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古建筑丨下雙大廟及魁星閣
下雙大廟及魁星閣位于武威市涼州區(qū)東北 18 千米下雙鄉(xiāng)下雙村,也稱關帝廟。創(chuàng)建于明代中期,經(jīng)歷次擴建,至清嘉慶年間續(xù)建魁星閣等建筑,形成規(guī)模,1993年公布為甘肅省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現(xiàn)由涼州區(qū)博物館、下雙大廟管理委員會負責管理工作。
據(jù)《武威市志》載:“下雙大廟初建年代不詳,從大部分建筑風格看,為明代?!逼渲腥谌氪罅?a href='/daojiao/' target=_blank>道教內容。后世屢有擴建。1927 年,武威大地震時,遭到嚴重破壞,同年還遭受洪災,廟宇毀壞殆盡。后由信眾集資復建。1958 年后,山門、土地祠、孤魂堂、十王殿、靈光殿、娃娃殿等建筑被拆除。1986 年陸續(xù)修繕,復建了部分建筑。2006 年,武威發(fā)生特大暴雨,下雙大廟文物建筑再次遭嚴重損毀。
現(xiàn)存廟宇坐北向南,南北長90 米,東西寬35 米,建筑面積 713.5 平方米,軸線對稱布局。院落南低北高,分三層臺地,南北高差 8 米。第一級臺地主要建筑有魁星閣。始建于清嘉慶年間,建于高 3 米的磚包夯土臺上,磚木結構三層重檐樓閣,坐東朝西,外觀呈“天圓地方”形式,一二層平面方形,三層為圓形亭子,亭子頂部飾綠琉璃構件及葫蘆寶剎,一層正面裝六抹槅扇門,其他三面青磚砌筑墻體,墻面磚雕仙鶴圖。二層四面環(huán)繞木構回廊欄桿,金柱間裝六抹槅扇門,室內裝木構八角形藻井,并懸掛嘉慶十八年(1813 年)書寫的“筆點青云”木匾一塊。第三層為一座平面八角形敞亭。1986 年,武威市人民政府撥款、當?shù)厝罕娂Y維修魁星閣。
第二級臺地主要建筑為過殿、配殿。過殿,也稱關帝殿、大殿。坐北向南,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前后出廊,一殿一卷式硬山頂,四角翹起。明間前后均裝槅扇門,次間置檻墻檻窗。外檐下施斗栱,簡化為花牙子彩枋。室內梁架有今人繪制的旋子彩畫。屋面覆蓋灰筒板瓦。過殿前東西兩面有兩座配殿,對稱布局。配殿均面闊三間、進深二間,單檐硬山頂前出廊結構,明間置六抹槅扇門,土坯砌筑圍護墻。廊心墻上有道教題材壁畫。室內梁架有今人繪制的旋子彩畫。
第三級臺地主要建筑有金剛殿、火神殿、財神殿、藥王殿、無量殿、娃娃殿、娘娘殿、三清殿等,沿軸線對稱布局。臺地南面有金剛殿、火神殿,對稱布局,均面闊一間、進深一間,單檐硬山頂,前檐裝六抹槅扇門,屋面覆蓋青筒板瓦。室內山墻、正面墻面繪制壁畫。再向北有財神殿、藥王殿,沿軸線對稱布局,均面闊三間、進深一間,單檐硬山頂,前檐裝六抹槅扇門,次間置檻墻檻窗,屋面覆蓋青筒板瓦。室內山墻、正面墻面繪制壁畫。無量殿位于中軸線上,坐北向南,面闊三間,進深兩間,單檐硬山頂后出卷棚廊結構,屋面覆蓋青方磚,其中明間屋面覆蓋灰筒板瓦。前檐明間、次間裝六抹槅扇門,其他圍護墻均土坯砌筑,下堿青磚砌筑。外檐施花牙子斗栱。無量殿前部東西兩側對稱建有娃娃殿和娘娘殿,均為平面方形二層樓閣建筑,硬山頂。三清殿位于無量殿北端,坐北向南,面闊三間,進深兩間,重檐歇山頂四周出廊結構,屋面覆蓋筒板瓦,正脊施磚雕二龍戲珠。殿內后部設神龕,泥塑三清像。梁架上有清代旋子彩畫,墻面有壁畫。壁畫內容多為道家諸神、三國故事、十八地獄等。
2014年,經(jīng)報請省政府同意,省文物局《關于公布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的通知》(甘文局發(fā)〔2014〕300號)公布其保護范圍為:“東至魁星閣樓臺東側以東10 米,南至魁星閣樓臺南側以南100 米,西至魁星閣樓臺西側以西40 米,北至魁星閣樓臺北側以北70 米?!?2018年,省文物局、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關于公布部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建設控制地帶的通知》(甘文局聯(lián)發(fā)〔2018〕3號)公布其建設控制地帶為:“保護范圍外向東、南、西、北各延伸50 米?!?/p>
(甘肅省文物局)
Hash:4673d240e9ebf21a24ed757749830c862d4a2eed
聲明:此文由 發(fā)現(xiàn)甘肅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