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古代衙門門口要放中國沒有的獅子,而不放老虎?
我們在看電視劇的時候,經常能看到某個宅子門前,都會放上兩座動物石像,古人認為石像可以驅邪鎮(zhèn)宅,這不僅是民間才有的現象,就連朝廷衙門亦是如此,只是區(qū)別在于石像的動物不同。一般來說,石像動物是有來源的,比如說古人說的玄武,其實就是烏龜,烏龜又代表了長壽,而衙門大門前所擺放的卻是獅子,根據文獻記載,獅子的產地在非洲與西亞,中國的環(huán)境不利于獅子生存,那么為什么古代衙門要放中國沒有的獅子,而不放被認為視為猛獸的老虎呢?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但不少文化習俗,其實是從外面流傳進來的,比如說舞獅子,這項活動其實是從我們鄰居印度傳來,關于獅子的一切知識,是由印度傳播,就連獅子的名字,也是從音譯,那么為什么中國古人鐘愛于獅子呢?有史書記載,公元87年,正值東漢章帝掌權時期,西域有一個國王,仰慕大漢王朝文化,于是向漢朝皇帝進貢兩只獅子,也是從這個時候,獅子進入中國人的視線,獅子在中國被賦予吉祥、勇敢的象征,而伴隨獅子進入中國的,還有佛教,在佛教的神話故事中,文殊菩薩的坐騎,便是一只兇猛的獅子,在小說《西游記》中還出場了。
不過獅子在中國最大的貢獻,應該是影響了古代建筑方面,更是成為鎮(zhèn)宅護院的神獸,所以中國古人的府院、宅子門口,都會放上一對獅子石像,從形象上來說,獅子比較威嚴、給人一種莊重肅穆之感,故而當時漢帝得兩只獅子時,十分喜愛,獅子石像寓意鎮(zhèn)宅驅邪,所以古代大小寺院、衙門、個人府邸都被獅子所占據了。古人之所以拋棄老虎而選擇獅子,其實更多是一種神秘感,獅子雖是一種真實存在的動物,但除了帝王將相、達官顯貴見過,其余的人對獅子的印象,恐怕和鳳凰、龍性質的差不多,屬于見不著的東西。正是因為見不著,人們內心就對它賦予多層想象,其次獅子的形態(tài)與其他動物相差太大,比如說有很長的毛發(fā),單一的顏色,符合神獸的概念,最后一點就是佛教文化的影響了。
古代其實也有老虎的石像,但數量上比不上獅子,道理也十分簡單,老虎對于古人來說,是一種危險的猛獸,經常會給人類造成財產以及生命的損失,古人對老虎的印象先入為主,自然沒有什么祥瑞的含義,并且還誕生了不少關于老虎的成語,例如為虎作倀、如狼似虎、與虎謀皮等等。古代用石像鎮(zhèn)宅的風俗,據說是起源于唐朝,當時長安規(guī)劃了街區(qū),以坊命名,坊門會制成牌樓式,上面表明此處坊命,為了不讓坊柱倒下來,于是用石頭固定,但古人認為石頭太過于單調,于是將其雕刻成猛獸的模樣,既美觀又吉祥,也就是后來大門石像的雛形。時間到了宋朝,朝廷取消了宵禁,百姓可以在夜晚出行,當時的宋朝有世界上最繁華的夜市,甚至出現了資本主義雛形。
中國人自古講究面子,除了臉面以外,還有門面、排面,宋朝人也不例外,他們不再像過去一樣住在坊里,為了體現自家的身份,于是簡化了坊門,以往的夾柱石,演化成了守門的獅子。但古人對于自家門口擺放的東西,卻是十分嚴格的,大到門頭、門匾,小到門釘等,都有一套嚴格的標準,最重要的就是門口擺放的石像了,歷史上能做鎮(zhèn)宅石像的動物不少,有獅子、貔貅、狻猊等,但每一個所賦予的含義不同,不可以隨意亂用。古人用得最多的就是獅子,但仔細看的話,其實石獅跟現代獅子的模樣差別很大,所以石獅的來源,除了西域進貢的說法以外,還有一個就是由神獸狻猊演化而來。
狻猊是中國神話傳說中龍生九子之一,它的模樣像獅子,喜歡煙火,喜歡坐著不喜歡動,所以經常會出現在古代香爐之上,燃香起煙時,似是吞云吐霧,極具有美感。古代石獅不像現代獅子的長毛模樣,而是滿頭卷包,有些類似于佛教中的佛陀。守門石獅擺放也是有講究的,一般來說是一雌一雄,并且左邊為雄,右邊為雌,符合古代左男右女的哲學思想,門口左側的雄獅,右爪前一般是雕刻成玩弄繡球,或在前爪雕刻一繡球,到了右側雌獅這里,繡球變成了幼獅。所以在封建時期,門前放一對石獅子,是威武的象征,古代等級秩序森嚴,老虎與龍一樣都不可以亂用,白虎在古代乃四大神獸之一,是武官們的象征,古代有很多家庭堂前會掛老虎的畫像,但不會放老虎的雕像,虎是一種獨來獨往的猛獸,地位其次于龍,皇帝是無可爭議的真龍?zhí)熳樱敲此南聦賱t是虎將,古代老虎更多時候是與軍事掛鉤,比如說虎符。
老虎自古以來都是兇猛無比的動物,帶有一股殺氣,如果說獅子是給人們帶來吉祥平安,那么老虎則是殺伐血腥,所以老虎的石像,一般放在殺氣比較重的地方,像什么監(jiān)獄、刑部等地,水滸傳中林沖誤入白虎節(jié)堂,被高俅所陷害,近代大軍閥張作霖,還設立了一個老虎廳,可見老虎在這些武人心目中的形象。古人放石像的目的,是希望可以驅邪避禍,自然喜歡溫順一點兒的動物,雖然現實中的獅子也極其兇猛,但古代沒多少人見過,外來的獅子好念經,老虎在古代常出入山林,一般人見到都會害怕,自然不會選它放門口了,畢竟所蘊含的意義不一樣。
Hash:509a5c16f2cdd1b7cf53abe0be3cc3a9f99aea4e
聲明:此文由 溫讀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