鮮,后終老于朝鮮。朱元璋對陳友諒的老父老母也予以善待,陳友諒的哥哥陳友才得到父母侄兒安全的消息后,也率部投降。 思考2:手上沾過血的陳友諒軍師有可能是仙嗎? 《楞嚴經(jīng)》中有言:“無一眾生而不具如來智慧,但以妄想顛倒執(zhí)著而不證得?!薄胺畔峦赖?,立地成佛”就是這兩句經(jīng)文的方便說法。在佛家看來,眾生皆有佛性,即便是過去作惡多端的“壞人”,若能改換心性,棄惡從善,也可成就菩提佛果。譬如《法華經(jīng)》當中,佛陀就為“出佛身血”的提婆達多授記,未來當?shù)米龇?。“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也就這樣成了勸導惡人停止作惡,一心向善的經(jīng)典之語。 《左傳·宣公二年》曰:“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思考3:"傍名人"現(xiàn)象 近年來各種“傍名人”現(xiàn)象見諸于報道,網(wǎng)絡搜索很多這方面的信息。名人故里爭奪之風愈演愈烈,從神話傳說、三皇五帝,到先秦諸子、三國群英,甚至佳麗、反派。風起云涌的“故里爭奪戰(zhàn)”,女媧、炎帝、牛郎織女等傳說人物,老子、西施、曹操等眾多歷史名人都未能幸免。因為虱母仙何野云在潮汕家喻戶曉,但是其真實身世又沒有官方說明。利益驅(qū)使,虱母仙無可幸免地,被"傍名人"了。有的人牽強附會,說虱母仙故里是他們某某地方的,他們會杜撰一些理由及文獻佐證他們的觀點(真實性存疑),但其實是破綻百出,經(jīng)不起推敲;有的人把虱母仙在潮汕為民謀福的故事,杜撰安插到他們的祖先身上;有的人否認虱母仙何野云曾為陳友諒軍師,理由是他們的祖先何野云其實是個大官(這樣只能說明他們的祖先何野云,跟潮汕虱母仙何野云是不同的兩個人,同名同姓古來有之);有的人說他們的祖先壽命跟潮陽鳳港何僊陵記載的壽命不同(同樣只能說明潮汕虱母仙何野云跟他們的祖先是不同的兩個人);有的人把“何野云”這個名字,安插到他們祖先(原名非此名)的身上,杜撰出一些文獻證明“何野云”是他們祖先(其實他們祖先原名并不是“何野云”);甚至還有人聲明虱母仙的墓在他們的家鄉(xiāng)(但實際上他們所謂的家鄉(xiāng)沒有像潮陽何僊陵一樣的古代墓碑和碑記為證),如此種種,實在可笑,是希望通過“傍名人”吸引人去投資發(fā)展旅游業(yè)?他們的"傍名人"并不會被潮汕人民所認同。所謂謠言止于智者。“虱母仙”何野云是陳友諒軍師,得到潮陽縣志的記載,為唯一的官方文件,這點毋容置疑。并且何僊陵重修碑記也是如此記載。虱母仙“何野云”確有其人,但并非真實姓名,只是化名。古往今來,有無數(shù)高人奇人沒被歷史文獻所記載,所以曾經(jīng)的陳友諒軍師“何野云”的真實姓名,根本就沒必要再去考證,現(xiàn)在根本不可能去考證距今600多年前的具體史實(一些文獻只能參考),肯定沒有確定的答案,就讓其作為一個美麗的謎,一個神奇的傳說在人們心中千古流傳。
虱母仙在歷史上實有其人,詳情參考下面鏈接: “虱母仙”及其化名“何野云”稱呼的由來 虱母仙何野云墓--潮陽貴嶼鎮(zhèn)鳳港何僊陵 虱母仙何野云的身世之迷
Hash:6c23bf5f333fad943aacb618d1ef24fe4c274be8
聲明:此文由 天星突起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