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琪:從三臺師范校址變遷追溯潼川府文廟的恢宏氣勢
作者:王瑞琪
(三臺春光)
一、三臺師范校址變遷
三臺師范學校創(chuàng)辦于1945年8月,到2002年停辦,學校歷經(jīng)57年,培養(yǎng)了近萬名合格的師資,為三臺及周邊縣市的教育事業(yè)發(fā)展,乃至政治、經(jīng)濟、文化和社會發(fā)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在這57年的時間里,學校三易其址,校址經(jīng)歷凡四處。
1945年學校創(chuàng)辦之初,校址設在三臺縣涪江小學(今蘆溪小學)內(nèi)。秋季招收中師和初師各一個班,學制三年,學生共101人,教職員11人。
1946年遷校于三臺縣城內(nèi)前小灣街的龍王廟(即后來改名為小學上街的縣人民武裝部),利用廟宇的房屋作為校舍。
1948年春又遷至縣城西郊火燒溝原國立十八中校址,校舍由幾幢平房構成。
1956年秋季,三臺師范遷至縣城原文廟故址(今下東街30號)。在這里辦學46年,直至2002年停辦為止?;馃郎显I峤蝗_一中作為校醫(yī)室及職工宿舍。
筆者根據(jù)哈佛大學圖書館珍藏的《潼川府志》(乾隆版)和《三臺縣志》(嘉慶版)的記載,就三臺師范這一階段的校址,原文廟故址的淵源,作一番梳理和介紹。
(三臺廟會)
二、潼川府文廟
文廟又名孔廟或夫子廟,是紀念孔子的祠廟建筑;同時往往也是古代學校教育的中心,中國古代“廟學合一”的場所,即府學或縣學(又統(tǒng)稱為儒學)便設置在這里。
據(jù)嘉慶版《三臺縣志》卷二《學校志》記載:
“學在縣東南,宋大觀初建,嘉泰四年重修,明宣德、成化、崇禎間先后增修,兵焚后僅存大成殿”。“國朝(指清朝)增修完備,康熙二十三年欽頒‘萬世師表’匾額。雍正元年奉旨創(chuàng)建‘崇圣祠’,恭設五代王牌位,四年欽頒‘生民’,未有匾額。乾隆五年欽頒‘與天地參’匾額,嘉慶四年欽頒‘圣集大成’匾額。先是乾隆二年前郡守武宏緒建修‘尊經(jīng)閣’六間,四十三年,前郡守沈清任重修‘明倫堂’三間,皆有碑記,詳載郡志?!?/p>
由此可見,潼川文廟始建于宋代大觀(宋徽宗趙佶)年間(1107年-1110年),至今俞九百年時間。明代宣德、成化、崇禎年間先后增修或重建,但遭遇戰(zhàn)亂被毀之后,只存留下大成殿。清代初期對“文廟”進行了增修??滴?、雍正、乾隆先后欽頒碑文(清朝不止是在征戰(zhàn)地立下紀功碑,也會在文廟立碑,讓世人記住清朝的正統(tǒng)和榮耀)、匾額(是朝廷對官員和讀書人的褒揚方式)。不難看出文廟在歷代均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
位于下東街的文廟,為何說“學在縣東南”?
全國所有的文廟建筑均是坐北朝南,潼川文廟的格局亦然,萬仞宮墻正對著南邊的“廟街”(當時的街名,位于學街的東端)。文廟圍墻四周,南邊是廟街,北邊是下東街,西邊是府城皇廟巷(現(xiàn)在叫東升巷),東邊的小巷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叫中學巷(現(xiàn)在已不存在了)。因此,整個文廟的位置確實是在城區(qū)東南。
我們再來看看嘉慶版《三臺縣志》里的“文廟圖”:
在這幅圖中,可以看到文廟的布局是以大成殿為中心,建筑物南北分布,中軸分明,左右對稱。從南至北依次是萬仞宮墻、欞星門、泮池泮橋、戟門(大成門)、大成殿、明倫堂、啟圣宮、尊經(jīng)閣。從萬仞宮墻到尊經(jīng)閣,由三進庭院組成,氣勢不凡。文廟的東側,還有一些附屬建筑,包括文昌宮和奎星閣。嘉慶年間,東北角還有一個管理學校的機構“府學署”。
文廟最南的萬仞宮墻,喻意圍墻有萬仞之高,用以稱頌孔子學識淵博高深,一般人無法領悟其中的奧妙。萬仞宮墻東西兩側是進入文廟的門,稱為“禮門義路”,意指只有君子才能從這條路行走,由這扇門出入。門旁的“下馬碑”相當于現(xiàn)在的停車場,供馬停歇之用。旁邊尚有“縣學”的入口處。
從“禮門義路”進入后,看到的是中軸線上的牌樓式建筑—欞星門。從圖中可以看到,它是三間六柱沖天柱式石牌坊。古代傳說欞星為天上文曲星,以此命名意味著孔子為天上星宿下凡,象征著孔子可與施行教化、廣育英才的文曲星相比。
進入第一個庭院,眼前是泮池和上面的3座單跨石拱橋——泮橋,橋為梯步拱面形。居中一個稱為狀元橋,當年,只有蟾宮折桂、魚躍龍門的佼佼者,才可以經(jīng)狀元橋進入大成殿拜謁孔圣人。
泮池、泮橋北面是戟門,又稱大成門,是守衛(wèi)大成殿之門。戟門東聯(lián)名宦祠,西聯(lián)鄉(xiāng)賢祠。
第二進院落的大成殿,是文廟的主體建筑,其等級是整個建筑群中最高的。殿內(nèi)正中供奉著“大成至圣先師文宣王”—孔子塑像,殿的東、西供奉著四配(亞圣孟子、復圣顏子、述圣子思子、宗圣曾子)以及十二哲的牌位,供官員和讀書人祭祀。據(jù)《三臺縣志》記載,殿堂上方的匾額,包括康熙題寫的“萬世師表”,乾隆“欽頒御書”的“與天地參”, 嘉慶“欽頒‘圣集大成’”??滴酢皻J頒‘平定朔漠’漢碑于殿左”,雍正“敕建‘平定青海’碑于殿右”。殿堂四周陳列著祭孔祭器、禮器、樂器等。
大成殿前的廣場上,由石欄圍護的平臺稱為“拜臺”。每年的仲春、仲秋上旬丁日(即農(nóng)歷二、八月的第一個“丁”日),這里都會舉辦大型祭孔活動?!凹蓝 保芍骷?,其他官員及本府有名望人士陪祭??鬃游磺暗募榔窞榕?、羊、豬等。
廣場前的東廡、西廡里各奉祀著諸多先賢、先儒的牌位。
大成殿后邊的第三個庭院里,依次是明倫堂、啟圣宮、尊經(jīng)閣。
明倫堂是讀書、講學、弘道、研究之所。它是傳承了千年的文化教育品牌,是具有一定社會地位的社會精英講學論道的地方,同時也承擔著傳播文化與學術研究的功能。是當時參加科舉考試的社會精英們獲取知識與智慧的莊嚴神圣的講堂。
啟圣宮是供奉孔子父母的殿堂,雍正元年(1723年),世宗追封孔子上五代王爵,命將啟圣宮改稱崇圣祠以奉祀孔子的五代先祖。
尊經(jīng)閣位于文廟建筑群中軸線的最后,系二重檐樓閣式建筑,共六間。它是存放儒家典籍的地方,其功能相當于現(xiàn)代的圖書館。
潼川府和三臺縣相繼在文廟開辦了“府學”、“縣學”,延聘名師執(zhí)教,在明倫堂及東廡西廡進行教學。每年招收的生員一般保持在二十名左右,成績優(yōu)秀者可免賦稅,還可得到府衙或縣衙的生活津貼。
(三臺郪江廟會)
三、文廟春秋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文廟春秋繼續(xù)上演。
辛亥革命之后,文廟發(fā)生了變故。
民國期間,1927年文廟內(nèi)明倫堂、崇圣祠及縣學署的建筑被改造成學校,成立三臺縣立男子初級中學(簡稱“縣男中”)。1930年三臺縣立女子小學提升為三臺縣立女子初級中學(簡稱“縣女中”;1943年增設高中部,改名為三臺縣立女子中學),校址設在文廟內(nèi)西部。學生多由下東街的小校門出入。文廟內(nèi)獨立存在的原有的建筑尚存大成殿。
新中國建立后,文廟東部,包括原文昌宮和奎星閣的區(qū)域被改造成三臺縣糧站的倉庫(改革開放之后,九十年代這里又被開辟成農(nóng)貿(mào)市場)。文廟西部則一直是學校的校舍,1950年秋,“縣男中”并入“三臺中學”,三臺中學初中部全部在下東街校本部,高中部則設在原文廟西部的區(qū)域內(nèi),一直到1956年為止。
1956年夏秋,三臺中學高中部遷回下東街校本部,三臺師范從火燒溝遷入原文廟的西部,直到2002年結束辦學為止。
對于三臺人民來說,潼川文廟這座殿堂,是傳統(tǒng)教育的圣地,現(xiàn)代教育的搖籃。
三臺師范選擇文廟作為校址,傳承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深厚根基。近半個世紀里,在黨的領導,各級政府的扶持和三臺人民的支持下,學校有了飛速的發(fā)展,規(guī)模不斷擴大。為滿足教學的需要,先后興建了嶄新的實驗樓和宏偉的教學大樓,學校整體面貌發(fā)生了巨大的根本性的改變。
三臺師范師生謹遵“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師范精神,治學嚴謹、誨人不倦的職業(yè)操守,以德為先、全面發(fā)展的治學理念,勵精圖治,勇于創(chuàng)新。教師身教言傳,學生勤奮磨礪,學校展現(xiàn)出生機蓬勃的新氣象,不僅發(fā)揚光大了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品質和悠久的文化底蘊,更進一步開創(chuàng)了生動活潑的新局面,在新時代譜寫出哺育人民教師的壯美篇章,演奏出培養(yǎng)靈魂工程師的瑰麗樂曲,為教育戰(zhàn)線培養(yǎng)了大批德才兼?zhèn)涞纳?,為三臺的教育事業(yè)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作為三臺縣最高學府之一,三臺師范學校是當之無愧的。
(三臺風光)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fā)和評論。
投稿郵箱:
作家薈啟事
1.《閱讀悅讀》稿件一經(jīng)采用,即獲得稿酬10元。
2.從2022年1月1日起,《閱讀悅讀》所有平臺閱讀量上萬作品,每篇次追加稿酬10元 。
3. 從2022年1月1日起,公眾號《寫乎》《作家薈》排名前五的追加稿酬10元。
4.微信平臺贊賞全歸作者。
5.稿酬和贊賞每月5-6號以微信紅包方式發(fā)放上月稿酬和贊賞。
6.采用作品都將在《今日頭條》《百家號》等大平臺發(fā)布,要求原創(chuàng)首發(fā)作品,非原創(chuàng)首發(fā)請勿投寄。
極品冷艷女老板 為了上位,我做了領導的奴隸,為了上位,我出賣了自己的靈魂
超級戰(zhàn)神 看他如何逆襲,簽約超級明星,成就巔峰人生……
龍牙兵王 兄弟慘死,他王者歸來,誓要報仇雪恨
Hash:31afc8c3acb3314d88be2ccb0490404031dab464
聲明:此文由 荼蘼盛開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