夔東十三家指的是哪些人,大順軍余部的抗清斗爭
從緣起上看,夔東十三家是農民起義軍由北師入關,民族矛盾空前尖銳形勢下的必然產物。順治二年(1645年),李自成從北京退出后,連續(xù)敗于清軍,最后在湖北通山縣九宮山玄帝廟拜神后因勞累過度睡著遭到當?shù)剜l(xiāng)民誤殺,他的余部劉體純、郝永忠(郝?lián)u旗)、李來亨、袁宗第等在各地尚有20余萬人,于順治三年至四年前后,絡繹轉戰(zhàn)、回歸到川鄂邊區(qū)興山、歸州、巴東、大寧(今巫溪)等縣,實現(xiàn)了各路義軍的大聯(lián)合。
各路義軍均接受了永歷朝的封賜, “ 用永歷年,假故明封號” 。其中李來亨封臨國公,劉體純封皖國公,郝?lián)u旗封益國公,袁宗第封靖國公, 馬騰云封桐城侯( 一作陽城侯) ,塔天寶封宜都侯,黨守素封興平侯,賀珍封岐侯, 王光興封南漳伯, 譚文封涪侯,譚詣封仁壽侯,譚弘為新津侯。
川鄂邊區(qū)的大聯(lián)合,是經過多次戰(zhàn)斗才實現(xiàn)的。比如順治四年(1647年),李赤心、高必正奉大明朝廷之命攻打荊州時達月余,后因清軍增援,寡不敵眾而失利,繼而轉攻大昌之橫嵌,再攻巫山之二磴巖,殺了清廷的知縣,5月渡長江,進入施州衛(wèi)(恩施),“與土司戰(zhàn)于城南”,移師容美司(鶴峰)。
順治五年(1648年)左右又移師于施南司。同年,頗欲有所作為的大明湖廣總督何騰蛟的同僚堵胤錫來到川鄂邊區(qū),他力主聯(lián)合農民軍抗清,與李赤心、高必正等將領商討進攻湖南清軍的問題,農民軍踴躍參戰(zhàn)。
由于各路軍共同奮戰(zhàn),收復了湖南的全州、衡州等地,但終因大明內部的不團結,派系紛爭,爭權奪利,以至于順治六年正月湘潭失守,何騰蛟被俘犧牲,李赤心(李過)被迫轉戰(zhàn)廣西,不久病死(根據(jù)新發(fā)現(xiàn)的李過撰寫的《傳燈雜錄》等數(shù)部著述,李過并沒死,而是隱居于湖南平江縣與通城縣交界的黃龍山當了道士,改名李繡,號黃龍真人),高必正(高一功)與黨守素、和李來亨等人于順治八年(1651年)自貴州走四川回到川鄂邊區(qū),高必正在途中為當?shù)?a href='/wuzhuang/' target=_blank>武裝伏擊中箭陣亡(舊說為孫可望截殺,實誤)。
李來亨奮戰(zhàn)脫險,回到巴歸,選定興山、茅麓山為據(jù)點,建帥府于九連坪。這時,劉體純、郝永忠(郝?lián)u旗)等人亦由黔東北回到川鄂邊區(qū)。袁宗弟、郝?lián)u旗分駐大昌、房縣;劉體純經巫山轉戰(zhàn)巴東。劉體純駐巴東陳家壩,天保駐巴東江北平陽壩。劉體純素驍勇,有方略,“頗以威信御眾”,因此各路農民軍將領共推他為首領,并愿聽他節(jié)制,大明將領王光興等人也來匯合,最終建立起以湖北興山縣茅麓山為中心、占有20余縣、擁兵數(shù)萬的抗清基地,便是歷史上有名的夔東十三家。
康熙元年(1662年)九月,在歷次圍剿失敗之后,清廷組織了規(guī)模最大的對夔東十三家的聯(lián)合圍剿,由李國英、董學禮、王一正等率部對十三家義軍實行三面夾擊。戰(zhàn)事異常慘烈,十三家起義軍多次反攻,準備進行戰(zhàn)略突圍,因力量過于懸殊,皆未成功。到康熙二年冬,夔東十三家的基地日益縮小,處境困難。
十二月,劉體純兵敗自縊,郝永忠、袁宗弟被俘殺,許多將領降清??滴跞瓿?,清廷調動大軍10萬,包圍李來亨部于茅麓山。八月五日,糧盡矢絕,眼見大勢已去,李來亨將金銀財寶分與眾將士,令部下分散突圍逃命,自己卻攜全家自焚,大順軍最后一支隊伍最終被消滅。
至此,堅持斗爭達21年之久的夔東十三家起義軍宣告失敗。
Hash:3b63a18349a0f8293afd52305e68920a64f6783e
聲明:此文由 戰(zhàn)國霸王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