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到底是怎么造出來的?為何與26個字母那么像?讓我來告訴你
說起漢語拼音產生的過程還真是一個復雜的歷史問題,最早給漢字注音的并不是中國人而是來中國傳教的外國傳教士,他們?yōu)榱藢W習漢語、方便傳教就開始用羅馬字母給漢字注音。
1605年意大利耶穌會的傳教士利瑪竇,寫了4篇關于他和其他的傳教士用羅馬字母給漢字注音的文章,他把和4篇文章交給制墨專家程君房,程君房把這4篇文章編入《程氏墨苑》,這4篇文章合稱《西字奇跡》,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為漢字注音的文獻。
在利瑪竇的影響下,1626年,法國耶穌會傳教士金尼閣在杭州出版了《西儒耳目資》,這部書采用拉丁字母給漢字注音,他改進了利瑪竇的注音方案。雖然很早就有了漢字注音的方案,但是,這些做法只是在西方傳教士中流行,中國人還是使用傳統的直音和反切來為漢字注音。
這種辦法很不方便,直音就是找一個同音字來注音,如果同音字比較生僻,注了也不認識。還有一種辦法是反切,用前一個字的聲母和后一個字的韻母進行拼讀,這也很麻煩,不利于初學者學習漢字。
鴉片戰(zhàn)爭以后,中國面臨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一大批有識之士都認為中國的貧弱和中國人的文盲率太高有關,決定走教育救國的道路。于是就從普及漢字入手,他們中的很多人都認為漢字是世界上最難學的文字,所以要對漢字進行注音,于是掀起了一場漢字合音運動。
合音就是注音,就是要給漢字注音,改變過去直音和反切的辦法。第一個制定漢字拼音方案的中國人是盧戇章,1892年,他在廈門出版《一目了然初階》,公布了他創(chuàng)制的''中國切音新字'',用拉丁字母及其變體來拼廈門音,聲韻雙拼,左右橫寫,聲母在右,韻母在左,另加鼻音符號和聲調符號,增加聲母后還可拼泉州音和潮州音。
此后,各種漢語拼音方案不斷問世,比如吳敬恒的《豆芽快字》、蔡錫勇的《傳音快字》、沈學的《盛世元音》、王炳耀的《拼音字譜》、王照的《官話合聲字母》、勞乃宣的《增訂合聲簡字》等。由于我國幅員遼闊,方言差異巨大,這些漢語拼音大都沒有廣泛推行。
為了解決方言對漢字讀音的影響,而造成的漢字注音地域化傾向嚴重的問題,1913年2月在北京召開了讀音統一會,會議的任務是確定一切漢字的國音發(fā)音,并且確定漢字注音采用的字母。
會議歷時三個多月,確定了6500個漢字的讀音和39個字母作為注音字母。會上,黎錦熙提出了一個重要觀點,注音字母的職能是“伺候漢字,偎傍漢字”。
5年以后,此次會議確定的注音字母才由北洋政府教育部頒布施行,從此到1958年,注音字母在中國使用了將近40年。在20世紀20到30年代,蘇聯也進行了一些拉丁新文字的研究,主要是為了對中國勞工進行掃盲。
當時蘇聯試圖研制出一種新的拉丁文字在中國勞工中普及,條件成熟之后取代漢字,這和國內當時高喊的廢除漢字口號是相互聯系的。
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后,國家高度重視文字改革工作,召集很多專家研制漢語拼音方案。經過多年研究和討論,最終確定了漢語拼音方案,于1958年公布施行。
Hash:f48b50c33ac9023ec0a599dc5b7ce1a93ad30b1f
聲明:此文由 小光明知多少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