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国产成人精品视频app,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中文字幕不卡在线高清,精品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美女胸屁股无遮挡,久久久久久91香蕉国产,美女图片大黄

李零 | 秦人的遷徙與崛起

星期五

【 導讀】 35年前,我討論過陜西寶雞太公廟出土的秦公鐘、镈,并順便討論過傳世的秦公簋。31年前,我討論過德公都雍前的秦世系和都邑、葬地。在這兩篇文章中,我對秦人早期的活動中心和遷徙路線曾有所梳理, 與后來考古學界的主流意見相反。這里有兩種基本判斷,一種是我和少數(shù)學者主張的 “秦在汧渭之會 ”說,即陜西寶雞說,另一種是多數(shù)學者主張的“秦在秦亭”說,即甘肅清水說。三十多年轉(zhuǎn)眼就成過去,我對我的基本判斷至今不悔。當時我曾說,“本文主要是從歷史文獻學的角度考證秦早期都邑葬地,問題的證實還有待于考古學的發(fā)現(xiàn)”?,F(xiàn)在,考古發(fā)現(xiàn)日益增多,如何從周、秦、戎的整體關(guān)系來重新檢討這兩種觀點,恐怕很有必要。我想借這個展覽的機會,發(fā)表一點兒我個人的意見,拋磚引玉,就正于學界同仁。

1.姬姓:姬姓最有名,當屬周人。周人自豳遷岐,來自隴東、陜北的黃土高原,與西北戎狄有不解之緣。姬姓不止是周人的姓,也是很多少數(shù)民族的姓(有些可能是冒姓),如東周時期,驪山腳下的驪戎(與申通婚),山西的大戎(即狐氏,與晉通婚),〔1〕還有滹沱河流域的白狄(鮮虞、中山),他們也都是姬姓。

▲滹沱河上(任超 攝)

2.媿姓:

媿姓最有名,當屬唐叔封晉的懷姓九宗,懷姓即媿姓。

王國晉獻公娶大小戎子,見《左傳》莊公二十八年。

杜預注以大戎子為姬姓,小戎子為允姓。

但《史記·晉世家》則以大小戎子為姊妹。

維說,媿姓是鬼方之姓。

鬼方來自貝加爾湖一帶,初居內(nèi)蒙古河套,號稱河宗氏,后順黃河南下,分別進入陜西、山西,東周以來集中在晉東南,號稱赤狄。

媿姓和姬姓都來自北方,但姬姓主要在陜西,媿姓主要在山西。

媿姓屬于北狄系統(tǒng)。

3.姜姓:姜姓來自西方,屬于西戎系統(tǒng),與姬姓世代通婚(西周12王,至少有六個王娶自姜姓)。學界公認,姜姓與氐、羌有關(guān)。氐、羌是藏族羌族的祖先,歷史上與漢族關(guān)系最密切(兩者同屬蒙古人種、漢藏語系)。他們從青海進甘肅,從甘肅進陜甘,從陜西進山西、河南,有許多不同分支,號稱姜戎(或姜姓之戎,或姜氏之戎)。姜姓歸附周人,有號稱四岳之后的申、呂、齊、許。申,初在陜西,與周通婚,后分一支遷南陽,留在陜甘的叫西申,遷居南陽的叫南申。西申也叫申戎。呂,初封不詳,后遷南陽。齊出于呂。太公呂尚佐文、武圖商,有勛勞,封于齊,是周的舅氏,與周關(guān)系最密切。許國也從呂國分出。西周晚期,西戎為禍,主要是姜戎和犬戎。姜戎是姜姓,犬戎是允姓,二戎皆聽命于申侯。周宣王三十九年,千畝之戰(zhàn),周師敗績于姜氏之戎(《國語 ·周語上》),從此元氣大傷,降及幽王,被申侯率犬戎攻滅?!蹲髠鳌穬纱翁岬浇罩郑ㄙ夜?、襄公十四年),范宣子稱其祖吾離,本居瓜州(今甘肅敦煌),被秦人迫逐,離開瓜州,投奔晉國,晉惠公特意把他們安置在晉都南鄙,讓他們幫助晉人打仗,好像羅馬帝國的日耳曼雇傭兵。所謂“秦人迫逐”,從年代看,應指秦穆公伐戎。

4.允姓:王國維說,允姓是獫狁之姓。獫狁是該族自名,古書有許多不同寫法,一類寫法是獯鬻、薰育、葷粥,一類寫法是混夷、昆夷、緄戎。獫狁之名,流行于西周,西周以后,寂然無聞?!蹲髠鳌酚兴^允姓之戎(僖公二十二年、昭公九年),蓋其孑遺。這支戎人也叫陸渾戎(宣公三年,成公六年,昭公十七年、二十二年),本居瓜州,晉惠公、秦穆公遷其民于河南,始定居于熊耳山南,伊河上的嵩縣,最后滅于楚。陸渾是其本名,與上述名稱屬于一系。古人有一種說法,允姓之戎出自塞種(Saka)。塞種即操東伊朗語的斯基泰人(Scythians)。古代西域是印歐人的游牧天堂,蒙古、突厥系的游牧人皆后來者。蒙古人種與高加索人種互為進退,主要在新疆東部和甘肅西部之間?!蹲髠鳌氛f允姓之戎初居瓜州,他們很可能是印歐人或混有印歐人的血統(tǒng)。瓜州既有姜姓之戎,也有允姓之戎,兩者相伴相隨,正是活動于這一帶。王國維治西北史地,嘗為匈奴找源頭。他說獯鬻、昆夷、獫狁即匈奴的前身,可能很有道理,但說鬼方是獫狁的前身則大謬不然。允姓來自西方(新疆和甘肅),中心在甘肅,屬于西戎系統(tǒng);媿姓來自北方(內(nèi)蒙),中心在山西,屬于北狄系統(tǒng)。 王國維不別戎狄,把鬼方當獫狁的前身,此說不可從。

5.姒姓:與上不同,來自東方(山西)。司馬遷記姒姓12支,核心是夏后氏。 夏人住在晉南、豫西。其他11支,杞、繒在山東,褒、莘在陜西,則是夏人擴張的結(jié)果。周人與他族聯(lián)姻,除與姜姓互為姻婭,還娶姒姓女子。如文王后為太姒,幽王寵幸褒姒。太姒出自莘,褒姒出自褒。莘在陜西合陽,褒在陜西漢中。

6.嬴姓:與上不同,來自東方(山東)。司馬遷記嬴姓13支,主要是魯南、蘇北、皖北、豫東的土著,屬于東夷和南淮夷。其中一支, 西遷山西者為趙人的祖先,西遷甘肅者是秦人的祖先。嬴姓不僅與姜姓通婚(如大駱的配偶是申女),也與周王通婚(如秦武公的配偶是王姬)。

二、《史記》的重要性

周、秦、戎是三角關(guān)系。西戎的中心在隴山西側(cè),周之舊都在岐山腳下。秦在隴山以東和岐山以西,正好在兩者間。西周晚期,周、戎間的種種沖突,都與秦分不開。

《史記》講秦,有兩篇東西,一篇是《秦本紀》,一篇是《秦始皇本紀》,這是研究秦史的基本史料。秦立國前和立國后的歷史,即秦國史,見《秦本紀》?!肚厥蓟时炯o》只講秦始皇的出身背景和生平經(jīng)歷,還有他的后繼者秦二世,其實是秦代史,跟這里討論的問題關(guān)系不大,但 《秦始皇本紀》后附錄了一篇秦世系,卻很重要,是研究秦國史的重要參考。

《史記》是以譜牒為框架的大歷史,特別重視族源、世系和居邑、葬地。 漢代和秦代,不僅年代相近,而且地土相襲。司馬遷,世為太史公,遍覽皇家圖籍,他能看到的秦國史料最多。這些史料是蕭何從秦代的皇家檔案館直接接受,來源最可靠。

司馬遷作《秦本紀》,他根據(jù)什么材料?答案是 秦人的譜牒,即著名的《秦紀》?!肚厥蓟时炯o》附錄的秦世系,前人稱為“別本《秦紀》”。這兩篇東西,有些說法不一樣,司馬遷是以《秦本紀》為主,而以《秦始皇本紀》后面的秦世系為輔。他是把后者當這兩篇本紀的附錄。研究秦世系,我們還是要以《秦本紀》為主。

《秦本紀》講秦人的族源,主要是從中潏講起。司馬遷說,中潏父為戎胥軒,母為申侯之女,早在商周之際就投奔周人,定居西垂(西犬丘,在甘肅禮縣),和戎人住在一起。中潏生蜚廉,蜚廉二子:長為 惡來革,是秦人的祖先;幼為季勝,是趙人的祖先。惡來革以下的世系是:女防—旁皋—太幾—大駱。大駱有二子:成與非子。非子養(yǎng)馬有功,周孝王想立非子繼嗣大駱,但阻于申侯之言,不得立,別封于秦。真正繼承大駱的是成,而非非子。非子封秦前,只有秦人的族源史,沒有秦史。我們不能把秦人的族源史與秦史混為一談。

司馬遷講這一段,中潏到蜚廉和蜚廉二子,有些細節(jié)還不太清楚,惡來革到大駱只有五世,恐怕短了點。但大駱以下的世系比較可靠。大駱之族,活動范圍主要在隴山西側(cè)的天水一帶,西有甘谷,南有禮縣,北有秦安,東北有清水、張家川,沒問題。問題主要是,大駱一支的居地并不等于秦人的居地。

《史記》敘事,特點是兼存異說、各從主述,比如同一件事,有好幾種說法,彼此不一樣,怎么辦?

他的辦法是采取口述史學的辦法,講秦以秦的史料為主,講楚以楚的史料為主,彼此矛盾沒關(guān)系。即使同一個國家或同一個人,只要有不同說法,也要適當保留,以一說為主,他說為輔。比如他講老子,居然有三種說法。其實,西方古典作家寫歷史照樣有這種體例。比如希羅多德的《歷史》就是如此。

秦在什么地方?司馬遷的描述是:

非子居犬丘,好馬及畜,善養(yǎng)息之。犬丘人言之周孝王,孝王召使主馬于汧渭之間,馬大蕃息。孝王欲以為大駱適(嫡)嗣。申侯之女為大駱妻,生子成為適(嫡)。申侯乃言孝王曰:“昔我先酈山之女,為戎胥軒妻,生中潏,以親故歸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今我復與大駱妻,生適(嫡)子成。申駱重婚,西戎皆服,所以為王。王其圖之?!庇谑切⑼踉唬骸拔舨铻樗粗餍?,畜多息,故有土,賜姓嬴。今其后世亦為朕息馬,朕其分土為附庸。”邑之秦,使復續(xù)嬴氏祀,號曰秦嬴。亦不廢申侯之女子為駱適(嫡)者,以和西戎?!墓辏游鞔箤m。三年,文公以兵七百人東獵。四年,至汧渭之會。曰:“昔周邑我先秦嬴于此,后卒獲為諸侯?!蹦瞬肪又?,占曰吉,即營邑之。

這里,意思很清楚:第一,非子為周孝王養(yǎng)馬,在“汧渭之間”,即渭水以北,汧、隴之間;第二,周孝王 “分土為附庸”,“邑之秦”,肯定在岐周附近;第三,文公東獵,卜居營邑,在“汧渭之會”?!皼F渭之會 ”是汧水、渭水交會處,與非子所封是同一地點,這一地點在寶雞地區(qū)。

秦亭說或清水說,見《史記 ·秦本紀》的注釋:

1 《史記集解》引徐廣《史記音義》:“今天水隴西縣秦亭也。”

2 《史記正義》引闞骃《十三州志》:“秦亭,秦谷是也?!?

3 《史記正義》引李泰《括地志》:“秦州清水縣本名秦,嬴始邑?!?

這三條材料皆晚出。徐廣為東晉人,闞骃是北魏人,李泰是唐代人。 學者寧信徐廣、闞骃、李泰,不信司馬遷,這是沒有道理的。學者要想否定 “汧渭之會 ”說,司馬遷是座繞不過的大山。

三、周、秦與西戎

周、秦與西戎有不解之緣。

戎字常與西字連在一起,狄字常與北字連在一起。周、秦起于西北,與戎、狄是老鄰居。

這里所謂“西戎”,主要指來自青海、新疆,聚集在河西走廊和隴山兩側(cè),并沿渭水向山西、河南轉(zhuǎn)進的民族,不包括陜西、山西、河北的姬姓之戎,以及屬于 北方系統(tǒng)的山戎(也叫北戎和無終戎)。

古書對西戎有什么記載?

(一)《尚書》

古書提到西戎,以《尚書》為最早?!端吹洹氛f堯逐四兇,“竄三苗于三?!?。 “三苗”不是今苗族,而是住在三危山(在今敦煌、瓜州)一帶的三支西戎?!队碡暋分v雍州,西界在黑水(今黨河)、三危山,北界在弱水、合黎山。這二山、二水都在今甘肅西部。它提到 “三危既宅,三苗丕敘 ”,下文作 “昆侖、析支、渠搜,西戎即敘 ”(今本錯在雍州節(jié)最后),昆侖、析支、渠搜,就是《尚書》的“三苗”。這三支西戎都是逐水草而居,順黃河北上,從青海進入甘肅。他們最理想的居地,當然是河湟之地和甘肅東部,但受華夏勢力擠壓,被迫往西走,住在河西走廊的西端?!蹲髠鳌诽岬降墓现葜挚赡芫褪沁@三支西戎的后代。

(二)《尚書大傳》

周人的歷史,從一開始就與戎狄分不開。如《尚書大傳》把文王決虞芮之訟當文王受命之年,第二年伐于(即盂),第三年伐密須,第四年伐畎夷,第五年伐耆(即黎),第六年伐崇,第七年卒,其中就有伐 畎夷?!妒酚?·周本紀》也提到這七年之事,但順序不一樣,“畎夷 ”作“犬戎 ”。犬戎見《逸周書 ·王會》、《左傳》閔公二年等。王國維認為,犬戎是獫狁在東周時期的名稱。

(三)《詩經(jīng)

獫狁是西周時期的允姓之戎。獫狁為禍,周伐獫狁,主要在西周晚期。獫狁見《小雅》的《采薇》、《出車》、《六月》、《采芑》,字作 “玁狁”。王國維說,這些篇章都是厲、宣之際的作品,西周金文提到玁狁,也主要在這一段。

(四)《左傳》

《左傳》提到兩支戎人,都是因秦穆公伐戎,被迫東遷,歸附于晉者。一是上面提到的姜姓之戎,舊居瓜州,后遷山西;二是上面提到的允姓之戎,舊居瓜州,后遷河南。

(五)《史記》

《史記》講周史,有《周本紀》;講秦史,有《秦本紀》。西戎無傳,只是作為戎禍和被討伐對象,被這兩篇文獻順便提及,再不然,就是當匈奴的背景,放在《匈奴列傳》講?!肚乇炯o》說,周人靠申、駱通婚以和西戎,西部也曾相對安定。但西周晚期,戎禍漸起。犬戎滅犬丘大駱之族,秦仲伐戎,戰(zhàn)死于戎。莊公雖收復西犬丘,但戎禍已蔓延到隴山以東。其后,周幽王廢申侯女而寵褒姒,導致申侯勾結(jié)犬戎滅西周。秦襄公將兵救周,護送周平王東遷洛邑,“平王封襄公為諸侯,賜之岐以西之地。曰:‘戎無道,侵奪我岐、豐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襄公伐戎至岐,卒。文公卜居汧渭之會,遷都陳倉,收岐以西之地,岐以東,獻于周,這才站穩(wěn)腳跟。

文公以后,秦伐戎,主要有下述事件:

1.秦憲公伐亳戎(亳戎都蕩杜,在陜西西安),見《秦本紀》。

2.秦武公伐彭戲氏(在陜西白水)、邽戎(在甘肅清水)、冀戎(在甘肅甘谷)、小虢(在陜西寶雞市陳倉區(qū)虢鎮(zhèn)),設(shè)邽、冀、杜、鄭四縣,見《秦本紀》。

3.秦穆公伐西戎八國:綿諸(在甘肅天水)、緄戎(即犬戎,在甘肅禮縣)、翟戎(在甘肅臨洮)、獂戎(在甘肅天水)、義渠(在甘肅慶陽、平?jīng)?/a>)、大荔(在陜西大荔)、烏氏(在寧夏固原)、朐衍(在陜西定邊),見《匈奴列傳》。這八個國家,綿諸、緄戎、翟戎、獂戎在隴山以西;義渠、大荔、烏氏、朐衍,除大荔偏東,在隴山以北。

4. 秦孝公西斬獂戎之王,見《秦本紀》。

5. 秦惠文王伐義渠,取25城以為縣,見《秦本紀》。

6. 秦昭襄王滅義渠,設(shè)隴西、北地、上郡,筑長城以拒胡,見《秦本紀》。上述諸戎,分布甚廣,但與周、秦關(guān)系最大,還是隴山西側(cè)的天水一帶。天水一帶是西戎各部的活動中心。如清水縣白駝遺址、張家川縣馬家塬遺址秦安縣王洼遺址,都是戰(zhàn)國中晚期戎人的遺址。這一時期,戎人相繼歸附于秦,禮器多取秦式,但 葬車、車馬器、兵器和飾牌,仍保持戎人特點。其中最引人注目,是三號墓出土了一件銅繭形壺(M3:8)。繭形壺,古人叫椑榼,秦地很流行。銘文在器底,為陽文“鞅”。這個字是鑄造,不是后刻,字體與商鞅諸器的“鞅”字如出一轍,顯然是秦文字。商鞅,前356年為左庶長,前352年為大良造,卒于前 338年,商鞅變法在前356—前338年之間,墓地測年正在這一時間范圍內(nèi)。

天水、甘谷是秦武公伐邽、冀戎所設(shè)的邽、冀二縣。天水不僅有邽戎,也是綿諸戎和獂戎聚集的地方。當時的邽縣包括清水縣。秦代從邽縣分出上邽縣,上邽故城在清水縣城的西北。張家川是西漢隴縣。禮縣是西垂(西犬丘)所在,既是大駱之族的舊都,也是秦莊、襄二公的新邑。緄戎即犬戎,與之比鄰而居。犬戎是住在犬丘(西犬丘)的戎。

清水、張家川靠近隴山,是關(guān)隴大道所必經(jīng)。清水有秦亭村,位于清水縣城以東,秦亭鎮(zhèn)以西。秦亭村有北魏太和二十年殘碑(現(xiàn)存百家村秦樂寺)。其東北盤龍村有清道光二十二年重修關(guān)山驛路碑。翻過隴山,山的東側(cè)是今隴縣。隴縣店子村有秦的城址和墓地,有些考古學家說,這是襄公徙都汧的證據(jù),隴縣是襄公東進建立的新都。

其實,秦在秦亭說和襄公徙都汧說都靠不住,屬于誤用文獻。我在 《〈史記〉中所見秦早期都邑葬地》中已經(jīng)澄清過這一點。

現(xiàn)在,考古學界,很多學者都把非子的封邑定在在甘肅清水縣。理由是:目前,年代最早的秦遺址是清水李崖遺址,其次是甘谷毛家坪遺址,其次是天水的西山遺址、鸞亭山遺址和大堡子山墓地。他們相信,最早的秦不在陜西,而在甘肅。秦人是從清水,翻越隴坂,沿千河,從隴縣經(jīng)千陽到寶雞到鳳翔,一步步往東挪。所有文獻記載的都邑,從西到東,按年代早晚,一個蘿卜一個坑,都能找到相應位置,整個遷徙是一條線。

我不同意這種判斷 。第一,問題不在年代,李崖遺址和毛家坪遺址,無論是否可以早到西周中期、西周早期甚至商代,都不能證明非子封在清水。因為秦是周孝王以來才有的概念,時間在西周中晚期之交。早于這一時期,只有大駱之族,沒有獨立的秦嬴,我們不能把大駱之族當作秦。

第二,清水秦亭距李崖遺址還有相當距離,當?shù)貨]有任何考古證據(jù),足以支持非子受封的秦就在秦亭,現(xiàn)在持清水說者也承認,秦不在秦亭。清水秦亭說出徐廣,廣為東晉人。其說晚出,并不能抹殺和代替司馬遷的說法。秦在清水說肇于秦亭說,前提本身就有問題。

第三,秦亭以秦為名,這樣的地名很多,不能證明秦在秦亭。秦亭以亭為名,從地名不難判斷,只不過是古驛站。秦亭鎮(zhèn)舊名秦亭鋪,秦亭村舊名秦子鋪。鋪是驛站。秦亭只是關(guān)山驛路上的一個歇腳點。

至于襄公徙都汧說,我在《〈史記〉中所見秦早期都邑葬地》中也講過,此說出唐《括地志》,不僅不見于《史記》,而且《括地志》引用的《帝王世紀》也非原文,其實是誤用文獻。

現(xiàn)在,為了探索秦文化,考古學家做了大量工作,積累了大量資料??脊挪牧虾臀墨I材料有矛盾,經(jīng)常不是這兩種材料本身有矛盾,而是我們對兩者的關(guān)系吃不準,對它們的認識有矛盾。這里, 關(guān)鍵不在考古可信還是文獻可信,而在如何正確理解和運用這兩種材料,把兩者放在它們應有的位置上。這么多年,考古材料已經(jīng)推翻了司馬遷的說法嗎?我看沒有。

四、秦人是靠伐戎繼周而崛起

嬴分兩支,秦嬴在隴山東側(cè),駱嬴在隴山西側(cè),駱以和戎,秦以事周。秦人崛起是三部曲:西周晚期,戎勢孔熾,先滅駱嬴,后滅西周,秦人收復西犬丘,護送平王東遷, 周人棄土東逃,把西土留給秦,這是第一步;第二步, 秦人從西犬丘出發(fā),打回老家去,收復岐以西之地;第三步,秦人從寶雞出發(fā),一路上鳳翔原,到岐山腳下,一路沿渭河走,向涇渭之會、洛渭之會、河渭之會不斷挺進,代代伐戎, 收復周人的故土。下面做一點討論。

1.商周考古,有所謂先商、先周,仿此, 秦也有先秦。這個“先秦”不是指秦代以前的歷史,而是指秦國以前的歷史,即非子的族源世系。最近,清華楚簡《系年》透露,武王克商后有武庚三監(jiān)之叛,秦人的祖先“飛廉東逃于商蓋氏(曲阜一帶,即商奄)。成王伐商蓋,殺飛廉,西遷商蓋之民于朱圉(朱圉山),以御奴虘之戎(指西戎),是秦之先,世作周幹。周室既卑,平王東遷,止于成周,秦仲(秦襄公之誤)焉東居周地,以守周之墳墓,秦以始大”??磥恚瘴鬟w,初居甘谷,后居禮縣。禮縣,古名西垂,也叫西犬丘,秦漢叫西縣,秦人祭祀白帝(嬴姓始祖)的西畤就在西縣。西垂一支,周孝王時有大駱。大駱二子,成以嫡子順繼大駱,住在西垂,非子是旁支,別封于秦邑。成與非子是一家,他們的遺物,從考古文化講是一個系統(tǒng),無法從器物型式加以劃分,但駱嬴、秦嬴是兩支,不能混為一談。我們即使在甘肅境內(nèi)發(fā)現(xiàn)早于西周晚期而又與秦有聯(lián)系的東西,也不能認為就是秦的東西。

禮縣大堡子山出土秦子镈

2.秦之稱秦,當從非子封秦算起,非子以前居西垂者,只有大駱一族。司馬遷講得很清楚,非子封秦,是周人 “分土為附庸 ”,肯定住在岐周附近,而不是西垂附近。而且這個地點很具體,就是 “汧渭之會 ”。清水也好,隴縣也好,都不能叫 “汧渭之會 ”, 只有寶雞才能叫“汧渭之會”。非子為孝王養(yǎng)馬,封秦之前,或在汧隴一帶(關(guān)山牧場一帶),但周人賜邑,還是在汧渭之會。秦與周密邇相處,還有一個證據(jù)。司馬遷曾四次引用周太史儋的預言,“始周與秦合而別,別五百載復合,合十七歲而霸王者出焉 ”(《史記 ·周本紀》等),他說的 “始周與秦合 ”指非子封秦,與周比鄰而居,“而別 ”指秦襄公護送平王東遷洛邑,“別五百載復合 ”指平王東遷到秦滅周,中間隔了500年?!昂鲜邭q而霸王者出焉 ”指秦王政滅周后17年,大舉攻趙,由此揭開秦滅六國的序幕。我們從這段話看,秦與周本來住在一起,這點沒法否認。

3.申是西戎之首,既與周聯(lián)姻,也與秦聯(lián)姻,對安撫西戎最重要。西周晚期,周宣王寵褒姒,廢申侯之女所生子,西周是被申侯勾結(jié)犬戎攻滅。 犬戎即緄戎,學者多已指出,即西周金文屢見的獫狁。戎族之號,多冠居地,如邽、冀、翟、獂諸戎,莫不如此。犬戎之所以叫犬戎,當是因為住在犬丘(西犬丘)。犬丘不僅是犬戎所居,也是大駱所居。大駱妻是申侯女。司馬遷說,大駱二子,周孝王更喜歡非子,想立非子為大駱的繼承人,申侯堅決反對,理由是申駱聯(lián)姻,西戎皆服,您能把王位坐穩(wěn),關(guān)鍵在這里。因此周孝王才把非子封在秦,號曰秦嬴。這個秦嬴是從駱嬴分出,別為一族。基于這一史實,我有一個概括:隴右為駱(駱嬴),隴左為秦(秦嬴)。駱與戎住一塊兒,在隴山西側(cè);秦與周住一塊兒,在隴山東側(cè)。駱嬴是用來安撫西戎,秦嬴是用來入事于周。我認為,不別駱、秦是所有誤解的根源。

4.—秦侯—公伯—秦仲四世是頭一段。這一段,秦的都邑、葬地在汧渭之會。非子“賞宅 ”是秦史的第一件大事。其年代可從后面三代逆推。秦仲在共、宣時(前844—前822年),很明確。公伯立三年(前847—前845年),秦侯立十年,皆厲王時(前855—前846年)。非子跨孝、夷、厲三王(前?—856年),孝、夷在位短,主要活動當厲王時。西戎滅大駱之族在厲王末年,當秦仲三年(前841年)。這以后才只有秦嬴,沒有駱嬴。 西戎滅駱嬴,是西戎滅西周的先兆。

5.“十又二公”。這十二公從誰算起?或說莊公,或說襄公,我認為,毫無疑問, 應從莊公算起。襄公受封諸侯,秦器稱為“受國”,當然是秦史上的大事,但莊公收復西犬丘,也是秦史上的大事?!妒酚洝分v得清清楚楚,他是秦公,為什么不算?莊公西略伐戎,在宣王時。從此,秦人才放棄秦邑,以西垂為都,代替駱嬴一支,作西垂大夫。我們要知道,這是平王東遷的前提,也是秦史上的大事。莊公稱公,跟武王取天下,仍尊其父為文王一樣,古代帝王往往如此。莊公、襄公居葬在西垂,司馬遷講得清清楚楚,沒問題。大堡子山有兩座秦陵,不管是兩個公各居其一,還是同一個公夫妻分葬,都只能是這兩個秦公或其中的一個。在這二公之前,在這二公之后,西垂沒有秦公的陵墓。

6.犬戎滅西周,司馬遷講得很清楚,周平王棄土東逃,與秦襄公誓,最初只是讓他收復 “岐以西之地”?!搬晕髦亍闭菍氹u,即秦人的老家。他雖伐戎至岐,但沒能取得最后勝利,就死了。文公繼續(xù)伐戎,才真正打回老家,岐以西歸秦,岐以東獻周?!妒酚?·秦本紀》說:“文公元年,居西垂宮。三年,文公以兵東獵。四年,至汧渭之會。曰:‘昔周邑我先秦嬴于此,后卒獲為諸侯?!瞬肪又?,占曰吉?!彼抉R遷講得很清楚,文公新都和非子初封,兩者在同一區(qū)域。這個新邑,現(xiàn)在還沒找到,但毫無疑問,應在汧渭之會,即寶雞一帶。 此話不能理解為人封在清水,但儀式在寶雞舉行。

7.文公新邑與非子故都同在寶雞,這里有四個祭祀遺址,有助卡定它的大致范圍。第一,五岳之前,只有四山稱岳( 泰山、霍山、嵩山吳山),當時秦人的神山不是華山,而是吳山,吳山古稱岳山,在寶雞西北。顧頡剛認為,最早的岳山是這座山,姜姓所出的 “四岳 ”就是這座山。第二,文公夢黃龍,建鄜畤于鳳翔三畤原上,在寶雞東面。第三,文公祭陳寶,建陳寶祠于陳倉北阪城,陳倉北阪指賈村塬。第四,文公祭南山豐大特,建怒特祠于寶雞南山,寶雞南山也叫陳倉山。

8.寶雞以千河分東西,渭河分南北,是秦人的龍興之地,秦遺址多追隨西周遺址。寶雞舊名陳倉。 陳倉之陳與陳寶有關(guān)。陳寶見《尚書 ·顧命》,列于寶石中,其實是隕石。隕星下落,穿越大氣層,呼嘯而過,有如雞鳴。古人有許多傳說,說陳寶是寶雞所化,唐以來以寶雞名縣就是根據(jù)這類傳說?!斗舛U書》說,“作鄜畤后九年,文公獲若石云,于陳倉北阪城祠之”。陳倉北阪城是獲石之所,應即最早的陳倉城。漢陳倉城在寶雞斗雞臺。斗雞臺一帶出土過很多著名的西周銅器。陳倉以倉為名,恐怕與漕運有關(guān),如孫家南頭遺址,不僅有春秋秦國大墓,也有漢代倉儲遺址。漢陳倉城雖不必等于文公新邑,但文公新邑應在今寶雞市陳倉區(qū)一帶,還是八九不離十。

9.《秦本紀》說,文公居西垂宮,葬西山;憲公徙居平陽,葬西山;武公居平陽封宮,葬雍平陽,未及出子。《秦始皇本紀》不同,作文公居西垂宮,葬西垂;憲公居西新邑,葬衙;出子居西陵,葬衙;武公居平陽封宮,葬宣陽聚東南。文公新都既然在寶雞, 陵隨邑轉(zhuǎn),自應以《秦本紀》為是,也在寶雞?!肚厥蓟时炯o》的“葬西垂”是“葬西山 ”之誤。西山,或本作岐西山,不在西垂,《帝王世紀》、《括地志》謂即 “岐州陳倉縣西北三十七里秦陵山”。從方向和距離估計,可能在寶雞市金臺區(qū)陵原村一帶,即大唐秦王陵李茂貞墓)附近。憲公徙居平陽,也叫西新邑,舊說在陽平鎮(zhèn),現(xiàn)在多認為在陽平鎮(zhèn)西邊的太公廟。憲公葬地,《秦本紀》作西山,《秦始皇本紀》作衙,似乎是一回事。衙也可能就在西山一帶。這個衙在哪里?過去我有一個大膽推測,衙即茹家莊、紙坊頭、竹園溝出土銅器銘文上的國之(古音相同)。這三個地點,茹家莊、竹園溝在渭河南,與姜城堡、益門為一線,都在清姜水東岸。紙坊頭在渭河北,正好在陵原南。當然這是假說,但其地點總以不離寶雞者為是。武公葬宣陽聚東南,宣陽聚是平陽城下面的小聚落。寶雞出土春秋秦銅器,地點很多,如金陵河以西有福臨堡,千河以西有斗雞臺,千河以東有孫家南頭、太公廟、大王村、陽平鎮(zhèn)(秦家溝),從西到東,大體在一條線上,都在渭河北岸。渭河南岸則有渭濱區(qū)的姜城堡,與福臨堡隔河相望。我懷疑,秦文公以來的四個秦君,其都邑、葬地是以汧渭之會為中心,大體沿渭河一線分布,在其上下,并逐漸向鳳翔原東移。最近,太高廟探出大型車馬坑,與從前出土秦公鐘镈的祭祀坑很近,尤其值得注意。

10.我相信,不僅非子故邑、文公新都可能在寶雞,憲公、武公的西新邑平陽也應在這一帶。 我對秦在寶雞說很有信心。秦史雖可上溯到周孝王,當西周中晚期之交。但秦真正崛起和壯大主要是莊、襄二公以來。我的印象,秦國銅器,似乎沒有比大堡子山更早。不其簋是不是秦莊公的銅器,恐怕還不能最后敲定。秦式陶器,雖可上接西周,但數(shù)量最多還是周室東遷后的東西。隴山東側(cè),從西周晚期到春秋戰(zhàn)國,序列比較完整。隴山西側(cè),雖有早一點兒的東西,但缺晚期的東西,特別是戰(zhàn)國的東西。河西四郡設(shè)于西漢,河西走廊幾乎看不到秦的東西,就連秦代的東西都沒有,發(fā)現(xiàn)最多,主要是魏晉以來的東西。秦早期,非子以后和武公以前,除莊、襄二公,中心始終在寶雞。秦是面向東方,踩著西周的腳印,一步步向東挺進,故都邑、葬地緊隨其后,如雍城是傍岐周,咸陽是傍宗周(灃鎬)。伐戎是鞏固后方,繼周是向前推進,更高目標是挺進中原。當然,這是后話。

2014年10月13日寫于北京藍旗營寓所

(標題為編者所加,原標題為:周秦戎關(guān)系的再認識:為《秦與戎:秦文化與西戎文化十年考古成果展》而作)

來源: 亞洲考古

監(jiān)制|胡桂蕓

責編|高劍榕

編輯|馬 茜

Hash:6b0107f9cbe411f34907b75811b298c5d63144af

聲明:此文由 文化隴南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