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系列六:才訪三游洞,又觀天然塔,宜昌半日閑,走馬觀花行、5
告別三游洞,下一站是宜昌天然塔。天然塔位于宜昌市南部,長江北岸的沿江大道上。從三游洞坐10-1路或觀光2路公交,再換乘103或109路公交可達。但這兩路公交車的運行路線不走沿江大道,走最繁華的夷陵大道, 伍家崗站下車,還要再轉(zhuǎn)到沿江大道上才行。百度地圖的導(dǎo)航顯示,從伍家崗站下車后要先向回走,再沿一條無名小街拐到沿江大道上,拐過去就是天然塔。
天然塔位于湖北省宜昌城東南長江北岸,據(jù)1999年版的《宜昌市志·文化·文物》載:“天然塔位于宜昌城東南長江北岸,相傳為晉代郭璞僑居夷陵時所建,明廢?!蔽覀儸F(xiàn)在看到的天然塔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重修。磚石疊砌,八棱七層,高約42米,層層出檐,其下皆有斗拱裝飾。塔座八角,有石雕八大金剛負塔,形象生動。底層塔門西向大江,石額刻“天然塔”三字,邊框飾二龍戲珠及云紋圖案;門楹刻:“玉柱聳江干,巍鎮(zhèn)荊門十二;文峰凌漢表,雄當蜀道三千。”塔內(nèi)有145級石梯盤旋至頂。
郭璞字景純,晉代河?xùn)|聞喜(今山西)人,是著名的文學(xué)家、訓(xùn)詁學(xué)家。正因是名人效應(yīng),所以天然塔也逐漸成為夷陵古城的城標。
從無名小街的街口看天然塔
天然塔的修建,與"陰陽先生"的相度不無關(guān)系。天然塔建在江邊,建塔之地被認為地勢低下,壘建塔臺以期改變山川形勢,給當?shù)貛砼d旺。然而陰陽五形說又認為一地興廢,因果何繁乃是自然 天道,豈是人力能輕易改變?建塔之舉,不免有使強之嫌。所以琢磨出個"自然塔"的名字,以表示建塔乃順勢作為,天然趣事耳!
天然塔的傳說,《晉書》有載,郭璞善于五行、天文、卜筮之術(shù)。他看風(fēng)水、卜兇吉,在當時是一個頗有聲名的"陰陽先生"。相傳郭璞來夷陵后,曾察看夷陵地形,發(fā)現(xiàn)夷陵地勢低下"缺土",便使人用車運來中州的土,再對照陰陽的向背角度,壘建了兩個土臺子,借以抵消山川與五行不相符合的缺陷,并藉土而祭月,使之配合得宜?!兑瞬尽分惺沁@樣載述的:"爾雅臺在城西北隅所堂街?!秷D經(jīng)》云,晉郭璞注爾雅處,旁有明月臺,前有明月池。故老僉云,峽州舊城為璞流寓時所相度,就山川形勢,分配五行,獨中央地勢卑下,于土德為弱,因自中州輦土至峽,相陰陽向背之宜,特建二臺鎮(zhèn)之。"這就是后世取意"爾雅明月"的由來,并成為"夷陵八景"之一。
明代崇禎末年,大學(xué)士文安之(夷陵人,1582-1659)認為原塔塔體低卑,塔寶狹窄,且年久失修,愿慷慨捐資,把原來小塔拆掉,準備修建一座高大宏偉的天然塔。在一切準備就緒,即將動工興建時,明朝滅亡,接著李闖王兵敗,清兵驥臨宜昌外圍,文安之無奈只好將建塔事宜停止,急離宜昌赴廣西、川東及鄂西各地從事反清復(fù)明活動,最后兵敗流亡他鄉(xiāng),未能實現(xiàn)修建巨塔的愿望。
清乾隆十年(1745年),東湖縣(今宜昌市)的士民們曾經(jīng)捐資在原塔基處重建天然塔。然而,由于資金短缺,工匠技術(shù)有限,屢建屢垮,最后僅建好塔基二級。直至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春,才由東湖縣當時的士紳徐經(jīng)業(yè)、王永言、盧鴻儒、覃永泰、張文學(xué)等10余人捐資重建天然塔。由于徐經(jīng)業(yè)對于明清建筑的營造知識頗有研究,又奔走各地聘請修塔設(shè)計施工技術(shù)人員,并親臨現(xiàn)場解決各種疑難問題,在廣大士民的積極支持下,天然塔在修建期間共投入土木磚石各種建筑師和工匠100余名,歷時3年,終于建成?,F(xiàn)存的天然塔便是清乾隆時這次重建的古建筑。
下游方向的長江和宜萬鐵路大橋
上游方向的長江,遠處是夷陵公路大橋
在徐經(jīng)業(yè)等人建塔期間,東湖縣的佛教居士和僧侶向徐經(jīng)業(yè)等提出在塔旁修建寺廟的請求,得到許可。僧侶們在天然塔旁修建了寺院。院內(nèi)設(shè)有禪堂、齋房、僧舌、會客室等與亭、榭多座,還有花園、場坪,占地面積達30余畝,其中僅塔與殿堂及附屬房屋占地達10余畝,命名為"天然塔廟"。廟門朝東北,修有一條寬近10米、長30余米的廣闊通道。通道兩旁植有松柏樟桐等各種樹木,院內(nèi)花園內(nèi)植有各種花卉。時任清東湖知縣的明佩有此云:“越葵丑初夏而塔以成……又構(gòu)剎其旁,一切禪堂佛座之莊嚴,亭、榭、花木之壯麗,凡來登眺者,咸稱為勝地?!?/p>
天然塔建成之后成為了宜昌的重要名勝古跡和旅游勝地。同時天然塔也是長江三峽下游的重要古航標,夜間,七樓上還有為航行船舶點的指路明燈。一位熟知天然塔的市民告訴記者,天然塔建造的地理位置非常奇特,無論是在上游還是在下游乘船,都可以看到這座寶塔。
民國時期,天然塔卻遭受了日軍和國民黨的破壞,并逐漸沒落。1940年,宜昌淪陷后,天然塔廟及其園林遭到日軍的嚴重破壞。到1945年宜昌光復(fù)時,殘存有廟宇2棟,建筑面積約500平方米和田園20余畝,由宜昌佛教會僧人耕作管理。1947年,國民黨派學(xué)兵派占據(jù)部分廟宇,將場坪作為練兵場,隨意摧毀林木花卉;又因主持僧吸鴉片,懶于勞作和管理,使天然塔的游客銳減,直至衰落。
解放前夕,天然塔已僧去廟毀,成為廢墟,田園荒蕪,野草叢生,呈現(xiàn)出一片凄涼景象,僅余天然塔仍然屹立在長江邊,安然無恙。一位長期居住在天然塔附近的市民說,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年幼的他便與兒時的玩伴經(jīng)常來"寶塔"玩,當時還可以看到塔基上有許多各種形象的石雕羅漢,背負著"寶塔",塔頂上還有一座銅人。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這些珍貴的文物都被破壞。
1962年9月,天然塔被宜昌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于歷史原因,天然塔及天然塔廟地產(chǎn)被其它單位占用,僅保存塔基四周約50米的范圍。1986年9月,為了保護天然塔不受破壞,專門在塔基四周修建了圍墻。1992年12月,天然塔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天然塔劃歸三游洞管理處管理,成立了天然塔文物管理所,并派駐專人照看天然塔。
2001年前后,宜昌市對沿江大道延伸段進行規(guī)劃設(shè)計時,決定使用直線型。然而,天然塔臨江而立,施工方案中,沿江大道如果與天然塔擦肩而過,將給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天然塔帶來多種威脅,施工時大型機械的震動會對塔造成傷害,道路投入使用后,車禍等意外事故也對塔構(gòu)成威脅。在專家的建議下,宜昌市對沿江大道延伸段700多米路段進行調(diào)整,將該路段由直線變?yōu)橐欢吻€。由于改線涉及更多的拆遷成本、路線延長等問題,因而增加投資1000萬。目前,沿江大道延伸段人行道邊線距離天然塔約有50米,確保了天然塔的安全。
2007年,宜昌有關(guān)部門對天然塔進行了維修。維修主要包括本體維修、燈光工程和防雷措施;維修時將拆除原有的圍墻,并在塔基周圍修建一個六面形的塔臺,在臨街面修建一條約9米寬臺階,以供行人觀光用;對塔體進行保護性修繕,安裝防雷設(shè)施,裝上燈光等
現(xiàn)在的天然塔景區(qū)以天然塔為主體空間,借助修建沿江大道留出的濱江綠化帶,有關(guān)部門還準備復(fù)建天然塔故有的天然塔廟、塔林,并構(gòu)建山門、牌樓、游廊、吊腳樓、合一亭,再建設(shè)地面文物館、三峽民俗樓等展館,采用明清風(fēng)格,不僅風(fēng)景宜人,更能讓人重溫歷史。
三游洞管理處在其網(wǎng)站上用這樣一段生動的文字介紹天然塔。磚石疊砌,八棱七層,高約42米,層層出檐,其下皆有斗拱裝飾。塔座八角,有石雕八大金剛負塔,形象生動。底層塔門西向大江,石額刻“天然塔”三字,邊框飾二龍戲珠及云紋圖案;門楹刻:“玉柱聳江干,巍鎮(zhèn)荊門十二:文峰凌漢表,雄當蜀道三千?!彼?nèi)有145級石梯盤旋至頂。登臨塔頂,俯瞰宜昌港,舳艫相接,帆桅如林:對江五龍山,五峰連峙,蒼翠欲滴,狀若五龍蜿蜒臨江。每當朝陽初起時,塔光山影倒映江面,宛如一條巨型鋼鞭,壓在五龍之上,因而又有“鞭打五龍”之稱。
看過天然塔,時間已是5點半到了去火車站的時間了。轉(zhuǎn)回到夷陵大道上,坐公交去宜昌東站,乘坐夜車離開宜昌,我在宜昌的“半日游”圓滿結(jié)束了。
再見了古夷陵,再見了宜昌
Hash:bfb97277656d75d0164c47d4e19c04ae2e649772
聲明:此文由 北海龍吟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