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澄慶祖父在昆明留下的建筑,庾園永遠(yuǎn)對望著磊樓
對于生活在昆明的人來說,大觀樓人人皆知,但與大觀樓對望的庾園幾乎被世人遺忘了,很少有人了解它的故事;對于年輕一代人來說,常常以臺灣著名歌手庾澄慶而被提及;然而,時光流逝,這個看似平凡的私人宅院早于藏了一段悲喜哀樂的故事……
民國時期,草海之濱,廣集大批軍政要員,他們修建別墅私家園林,至上世紀(jì)50年代,大觀樓景區(qū)可據(jù)考證的就有8家私家園林。這些當(dāng)時的社會精英人士,借景草海滇池,眺西山群峰,晨曦晚霞,將自然景色納入自家園林。庾恩錫也看中了這里的風(fēng)光,于是建造了枕湖精舍,也就是現(xiàn)在的庾園。
兩個“庾園”之說
坐落在五家堆草海之畔的庾園,其主人取了“枕湖精舍”的雅名,外人則叫它庾家花園,簡稱庾園,主人叫庾恩錫,其孫是紅遍兩岸的音樂才子庾澄慶;而最初歷史上的庾園則在崇仁街,第一任主人是庾恩旸,第二任主人是庾恩錫。云南煙草史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大重九”牌香煙的推廣,昆明第一家以介紹商品交易為業(yè)務(wù)的“牙行公會”會址便在此處。如今,崇仁街的庾園早已沒了蹤影,人們只能從大觀樓南園的庾園尋找當(dāng)年昆明頂尖私家園林的印跡。
圖/朱仁嚴(yán)
圖/朱仁嚴(yán)
圖/朱仁嚴(yán)
圖/朱仁嚴(yán)
圖/木魚999
庾澄慶的昆明親人
文/簫寒
臺灣歌星庾澄慶是云南正版的老鄉(xiāng),盡管庾澄慶多次回到云南家鄉(xiāng),也許知道曾出任過昆明市長的祖父庾恩錫先生留下的建筑作品——大觀樓外的庾家花園和白魚口的石頭別墅磊樓……然而遺憾的是,他并不知道昆明還有倆位與父親同父異母的親叔叔和親姑姑健在。
這是一段塵封了半個多世紀(jì)、交織著浪漫與痛苦的往事,征得庾澄慶的叔叔——庾家騄先生的同意,筆者進行了采訪。
白魚口磊樓
祖父庾恩錫——70年前的昆明市長
庾澄慶的祖父名恩錫,字晉侯,自號空谷散人,1929年9月至1930年9月出任云南昆明市長。但庾恩錫先生最擅長的是建筑,曾主持過拓建昆明市區(qū)的街道,對修建昆明早期的公園如古幢公園、翠湖公園、大觀樓公園有過很大的貢獻(xiàn)。作為建筑師和園林師,恩錫先生在園林建筑方面的代表作是他出巨資修建的私家園林——大觀樓外的庾家花園和白魚口的那幢全用石頭壘成的別墅,名曰磊樓,無論從造型還是建筑工藝看,都算得上昆明近代建筑史上的精品。這位墨江人生性豪爽,俠肝義膽,喜客好貧,能急人之所急,“敢于直言面析人過,人亦以此諒之”。如今白魚口七十歲以上的老人都記得當(dāng)年恩錫先生修建磊樓、為流霞洞鑿開洞門,塑觀音菩薩的事情。因為他在家排行老四,所以這些老人們至今提起仍尊敬地稱他為庾四大人、或稱瘐四老倌。
早年,恩錫先生的原配夫人不會生育,賢惠的夫人一再要求丈夫娶二房納小妾為庾家生兒育女,然而耿直的恩錫先生始終執(zhí)意不肯,直到原配夫人去世后,才續(xù)弦繼娶二夫人。隨后,庾家便有了家驎、家驄、家驊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靖華。
誰也不曾料到,就是這樣一個連自己的陵園都在白魚口修筑好,蕭然出塵的奇男子,竟然會在六十多歲的時候,經(jīng)歷了一段浪漫而痛苦的生死戀。
學(xué)生時代的音樂女教師
庾恩錫先生晚年的生死戀
1949年,云南昆明解放前夕,畢業(yè)于昆明女子中學(xué)的一位美麗的青年女性背著一把精致的意大利小提琴,孤身一人來到位于滇池西岸邊的白魚口小學(xué)任音樂教師。
她曾經(jīng)是一個工商業(yè)富庶人家的千金小姐,因為父親的商號經(jīng)營失敗并受人牽連而身陷囹圄,母親籌措款項,百般奔走營救,待得將父親從獄中救出,富庶的大家庭變得一貧如洗,父母雙雙先后離開人世,只剩下這把能夠奏出美妙音樂的意大利小提琴與她相依為命。酷愛的音樂她只有靠當(dāng)音樂教師掙錢來養(yǎng)活自己。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送別》的歌聲伴奏著悅耳的腳踏風(fēng)琴聲,回蕩在位于古廟里的白魚口小學(xué)上空。閑暇之時,有時甚至是在夜深人靜之時,她時常站在沙灘上、巖石旁,面對煙波浩渺的滇池,用小提琴深情地拉一曲《小夜曲》,借以抒發(fā)自己對父母雙親大人的思念之情,撫慰自己傷感的心靈。
如泣如訴的琴聲飄飄揚揚,引起了白魚口滇池之濱品字型石頭別墅磊樓主人庾恩錫先生的共鳴,終于有一天,小提琴聲開始出現(xiàn)在磊樓上。
音樂女教師曾經(jīng)引起過許多風(fēng)流倜儻的公子哥兒們的青睞,甚至還有風(fēng)云一時的達(dá)官貴人上門提親。然而,也許是沒有共同的愛好,沒有共同的語言,統(tǒng)統(tǒng)被拒之門外。而眼前這位滇之奇男子庾先生,年齡比自己差不多大出近30歲,卻憑著對自己演奏小提曲的感悟與理解,再加上那幢由庾先生親自設(shè)計建造的造型獨特的石頭別墅本身就是一曲凝固的音樂。于是,面對神秘的滇池,庾恩錫先生與音樂女教師雙雙墜入愛河。
要是提早幾年,盡管庾先生從不曾想過要擁有三妻四妾的想法,但滇池之濱遇上難得的知音,只要雙方愿意,音樂女教師也許可以成為明媒正娶的第三夫人。然而,那是一個新舊交替的時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婚姻法》頒布,擺在他們面前的路只有一條,除非庾先生與二夫人離婚,很顯然,在當(dāng)時特定的背景下,根本就不可能有這樣的結(jié)果。
1951年中秋后的第二天,音樂女教師與庾先生的兒子呱呱墜地,因為出生在建設(shè)新中國的年代,音樂女教師為孩子取了個乳名叫建生。庾先生既喜又悲,兒子沒有錯,血管里流淌著的血緣關(guān)系是斬不斷的,豈能沒有名分,于是,庾先生按庾家的字輩為兒子取名,并用顫抖著的手提起毛筆在宣紙上寫下了“家騄”兩個字,這是家騄先生經(jīng)過許多劫難后留下來的乃父的珍貴墨跡,也許,這是惟一證明他是庾氏后代的證據(jù)。
小家騄不合時宜地來到人世間,迫于輿論的壓力,解放后身為云南文史館員的庾先生處于重重矛盾之中,甚至于不敢與苦命的母子相見面,音樂女教師失去了工作,生活沒有來源,只有勇敢地走上法庭,狀告“負(fù)心郎”不履行撫養(yǎng)后代的責(zé)任。經(jīng)人民法院判決,庾先生每月要支付撫養(yǎng)費若干元給家騄母子。一錯再錯的是,也許是老天的刻意安排,就在庾先生按月送撫養(yǎng)費的日子里,1956年3月29日,又一個苦命的孽債女兒出世,取名庾曼華。
家騄先生隱約地記得,1958年9月1日,慈祥的父親為他買了個新書包,并親自將他送進學(xué)校讀書。之后不久的一天,母親將他兄妹二人寄放在表姨媽家。接著就傳來了一個令人心碎的消息,仿佛晴天霹靂,無情地敲打在兩顆幼小的心靈上。
由于經(jīng)受不住來自各方的壓力,萬般無奈的庾恩錫先生將音樂女教師約到白魚口庾家陵園后山上的流霞洞。面對觀音神像,倆人放聲痛哭,生不能同舟共渡,只有雙雙殉情,將浪漫的愛情和希望寄托在來生來世。然而就在此時,音樂女教師突然想到了兩個苦命的孩子,于是,滿身鮮血的她不顧一切高聲呼喊著沖出流霞洞,喊聲驚動了山下的人們,大家打著火把出來營救。音樂女教師從死亡線上掙扎回來了,庾恩錫先生卻縱身跳進滇池溺水身亡。
3天后,庾恩錫先生的遺體從滇池水面上漂浮出來。他的旅居美國的兒子家驄回國為其辦理后事,據(jù)說家屬要求安葬在先生身前修筑的庾氏陵園,但因為種種原因沒有獲準(zhǔn)。
音樂女教師——獨自含辛茹苦養(yǎng)育兒女
音樂女教師從醫(yī)院里出來后,面對更加艱難的生活,這位母親并沒有屈服,往事不堪回首也不用去回首,還有什么比把苦命的孽債兄妹撫養(yǎng)成人更重要,為此她付出一切代價。
她再次勇敢地走上法庭,經(jīng)法院判決,庾先生公私合營時在一家工廠股份的股息成為了撫養(yǎng)他們?nèi)业奈┮?a href='/jingji/' target=_blank>經(jīng)濟來源。為了讓孩子們生活得好一點,她毅然加入到拉板車的行列,怎奈單薄的身體經(jīng)受不住苦力的折騰,拉出了一身的重病,只能在家做點粘火柴盒和裝訂課本的活計,掙點零錢貼補家用。
1966年,剛剛上初中不久的庾家騄突然遭到了同學(xué)的欺辱,“黑五類”、“老子反動兒混蛋”……一頂頂帽子飛來,多病的母親被造反派逼迫著寫檢查交代罪狀。剛上小學(xué)的庾曼華還什么也不懂,就眼睜睜地看著戴紅袖套的人沖進家里抄家,把家里的東西翻了個底朝天,沒收了家中所有的東西和母親那把心愛的意大利小提琴,惟一幸免留下的是母親學(xué)生時代的兩張照片。
更令人吃驚的是,一家三口用來糊口的那點微薄的股息也被停發(fā)。父親的去世、母親拉板車苦出來的一身病,使這個苦難深重的家庭又一次陷入困境。母親一次又一次地寫申請,可人家說你是“黑五類”不予理采,萬般無奈之中,只有將兩個苦命孩子的姓氏改隨母姓,有關(guān)部門才同意給予最低生活保障金每人每月5元。
當(dāng)年見過家騄的人如今都還記憶猶新,和穿著青布藍(lán)布中式服裝的同學(xué)們相比,家騄的衣服總是補丁摞著補丁,個子長高衣服短了,縫上一截舊布,接著又穿。盡管那年代提倡艱苦樸素,但“人靠衣裳馬靠鞍”的觀念依然存在,家騄先生沒有因此而有自卑感,從父親那兒繼承下來的倔強性格促使他用功地讀書,課余時,懂事的他還獨自一人去揀煤渣為家里減輕負(fù)擔(dān)。
1969年,家騄先生隨百萬知識青年上鄉(xiāng)下鄉(xiāng),來到了隴川縣的章鳳插隊落戶。1971年,家騄先生被首批招工返城,在滇池之濱距離白魚口很近的一家工廠當(dāng)工人。歷經(jīng)磨難,家騄的性格顯得十分內(nèi)向,然而就是在那樣的情況下,家騄還是利用休息天騎上自行車來到白魚口,面對煙波浩渺的滇池憑吊父親的在天之靈。1980年結(jié)婚成家后,家騄先生調(diào)回昆明,妹妹曼華也參加了工作,這個苦命的家庭開始有了轉(zhuǎn)機。
然而,多病纏身的母親卻無福享受,于1981年病重住院。面對昂貴的醫(yī)藥費,兄妹倆的工資顯然難以承受,家騄先生想到了自己在昆明還有一位同父異母的哥哥,便找上門去,哥哥說“文化大革命”中他自己全家也被掃地出門,大家都不容易,家騄先生只有多方奔走找親戚朋友想辦法。當(dāng)時,兄妹倆只有一個念頭,母親一生一世含辛茹苦,無論花多大的代價都要為母親治好病。然而母親住院不久便撒手告別人世。彌留之際,音樂女教師望著自己含辛茹苦撫養(yǎng)成人的兄妹倆,蒼白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叔叔和姑姑——苦盡甘來的庾氏兄妹
如今的家騄先生早已過知天命之年,眼看就是一個花甲,經(jīng)過半個多世紀(jì)的磨礪,他的性格變得十分的深沉而穩(wěn)健,與俠肝義膽才華橫溢的父親庾恩錫先生不同,與幽默風(fēng)趣能說會唱的侄子庾澄慶更不相同。然而,如果你和他在面對面地交談幾分鐘后,眉宇之間,你便會感覺出庾家人特有瀟灑風(fēng)度和氣質(zhì)。盡管家騄先生初中畢業(yè)就上山下鄉(xiāng)當(dāng)知青,但進入工廠后,他通過辛勤的勞動和刻苦的自學(xué),從普通工人到車間主任助理,如今又成了廠里開發(fā)部的一門工作人員,專門負(fù)責(zé)工廠的綠化工程和建筑工程的預(yù)算工作,可以算是從父親那兒遺傳到了建筑方面的天賦。夫人和他同在一個工廠工作,女兒已大學(xué)畢業(yè),家庭和睦,幸福美滿。
家騄先生的妹妹曼華女士目前已退休在家,她的兒子現(xiàn)已長大成人,在機場從事安檢工作。也許是老天爺刻意的安排,2002年庾澄慶到昆明開演唱會,下飛機時正好遇到他值班,而且這位表弟還是表兄的歌迷,就是這勿勿的一面,表兄居然很爽快地為表弟簽名留念。什么也不知的表弟回到家中說與母親,母親語重心長地告訴兒子說:“你知道嗎,這位聞名海峽兩岸的大歌星可是你的表哥??!”
提起不堪回首的往事,家騄先生顯得十分地平靜。他說,父親雖然沒有給我們帶來財富,但也沒有給我們帶來恥辱。精心設(shè)計建造的庾家花園、石頭別墅奇妙的構(gòu)思和精心的施工是父親留下的藝術(shù)作品,是我們后人引以為榮值得驕傲的東西。同時,他為庾澄慶在娛樂界的成功感到十分高興。他還說同為庾家的后代,血管里流淌著同樣的血液,叔侄倆應(yīng)該找個機會見面團聚一下,敘敘骨肉之情,讓恩錫先生的在天之靈得到安息,得到慰藉。
跋
自從2002年8月16日在《都市時報》發(fā)表這篇文章以來,曾經(jīng)在不同的場合引起了一些議論。有的朋友們至今還不斷向我索取當(dāng)年的報紙,由于只剩下孤本一張,一再復(fù)印似乎也不能滿足朋友們的要求。這就是今天將此文以帖子的形式在彩龍《昆明往事》上重新貼著來的主要原因。
需要說明的是,盡管當(dāng)年的《都市時報》尚未上網(wǎng),但本文仍然還是被有心之人轉(zhuǎn)錄到了網(wǎng)上,只要在百度上鍵入“庾澄慶的昆明親人”幾個字便可搜索出這篇文章,而本文中出現(xiàn)的一個錯誤也就從此在網(wǎng)上傳開來,庾恩錫先生自1929年9月至1930年9月出任了昆明市13個月的市長,被筆者打字時所使用的鍵盤沒有數(shù)字小鍵盤,而用上面在一排的數(shù)字鍵零和九相鄰,稍一大意打偏了一點,就錯誤地打成了1939年。當(dāng)年文章發(fā)表時,馬榮柱先生曾經(jīng)在都市時報上撰文予以糾正,在此筆者要感謝馬先生的細(xì)心糾正。
另外,因為本文在網(wǎng)上流傳也引來了一些爭議,有人認(rèn)為本文不真實,其理由是庾恩錫先生解放后舉家遷往臺灣,不可能有后面的事情發(fā)生。在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庾先生解放后是云南文史研究館員,1951年曾經(jīng)還有把白魚口磊樓捐給政府創(chuàng)辦西南第三工人療養(yǎng)院的行為,當(dāng)然不可能舉家遷往臺灣。而是其子庾家驎在解放前夕遷往臺灣,于是也才會有了后來出生在臺灣的孫子庾澄慶。至于網(wǎng)上有庾澄慶是云南人,畢業(yè)于云南藝術(shù)學(xué)院的說法就更是無稽之談。
參考文獻(xiàn)
《百年庾園:庭院深深深幾許 庾園家事述傳奇》
文/連惠玲、大觀公園喬錕先生,鄭愛光對本文亦有貢獻(xiàn)
《庾澄慶的昆明親人——滇池之濱白魚口磊樓的故事》
文/簫寒
昆明美食臺整編
Hash:a91d2ea2f76ee0d11bbed82109ae11d92d29b50f
聲明:此文由 昆明美食臺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