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城縣旅游解說詞2018版(七十一)
駕游村(1)
君臨城中,大駕來游。
駕游村原名挾扭村,因為1103年宋徽宗駕臨游覽而改名駕游村。位于太行深山區(qū)趙莊鄉(xiāng)西北部,是一個有著1400多年歷史的古村落,這里的民居明清時期的老院子為主,并且蘊藏著一段冀西游擊隊和一二九師的紅色記憶。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駕游村感受古村落的獨特魅力。
駕游村以由范家莊(原名樊家莊)、北溝莊、駕游寺三個自然村組成。340多戶1100多口人,耕地900多畝。2007年5月,被評為河北省首批省級“歷史文化名村”。2015年12月,榮獲省旅游局授予的“河北省鄉(xiāng)村旅游示范村”稱號。
古村必有古樹,古樹是古村的象征。村口這株高大的古樹,叫黃連木,是河北省15株古樹“樹王”之一,2016年由省“尋找最美古樹辦公室”組織林業(yè)、園林和高校有關專家審定的。高約15米,胸徑305厘米,冠幅13.5米,樹齡約1000年。
駕游村有三個特點:
1.自然風光優(yōu)美。駕游村為崆山白云洞風景名勝區(qū)、臨城國家地質公園、蝎子溝森林公園的一部分。該村四面環(huán)山,森林覆蓋面積88%以上。西面是蓮花山;村南是石樓分水嶺,村北是白云庵分水嶺,東南是嶺西分水嶺。山澗里溪水流銀,深幽靜謐。駕游村有原始森林總計約18000畝,最高峰約1300米。山上有中草藥上百種,有土豹子、野豬、野鹿、山羊、獾等40多種野生動物。
2.歷史文化厚重。據該村白云寺碑記載,該村始建于唐武德年間(618—626)名曰“挾扭”,已有近1400年的歷史。村西山上有個古猿人洞,洞內發(fā)現了石斧,石刀,有尖的、有長的、還有三角型的,都很光滑。經考古學家研究認定是遠古人類制造使用的石器。在另一個大山洞里,發(fā)現商代、戰(zhàn)國、漢、唐、宋、明、清時期的銅斧、青銅器、瓷器上百件,還有一枚漢代刑部司馬印章。村西的石梯子溝,是當年“黃旗軍”張角起義的古山寨,至今有起義軍張家三兄弟的城墻、大王廟等遺址,大王廟里的香爐、銅箭等器物,為村民所收藏。此外,村內還有始于戰(zhàn)國時期的城墻等。白云寺西側有大片千年栗樹林等名木古樹近300棵。駕游村還有元寶庵、老道庵、大王廟、蓮花池、南寨、迎駕梁、望駕臺等歷史文化遺跡。
3.紅色舊址眾多。自1937年到1944年間,秦基偉、楊秀峰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在這里戰(zhàn)斗生活過。當時這個僅百戶人家的村子,就有約150人參軍參戰(zhàn),40多人光榮犧牲在戰(zhàn)場上。冀西報社、冀西指揮部、冀西專署、冀西黨校、冀西民訓處及一二九師兵工廠、皮革廠和三八五旅、十一旅、九連、七連、縣獨立營等曾居住戰(zhàn)斗在該村,至今部分原址建筑保存完好,駕游村成為太行山紅色革命根據地。我們可以感受到革命前輩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靠著心中對中國革命必勝的信念,團結群眾,艱苦奮斗,斗志昂揚,勇于勝利。
駕游村古民居
村內現有200多戶,700多間明清時期的石頭房子,依山就勢,具有典型的太行山區(qū)建筑風格。其中由縣政府公布的49處古院落保存完好,如米家大院、魏家大院、趙家大院等。房屋以平檐式建筑為多,門樓上有精美的磚雕和木雕,窗戶上裝飾有花窗欞。院落屬于正偏結構,有主院和偏院。主院、偏院都是平房,是駕游村民宅建筑的最大特色。建筑前低后高,符合中國傳統(tǒng)風水上說的“前低后高,子孫英豪”的說法,也考慮到了采光、排水等功能。主院包括正房、廂房和廚房,院外是磨坊、廁所和牲口柵欄。墻體用石板疊砌而成,不用灰泥,外用石灰抹縫,保暖隔熱。細沙的房頂,石頭的墻;劈些木片當葦箔,合抱的木頭做房梁。其實,在葦箔和房頂之間還填入了一層細土,更增加了房子的隔熱保暖功能,冬暖夏涼,舒適宜居。
冀西民訓處與冀西游擊隊
冀西,是抗戰(zhàn)時期河北平漢鐵路(現在的京廣鐵路)以西區(qū)域的簡稱,包括正太路(現在的石太鐵路)以南、沙河以北的區(qū)域。
1937年七七事變后,以國共第二次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逐步形成。紅軍改編為八路軍開赴華北前線。中共中央北方局轉移太原,挺近敵后開展工作。共產黨員、紅色教授楊秀峰帶領一部分平津學生到達太原。1937年9月,楊秀峰受任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保定行營民訓處、冀西民訓指導特派員,成立特派員辦事處,簡稱冀西民訓處。這是一個在當時歷史條件下特殊形式的、帶有政權性質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組織,由其組建的冀西游擊隊,則是統(tǒng)一戰(zhàn)線形式的抗日武裝。特派員負責動員民眾抗日,組織地方武裝,開展游擊戰(zhàn)爭的任務,在抗戰(zhàn)時期有任免縣長的權力。工作區(qū)域為河北省的阜平、平山、行唐、靈壽、新樂、井陘、獲鹿、元氏、贊皇、高邑、臨城、內丘、邢臺等13個縣。受任后,楊秀峰商請八路軍太原辦事處支援,調派了地方干部、軍事干部和愛國青年學生,共40余人,赴井陘籌建民訓處。10月4日,在井陘鄉(xiāng)村師范附屬小學,楊秀峰主持召開全體會議,宣布冀西民訓處正式成立。此時日軍已逼近滹沱河,民訓處立即派出5個工作團分赴各地開展工作。其中臨城、內邱工作團由楊克冰、趙進揚、肖炳山、白高山組成。工作團的任務一是與當地政府聯(lián)系,動員群眾參加抗日;二是督促各地政府加緊抗日動員工作;三是動員民眾,組織地方武裝開展游擊戰(zhàn)爭。
10月10日,石家莊失陷,楊秀峰決定冀西民訓處隨同一二九師東進部隊轉向冀西,開展游擊戰(zhàn)爭。楊秀峰、趙德尊到一二九師駐地商請支援。因冀西民訓處同志沒有行軍作戰(zhàn)經驗,一二九師即派軍事干部余倫勝、趙炳潤等,帶一批槍支和子彈,隨民訓處輾轉到達昔陽縣皋落鎮(zhèn)。中旬,楊克冰、趙進揚等帶內邱保安隊、臨城保安隊到達皋落。元氏、贊皇、高邑工作團的吳立人、于振河、孫達英、李鴻年等也到達皋落。三部分力量匯聚皋落鎮(zhèn),共200余人。經冀豫晉省委和一二九師同意,決定成立冀西游擊總隊,楊秀峰兼任總隊長。1937年10月25日,在皋落鎮(zhèn)召開了冀西游擊隊總隊成立誓師大會。一二九師派余倫勝任副總隊長(原紅軍團長,能打仗,人稱“余老虎”),趙炳潤任參謀長,李懷珠為政訓部主任。1938年1月,郭峰任主任,楊克冰任副主任。其中臨城保安隊為第四大隊,隊長李炳輝,政治指導員郭峰,副指導員楊克冰。(待續(xù))
請點贊!
臨城旅游 有品質有品位的原創(chuàng)平臺
Hash:5e43f9dc0234283213c5c986d643f70c0b52b213
聲明:此文由 臨城旅游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