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江這個鎮(zhèn)的最新簡歷——誰這么有才,這樣介紹她
大家好
我叫董市
你一定聽說過我
但你真的了解我嗎?
這是我的簡歷,請多關照~
▼
董 市
董市鎮(zhèn)是一座距今已有1800年歷史的文明古鎮(zhèn),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名人、英雄輩出。公元220年名董灘潮,三國時期,蜀將魏延駐守此地改為董灘口,是蜀漢中郎將董和故里,后因商賈云集,半于邑城,遂而演變?yōu)槎?。地?a href='/jianghanpingyuan/' target=_blank>江漢平原西陲,南瀕長江黃金水道,緊鄰枝江城區(qū),地理條件優(yōu)越,交通便捷,距宜昌50公里,三峽機場30公里,新老318國道、漢宜高速公路和漢宜高速鐵路橫貫東西,焦枝鐵路穿鎮(zhèn)南下,境內(nèi)有可停泊萬噸級船舶港口2個,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工業(yè)重鎮(zhèn)。
我的家庭情況
中文名:董市
英文名:Dongshi Town
別名:董灘潮 董灘口
電話區(qū)號:0717
郵編:443214
車牌代碼:鄂E
語言:枝江方言
性格:外向,熱情,好客
歷史名人:董和 張盛藻 張子高等等
父母:湖北 枝江
子女:洪治、福星、平湖、曹店、金龍、泰洲、石坪、黃金、新周場、五嶺、草臺、雙湖、裴圣、桂花、石匠店、石港橋、石寶山、馬家沖、兩美垸、高石崗、甘林寺、筍子溝、周湖、董市社區(qū)、姚家港社區(qū)、高峽新村社區(qū)
住房面積:145.4平方公里
家庭人數(shù):5.6萬人(2017年)
我的證件照
我的自拍照
我小時候的樣子
我以前的樣子
我現(xiàn)在的樣子
我家的風景
董市原名董灘口,自古名人輩出、商賈云集,逐步形成商埠后而演變成董市,距今有1800多年歷史。明清時期,集鎮(zhèn)上共有四條街道,從東至西為三條直街,分別為正街、河街和背街,正街西頭還有一條橫街。據(jù)清同治五年(1866年)《枝江縣志》記載:“居民稠密,半于邑城,四方商賈云集?!比缃?a href='/jingdian/21870' target=_blank>董市老正街還留存著明清時期的傳統(tǒng)居民、商鋪作坊及歷史遺跡。
留下千古傳說的瑪瑙河,向南蜿蜒與長江交匯,在它的河床上孕育產(chǎn)出的瑪瑙石,古往今來,令無數(shù)名人志士,在青睞和向往中,把中華文化發(fā)揚光大,枝江藏石“雪絨花”“潑墨山水”“中華魂”等就是現(xiàn)實的寫照。
水府廟
始建于明末,由董市鎮(zhèn)108家商號捐資修建,供奉水神肖公;相傳肖公助朱元璋滅陳友諒,朱元璋下詔沿江建廟祭祀,有“后漢掌軍中郎將董幼宰故里”題記。
江心沙洲
《荊州府志》記載:“蜀江自此分為諸洲,自江陵而九十九洲起,此間如喬木之有條枝焉”。董市江心沙洲,是九十九洲之一,其占地2000余畝,西與三峽大壩相接,順江東下直達歷史文化名城荊州,南越長江直入百里清江畫廊,北連長坂古雄風當陽和孔明故里襄陽。
楓林月季園
董市楓林月季園是一處集養(yǎng)殖種植、花卉觀光、農(nóng)家餐飲、垂釣休閑為一體的鄉(xiāng)村旅游項目。2016年3月,董市楓林月季園被列為三峽旅游線上旅游景點之一,年接待游客達到5萬人次以上。
牧華園生態(tài)農(nóng)場
枝江市牧華園生態(tài)農(nóng)場位于董市鎮(zhèn)桂花村,是一家以倡導綠色生態(tài)、回歸自然農(nóng)耕為主題,集農(nóng)家休閑、戶外運動、生態(tài)養(yǎng)殖、安全種植、食材加工、勞作體驗于一體的家庭農(nóng)場。有機融合了傳統(tǒng)農(nóng)耕、自然生態(tài)和現(xiàn)代文明的全面發(fā)展,迎合了時尚旅游的市場需求,連續(xù)3年接待的游客數(shù)量均在3萬人次以上。
我家的名人
董和
董和(生卒年不詳),字幼宰。南郡枝江縣(今湖北枝江)人。東漢末期劉備手下官員。東漢末年,董和率家族西遷。在劉璋手下相繼擔任牛鞞、江原縣長及成都縣令,任內(nèi)以身作則,改善了崇尚奢華的風氣。后遷任益州太守,與少數(shù)民族相處融洽,深得他們的愛戴。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攻取益州,命董和為掌軍中郎將,與諸葛亮共同主持自己府內(nèi)的事務。
張盛藻
張盛藻(1819—1896),原名志繡,號春陔,字君素,董市老正街人。道光十二年壬辰(1832)秀才,道光十七年丁酉(1837)拔貢。朝考一等,欽點七品京官,任戶部廣東司主事,后升廣西司員外郎。同治二年(1863)至同治三年(1864)任都察院江南道監(jiān)察御史,署禮科給事中。同治三年后掌山東道監(jiān)察御史。同治十一年(1872)至十三年(1874)在曾國藩創(chuàng)辦的金陵書局供職。光緒元年(1875)掌四川道監(jiān)察御史。光緒二年(1876)至光緒七年(1881)任溫州知府。著有《笠杖集》、《三雁紀游》。
張子高
張子高(1886—1976),化學家和化學教育家,枝江市董市老正街人。中國化學史研究的開拓者之一。長期從事化學多門二級學科的教學工作,為我國培育了幾代化學和化工科技人才。在化學史的研究工作中,倡導文獻記載和實驗重演相結(jié)合的研究方法,著有《中國化學史稿(古代之部)》。
我家的美食
△甜瓜
△金綠玲西瓜
△魚糕
△鍋塊
△河鮮
△蒸菜
△土雞火鍋
△小媳婦豌豆
△黃花菜
△糖蒜
△米酒
自我評價
有太多太多東西要寫,但是這一條微信根本裝不下,我的好,需要你慢慢體會。
看完請為我們美麗的董市贊一個,世界上最動聽的語言不是我等你、我想你、我愛你,而是我要回枝江!
來源:董市鎮(zhèn)
整理:陳黃奎
部分圖片來源:枝江攝協(xié)、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監(jiān)制:陳永紅
編審:李軍容 龔春梅 潘德銘
編輯:石青陳媛
Hash:0923a27230e40f757a9d60c56a0023432b97e945
聲明:此文由 枝江廣電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