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師為何緣斷福林
晉江福林寺建寺于明初,民國時期為草庵寺的下院,寺廟規(guī)模不大,雖排不上叢林寺院名號,覺者在此亦可悟得人生之大智慧。佛陀不過在一株菩提樹下,便悟出人生真諦,修成正果,“寺不在大,有名則靈”。
一代宗師弘一法師曾兩度來福林寺駐錫消夏,他為何來福林消夏,之后為何又不來福林,是什么原因呢?
弘一法師曾給曾詞源居士(惠安人,曾任惠安商會秘書長)一信稱:“詞源居士慧覽,惠書誦悉,欣悉,欣悉。朽人不久將移居茀林。擬在此閉門養(yǎng)靜,誦經(jīng)持名,諸善友如相問,乞代為致候??謹?shù)月后仍能通信也。諸承舊念,致用感謝。附付郵掛號寄上小字一紙,乞收入,音啟”。
弘一法師致信曾詞源居士
弘一法師在福建修行弘法時一貫云水萍蹤,曾一度立誓在凈峰寺終老。然事不如愿,在凈峰寺時,六月十九日、八月初八、九月初九、十九世俗“佛生日”連日的演戲,都要卸下廟里的大門塔戲臺,連法師閉關(guān)的三寶殿的門也被卸下,演出時有鞭炮,群眾喧嘩、賭博、抽大煙的氛圍,再加上好幾天未能及時供午膳,影響了在凈峰寺閉關(guān)專心校對經(jīng)文的弘一,大師認為“緣盡”,選擇了離開。
話說福林寺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位在陽溪福林段“水尾”,遠離村莊,周圍是一片丘野,離最近民居“養(yǎng)蘭山館”也有一箭之遙。唐代詩人杜甫曾賦詩《水檻遣心》二首,其中之一描述他居住草堂的周圍場景,云:
去郭軒楹敞,無村眺望賒。
澄江平少岸,幽樹晚多花。
細雨魚兒出,微風(fēng)燕子斜。
城中十萬戶,此地兩三家。
“小隱隱于野,中隱隱于市,大隱隱于朝”。弘一法師一來福林寺,見此處環(huán)境幽靜,方便掩關(guān)習(xí)靜,好如杜甫之居草堂、陶淵明之見南山。
福林寺舊影圖片來自公眾號“佛誕節(jié)”
福林寺寺左側(cè)有一座空間狹小的花園,這里有多種花木,臨溪溪流潺潺,是弘一法師最喜歡的地方---“清涼園”。弘一法師還為小花園撰寫了一副對聯(lián),寫著“福德因緣一一殊勝,林園花木欣欣向榮”,上款署“龍集辛巳結(jié)夏安居茀林禪苑尊瞻堂”,下款署“釋一音操句并書”。弘一法師將這個花園取名為“清涼園”,而這副對聯(lián)看似寫景,但其實是弘一法師的內(nèi)心寫照。
福林寺右側(cè)為功德堂,乃紀念往生圣僧之地。弘一法師為功德堂擬就的牌匾是“離垢地”,意為解脫煩惱之佛國凈地,并撰聯(lián)“勝福無邊豈唯人天福,檀林安立是謂功德林”,上款署“于時后三十年歲集鶉尾秋仲撰句并書”,下款署“晉水南山律苑沙門一音”??梢姼A炙伦尯胍环◣煾惺苊烂?、寧和、清凈,以及心靈超脫后的欣喜與自在,是“離垢地”,是“清涼園”!是他理想歸寂之所!可托付終身的“無上勝妙地”。
凈峰寺拓片
1940年傳貫經(jīng)師傅廣空推薦,接受福林寺禮請,攜同父親廣謙到福林寺任主持,此年傳貫?zāi)陜H二十六歲。傳貫任主持后,兩次禮請弘一法師前來掩關(guān),意在助緣大師完成未竟著述。大師喜靜,在凈峰寺在俗寺主有所沖突,選擇了離開,便接受傳貫邀請。1941年5月15日(辛巳年四月廿日),弘一法師自水云洞啟程,移居福林寺。
1941年5月27日《福建日報》陳冬挺提供
探討弘一法師為何沒有終老于福林寺的原因,可謂是佛緣盡了,這是福林寺的一大遺憾。
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閩南與南洋郵路中斷,1942年1月18日(辛巳年十二月二日),大師為處理一筆來自上海善友劉傳聲居士的贈款,特偕同傳貫離開福林寺,前往泉州市區(qū),住在百源寺。
1942年2月6日(辛巳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亦即離開百源寺前一天,大師再次函復(fù)童子李芳遠:“惠書,忻悉。朽人此次居泉兩旬,日墮于名聞利養(yǎng)陷阱中,至用慚惶。明午即歸福林,閉門靜修。特刊一冊,附掛號郵奉。又復(fù)竹莊居士函,及與陸、嚴二居士寫件,俟后,托傳貫師寄上。先此略復(fù),不宣?!北慊貧w福林寺,前后又住了兩個月。
1942年4月(壬午年二月)下旬,大師應(yīng)時任惠安縣長的舊日門生石有紀邀請,偕同侍者龔天發(fā)(又名陳天發(fā))居士,離開福林寺,前往惠安靈瑞山寺。然泉州緇素以晉江沿海戰(zhàn)氛濃厚,甚不安全,以弘一法師又年老體弱,便極力勸請,留在城里方便。皈依弟子葉青眼時任溫陵養(yǎng)老院董事會院長以“時局擾壤,在城較便,請公蒞臨,結(jié)夏安居”為由禮請,大師為其感動,接受建議,偕同妙蓮、覺圓、龔天發(fā),移居溫陵養(yǎng)老院??墒菧亓牮B(yǎng)老院只宜養(yǎng)老,不適著述,故僅居半個月,他便打算重返福林寺,目的是期望在傳貫的護持之下,閉關(guān)著述。期間,傳貫又委托廣義,勸請大師移居福林寺。
不料,行將啟程,傳來消息:傳貫法師的老父親廣謙老人于福林寺圓寂,因以前有過失,監(jiān)院廣空認為他修持不堅,在他圓寂后,竟以剃度師名義,堅持己見,公開強迫將遺體迅速裝入鐵龕,急急焚化了事。
鑒于廣謙老人的遭遇,弘一法師心有余悸,后來弘一法師給開元寺寺方寫了封信,表明了自己對此事的態(tài)度:開元諸位法師仝鑒:后學(xué)近欲往閩東,承諸法師、諸居士誠意挽留,至用感謝。又承開元諸位法師屢次勸命后學(xué)居住開元,后學(xué)擬于此時移居開元暫住。但有預(yù)為聲明者二事,先以函陳,敬啟垂察。
廣謙老人近示寂于福林寺,廣空法師等堅持己見,強迫速入鐵龕,速急焚化等事,后學(xué)聞之甚為不安。后學(xué)將來命終之時及命終之后,若由旁人堅持己見,違背后學(xué)之遺囑,唯依世情不遵佛法,致令后學(xué)一生之修持不得圓滿之結(jié)果最后一著完全破壞。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從上皆稱,改過為賢,不以為過為美。故人之行事,多有過差,上智下愚,俱所不免。唯智者能改過遷善,而愚者多蔽過飾非。遷善,則其德日行足稱。君子飾過,則其惡彌著,斯謂小人。
弘一法師致信開元寺
這封信預(yù)先申明:將來命終及命終后,須按自己遺囑辦理,恕不聽從他人意見。大師對身后事何以如此看重,信中已說的頗為清楚:人生“最后一著”,安排不當,畢生修持付諸東流。所以他要鄭重申明:他的茶毗之事,務(wù)必遵其遺囑,按佛法料理。
以上可見廣謙身后一事令大師甚為震驚,浮想聯(lián)翩,也深感不安,認為這做法唯依世情,不遵佛法,致令出家人畢生修持,不得圓滿。結(jié)果,出家人最后一著,完全被破壞,為避免步廣謙后塵,大師當機立斷,放棄移居福林寺。
福林寺,惜哉!福林村,惜哉!
圖云:晚晴老人曾于戊寅年勸諸善友集合,讀誦普賢行願品十萬部,回向法界有情,災(zāi)難消除,身心安豫,同生極樂世界,速成無上菩提,本月四曰恭逢老人涅槃七周(年),本月廿日復(fù)值冥壽七旬之辰,弟子等謹集善友,讀誦普賢行願品七千部,願老人早日見佛聞法,早回娑婆救拔群迷,重興南山,更願法界有情,同園種智,各恭隨喜,請列,尊銜,門第子妙蓮,傳貫,圓拙,私淑弟子……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fēng)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參考資料:
1、《弘一大師全集(修訂版)》第八冊,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
2、《弘一法師在泉州·寓居溫陵不再他遷》齊魯書社2015年版
Hash:5a80bed804f66afbfe3fef4daae246b13e4f4fc1
聲明:此文由 龍湖記憶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