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国产成人精品视频app,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中文字幕不卡在线高清,精品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美女胸屁股无遮挡,久久久久久91香蕉国产,美女图片大黄

水經(jīng)注 卷二十六下(北魏)酈道元

水經(jīng)注卷二十六下

又東過利縣東,淄水自縣東北流,徑東安平城北。又東徑巨淀縣故城南。征和四年,漢武帝幸東萊,臨大海,三月耕巨淀,即此也??h東南則巨淀湖,蓋以水受名也。淄水又東北徑廣饒縣故城南。漢武帝元鼎中,封菑川靖王子劉國為侯國。淄水又東北,馬車瀆水注之。受巨淀,淀即濁水所注也。呂忱曰:濁水一名溷水,出廣縣為山,世謂之冶嶺山。東北流,徑廣固城西。城在廣縣西北四里,四周絕澗,阻水深隍,晉永嘉中,東萊人曹嶷所造也。水側(cè)山際,有五龍口。義熙五年,劉武帝伐慕容超于廣固也,以藉險難攻,兵力勞弊,河間人玄丈說裕云:昔趙攻曹嶷,望氣者以為漫水帶城,非可攻拔,若塞五龍口,城當必陷。石虎從之,嶷請降。降后五日,大雨,雷電震開。后慕容格之攻段龕,十旬不拔,塞口而龕降,降后無兒,又震開之。今舊基猶存,宜試修筑。裕塞之,超及城內(nèi)男女皆悉腳弱,病者大半,超遂出奔,為晉所擒也。然城之所跨,實憑地險,其不可固城者在此。濁水東北流,徑堯山東?!稄恼饔洝吩唬簭V固城北三里,有堯山祠。堯因巡狩登此山,后人遂以名山,廟在山之左麓,廟像東面,華宇修整,帝圖嚴飾,軒冕之容穆然,山之上頂,舊有上祠,今也毀廢,無復遺式。盤石上尚有人馬之跡,徒黃石而已,惟刀劍之蹤逼真矣。至于燕鋒代鍔,魏鋏齊鋩,與今劍莫殊,以密模寫,知人功所制矣。西望胡公陵,孫暢之所云:青州刺史傅弘仁,言得銅棺隸書處。濁水又東北流,徑東陽城北,東北流,合長沙水。水出逢山北阜,世謂之陽水也。東北流。徑廣縣故城西。舊青州刺史治,亦曰青州城。陽水又東北流,石井水注之。水出南山,山頂洞開,望若門焉,俗謂是山為譬頭山。其水北流注井,井際廣城東側(cè),三面積石,高深一匹有余。長津激浪,瀑布而下,澎赑之音,驚川聒谷,漰渀之勢,狀同洪何。北流入陽水。余生長東齊,極游其下,于中闊絕,乃積綿載。后因王事,復出海岱。郭金紫惠同石井,賦詩言意,彌日嬉娛,尤慰羈心,但恨此本時有通塞耳。陽水東徑故七級寺禪房南。水北則長廡遍駕,迥閣承阿,林之際則繩坐疏班,錫缽間設,所謂修修釋子,眇眇禪棲者也。陽水又東徑東陽城東南。義熙中,晉青州刺史羊穆之筑此,以在陽水之陽,即謂之東陽城。世以濁水為西陽水故也。水流亦有時窮通,信為靈矣。昔在宋世,是水絕而復流,劉晃賦《通津》焉,魏太和中,此水復竭,輟流積年,先公除州,即任未期,是水復通,澄映盈川,所謂幽谷枯而更溢,窮泉輟而復流矣。海岱之士,又頌通津焉。平昌尨民孫道相頌曰:惟彼澠泉,竭逾三齡,祈盡圭壁,謁窮斯牲,道從隆替,降由圣明。耋民河間趙嶷頌云:? ?化未期,元澤潛施,枯源揚瀾,涸川滌陂。北海郭欽曰:先政輟津,我后通洋。但頌廣文煩,難以具載。陽水又北屈徑漢城陽景王劉章廟東,東注于巨洋。后人堨斷,令北注濁水。時人通謂濁水為陽水,故有南陽、北陽水之論。二水渾流,世謂之為長沙水也,亦或通名之為泥水。故晏謨、伏琛為《齊記》,并云東陽城既在澠水之陽,宜為澠陽城,非也。世又謂陽水為洋水,余按群書,盛言洋水出臨朐縣,而陽水導源廣縣,兩縣雖鄰,川土不同,干事疑焉。濁水又北徑臧氏臺西,又北徑益城西,又北流注巨淀?!?a href='/dili/' target=_blank>地理志》曰:廣縣為山,濁水所出,東北至廣饒入巨淀,巨淀之右,又有女水注之。水出東安平縣之蛇頭山,《從征記》曰:水西有桓公冢,甚高大,墓方七十余丈;高四丈,圓墳圍二十余丈,高七丈余,一墓方七丈;二墳;晏謨曰:依《陵記》非葬禮,如承世故,與其母同墓而異墳,伏琛所未詳也,冢東山下女水,原有桓公祠,侍其衡奏魏武王所立,曰:近日路次齊郊,瞻望桓公墳壟,在南山之阿,請為立祀,為塊然之主。郭緣生《述征記》曰:齊桓公冢,在齊城南二十里,因山為墳,大冢東有女水,或云齊桓公女冢在其上,故以名水也。女水導川東北流,甚有神焉、化隆則水生,政薄則津竭。燕建平六年,水忽暴竭,玄明惡之,寢病而亡。燕太上四年,女水又竭,慕容超惡之,燕祚遂淪。女水東北流,徑東安平縣故城南。《續(xù)述征記》曰:女水至安平城南,伏流十五里,然后更流,北注陽水。城,故酅亭也?!?a href='/chunqiu/' target=_blank>春秋》魯莊公三年,紀季以酅入齊?!豆騻鳌吩唬杭菊吆??紀侯弟也。賢其服罪,請酅以奉五祀,田成子單之故邑也。后以為縣,博陵有安平,故此加東也。世祖建武七年,封菑川王子劉茂為侯國。又徑東安平城東,東北徑壟丘東,東北入巨淀。《地理志》曰:菟頭山,女水所出,東北至臨淄,人巨淀,又北為馬車瀆,北合淄水。又北,時澠之水注之。時水出齊城西北二十五里,平地出泉,即如水也。亦謂之源水。因水色黑,俗又目之為黑水。西北徑黃山東,又北歷愚山東,有愚公冢。時水又屈而徑杜山北。有愚公谷,齊桓公時,公隱于谷,鄰有認其駒者,公以與之。山即杜山之通阜,以其人狀愚,故謂之愚公。水有石梁,亦謂之為石梁水。又有水注之。水出時水東,去臨淄城十八里,所謂中也。俗以水為宿留水,西北入于時水。盂子去齊,三宿而后出,故世以此而變水名也。水南山西,有王歜墓,昔樂毅伐齊,賢而封之,歜不受,自縊而死。水側(cè)有田引水,溉跡尚存。時水又西北徑西安縣故城南。本渠丘也,齊大夫雍廩之邑矣。王莽更之曰東寧。時水又西至石洋堰,分為二水,謂之石洋口。枝津西北至梁鄒入濟。時水又北徑西安城西,又北,京? ??、系水注之。水出齊城西南,世謂之寒泉也。東北流,直申門西,京相璠、杜預并言申門,即齊城南面西第一門矣,為申池。昔齊懿公游申池,邴歜、閻職二人,害公于竹中。今池無復仿佛,然水側(cè)尚有小小竹木,以時遺生也。左思《齊都賦注》:申池,在海濱齊藪也。余按《春秋》襄公十八年,晉伐齊,戊戌,伐雍門之萩。己亥,焚雍門,壬寅,焚東北二郭,甲辰,東侵及濰,南及沂,而不言北掠于海。且晉獻子尚不辭死以逞志,何容對仇敵而不懲,暴草木于海嵎乎?又炎夏火流,非遠游之辰,懿公見弒,蓋是白龍魚服,見困近郊矣。左氏舍近舉遠,考古非矣。杜預之言,有推據(jù)耳。系水傍城北流,徑陽門西。水次有故封處,所謂齊之稷下也。當戰(zhàn)國之時,以齊宣王喜文學,游說之士,鄒衍、淳于髠、田駢、接子、慎到之徒七十六人,皆賜列第為上大夫,不治而論議,是以齊稷下學士復盛,且數(shù)百十人。劉向《別錄》以稷為齊城門名也。談說之士,期會于稷門下,故曰稷下也?!多嵵尽?,張逸問《書贊》云:我先師棘下生,何時人?鄭玄答云:齊田氏時,善學者所會處也,齊人號之棘下生,無常人也。余按《左傳》昭公二十二年,莒子如齊,盟于稷門之外。漢以叔孫通為博士,號稷嗣君?!妒酚浺袅x》曰:欲以繼蹤齊稷下之風矣。然棘下又是魯城內(nèi)地名?!蹲髠鳌范ü四辏柣⒔俟?,伐孟氏,入自上東門,戰(zhàn)于南門之內(nèi),又戰(zhàn)于棘下者也。蓋亦儒者之所萃焉。故張逸疑而發(fā)問,鄭玄釋而辯之,雖異名互見,大歸一也。城內(nèi)有故臺,有營丘,有故景王祠,即朱虛侯章廟矣?!稌x起居注》云:齊有大蛇,長三百步,負小蛇,長百余步,徑于市中,市人悉觀,自北門所入處也。北門外東北二百步,有齊相晏嬰冢宅?!蹲髠鳌罚宏套又校肮字?,而嬰弗更,為誡曰:吾生則近市,死豈易志。乃葬故宅,后人名之曰清節(jié)里。系水又北徑臨淄城西門北,而西流徑梧宮南。昔楚使聘齊,齊王饗之梧宮,即是宮矣。其地猶名梧臺里。臺甚層秀,東西百余步,南北如減,即古梧宮之臺。臺東即闕子,所謂宋愚人得燕石處。臺西有《石社碑》,猶存。漢靈帝熹平五年立,其題云梧臺里。系水又西徑葵丘北。《春秋》莊公八年,襄公使連稱、管至父戍葵丘。京相璠曰:齊西五十里,有葵丘地,若是,無庸戍之。僖公九年,齊桓會諸侯于葵丘,宰孔曰:齊侯不務修德而勤遠略。明葵丘不在齊也。引河東汾陰、葵丘,山陽西北葵城,宜在此,非也。余原《左傳》連稱、管至父之戍葵丘,以瓜時為往還之期。請代弗許,將為齊亂,故令無寵之妹,候公于宮。因無知之絀,遂害襄公。若出遠無代,寧得謀及婦人,而為公室之亂乎?是以杜預稽《春秋》之旨,即傳安之注于臨淄西,不得舍近托遠,茍成己異,于異可殊,即義為負。然則葵丘之戍,即此地也。系水西左迤為潭,又西徑高陽僑郡南,魏所立也。又西北流注于時。時水又東北流,澠水莊之。水出營城東,世謂之漢溱水也。西北流,徑營城北。漢景帝四年,封齊悼惠王子劉信都為侯國。澠水又西徑樂安博昌縣故城南。應劭曰:昌水出東萊昌陽縣,道遠不至,取其 嘉名。闞駰曰:縣處勢平,故曰博昌。澠水西歷貝丘。京相璠曰:博昌縣南近澠水,有地名貝丘,在齊城西北四十里?!洞呵铩非f公八年,齊侯田于貝丘,見公子彭生,豕立而位。齊侯墜車傷足于是處也。澠水又西北人時水?!稄恼饔洝酚衷唬核雠R淄縣北,徑樂安博昌南界,西入時水者也,自下通謂之為澠也。昔晉侯與齊侯宴,齊侯曰有酒如澠,指喻此水也。時水又屈而東北,徑博昌城北。時水又東北,徑齊利縣故城北,又東北徑巨淀縣故城北,又東北徑廣饒縣故城北,東北入淄水?!兜乩盹L俗記》曰:淄入濡?!?a href='/huainan/' target=_blank>淮南子》曰:白公問微言曰:若以水投水,如何?孔子曰:淄、澠之水合,易牙嘗而知之。謂斯水矣。

又東北入于海。

淄水入馬車瀆,亂流東北,徑瑯槐故城南,又東北徑馬井城北,與時澠之水,互受通稱,故邑流其號。又東北至皮丘坑入于海,故晏謨、伏琛并言淄澠之水,合于皮丘坑西。《地理志》曰:馬車瀆至瑯槐入于海。蓋舉縣言也。

汶水出朱虛縣泰山山上長城,西接岱山,東連瑯邪巨海,千有余里,蓋田氏之所造也。

《竹書紀年》,梁惠成王二十年,齊筑防以為長城。《竹書》又云:晉烈公十二年,王命韓景子、趙烈子、翟員伐齊,入長城?!妒酚洝匪^齊威王越趙侵我伐長城者也。伏琛、晏謨并言水出縣東南峿山,山在小泰山東者也。北過其縣東,汶水自縣東北,徑郚城北?!兜乩盹L俗記》曰:朱虛縣東四十里,有郚城亭,故縣也。又東北徑管寧冢東。故晏謨言:柴阜西南,有魏獨行君子管寧墓,墓前有碑。又東北徑柴阜山北。山之東有征士邴原冢,碑志存焉。汶水又東北,徑漢青州刺史孫嵩墓西,有碑碣。汶水又東徑安丘縣故城北。漢高帝八年,封將軍張說為侯國。《地理志》曰:王莽之誅郅也。孟康曰:今渠丘亭是也。伏琛、晏謨《齊記》并言莒渠丘亭在安丘城東北十里,非矣。城對牟山,山之西南有孫賓碩兄弟墓,碑志并在也。

又北過淳于縣西,又東北入于濰。

故夏后氏之斟灌國也。周武王以封淳于公,號曰淳于國?!洞呵铩坊腹辏憾?,州公如曹?!秱鳌吩唬捍居诠绮?,度其國危,遂不復也。其城東北,則兩川交會也。

濰水出瑯邪箕縣濰山,瑯邪,山名也,越王句踐之故國也。句踐并吳,欲霸中國,徙都瑯邪。

秦始皇二十六年,滅齊,以為郡。城即秦皇之所筑也。遂登瑯邪大樂之山,作層臺于其上,謂之瑯邪臺。臺在城東南十里,孤立,特顯出于眾山,上下周二十里余,傍濱巨海。秦王樂之,因留三月。乃徙黔首三萬戶于瑯邪山下,復十二年。所作臺基三層,層高三丈,上級平敞,方二百余步,廣五里,刊石立碑,紀秦功德。臺上有神淵,淵至靈焉。人污之則竭,齋潔則通。神廟在齊八祠中。漢武帝亦嘗登之。漢高帝呂后七年,以為王國。文帝三年,更名為郡,王莽改曰填夷矣。濰水導源濰山。許慎、呂忱云:濰水出箕屋山。《淮南子》曰:濰水出覆舟山。蓋廣異名也。東北徑箕縣故城西,又西,析泉水注之。水出析泉縣北松山東,南流徑析泉縣東,又東南徑仲固山東,北流入于濰?!兜乩碇尽吩唬褐粱h北入濰者也。濰水又東北徑諸縣故城西?!洞呵铩肺墓辏緦O行父城諸及鄆?!秱鳌吩唬撼瞧湎乱匾?。王莽更名諸并矣。濰水又東北,涓水注之。水出馬耳山,山高百丈,上有二石并舉,望齊馬耳,故世取名焉。東去常山三十里,涓水發(fā)于其陰,北徑婁鄉(xiāng)城東?!洞呵铩氛压迥?,《經(jīng)》書夏莒牟夷,以牟婁防茲來奔者也。又分諸縣之東,為海曲縣,故俗人謂此城為東諸城。涓水又北注于濰水。

東北過東武縣西,縣因?qū)鶠槌?,城周三十里。漢高帝六年,封郭蒙為侯國,王莽更名之曰祥善矣。又北,左合扶淇之水,水出西南常山,東北流注濰。晏、伏并以濰水為扶淇之水,以扶淇之水為濰水,非也。按經(jīng)脈志,濰自箕縣北,徑東武縣西,北流合扶淇之水。晏謨、伏琛云:東武城西北二里濰水者,即扶淇之水也。濰水又北,右合盧水,即久臺水也。《地理志》曰:水出瑯邪橫縣故山,王莽之令丘也。山在東武縣故城東南,世謂之盧山也。西北流,徑昌縣故城西,東北流?!洱R地記》曰:東武城東南有盧水,水側(cè)有勝火木,方俗音曰檉子,其木經(jīng)野火燒死,炭不滅。故東方朔云:不灰之木者也。其水又東北流,徑東武縣故城東,而西北入濰?!兜乩碇尽吩唬壕门_水東南至東武入濰者也?!渡袝匪^濰、淄其道矣。

又北過平昌縣東,濰水又北徑石泉縣故城西,王莽之養(yǎng)信也?!兜乩盹L俗記》曰:平昌縣東南四十里,有石泉亭,故縣也。濰水又北徑平昌縣故城東,荊水注之。水出縣南荊山阜,東北流徑平昌縣故城東。漢文帝封齊悼惠王肥子印為侯國。城之東南角有臺,臺下有井,與荊水通。物墜于井,則取之荊水,昔常有龍出入于其中,故世亦謂之龍臺城也。荊水又東北流,注于濰。濰水又北,浯水注之,水出浯山,世謂之巨平山也?!兜乩碇尽吩唬红`門縣有高山、壺山,浯水所出,東北入濰,今是山西接浯山。許慎《說文》言水出靈門山,世謂之浯汶矣。其水東北徑姑幕縣故城東??h有五色土,王者封建諸侯,隨方受之。故薄姑氏之國也。闞駰曰:周成王時,薄姑與四國作亂,周公滅之,以封太公。是以《地理志》曰:或言薄姑也。王莽曰季睦矣。應劭曰:《左傳》曰薄姑氏國,太公封焉。薛瓚《漢書注》云:博昌有薄姑城。未知孰是。浯水又東北徑平昌縣故城北,古堨此水,以溢溉田,南注荊水。浯水又東北流,而注于濰水也。

又北過高密縣西,應劭曰:縣有密水,故有高密之名也。然今世所謂百尺水者,蓋密水也。水有二源,西源出奕山,亦曰鄣日山。山勢高峻,隔絕陽曦。晏謨曰:山狀鄣日,是有此名。伏琛曰:山上鄣日,故名鄣日山也。其水東北流,東源出五弩山,西北流,同瀉一壑,俗謂之百尺水,古人堨以溉田數(shù)十頃。北流徑高密縣西,下注濰水,自下亦兼通稱焉。亂流歷縣西碑產(chǎn)山西。又東北,水有故堰,舊鑿石豎柱,斷濰水,廣六十許步,掘東岸,激通長渠,東北徑高密縣故城南。明帝永平中,封鄧震為侯國。縣南十里,蓄以為塘,方二十余里,古所謂高密之南都也,溉田一頃許。陂水散流,下注夷安澤。濰水自堰北,徑高密縣故城西。漢文帝十六年,別為膠西國。宣帝本始元年,更為高密國。王莽之章牟也。濰水又北。昔韓信與楚將龍且,夾濰水而陣于此。信夜令為萬余囊,盛沙以遏濰水,引軍擊且,偽退,且追北,信決水,水大至,且軍半不得渡,遂斬龍且于是水。水西有厲阜,阜上有漢司農(nóng)卿鄭康成冢,石碑猶存。又北徑昌妥縣故城東。漢明帝永平中,封鄧襲為侯國也?!犊尽吩唬弘p安帝延光元年復也。

又北過淳于縣東,濰水又北,左會汶水,北徑平城亭西,又東北徑密鄉(xiāng)亭西?!犊尽吩唬捍居诳h有密鄉(xiāng)。《地理志》,皆北海之屬縣也。應劭曰:淳于縣東北六十里,有平城亭,又四十里,有密鄉(xiāng)亭,故縣也。濰水又東北徑下密縣故城西。城東有密阜?!兜乩碇尽吩唬河腥龖羯届?。余按應劭曰:密者水名,是有下密之稱。俗以之名阜,非也。

又東北過都昌縣東,濰水東北徑逢萌墓。萌,縣人也,少有大節(jié),恥給事縣亭,遂浮海至遼東,復還,在不其山隱學。明帝安車征萌,以佯狂免。又北徑都昌縣故城東。漢高帝六年,封朱軫為侯國。北海相孔融,為黃巾賊管亥所圍于都昌也,太史慈為融求救,劉備持的突圍其處也。又東北入于海。

膠水出黔陬縣膠山北,過其縣西,《齊記》曰:膠水出五弩山,蓋膠山之殊名也。北徑祝茲縣故城東。漢武帝元鼎中,封膠東康王子延為侯國。又徑扶縣故城西,《地理志》,瑯邪之屬縣也。漢文帝元年,封呂平為侯國。膠水又北徑黔陬故城西。袁山松《郡國志》曰:縣有介亭?!兜乩碇尽吩唬汗式閲??!洞呵铩焚夜拍辏楦鸨R來朝,聞牛鳴曰:是生三犧,皆用之。問之,果然。晏謨、伏琛并云縣有東西二城,相去四十里有膠水,非也。斯乃拒艾水也。水出縣西南拒艾山,即《齊記》所謂黔艾山也。東北流,徑柜縣故城西,王莽之祓同也,世謂之王城。又謂是水為洋水矣。又東北流,晏,伏所謂黔陬城西四十里有膠水者也。又東入海?!兜乩碇尽罚含樞坝泄窨h,根艾水出焉。東入海,即斯水也。今膠水北流徑西黔陬城東,晏、伏所謂高密郡側(cè)有黔陬縣?!兜乩碇尽吩唬耗z水出邞縣,王莽更之純德矣,疑即是縣,所未詳也。

又北過夷安縣東,縣,故王莽更名之原亭也。應劭曰:故萊夷維邑也。太史公曰:晏平仲萊之夷維之人也。漢明帝永平中,封鄧珍為侯國。西去濰水四十里。膠水又北徑膠陽縣東,晏、伏并謂之東亭,自亭結(jié)路,南通夷安?!兜乩盹L俗記》曰:淳于縣東南五十里,有膠陽亭,故縣也。又東北流,左會一水,世謂之張奴水。水發(fā)夷安縣東南阜下,西北流,歷膠陽縣,注于膠。膠水之左為澤渚,東北百許里,謂之夷安潭。潭周四十里,亦濰水枝津之所注也。膠水又東北,徑下密縣故城東,又東北,徑膠東縣故城西。漢高帝九年,別為國。景帝封子寄為王國,王莽更之郁袟也,今長廣郡治。伏琛、晏謨言膠水東北回,達于膠東城北百里,流注于海。又北過當利縣西北,入于海。

縣,故王莽更名之為東萊亭也。又北徑平度縣。漢武帝元朔二年,封菑川懿王子劉衍為侯國,王莽更名之曰利盧也??h有土山,膠水北歷土山,注于海。海南,土山以北,悉鹽坑相承,修煮不輟,北眺巨海,杏冥無極,天際兩分,白黑方別,所謂溟海者也。故《地理志》曰:膠水北至平度入海也。

譯文

註釋:

又往東流過利縣東邊,淄水從利縣往東北流經(jīng)東安平城北邊,又往東流經(jīng)巨淀縣舊城南邊。征和四年(前89 ) ,漢武帝臨幸東萊,來到海邊,三月,親自在巨淀耕田,指的就是這地方??h的東南面是巨淀湖,該縣就是以水來命名的。淄水又往東北流經(jīng)廣饒縣舊城南邊,漢武帝元鼎年間(前n6 一前111 ) ,把這里封給苗川靖王的兒子劉國,立為侯國。淄水又往東北流,馬車讀水注入,此水上口由巨淀給水,巨淀有濁水注入。呂忱說:濁水又名涵水,發(fā)源于廣縣為山,世人稱為冶嶺山,往東北流經(jīng)廣固城西。廣固城在廣縣西北四里處,四周有山澗深壕環(huán)繞。此城是晉朝永嘉年間(307 - 313 ) ,東萊人曹疑所筑。水旁山邊有個五龍口,義熙五年(409 ) ,劉武帝在廣固討伐慕容超,因敵方憑險據(jù)守,難以攻克,弄得兵士很勞頓。河間人玄文向劉裕建議:從前趙國進攻曹疑,有個望氣的人認為繩水流過此城,城是攻不下的,如果堵塞了五龍口,城就一定可以攻陷了。石虎聽從了這個建議,曹疑就求降了。投降后五天,大雨傾盆,雷電交加,堵塞的水口又被震開了。后來慕容烙進攻段鬼,攻城一百天仍未攻下,堵塞了五龍口后,段兔就投降了。投降后不久,堵塞的水口又被震開了。今天舊基還在,應當試試看,把它再修筑起來。劉裕堵塞了五龍口,慕容超及城內(nèi)男女老少都雙腳無力,大半患病,慕容超就出城逃走,被晉人擒獲。然而城所筑的地方,完全是憑著地勢之險,城不能固守,原因就在于腳弱之病。濁水往東北流經(jīng)堯山東。《 從征記》 說:廣固城北面三里有堯山祠。堯巡察四方路過這里,登過此山,后人因而稱為堯山。廟建在左邊山腳卞,廟內(nèi)神像朝東,殿宇華麗整傷,帝堯的畫像裝束整齊,戴著冠冕的儀容顯得莊嚴肅穆。山頂上從前有座堯祠,現(xiàn)在已毀廢了,原來的格局再也看不到了,只有一塊巨石上還留有人馬的痕跡,但也只是光光的黃石而己,只有刀劍的痕跡還十分逼真。至于天子之劍,所謂以燕為鋒,以代為刃,以魏為柄,以齊為錯,其實與今天的劍并沒有什么不同,用蠟把劍痕印下來,一看就知道是人工制作的。在這里向西可以看見胡公陵,就是孫暢之所說的,青州刺史傅弘仁聲稱發(fā)現(xiàn)銅棺隸書的地方。濁水又往東北流經(jīng)東陽城北面,往東北流,與長沙水匯合。長沙水發(fā)源于逢山北面的小土山上,世人稱為陽水,往東北流經(jīng)廣縣舊城西面,這里過去是青州刺史的治所,也稱青州城。陽水又往東北流,石井水注入。石井水發(fā)源于南山,山頂敞開,望去像門似的,俗稱此山為譬頭山。水往北流,注入一日大井,此井靠近廣城東側(cè),三面石塊堆壘,深達四丈有余。水流洶涌成為瀑布一瀉而下,轟隆的聲音震撼山谷。這種驚天動地的水勢,如同大河一樣,北流注入陽水。我生長在東齊,曾遠游于瀑布下面,中間闊別多年,后來又因公事重到海岱,與郭金、紫惠一起游石井,賦詩抒懷,整日嬉游。作客他鄉(xiāng),能偕好友暢游真是莫大的慰藉了。只是此水時通時斷,令人遺憾而已。陽水往東流經(jīng)舊七級寺禪房南,水北佛殿周圍遍布長廊,樓閣彎彎曲曲地相連接。林邊疏疏落落地排列著些蒲團,擺著些錫杖缽盂。這就是所謂嚴謹持重的僧人,遠遁山林的禪棲生活。陽水又往東流經(jīng)東陽城東南,此城是義熙年間( 405 - 418 ) ,晉朝青州刺史羊穆之所筑。因為城在陽水之北,所以稱為東陽城,這是因為人們把濁水稱為西陽水的緣故。水流也時常有斷有通,確實很靈。從前宋時,這條水斷后重又通了,劉晃為此作了一篇《 通津賦》 。魏太和年間(477 一499 ) ,水又干涸了,斷流了好幾年,先父升任青州刺史,上任不到一年,水又暢通了,一江碧水映著山的倒影,真是所謂幽谷水涸又滿,枯泉斷后再流了。海岱的文士又贊頌起水流復通了。平昌老人孫道相作頌詞說渭腸條淹泉水呀,枯竭已超過三年。獻盡璧玉祈禱,供盡牛羊祭天,水因圣明天子而來,天道隨盛衰而變。又有一位河間的老人趙疑也作頌詞說:推行教化還不滿一年,恩澤已遍及四方,枯竭的源流把波瀾揚起,干涸的死河把肢塘滌蕩。北海郭欽說:前朝暴政河斷流,我皇英明水滿江。但頌詞很多,文字煩冗,難以一一抄錄。陽水又轉(zhuǎn)而北流,經(jīng)過漢朝城陽景王劉章廟東,向東注入巨洋。后來人們把水堵斷,使它北流注入濁水,當時人們通稱濁水為陽水,所以又有南陽水,北陽水的說法。兩條水混流后,世人稱為長沙水,也有人通稱為繩水的。所以晏漠、伏深寫的《 齊記》 都說:東陽城既然在繩水之陽,那就應稱繩陽城了。這說法是不對的。世人又稱陽水為洋水,我查考過許多典籍,都說洋水發(fā)源于臨朐縣,而陽水卻發(fā)源于廣縣,兩縣雖然相鄰,但山川土地是不同的,實際如何,還是個疑問。濁水又往北流經(jīng)減士臺西面,又往北流經(jīng)益城西面,最后往北注入巨淀?!?地理志》 說:廣縣的為山是濁水的發(fā)源地,往東北流,到廣饒注入巨淀。巨淀右邊,又有女水注入,女水發(fā)源于東安平縣的蛇頭山。《 從征記》 說:女水西面有桓公墓,非常高大,周圍七十余丈,高四丈,中間的圓形墳壟周圍二十余丈,高七丈,另一座小墓周圍七丈。這兩座墳,晏漠說:根據(jù)《 陵記》 規(guī)定,是不合葬禮的,桓公是是按照傳統(tǒng)禮儀安葬的,與他母親同墓而異墳,伏深也不清楚。墓東山下的女水原有桓公祠,是侍其衡奏請魏武王而修建的。他說:近日路過齊國城郊,瞻仰桓公墳墓,墓在南山邊,請為他立祠,讓孤魂有所依托。郭緣生《 續(xù)征記》 說:齊桓公墓在齊城南二十里,墳墓順山勢而筑,大墓東邊有女水,有人說齊植公女兒的墳墓在此水上,因此有女水之名。女水引水往東北流,非常神靈。教化大興就會有水,政治苛酷水源就枯竭。南燕建平六年(405 ) ,水突然千涸,玄明(慕容德字)很厭惡這不吉之兆,臥病而死,南燕太上四年( 408 ) ,女水又枯竭了,慕容超也很感厭惡,燕于是亡國。女水往東北流經(jīng)東安平縣舊城南面?!?續(xù)述征記》 說:女水流到安平城南,潛入地下流了十五里,然后又流出,向北注入陽水。安平城是從前的都亭?!?春秋》 ,魯莊公三年(前691 ) ,紀季從都到了齊國?!?公羊傳》 說:紀季是什么人?是紀侯的弟弟。因他能坦誠認罪,請求以娜供奉五座祠廟的祭祀。這里是田成子單的舊城邑。后來立為縣。因博陵有個安平縣,所以把這里稱東安平。世祖建武七年(31 ) ,把這里封給蓄川王的兒子劉茂,立為侯國。女水又流經(jīng)東安平縣東面,往東北流經(jīng)壟丘東面,往東北注入巨淀。《 地理志》 說:冤頭山是女水的發(fā)源地? ??往東北流到臨淄注入巨淀,又往北流,叫馬車讀,北流與淄水匯合,又往北流,時、繩水注入。時水發(fā)源于齊城西北二十五里,平地涌出泉水,就是如水,也稱源水,因水色黑,民間又稱為黑水。時水往西北流經(jīng)黃山東面,又往北流經(jīng)愚山東面,有愚公墓。時水又拐彎流經(jīng)杜山北面,有愚公谷。齊桓公時,愚公隱居在這山谷中,有個鄰居認為他的馬是自己的,愚公就把馬給他。這座山就是與杜山相連的山岡,因為這人樣子傻乎乎的,所以稱他為愚公。時水上有一座石橋,因而也稱水為石梁水。這里又有清水注入。潰水出自時水以東,距臨淄城十八里,這地方就是所謂渲中,民間把清水稱為宿留水,往西北流,注入時水。孟子離開齊國時,住宿三夜后才走出渣地,因此民間改名為宿留水。水的南面、山的西面有王歇墓,從前樂毅攻打齊國,因王歇有德而封他,王歇不肯接受,自溢而死。水旁有一片農(nóng)田,引水灌溉的痕跡還看得出來。時水又往西北流經(jīng)西安縣舊城南面,這里原是渠丘,是齊國大夫雍凜的封邑。王莽時改名為東寧。時水又往西流,到石洋堰分為兩條,分水口稱為石洋日,支流往西北流搏公梁鄒注入濟水。時水又往北流經(jīng)西安城西面,又往北流,京水、系水注入。系水發(fā)源于齊城西南,民間稱為寒泉,往東北流過申門西。京相潘、杜預都說:申門就是齊城南面西頭的第一道城門。那里有個申池。從前齊鰓公游申池,丙終歇、閻職兩人在竹林中殺害了他,今天的申池已不像當年的樣子了,但水旁還有一小片竹木林,是當年遺留下來的,左思《 齊都賦》 注說:申池在海濱,是齊國的大澤。我查考過《 春秋》 :襄公十八年(前55 勸,晉國進攻齊國,十二月戊戌日,砍伐了雍門外的篙草;己亥卜焚燒了雍門,壬寅日,焚燒東北兩邊的外城,甲辰日,向東侵入到濰水,向南侵入到沂水,卻未提及向北攻掠到大海。況且晉獻子是個逞強斗勇而不怕死的人,怎么可能只在海灣糟蹋一片草木,卻不去懲罰仇敵呢?此外當時正值炎夏酷暑,不是遠游的時節(jié),鰓公被殺,是由于他微服出行在近郊遇害。左氏舍近舉遠,查考史實,他弄錯了。杜預的話卻有依據(jù)。系水沿著城旁向北流經(jīng)陽門西面,水岸上有一處從前筑土隆起的地方,就是所謂齊國的櫻下。戰(zhàn)國的時候,因為齊宣王喜愛文學,游說之士如鄒衍、淳于凳、田驕、接子、慎到等七十六人,都被賜給宅第,并封為上大夫。他們不管政事,而專事著作立論。因此齊國援下學士重又興盛起來,人數(shù)達幾百人。劉向《 別錄》 認為,稅是齊都城門名,高談闊論的文士定期會聚在櫻門下,所以稱援下?!?鄭志》 說:張逸讀了《 書贊》 間鄭玄道:我們的先師棘卞生是什么時候人?鄭玄回答說:棘下是齊國田氏時有學問的人會聚的地方。齊國人所稱的棘下生,是沒有一二一定的人的。我查考過《 左傳》 ,昭公二十二年(前520 ) ,營子到了齊國,在稠門外會盟。漢朝把叔孫通封為博士,稱為櫻嗣君?!?史記音義》 說:想讓他繼承齊國櫻下的遺風。然而,棘下又是魯城內(nèi)的地名?!?左傳》 ,定公八年(前502 ) ,陽虎威逼定公征伐孟氏,從上東門攻入城內(nèi),兩軍在南門內(nèi)交戰(zhàn),又在棘下交戰(zhàn)。棘下也是儒生聚集的地方。因此,張逸疑惑發(fā)問,鄭玄作了解釋,辨清了這個問題。雖然史籍中可以看到互用櫻、棘兩個不同的地名,但指的都是同一處。城內(nèi)有舊臺,有營丘? ?有舊景王祠,就是朱虛侯章的祠廟。《 晉起居注》 說:齊國有一條大蛇長三百步,背負著一條小蛇長一百余步,爬過市中,市上的人都去觀看,廟就在蛇從北門爬入城中的地方。北門外東北二百步,有齊國宰相晏嬰的墳墓和住宅?!?左傳》 載:晏子的住宅靠近街市,景公想給他換個地方,晏子卻不肯換。他囑咐說:我在世時居住在街市附近,死后難道就改變心意嗎?于是他死后就葬在自己的故居,后人稱為清節(jié)里。系水又往北流經(jīng)臨淄城西門北面,又往西流經(jīng)悟?qū)m南面。從前楚國派使者來齊國訪問,齊王在梧宮宴請他,就是此宮,那地方現(xiàn)在還叫梧臺里。臺有好幾層,十分壯觀,東西一百多步,南北略減兒步,這就是古時的梧宮臺。臺東就是網(wǎng)子所說宋國愚人得到燕石的地方。臺的西面有一座石社碑,現(xiàn)在還在,是漢靈帝熹平五年(176 )所立,碑上題著梧臺里三字。系水又往西流經(jīng)葵丘北面。《 春秋》 :莊公八年(前686 ) ,襄公派連稱、管至父駐守葵丘。京相瑤說:齊城以西五十里有葵丘。如果這么近,那就用不到駐守了。僖公九年(前651 ) ,齊桓公在葵丘與諸侯會盟。宰孔說:齊侯不致力于行施德政,卻積極遠侵鄰國。很明顯,葵丘不在齊地。援引河東汾陰葵丘,山陽西北葵城應在這里,這是錯誤的。我查考《 左傳》 原文,連稱、管至父駐防于葵丘,以瓜熟為往返的期限。到期請求派人接替,齊襄公卻不批準,于是二人就準備作亂。連稱妹在宮中不受寵愛,于是叫她去偵察襄公。因為襄公廢逐無知,就把襄公謀害了。如果派遣到遠方去而無人接替,怎么能找女人同謀,而釀成公侯宗族內(nèi)部的禍亂呢?所以杜預查考了《 春秋》 之后,就根據(jù)《 左傳》 來推定,在《 注》 中指出是在臨淄西。不能舍近就遠,輕率地提出自己的異說;標新立異雖可顯得與眾不同,但按《 左傳》 文義來看,卻又不合。那么二人所駐守的葵丘,就是這地方了。系水往西流,向左邊分出一條支流,積水成潭;系水又往西流經(jīng)高陽僑郡南,該郡是魏時所立。系水又往西北流,注入時水。時水又往東北流,繩水注入。泥水發(fā)源于營城以東,世人稱為漢漆水,水向西北流經(jīng)營城北。漢景帝四年(前153 )把這里封給齊悼惠王的兒子劉信都,立為侯國。繩水又往西流,經(jīng)過樂安博昌縣舊城南邊。應肋說:昌水發(fā)源于東萊昌陽縣,因昌陽縣路遠不易到達,取了這個美名。闡胭說:博昌縣地勢平曠,所以稱博昌。繩水往西流經(jīng)貝丘。京相潘說:博昌縣南面臨近繩水,有個地方叫貝丘,在齊城西北四十里。《 春秋》 :莊公八年(前686 ) ,齊侯在貝丘打獵,看見公子彭生像豬一樣直立起來啼哭,齊侯嚇得從車上掉下來,跌傷了腳,就在這地方。繩水又往西北流,注入時水。《 從征記》 又說:繩水發(fā)源于臨淄縣,往北流經(jīng)樂安、博昌南面邊界,往西注入時水J 從這.里至下游也通稱為混水。從前晉侯和齊侯會宴,齊侯說:有酒如混水。比喻中指的就是這條水。時水又折向東北,流經(jīng)博昌城北面;又往東北流經(jīng)齊利縣舊城北面,又往東北流經(jīng)巨淀縣舊城北面,又往東北流經(jīng)廣饒縣舊城北面,往東北注入淄水。《 地理風俗記》 說:淄水注入濡水。《 淮南子》 說:白公問孔子對含義至深的隱微之言的看法,說:如果把水倒入水中,又會怎么樣份??鬃诱f:淄水、混水混合,易牙只要嘗一嘗就會知道。說的就是這條水。又往東北流,注人大海。

淄水注入馬車讀,往東北亂流,經(jīng)瑯槐舊城南面,又往東北流經(jīng)馬井城北,與時水、泥水互相通稱,所以城以水為名傳下來了。淄水又往東北流,到皮丘坑注入大海。因此晏漠、伏深都說:淄水、繩水在皮丘坑西面匯合?!?地理志》 說:馬車讀流到瑯槐注入大海,這是指縣而言。

汶水發(fā)源于朱虛縣的泰山,

泰山上有長城,西面連接岱山,東面延伸到瑯邪大海,全長千余里,是田氏所筑?!?竹書紀年》 載,梁惠成王二十年(前350 ) , 齊國修筑防御工事,造了長城?!?竹書》 又說:晉烈公十二年(前404 ) ,派韓景子,趙烈子、翟員討伐齊國,侵入長城?!?史記》 所謂齊威王經(jīng)過趙國侵犯我國,攻打長城,就指此事。伏深、晏漠都說:汶水發(fā)源于朱虛縣東南面的晤山,峪山在小泰山的東邊。往北流過縣東,

汶水從朱虛縣東北流經(jīng)部城北面?!?地理風俗記》 說:朱虛縣東面四十里有個邵城亭,是舊縣城。又往東北流經(jīng)管寧墓東面,所以晏漠說,柴阜西南有魏管寧墓。管寧是一位品德高尚不隨俗浮沉的人。他的墓前有一座石碑。汶水又往東北流經(jīng)柴阜山北面,山的東面有郵原墓,丙卜原是個有才德而不受征聘的人,他墓前的碑記還在。汶水又往東北流經(jīng)漢朝青州刺史孫篙墓西邊,有墓碑。汶水又往東流經(jīng)安丘縣舊城北面,漢高帝八年(前199 ) , 把這里封給將軍張說,立為侯國石《 地理志》 說:這就是王莽時的誅邪。孟康說:就是今天的渠丘亭。伏深、晏漠的《 齊記》 都說,營縣的渠丘亭在安丘城東北十里。都弄錯了。城面對牟山,山的西南面有孫賓碩兄弟墓。碑文都還在。

又往北流過淳于縣西面,又往東北注人濰水。

淳于縣是從前夏后氏的斟灌國。周武王把它封給淳于公,稱為淳于國?!?春秋》 ,桓公六年(前706 )冬天,州公到曹。《 左傳》 說:淳于公到了曹,估計國內(nèi)形勢危險,就沒有回去。城的東北面,是漢水與濰水的匯流處。

濰水發(fā)源于瑯邪郡箕縣的濰山,

瑯邪是山名,原屬越王句踐的國土。句踐吞并吳國后,想稱霸中國,就遷都到瑯邪。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 ) ,滅了齊國,就把瑯邪設立為郡。城是秦始皇所筑。秦始皇登上瑯邪的大樂之山,在上修筑了層臺,稱為瑯邪臺。臺在城東南十里,孤零零地聳立著,在眾山之中顯得格外突出。山周圍二十里有余,靠近海濱。秦始一王很高興,因此在這里逗留了三個月,他把三萬戶平民遷移到瑯邪山下,豁免賦稅十二年。他修筑的高臺,臺基有三層,每層高一 丈,七層平坦寬敞,二百余步見方,寬廣五里。又刻石立碑,溉載秦始皇的功德。臺上有個神淵,非常靈驗,如有人將水弄臟之后就會枯竭;如誠心誠意,保持潔凈,水就暢通。這里的神廟是齊地八祠之一,漢武帝也曾登臨此臺。漢高帝呂后七年(前181 ) ,把這里立為王閑,文帝三年(前177 ) ,改名為郡,王莽時又改稱填夷。濰水發(fā)源于濰山。許慎、呂忱都說:濰水發(fā)源于;箕屋山?!?淮南子》 說:濰水發(fā)源于覆舟山。這些都是此山的異名。濰水往東北流經(jīng)箕縣舊城西,又往西流,析泉水注入。析泉水發(fā)源于析泉縣北面的松山,往東南流經(jīng)析泉縣東,又往東南流經(jīng)仲固山,往東北注入濰水。《 地理志》 說:析泉水流到箕縣往北注入濰水。濰水又往東北流經(jīng)諸縣舊城西?!?春秋》 文公于二年(前615 ) ,季孫行父修筑了諸城和郭城?!?左傳》 說:修筑了卜邑城。王莽改名為諸城。灘水又往東北流,涓水注入。涓水發(fā)源于馬耳山,山高百丈,山頂有兩塊巖石相對并峙,望去像馬耳一樣,因此世人取名為馬耳山。此山東距常山三十里,涓水發(fā)源于山的北面,往北流經(jīng)婁鄉(xiāng)城東面?!?春秋》 :昭公五年(前537 ) ,《 經(jīng)》 載,夏天,營牟夷帶了牟、婁、防、茲前來投奔。又把諸縣的東部劃分出來立為海曲縣,所以民間稱此城為東諸城,涓水又往北注入濰水。

往東北流過東武縣西邊,

東武縣利用山岡地勢筑城,周圍三十里。 漢高帝六年(前201 ) ,把這里封給郭蒙,立為侯國,王莽改名為祥善。濰水又北流,左面與扶淇水匯合,扶淇水發(fā)源于西南面的常山,往東北流,注入濰水。晏漠、伏深都以為濰水就是扶淇水,把扶淇水當作濰水,都弄錯了。根據(jù),《水經(jīng)》的水脈記載,濰水從箕縣往北流經(jīng)東武縣,往西北流,與扶淇水匯合。晏說、伏深說:東武城西北二里的濰水,就是扶淇水。濰水又往北流,在右邊與盧水匯合,盧水就久臺水?!?地理志》 說:盧水發(fā)源于瑯邪橫縣故山,橫縣就是王莽時的令丘。山在東武縣舊城東南,世人稱為盧山。盧水往西北流經(jīng)昌縣泊城西面,轉(zhuǎn)而往東北流。《 齊地記》 說:東武城東南有盧水,水旁有勝火木,當?shù)胤窖苑Q怪廣、這些樹木經(jīng)野火燒死,變成了炭都不消滅,因此東方朔稱為不介成灰的樹木。盧水又往東北流經(jīng)東武縣舊城東面,往西北流,注入濰水?!?地理志》 說:久臺水往東南流,到東武注入濰水。這就是《 尚書》 所說的濰水、淄水都已疏通……

義往北流過平昌縣東邊,

濰水又往北流經(jīng)石泉縣舊城西邊,就是王莽時的養(yǎng)信。《 地理風俗說》 說:平昌縣東南四十里有石泉亭,是舊縣。濰水又往北流經(jīng)平昌縣舊城東邊,荊水注入。荊水發(fā)源于縣南的荊山阜,往東北流經(jīng)平昌縣舊城東邊‘漢文帝把這里封給齊悼惠王肥的兒子印,立為侯國。城的東南角有一座臺,臺下有井,與荊水相通,有什么掉到井里,可在荊水取回。過夫常有龍出入其中,所以民間又稱為龍臺城。荊水又往東北流,注入濰水。濰水文往北流,語水注入。語水發(fā)源于語山,世人稱為巨平山?!?地理志》 說:靈門縣有高深山、壺山,悟水發(fā)源于此,亨靛東北流,注入濰水。今天此山西面和語山連接。許慎《 說文》 說:語水發(fā)源于靈門山,世人稱為語汶水。語水往東北流經(jīng)姑幕縣時城東邊,該縣有五色土,帝王分封諸侯時,包起不同顏色的泥卜,按方位授給諸侯。這里是從前薄姑氏之國。闡胭說:周成王時,薄姑和四國叛亂,周公滅了它,封給太公。因此《 地理志》 說:姑幕縣也稱薄姑,王莽時稱季睦。應勘說:《 左傳》 記載,薄姑氏國璉太公的封地。薛攢《 漢書注》 說:博昌有薄姑城。不知誰的說法正確。涪水又往東北流經(jīng)平昌縣舊城北面,古時在此筑堰截流,用來灌溉農(nóng)田,南流注入荊水。語水又往東北流,注入濰水。

又往北流過高密縣西邊,

應劫說:縣里有密水,因此有高密之名。現(xiàn)在所說的百尺水就是密水。密水有兩個源頭。西源出自奕山,也稱郭日山,山勢高峻,擋住了陽光。晏模說:山形蔽障了日光,因有此名。伏深說:山峰蔽障了太陽,所以稱郭日山。此水往東北流。東源水出自五弩山,往西北流,與源水一同流瀉入一條山谷,俗稱百尺水,古人在此攔河筑堰,灌溉田地數(shù)十頃。百尺水往北流經(jīng)高密縣西,注入濰水,自此以下,兩條水互兼通稱。濰水亂流往縣西碑產(chǎn)山西,又往東北流,水上有舊堰,從前鑿石豎柱阻斷濰水,堰寬六十多步,掘開東岸,引水通長渠。濰水又往東北流經(jīng)高密縣舊城南。明帝永平年間(58 - 75 ) ,把這里封給鄧震,立為侯國??h南十里,蓄水為塘,塘方圓二十里,就是古時所說的高密南都,灌溉農(nóng)田約一頃。塘水散流,向下注入夷安澤。濰水從堤堰往北流經(jīng)高密縣舊城西面,漢文帝十六年(前164 ) ,把這里劃出來立為膠西國,宣帝本始元年(前73 ) ,又改名為高密國,王莽時稱為章牟。濰水又往北流,從前韓信與楚將龍且在此處隔著濰水列陣。夜里韓信命部下準備了一萬多只袋子,裝滿沙子堵住濰水,然后率軍攻擊龍且,假裝敗退。龍且向北追擊,韓信決水,大水突然沖下,龍且的部隊一半渡不過來,于是就在此水上殺了龍且。水的西面有厲阜,這座小山上有漢朝司農(nóng)卿鄭康成墓,石碑還在。濰水又往北流經(jīng)昌安縣舊城東面,漢明帝永平年間(58 ? 75 ) ,把這地方封給鄧襲,立為侯國?!?郡國志》 說:漢安帝延光元年(122 )恢復為縣。又往北流過淳于縣東面,

濰水又往北流,左邊與泣水匯合,往北流經(jīng)平城亭西面,又轉(zhuǎn)向東北流經(jīng)密鄉(xiāng)亭西面。東郡國志》 說:淳于縣有密鄉(xiāng)。《 地理志》 說,都是北海的屬縣。應肋說:淳于縣東北六十里有平城亭,又四十里有密鄉(xiāng)亭,從前是縣。濰水又往東北流經(jīng)下密縣舊城西,城東有密阜?!?地理志》 說:有三戶山祠。按應肋說:密是水名,確有下密之稱,但民間用這名字來稱呼小山崗,這就不對了。又往東北流過都昌縣東面,

濰水往東北流經(jīng)逢萌墓。逢萌,都昌縣人,少年時就很有骨氣,以在縣亭供職為恥,就渡海到遼東,回來后在不其山隱居讀書。明帝備車征聘,逢萌假裝癲狂,沒有應聘。濰水又往北流經(jīng)都昌縣舊城東面,漢高帝六年(前201 ) ,把這里封給朱較,立為侯國。北海宰相孔融曾被黃巾賊管亥圍困在都昌。太史慈替孔融去向劉備求救,手持擋箭牌突圍,就是這地方。又往東北流注人大海。

膠水發(fā)源于黔阪縣膠山北面,流過縣西,

《 齊記》 說:膠水發(fā)源于五弩山,就是膠山的別名。膠水往北流經(jīng)祝茲縣舊城東面,漢武帝元鼎年間(前116 ~前111 ) ,把這里封給膠東康王的兒子延,立為侯國。又流經(jīng)征扶縣舊城西面。據(jù)《 地理志》 ,這是瑯邪的屬縣。漢文帝元年(前179 ) ,把這地方封給呂平,立為侯國。膠水又往北流經(jīng)黔隨縣舊城西南,袁山松《 郡國志》 說:黔厥縣有介亭?!?地理志》 說:這里是從前的介國?!?春秋》 :僖公九年(前651 ) ,介國葛盧來朝見,聽到牛鳴聲,說:這頭牛生了三頭純色的牛犢,都已用來祭祀了,經(jīng)查問果然如此。晏漠、伏深都說:黔隨縣有東西兩座城,相距四十里,有膠水。這話不對,那是拒艾水。拒艾水發(fā)源于黔隨縣西南面的拒艾山,就是《 齊記》 所說的黔艾山。往東北流經(jīng)柜縣舊城西面,這就是王莽時的拔同,人們稱為王城,又稱這條水為洋水。拒艾水又往東流,晏漠、伏深說黔隨城西四十里有膠水,就指此水。拒艾水又余流入海?!?地理志》 :瑯邪郡有柜縣,根艾水發(fā)源于此,東流入海。指的就是此水?,F(xiàn)在膠水向北流經(jīng)西黔隨城東面,晏漠、伏深說搞密郡城旁有黔販縣城,就指此城?!?地理志》 說:膠水發(fā)源川下縣,王莽改名為純德,可能就是黔隨縣,但不清楚。又往北流過夷安縣東面,

夷安縣就是過去王莽改名為原亭的地方。應肋說:夷安縣是從前萊國的夷維邑。太史公說:晏平仲是萊國夷維人。漢明帝永平年間(58 - 75 ) ,把這里封給鄧珍,立為侯國,這里西距濰水四十里。膠水又往北流經(jīng)膠陽縣東,晏漠、伏深都稱.此地為東亭。此亭有路南通夷安?!?地理風俗記》 說:淳于縣東南五十里有膠陽亭,是舊縣。膠水又往東北流,左面與一條水匯合,世人稱為張奴水,發(fā)源于夷安縣東南面的山崗下,往西北流經(jīng)膠陽縣,注入膠水。膠水的左面是澤諸,往東北流約一百來里,稱為夷安潭,潭周圍四十里,濰水支流也注入此潭。膠水又往東北流經(jīng)下密縣舊城東面,又往東北流經(jīng)膠東縣舊城西面。漢高帝元年(前忿昵),把它另立為國,景帝把它封給兒子劉寄,立為王國;王莽改名為郁鐵;今天是長廣郡的治所。伏深、晏漠說,膠水向東北迂回流到膠東城北面一百里,注入大海。

又往北流過當利縣西北,注人大海。

當利縣是從前王莽改名為東萊亭的舊地。膠水又往北流經(jīng)平度縣。漢武帝元朔二年(前127 ) ,把這里封給苗川鼓王的兒子劉衍,立為侯國,王莽改名為利盧??h里有土山,膠水往北流經(jīng)土山,注入大海。大海以南、土山以北,都是鹽場,鹽民們在此世世代代煮盆,從未中斷。在這里向北眺望,大海渺遠蒼茫,杳無邊際,水天相接,界線分明,這就是所謂溟海。因此《 地理志》 說:膠水北流到平度注入大海。

Hash:a6d4ff74dee51a4b2d2771f0063f4c4166352ca4

聲明:此文由 國學匯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