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曾有四處釣魚臺,其中一處乾隆情有獨鐘后被溥儀賜予太傅陳寶森
在老北京的地圖上曾標有四處釣魚臺,即東釣魚臺、西釣魚臺、南釣魚臺和北釣魚臺。
地處三里河路西側、阜成路南側的釣魚臺,亦即釣魚臺國賓館之釣魚臺,是東釣魚臺,也叫玉淵潭釣魚臺。金代時,這里名為魚藻池,水域面積很大。釣魚臺得名可追溯到金章宗完顏璟,他曾在此筑臺釣魚,故也有“皇帝的釣魚臺”之稱。
金章宗完顏璟是金國的第六位皇帝,金世宗完顏雍之孫,在位19年。因此處釣魚臺距金中都會城門只有一里多地,臺下又有多股泉水涌出匯成湖池。因為其水主要來源于西山諸名泉,所以湖水四季不竭。由于這一帶風景秀麗、湖水蕩漾,這里遂成為了皇室以及朝廷權貴顯宦們休閑賞玩的花園,現(xiàn)在其西面的地名“花園村”即由此而來。
據(jù)元末學者熊夢祥所撰的《析津志輯佚》記載:“釣魚臺,在平則門西花園子,金章宗于春月釣魚之地。今雖廢,基址尚存。”據(jù)說,金章宗完顏璟曾多次到釣魚臺垂釣,故留有皇帝御用釣魚臺古臺遺址。金國的第九位皇帝、金哀宗完顏守緒曾對釣魚臺美景大為贊嘆,寫有“金主鑾輿幾度來,釣臺高欲比金臺”的詩句,稱釣魚臺堪與燕昭王的黃金臺相媲美。對于釣魚臺,清英廉等人奉敕編撰的《日下舊聞考》里也有考證:“釣魚臺在三里河西北里許,乃大金時舊跡也。臺下有泉涌出匯為池,其水至冬不竭。凡西山麓之水流悉灌于此?!?
不過,也有人認為此釣魚臺的得名與金代著名文學家王郁在此隱居、垂釣有關。其出處是《帝京景物略》:“出阜城門南十里,花園村,古花園。其后村,今平疇也。金王郁釣魚臺,臺其處,郁前玉淵潭,今池也。有泉涌地出,古今人因之。郁臺焉,釣焉,釣魚臺以名?!蓖跤羰墙鸫膶W家,年少時曾居釣魚臺閉門讀書,歌詩飄逸,名動京都。據(jù)《宛署雜記》記載,貞祐三年(1215年),蒙古騎兵南下攻入中都,王郁一度在釣魚臺隱居,潛心著述,坐臺池上,假釣為樂。因而有人據(jù)此認為,先是王郁在此筑高臺垂釣,后金朝在此建行宮。此說法還有另一證據(jù)即金哀宗完顏守緒的詩。在前面提到的“金主鑾輿幾度來,釣臺高欲比金臺”一詩中,后面還有兩句是“可憐臺下王飛伯,不及鯈魚得奮腮。”詩里所說的王飛伯正是王郁。王郁,字飛伯。所以,據(jù)此推斷《帝京景物略》中的“郁”字,應為“御”字的通假字——乃金王御用,故應是“御臺”。然而,此說并不靠譜。據(jù)考,王郁生于金章宗泰和四年(公元1204),卒于金亡后二年的1236年,而金章宗完顏璟生于1168年,1208年41歲病亡。顯然,誰先誰后毋庸置疑。
到了元代,釣魚臺這片水域同樣備受青睞。元代初年,這里名曰丁氏園池,建有玉淵亭、飲山亭、婆娑亭等。因有玉淵亭,又稱玉淵潭。元朝宰相廉希憲改釣魚臺為別墅,構堂池上,繞池植柳百株,故題曰為“萬柳堂”。明代萬歷年間,這里成為皇親國戚的京郊別墅,萬歷初年,這里有皇親李偉的別墅。明代太監(jiān)在釣魚臺占有莊房百余間,地三畝。明代文人劉侗與于奕正合撰的《帝京景物略》一書中曾這樣描繪過釣魚臺的景觀:“堤柳四垂,水四面,一渚中央,渚置一榭,水置一舟,沙汀鳥閑,曲房入邃,藤花一架,水紫一方?!钡堑搅嗣髂?,這里逐漸荒廢,“不臺,亦不亭了”。清代,這里再度辟為皇帝的行宮。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乾隆皇帝專門請人將金元時代的魚藻池舊址浚治成湖,引來西山之水擴容玉淵潭、釣魚臺之水域,并將水源疏通引至阜成門、西直門的護城河,改善整個京城水系。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又在釣魚臺行宮大興土木,營造了多處建筑,如養(yǎng)源齋、同樂宮、清露堂、澄漪亭、望海樓等,釣魚臺其實只是養(yǎng)源齋園內一處城門式釣臺。但乾隆皇帝對這個釣臺情有獨鐘,釣臺西側甕門上的“釣魚臺”三字匾額就是他親筆題寫的。后來,溥儀曾將釣魚臺賜予太傅陳寶森。
1956年,為配合永定河引水工程,在湖南面開拓了一個約十公頃的葫蘆形水面,為永定河引水工程泄水,取名“八一湖”。1959年,園內建起釣魚臺國賓館,開辟三個人工湖,四周綠樹成蔭。玉淵潭水流經其中,曲折迂回于亭臺樓閣和花木石橋之間。
現(xiàn)在北京地圖上的東釣魚臺與西釣魚臺原本是連在一起的,民國時期尚有東釣魚臺村和西釣魚臺村。西釣魚臺村的位置在玉淵潭以西的馬神廟南面,原先這一帶是一片稻田,中間是一條旱河。如今的東、西釣魚臺則以三環(huán)路為界,三環(huán)路西面、中央電視塔北面稱為西釣魚臺,地鐵10號線的“西釣魚臺站”即由此得名。
老北京地圖上另外兩處釣魚臺是位于朝內大街的南北兩條釣魚臺胡同,這兩條胡同均為南北走向,胡同中部各有一個小彎兒,朝內大街以南的叫南釣魚臺,以北的叫北釣魚臺。那么,胡同何來釣魚之處?這與其所在位置緊鄰朝陽門內的北水關和南水關有關。1965年,南釣魚臺并入竹竿改稱北竹竿胡同,北釣魚臺并入了后石道胡同,這兩處釣魚臺遂逐漸被人們所遺忘。(文 若愚)
Hash:1f4de7a1223e0e8fc484af645e46f15542a73f42
聲明:此文由 撈史倌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