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先父文斐參加辛亥革命事跡
The Network of Wen Clan of China
憶先父文斐參加辛亥革命事跡
先父文斐,字牧希,又名幼園,湖南醴陵人,1905年(光緒30年)留學日本東京鐵道學校,學鐵路工程,與焦達峰同學好友。1905年參加同盟會,與孫中山交往較深,并與孫中山合影。回國后任湖南淥江中學監(jiān)督、湖南鐵路學堂教務長、《長沙日報》總理、湘路公司協(xié)理等職。經(jīng)常以革命詔群眾,與曾杰、龍疏綬等組織同盟會支部,任支部長。
辛亥春初(1911年),同盟會在東京開會,決議三月舉義廣州。孫中山在海外策動,以黃興負責實地指揮,胡漢民、趙伯先等協(xié)助,派潭人風等來湖南聯(lián)絡同志,先后開會于路邊井(長沙市內(nèi)街名)旅湘俱樂部及紫荊街福樓,到會者有軍界劉文錦、陳新作,學辦有文斐、曾杰等12人,當時推劉文錦負責軍隊責任,先父負責學界鼓吹責任,并密函焦達峰、楊靖康來省共商大計,決定運動軍隊,分三路進行。先父與焦達峰于醴陵、江西省萍鄉(xiāng)縣一帶主持中路,后由于廣州事敗而暫止。
當時清政府收鐵路為國有,借四國(英、法、德、美)銀行高利貸,清政府派端方為該路督辦,激起川、粵、鄂、湘四省人士激烈反對。端方率軍隊入川,被其部下一位同盟會會員暗殺,四川總督趙爾豐困守成都,軍民環(huán)集,秩序大亂。
4月14日,湖南商、學界,如先父、龍璋、文經(jīng)緯、曾杰等31人,借賈太傅祠為會址,以爭路為名,實行革命工作,號召各界萬余人,宣布清政府36條罪狀,先父集眾演講,詞甚激烈,人心皆為慷慨,各縣聞訊,一致崛起,社會激昂,隨時有促成革命暴發(fā)之可能。
武昌起義時,先父同龍璋、吳作霖等去會清政府巡防統(tǒng)領(lǐng)黃忠浩,勸其反正,先父勸黃,只要他反正,革命黨愿推他為總司令,黃忠浩不但不接受先父的好意,反而教訓先父一頓,話不投機,就對黃說:“人各有志,不勉強?!北愀孓o離開。后集中同志數(shù)十人開會于長沙南城外寄園,響應武昌起義,會上推我先父赴醴陵,當時駐扎在醴陵署巡防統(tǒng)領(lǐng)趙春霆,通過先父等人努力做說服工作,趙立即起義歸順。后偵知,清政府一巡撫余格誠將新軍四十九標、三營開駐岳州,五十標二、三營開駐寧鄉(xiāng)、常德、茶陵、攸縣,令各縣軍隊負責守城,革命黨人進這些縣,即被捕殺戮,先父悲痛以告同志。
10月22日晨,在長沙郊外的四十九標代表安定超跑至操場,發(fā)緊急集合哨,鳴槍三響,部下士兵齊集,分兩路進城,陳作新領(lǐng)四十九標二營后隊及五十一標一部分輜重馬隊由北門入,占領(lǐng)軍械局,當時守北城是趙春霆部隊,舉槍敬禮,故不戰(zhàn)而克。焦達峰指揮四十九標前、左右三隊及工程隊、大炮隊入長沙小吳門,與陳作新會合,巡防營統(tǒng)領(lǐng)黃忠浩乘馬出逃,遂跟蹤,追獲斃于小吳門城上,同時戮巡防營務處總辦王毓江、交牘申錫泰,長沙縣知事沈瀛等四人,其他清官吏,非逃即降。
次日開會,商議組織軍政府,并選舉都督,先父任臨時主席,報告此次革命經(jīng)過,說焦達峰是奉同盟會本部特派,來湘組織軍政府,響應武漢,厥功甚偉,應推焦君為都督,陳作新為副都督,表決后,先父用紅筆大書粘于壁上宣布,“公舉焦達峰為都督,陳作新為副都督”,全場鼓掌,歡聲雷動。
時清政府一藩司黃以盤仍踞藩內(nèi),焦派王獻前往勸降,中彈而死,焦憤極,下令拘錚,調(diào)炮營轟擊,由于藩署前后有商店群眾,恐波及群眾,先父勸阻,派陳文偉、龍璋勸降,遂盡收其庫儲及時賦入冊,當時有人提議搜殺滿人群眾,先父力持不可,故在城滿族群眾無一人受牽連。
光復伊始,焦都以各機關(guān)職員品類龐雜,以內(nèi)政由曾杰負責,外政由先父負責,授予全權(quán),并組織參加參議院,以譚延闿為院長,先父及曾杰,文經(jīng)偉,粟戡時二十六人為參議員。當時巡營與新軍不和,先父盡力調(diào)解,編新軍為第一鎮(zhèn),由余欽翼領(lǐng)導;巡營為第二鎮(zhèn),由趙春霆領(lǐng)導。
10月31日,營長梅鏊率部下數(shù)百人,突入都署,遂殺焦達峰,先父正部署軍事,聞變躲于夾墻內(nèi),故免遭此劫難。后陳作新亦遭殺害。譚延闿遂出任都督,布告安民。焦、陳部下萬人,洶復仇,聲言放火屠城,譚令先父與曾杰維持大局。當時杰已去寧鄉(xiāng),焦、陳部署多為先父好友、同事,奔走各首領(lǐng)處,涕泣陳詞,曰:焦、陳均是我同窗、同事好友,我何不悲傷,恨不得將惡徒萬刀千鍘,但見武漢瀕危,持吾湘為后盾,若有內(nèi)亂,則革命前功盡廢非能慰焦、陳。眾被說服,于是譚督禮葬焦、陳,撫恤遺族,造祠鑄像,懲首惡,事遂寢。
先父任第二鎮(zhèn)參謀長、省長公署顧問時,與江西安撫使潘昉分途入江西省萍鄉(xiāng),安源礦工無餉,發(fā)電譚督撥款救濟。
民國二年,宋教仁被刺,袁世凱逆謀暴露。先父極力鼓吹聲討袁軍,參加第二次革命,是主要骨干分子,被袁通緝,說先父與龍璋等為亂黨六君子,通緝電云:“曰龍、曰鳳、曰蟒、推文、推武、推周?!?是指龍璋、譚人風、唐蟒、文斐、蔣翔武、周霆霖等人)。先父再次出國避難于日本,在日本與孫中山交往甚密,當時孫中山手書“天下為公”贈先父,上款文斐同志,下款孫文。解放后由弟弟文廣珩保管,曾于1956年借給湖南省博物館展覽一年。
先父在日本期間,與仇鰲、劉占藩組織政法學校,集同志百余人,在日本各地演講,研討救國方略。1915年,歸里省親,被捕入獄,直至袁敗后獲釋。1917年劉占藩首義零陵縣,先父與其謀,任粵漢鐵路局長,運兵轉(zhuǎn)餉,不辭辛勞。1927年任湖南永興縣長,正值共產(chǎn)黨活動,故有密切聯(lián)系,保全有關(guān)人員,因此受牽連而歸故里。
我家遷居醴陵故里后,先父與當?shù)剡M步青年王名偉、文家駒等(當時都是地下黨員)創(chuàng)辦開明中學,校址位于醴陵泗汾鎮(zhèn)(現(xiàn)為四中),兼任一個時期董事長,王任校長,文家駒任教導主任。我三姐文廣瑩(后留學美國)與嫂弟劉佛年(解放后任上海華東師范大學校長)均曾在開明中學任教,大力支持辦學。
國難當頭,先父支持二哥文廣璜投考黃埔軍校,教育二哥以保家衛(wèi)國為己任。二哥黃埔十期畢業(yè),曾任三七一團連長、營長、團副等職。1939年在戰(zhàn)斗中犧牲,軍長陶廣護靈歸里,葬于醴陵西山。
先父于1943年卒于故里,榮葬于醴陵西山,當時程潛曾來悼念。2000年西山劃為公園。政府在先父墓前樹有“文物保護”碑,以免受損,以此教育后人,供后人悼念,先父墓不遠處為左權(quán)墓。由于先父是辛亥老人,對辛亥革命有貢獻,政府按月發(fā)給我母親撫恤金,直到母親1993年去世為止。
先父去世時,我還處于少年時代,對先父參加辛亥革命事跡知道甚淺,閱讀有關(guān)資料后才了解一些,不過記得先父創(chuàng)造同仁醫(yī)院點滴情景。當時先父見廣大貧苦群眾患病不能就醫(yī),就在家鄉(xiāng)醴陵創(chuàng)設同仁醫(yī)院(中醫(yī)院),面向貧苦人民,收費低廉,貧苦人民可免費就醫(yī),醫(yī)藥兼施。醫(yī)院設有內(nèi)科、外科、五官科,三層病房樓,病房前有花園,以供住院人休息,博得鄉(xiāng)親們的好評。記得在病房內(nèi)住有兩個貧苦病婦,她們對我說:“你父親做好事積德,我們本無錢治病,你父親知道后將我們邀來免費住院治療?!彼齻冎钡讲∮蟛懦鲈骸:髞?,我家遷回醴陵農(nóng)村老屋,每逢春節(jié)前,先父預先寫若干張“米條”,有一斗米,兩斗米不等,他到附近偏僻農(nóng)村訪貧,見貧苦農(nóng)民,就給他一張“米條”,讓他們春節(jié)前兩三天到我家來憑條領(lǐng)米。使他們能過一個免于饑餓的年。我在過年前兩天見到不少貧苦農(nóng)民前來憑條領(lǐng)米,歡喜而歸。這兩件事我現(xiàn)在仍記憶猶新,歷歷在目。
(圖片中為無錫抗戰(zhàn)老兵徐志鰲的遺孀、民革黨員文廣琬女士)
作者:文廣琬
編輯:文 浩
Hash:442b2e4d0f9bc9e5e29fae655a06330489830de1
聲明:此文由 中華文氏宗親網(wǎng)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